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 | 38.00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 |
出版时间 | 2016年09月 |
开本 | 16 |
作者 | 无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68 |
字数 | 400 |
ISBN编码 | 9787030497550 |
目 录
第一章 劳动关系导论
学习目标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劳动关系的概念、实质以及劳动关系合作与冲突原理。目的是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关系的概念和实质、劳动关系的主体、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影响冲突与合作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理解劳动关系双方冲突和合作的根源及表现形式。
【引导案例】
东航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
2008年3月31日,东航云南分公司从昆明飞往大理、丽江、西双版纳、芒市、思茅和临沧六地的18个航班在飞到目的地上空后,告知乘客无法降落,又全部飞回昆明,这导致昆明机场更多航班延误。虽然东航官方解释是“天气原因”,但同一天飞往上述地区的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则正常降落。之后,东航迫于压力,称集体返航事件有“人为原因”。集体折返的原因,据传是飞行员因为待遇低下而集体“罢飞”。无独有偶,2008年3月以来,民航业已发生多起类似事件:2008年3月14日下午,同样由于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上海航空公司40余位机长同时报请病假;3月28日,东星航空公司11名机长因与公司发生劳资等纠纷,集体“告假”,导致多数武汉始发的航班停飞。
追根溯源,飞行员“罢飞”事件源于快速放开的民航投资闸门。2004年民营资本可以进入民航业筹建航空公司,但当时各航空公司飞行员总数仅1万多人,刚好能满足国内700多架飞机的配备需要。据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我国航空运输机将达1 250架,需补充6 500名飞行员,而我国每年培养的飞行员总数只有600~800名。由于民用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飞行员,而自己培养飞行员时间不允许,培训费又很高,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去国有航空公司高薪挖人,而国有航空公司则坚决抵制,各种诉讼不断,天价索赔也挡不住飞行员跳槽。国有航空公司为了留住飞行员,与飞行员签订的都是长期合同,有的甚至是终身合同。民航总局联合五部委发文要求“飞行员辞职必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要赔偿原单位“70万~210万元不等的培训费”等,甚至飞行员支付了相关费用,跳槽也不容易。据说东航飞行员集体罢飞就是因为一些飞行员按规定支付了赔偿,但因原航空公司不放档案而难以到民营航空公司工作,在跳槽受阻,企业内部又没有有效沟通渠道时,无奈之下选择了集体罢飞这种极端手段。返航事件是飞行员和航空公司之间劳资矛盾的一次“井喷”,折射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目前,全国各大小航空公司的飞行员“辞职门”事件都呈愈演愈烈的态势。越来越多的飞行员因不满自己的劳动权益受侵犯以及自己的正当权利得不到保障,而选择以提出辞职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强行辞职到对簿公堂,再到罢飞事件,一系列的辞职案例也都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建立劳动者正常、有效的利益诉求渠道,避免采用极端手段来表达不满和诉求,已成为管理者、政府和劳动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资料来源:改编自《返航事件内幕调查:东航第一时间关注网络舆情》,南方网,2008年4月10日
引导案例显示的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关系问题,东航云南分公司集体返航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部分飞行员由于不满公司奖金分配、征税比例等有关薪酬分配问题,在不满现状、诉求无门、辞职困难以及辞职后面临巨额索赔的情形下,采取“集体返航”将事态扩大化,把飞行员和航空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推向全社会。在东航事件发生之前,航空公司与其飞行员之间已经发生了多起纠纷,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飞行员要走,航空公司要留”,在矛盾无法协调化解时,飞行员多采取打官司、请病假、集体“告假”,甚至集体返航等极端方式,导致航空公司和社会公众利益受损。酿成此类事件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在事件发生之前不能消除这些因素?东航事件如何才有可能不再发生?公司与劳动者在许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利益和看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着手,分析劳动关系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