*一章学前教育概述(2) *一节学前教育及其发展(2) 第二节中外学前教育思想(7) 第三节学前教育的原则(15) 牛刀小试(21)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概述(25) *一节幼儿园教育的任务(25) 第二节幼儿园教育的目标(25) 第三节幼儿园教育的特点(27) 牛刀小试(28) 第三章幼儿全面发展教育(31) *一节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概述(31) 第二节幼儿体育(31) 第三节幼儿智育(34) 第四节幼儿德育(35) 第五节幼儿美育(40) 牛刀小试(41) 第四章幼儿教育中的儿童与教师(45) *一节幼儿教育中的儿童(45) 第二节幼儿教育中的教师(47) 第三节幼儿与教师(53) 牛刀小试(56)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59) *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59)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63)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68) 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实施(73) 第五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80) 第六节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及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84) 牛刀小试(88) 第六章幼儿园一日生活(92) *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92) 第二节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95) 第三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96) 牛刀小试(97) 第七章幼儿游戏(98) *一节幼儿游戏概述(98)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条件创设(105) 第三节幼儿游戏的支持与指导(108) 第四节幼儿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113) 牛刀小试(118) 第八章幼儿园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122) *一节幼儿园主题活动(122) 第二节幼儿园区域活动(124) 牛刀小试(125) 第九章幼儿园环境的创设(127) *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127) 第二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意义(128) 第三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及总体策略(130) 第四节幼儿园活动区域环境创设(135) 第五节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138) 牛刀小试(138) 第十章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143) *一节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143)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合作(149) 牛刀小试(151) 第十一章幼小衔接(154) *一节幼小衔接概述(154) 第二节幼小衔接的实施(155) 牛刀小试(158) *一章学前心理学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162) *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62) 第二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62) 牛刀小试(164)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66) *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66)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及年龄特征(169) 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76) 牛刀小试(182) 第三章学前儿童动作和言语发展(187) | *一节学前儿童动作发展(187) 第二节学前儿童言语发展(188) 牛刀小试(198) 第四章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200) *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00)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209) 第三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219) 第四节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227) 第五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233) 牛刀小试(244) 第五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251) *一节情绪情感概述(251) 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规律(252) 第三节婴幼儿的依恋(258) 牛刀小试(261)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266) *一节个性概述(266) 第二节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特点(268) 牛刀小试(277) 第七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281) *一节社会性发展概述(281) 第二节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282) 第三节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284) 第四节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288) 第五节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291) 牛刀小试(295) *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300) *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300)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01)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303) 牛刀小试(304) 第二章幼儿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306) *一节幼儿个别差异概述(306) 第二节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309) 牛刀小试(311) 第三章幼儿学习理论(314) *一节幼儿学习概述(314)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16)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20)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23)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25) 牛刀小试(326) 第四章幼儿学习心理(330) *一节0~3岁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330) 第二节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与特点(332) 第三节幼儿学习动机(336) 第四节幼儿学习迁移(341) 第五节幼儿创造性(345) 第六节幼儿的问题解决(347) 牛刀小试(349) 第五章幼儿学习的评价(353) *一节幼儿学习评价概述(353) 第二节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与方法(355) 牛刀小试(357) 第六章幼儿及教师心理健康(360) *一节心理健康标准(360) 第二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361) 第三节幼儿教师心理(366) 牛刀小试(368) *一章教师职业道德(370) *一节教师职业道德概述(370)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71)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373) 牛刀小试(374)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378) 牛刀小试(463) 全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体系(469) 全国教师招聘面试课程体系(47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71) |
《中公版·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是中公教育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通过研究各省教师招聘考试公告、考试要求及考试大纲编写,构架起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教师招聘考试的专用复习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zui基本、zui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对知识点有足够透彻的印象和理解。购买本书还将享有中公移动自习室的服务,在线题库、视频直播、考友圈答疑解惑,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中公版·2018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幼儿园》我们在深入把握考生备考需求、梳理各地考情的基础上,编写了本套图书。本书共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五大部分内容。在图书内容的编写上,我们既追求知识点讲解的清晰透彻,又有精彩的真题、习题讲解,使考生学练结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整体上认识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的特点,在zui大程度上掌握考点,提升学习效率,zui终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这四本书里,最让我感到“安慰”的或许是印刷质量了。至少在纸张的触感和字体的清晰度上,它保持了中公一贯的工业水准——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彩色插图,全部是标准的黑白印刷,但这保证了长时间阅读下眼睛的疲劳度相对可控。不过,这种“务实”的态度也体现在内容的敷衍上。例如,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部分,它仅仅是罗列了几个关键年龄段的行为特征,比如“三岁孩子爱问为什么”,“五岁孩子开始有团体意识”之类的表述,但对于如何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判断一个孩子的发展是否符合常模,缺乏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介绍。我需要知道的是,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园老师,我应该使用什么量表,如何进行非正式观察,以及如何撰写有效的观察报告。这些实操层面的内容,在教材中几乎是空白。而历年真题的“附录”部分,我特别留意了近三年的题目,发现新增的考点大多集中在“游戏化教学”和“家园共育”的创新实践上,但这些前沿热点在教材本体中只占了寥寥数页,明显是“旧瓶装新酒”,用老旧的理论框架去应对新兴的考试趋势,这种错配感让人非常不安,感觉自己学的知识已经滞后于考试改革的步伐了。
评分如果说准备考试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那么使用这套资料就像是开着一辆保养得还行但油箱提示不准的旧车。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真题试卷”部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它声称是“全套”,但其中有一份试卷的装订明显与其他三份不同,而且里面的涂卡纸看起来像是单独打印出来然后夹进去的,很不正式。更要命的是,我发现其中一套真题的题目顺序,与我在网上找到的某个省份的官方回忆版本存在细微的出入,大概有三五道题的表述略有不同。这让我非常怀疑这套资料的“时效性”和“权威性”。我们都知道,教师招聘考试的命题老师有其固定的偏好和出题风格,如果真题样本本身就存在瑕疵或误导,那么基于它来做的所有练习和总结都可能偏离靶心。我花了半天时间去核对,结果发现自己被一堆不确定的信息困扰,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做无谓的修正工作。对一个追求效率的考生来说,这种对资料可靠性的持续质疑,是比内容本身更令人沮丧的体验。
评分说实话,这套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非常勤奋但缺乏系统整理能力的高年级学姐赶工出来的心得笔记,知识点是有的,但逻辑跳跃感极强。尤其是在《教育理论基础》那册,内容编排的跳跃性让我这个学了多年相关专业的人都感到吃力。它似乎是按照考试大纲的顺序硬塞知识点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来组织的。举个例子,讲到“教师专业发展”时,它突然插入了一段关于“教育公平性”的论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需要读者自己去建立,如果中间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很容易在阅读时迷失方向,搞不清现在到底在啃哪个章节的硬骨头。我花了大量时间去“重建”它的知识体系,用便利贴和不同颜色的笔在书页上画各种连接线,试图让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项链。真题的排版也极其不友好,很多试题的选项之间留白过大,而题目本身却挤在一起,看起来非常累眼,复习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在题目和选项之间来回切换视线,效率大打折扣。如果只是想拿它来快速过一遍知识点,可能勉强可用,但如果想深入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本书的“引导性”严重不足,更像是一份需要被二次加工的半成品。
评分这本号称“全套四本”的备考资料,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我原本是冲着它名字里“中公”两个字去的,毕竟在外面的培训机构里,这个牌子算是数一数二的。然而,拿到手拆开包装,那股淡淡的油墨味儿混杂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预示着一场硬仗。首先说说那个“教材”部分,学前教育的内容还算扎实,像是把教育部颁发的最新纲要和几个核心理论家的观点进行了罗列和梳理,条理清晰,适合新手快速建立知识框架。但问题在于,深度上总觉得差点火候,很多概念的深入剖析和近年的研究热点只是点到为止,像是给了一个框架,里面需要自己去填充血肉。比如讲到蒙特梭利教育法时,它给出了五个基本原则,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的幼儿园环境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原则来应对突发状况,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我期望看到更多鲜活的案例分析,而不是教科书式的语言堆砌。更令人抓狂的是,历年真题的收录,虽然数量上似乎挺全,但解析部分简直是灾难。很多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但它给出的解析却能列出好几个“可能对的”的选项,最后才勉强指向标准答案,让人看了直犯嘀咕,难道出题人自己都模棱两可吗?这种解析的质量,无疑会误导我们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在那些细微差别决定成败的题目上,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评分总的来说,这套书的定位似乎是“基础知识的快速检索器”,而非“深度学习的导航仪”。它非常适合那些已经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定了解,只是需要一个快速串联考点的考生。但对于我这样的“零基础跨行者”来说,它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它的语言风格过于书面化,充斥着大量需要背诵的定义和条例,缺乏现代教育理念中推崇的“以人为本”、“探究式学习”的生动体现。例如,在讲解“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原则时,它只是堆砌了“丰富性、安全性、适宜性”等关键词,却完全没有提供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点快速调整区域材料的实操流程图或思维导图。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词语具象化,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其他更为侧重实践操作的在线课程和论坛资料来补充。这份“教材+真题”的组合,与其说是“全套”,不如说是“骨架加了几张旧的皮”,缺乏构建一个完整、坚固的应试体系所必需的“肌肉”和“神经系统”。它能帮你找到考试的范围,但能不能让你在考场上游刃有余,那就得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