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五百年来 郦波2017年重磅新作
定价:68.00元
作者:郦波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208146792
字数:248000
页码:360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五百年来无数风云人物为之痴迷。本书之所以称作阳明心学的入门佳作,是因为郦波教授通过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心外无物”,成就事业,格局始于立志;“知行合一”,思想要转化为行动,实干兴邦;“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本书值得当代中国人用心阅读,以心学智慧告别心浮气躁,实现人生价值。当每个人都能奋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内容提要
本书结合两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史,生动讲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传奇人生,讲述了在千磨万击的人生困厄中创建心学的历程,系统梳理了知行合一大智慧,并展开了卓有见地的阐发。
目录
章 完人之问与心学之问
传奇开始的地方
完人之问
心学之问
第二章 父亲那座山
叛逆少年
习惯了杰出的父亲
碰撞和较量
第三章 理学那道坎
失踪的新郎
竹林中的感悟
另辟蹊径
第四章 宦官那个坑
初涉官场
刘瑾乱政
只身斗八虎
第五章 生死那道关
诏狱里的蜕变
千里逃亡
赴任龙场
第六章 龙场悟道
观悟生死
岩中花树公案
心外无物
第七章 心学的价值担当
心学不是禅悟之学
拿起而非放下
犀利而非圆融
第八章 的知行合一
席书拜师
徐爱的问题
知行如何合一
第九章 事上练
工作即修行
洞悉全局的智慧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第十章 致良知
事上见良知
为政以开导人心为本
人人皆是圣人
第十一章 爱是讲学
栽培灌溉之功
朱陆之辩
心学南迁
第十二章 心学也是心理学
临危受命
声威退敌
无间道
第十三章 破山中贼易
心学的精髓
文人治军的智慧
舍近求远见奇功
第十四章 破心中贼难
破贼与长治久安
政绩观
檄文胜情书
第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
分而治之
除恶务尽
百战自知非旧学
第十六章 三个“七零后”
两位才子的交集
宁王的野心
三人好做事
第十七章 两个余姚人
的周旋
孙燧的死磕
朱宸濠的疏忽
第十八章 心智的较量
心理战
赌徒与守财奴
鄱阳湖大捷
第十九章 艰难时世
命运与抉择
体制之贼
自作孽不可活
第二十章 心学归于致良知
大礼议事件
此心安处是吾乡
意外的收获
第二十一章 天泉证道四句教
第三次悟道
四句彻上彻下语
光不止在烛上
第二十二章 战或不战屈人之兵
不战屈人兵
来之不易的和平
意外之战
第二十三章 此心光明
听从内心的声音
漫漫归途
历史的回响
作者介绍
郦波,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首位文牍学研究方向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文化嘉宾,“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已主讲《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救时宰相”于谦》、《清官海瑞》、《评说曾国藩家训》、《五百年来》等系列。
序言
初翻这书,我原以为会读到一些佶屈聱牙的哲学论述,毕竟涉及的对象是那样一位思想巨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平实而又富有张力,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说书人,娓娓道来,却句句珠玑。他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概念,却总能用极富画面感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来阐释,使得那些宏大的命题变得触手可及。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时所展现出的细腻情感和批判性思维,既有对时代局限性的深刻理解,又不乏对个体精神力量的赞颂。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让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读罢一些章节,我常常会放下书本,陷入沉思,思考自己平日里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执念,是否也该在这份“良知”的叩问下,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审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称赞,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这很符合其内容的深度。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构建叙事结构上的匠心独运。他没有采用完全线性的叙事,而是通过几个核心的概念和关键事件作为锚点,不断地在历史的回声与当下的反思之间进行穿梭与对话。这种跳跃式的结构,反而更符合我们现代人接收信息的习惯,既保证了历史的完整性,又避免了沉闷拖沓。每一次的章节过渡,都像是一次新的启发,总能将你从前一个问题的纠缠中解脱出来,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思维工具箱”,它提供的不只是答案,而是更高明的提问方式,教会我们在面对复杂的人生选择时,如何回归本心,找到那个坚固的基石。
评分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读者,我深知有些思想体系的阐释往往容易陷入僵化。然而,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当代性”。作者仿佛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成功地将几百年前的智慧,用二十一世纪人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情境重新翻译和演绎。那些关于“心外无物”的探讨,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它不是在鼓吹复古,而是激发我们去思考,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中,什么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价值内核。阅读过程是充满挑战的,它要求你投入全部心神去跟随作者的逻辑链条,但这种投入感是极其值得的,因为它带来的不是片刻的消遣,而是一种深植于内心的、能够指导未来行动的强大精神资源。
评分说实话,如今市面上的传记或学术解读汗牛充栋,很多读起来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但这本书的问世,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是在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而是在进行一次严肃而大胆的“再发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人物生平轨迹时,那种对文献的考据之严谨,以及对内在精神脉络的梳理之清晰。它没有一味地神化主人公,反而将一个有血有肉、在现实的泥泞中挣扎、探索的哲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些关于“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那些在困顿中坚持的信念,被作者层层剥开,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读完后,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长跑”,虽然过程需要集中精力,但抵达终点时,收获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充盈和踏实感,这是其他浮光掠影的作品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被誉为“重磅新作”的书,光是看到书名就让人心头一震,那股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着实让人好奇。我拿起它的时候,最先被吸引的是作者的笔触,那种深沉而又充满洞察力的叙事方式,仿佛带着你穿越时空,亲临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它不像许多历史读物那样只是罗列枯燥的史实,而是将那些被尘封的智慧与当下的困境巧妙地联系起来。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被卷入了一场关于心性、关于实践、关于如何在纷繁世界中安顿自我的深刻对话之中。那种感觉,就像是迷雾散去,忽然间看到了远方灯塔的光芒,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深挖下去,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些看似遥远的思想,打磨成能够照亮现实的利器。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简单梳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