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38.00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版次 | 1 |
齣版時間 | 2016年09月 |
開本 | 16 |
作者 | 無 |
裝幀 | 平裝 |
頁數 | 268 |
字數 | 400 |
ISBN編碼 | 9787030497550 |
目 錄
第一章 勞動關係導論
學習目標
本章的學習重點是勞動關係的概念、實質以及勞動關係閤作與衝突原理。目的是通過本章的學習,瞭解勞動關係的概念和實質、勞動關係的主體、個彆勞動關係和集體勞動關係、影響衝突與閤作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理解勞動關係雙方衝突和閤作的根源及錶現形式。
【引導案例】
東航飛行員“集體返航”事件
2008年3月31日,東航雲南分公司從昆明飛往大理、麗江、西雙版納、芒市、思茅和臨滄六地的18個航班在飛到目的地上空後,告知乘客無法降落,又全部飛迴昆明,這導緻昆明機場更多航班延誤。雖然東航官方解釋是“天氣原因”,但同一天飛往上述地區的其他航空公司航班則正常降落。之後,東航迫於壓力,稱集體返航事件有“人為原因”。集體摺返的原因,據傳是飛行員因為待遇低下而集體“罷飛”。無獨有偶,2008年3月以來,民航業已發生多起類似事件:2008年3月14日下午,同樣由於認為受到瞭不公正的待遇,上海航空公司40餘位機長同時報請病假;3月28日,東星航空公司11名機長因與公司發生勞資等糾紛,集體“告假”,導緻多數武漢始發的航班停飛。
追根溯源,飛行員“罷飛”事件源於快速放開的民航投資閘門。2004年民營資本可以進入民航業籌建航空公司,但當時各航空公司飛行員總數僅1萬多人,剛好能滿足國內700多架飛機的配備需要。據民航總局預測,到2010年,我國航空運輸機將達1 250架,需補充6 500名飛行員,而我國每年培養的飛行員總數隻有600~800名。由於民用航空公司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飛行員,而自己培養飛行員時間不允許,培訓費又很高,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去國有航空公司高薪挖人,而國有航空公司則堅決抵製,各種訴訟不斷,天價索賠也擋不住飛行員跳槽。國有航空公司為瞭留住飛行員,與飛行員簽訂的都是長期閤同,有的甚至是終身閤同。民航總局聯閤五部委發文要求“飛行員辭職必須徵得原單位的同意”,要賠償原單位“70萬~210萬元不等的培訓費”等,甚至飛行員支付瞭相關費用,跳槽也不容易。據說東航飛行員集體罷飛就是因為一些飛行員按規定支付瞭賠償,但因原航空公司不放檔案而難以到民營航空公司工作,在跳槽受阻,企業內部又沒有有效溝通渠道時,無奈之下選擇瞭集體罷飛這種極端手段。返航事件是飛行員和航空公司之間勞資矛盾的一次“井噴”,摺射齣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目前,全國各大小航空公司的飛行員“辭職門”事件都呈愈演愈烈的態勢。越來越多的飛行員因不滿自己的勞動權益受侵犯以及自己的正當權利得不到保障,而選擇以提齣辭職的形式來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從強行辭職到對簿公堂,再到罷飛事件,一係列的辭職案例也都告訴我們,在市場經濟體製下如何協調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建立勞動者正常、有效的利益訴求渠道,避免采用極端手段來錶達不滿和訴求,已成為管理者、政府和勞動者需要共同麵對的問題。
資料來源:改編自《返航事件內幕調查:東航第一時間關注網絡輿情》,南方網,2008年4月10日
引導案例顯示的是一個典型的勞動關係問題,東航雲南分公司集體返航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部分飛行員由於不滿公司奬金分配、徵稅比例等有關薪酬分配問題,在不滿現狀、訴求無門、辭職睏難以及辭職後麵臨巨額索賠的情形下,采取“集體返航”將事態擴大化,把飛行員和航空公司之間的勞動糾紛推嚮全社會。在東航事件發生之前,航空公司與其飛行員之間已經發生瞭多起糾紛,其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飛行員要走,航空公司要留”,在矛盾無法協調化解時,飛行員多采取打官司、請病假、集體“告假”,甚至集體返航等極端方式,導緻航空公司和社會公眾利益受損。釀成此類事件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為什麼在事件發生之前不能消除這些因素?東航事件如何纔有可能不再發生?公司與勞動者在許多問題上具有不同的利益和看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勞動關係的基本理念著手,分析勞動關係的內部機製和外部環境。
第一節 勞動關係的概述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