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家浩卷--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
:66.00元
作者:李家浩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664039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李家浩卷》收录了李家浩教授在说文解字、战国文字、出土战国文字资料研究、古文字资料研读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选集所收的三十二篇论文,可以分为四类:一、“两周金文研究”,二、“战国文字研究”,三、“秦汉文字研究”,四、“其他”。“两周金文研究”中的东周部分,只包括春秋。研究的内容基本上不超出古文字学和普通文字学的范围。
目录
前言
编 两周金文研究
 季姬方尊铭文补释
 说“缢不廷方”
 释老簋铭文中的“滤”字兼谈“只”字的来源
 夫欧申鼎、自余钟与邯子受钟铭文研究
 仆儿钟铭文新释
 攻敌王者圾呶虏剑与者溅钟
第二编 战国文字研究
 南越王墓车骝虎节铭文考释战国符节铭文研究之四
 章子国戈小考
 战国官印丛考
  咎郎左司马
  唐又居司寇
  尚路玺
  大货
  郢载过敷
  黍丘亩扁
  战国官印中的“旗”
 战国开阳布考
 战国阳郝三孔布考
 包山遣册考释(四篇)
 释上博战国竹简《缁衣》中的“及匝”合文兼释兆域图“运”和鼯羌钟“富”等字
 谈包山楚简“归邓人之金”一案及其相关问题
 望山遣策车盖文字释读
 仰天湖楚简剩义
 谈包山楚简263号所记的席
 楚简所记楚人祖先“婉(鬻)熊”与“穴熊”为一人说兼说上古音幽部与微、文二部音转
 谈清华战国竹简《楚居》的“夷窀”及其他兼谈包山楚简的“埯人”等
 关于郭店竹书《六德》“仁类甍而速”一段文字的释读
 葛陵村楚简中的“句鄂”
 秦驷玉版铭文研究
 关于《诅楚文》“鞴翰”的释读
第三编 秦汉文字研究
 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
 读睡虎地秦简《日书》“占盗疾等”札记三则
 汉简丛札
  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札记一则
  读张家山汉墓竹简《盖庐》札记一则
  读江陵凤凰山汉墓遣策札记三则
 马王堆汉墓帛书祝由方中的“由”
第四编 其他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为李阳冰刊定本考
 《说文》篆文有汉代小学家篡改和虚造的字形
 先秦古文字与汉魏以来俗字
 说“鲞”字
 谈“斤”说“锛”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整个汉语言文字学界来说,无疑是添上了一块有分量的砖石。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治学精神的传承。安徽大学出版社能够出版这样的丛书,也说明了其在推动地方乃至全国语言学研究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种依托高校平台的研究成果,往往更具权威性和长期价值,它不太会随着一时的学术风潮而过时。从装帧到内容,都透露着一股“慢工出细活”的味道,这不是为发表而发表的敷衍之作,而是真正致力于推动学科进步的严肃文本。我期待能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论点,去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语言规则,变得清晰可感。这本书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来检验和证明的,但我有理由相信,它会成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目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气质非常贴合我个人对古典文献研究的期待。我一直觉得,真正的学术研究,不光要内容扎实,更要在论证逻辑上做到无懈可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堆砌,而是层层递进,每深入一个章节,都像是在剥开一层又一层洋葱皮,最终触及到核心的理论或者现象的本质。我尤其欣赏它在方法论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开阔性,它似乎能巧妙地融合不同的研究范式,既有扎实的文献考据功底,又没有陷入古董式的罗列,而是能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和解读那些古老的文字现象。这种融古铸今的视角,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语言学探讨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读完某个段落,经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作者为你铺好了一条清晰的路径,让你能够顺着他的思路,一步步走入那个复杂的语言世界中心。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气场”非常强,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浮躁,而是一种经过时间沉淀的、内敛的学术力量。我注意到,参考文献的引用部分极其详尽和规范,这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严谨态度。在学术研究中,引用和注释往往是“冰山之下”的部分,它们默默地支撑着论点的可靠性,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没有可以指摘的疏漏。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研究成果负责的表现。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范,那种对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的较真劲儿。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能有一本书沉下心来做这么细致的工作,实属难得。这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建立起一种高度的信任感,相信作者所呈现的一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汉语言文字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最看重的是作者是否能提出真正具有原创性的观点。这本书虽然我只初步浏览了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篇,但已经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学术野心和扎实的功力。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细节,对于那些在主流研究中可能被轻易忽略的小概率现象或者边缘化的语料,都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细致的分析。这种“见微知著”的治学态度,是区分优秀学者和平庸学者的重要标志。我个人认为,真正的突破往往就藏在那些被大众忽视的角落里,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此道。它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不是建立在重复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而是努力在现有框架中开辟出新的论述空间,这种独立思考的痕迹,是任何读者都能敏锐捕捉到的。那种将繁复的语言现象梳理得井井有条的能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驾驭复杂材料的强大掌控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素雅,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给人一种沉稳而厚重的感觉,一看就知道是学术研究的精品。我是在书店里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它那种严谨的气息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非常好,纸张的触感也十分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从书脊上的丛书名称“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就能看出,这绝对是倾注了相当心血的成果,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出版物。每次捧起它,都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语言文字这份事业的敬畏与热爱。那种对学术的坚守,是现在很多出版物里很难寻觅的宝贵品质。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排版上花的功夫,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握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顺畅,让人能够完全沉浸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不去被其他冗余的视觉干扰所打扰。可以说,光是这份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就让这本书在众多学术著作中脱颖而出,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