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经的核心 艾扬格瑜伽师书籍 零基础学瑜伽入门教程教材 帕坦伽利作品自我修炼养瑜伽理论哲

瑜伽经的核心 艾扬格瑜伽师书籍 零基础学瑜伽入门教程教材 帕坦伽利作品自我修炼养瑜伽理论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瑜伽
  • 瑜伽经
  • 艾扬格瑜伽
  • 零基础
  • 入门
  • 帕坦伽利
  • 自我修炼
  • 养生
  • 瑜伽理论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ISBN:9787544338103
商品编码:2375937656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 >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作者    B.K.S.艾扬格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出版品牌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书号     ISBN 978-7-5443-3810-3     

 

 



> >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艾杨格大师在93岁时完成的著作。在这部著作里,艾杨格大师将《瑜伽经》中出现的*重要、*关键的核心概念及词汇萃取出来,并与《薄伽梵歌》《哈达瑜伽之光》《希瓦本集》等其他瑜伽经典中的对应章节片段进行对比,再给出精细、深入而全面地阐释。

 

《瑜伽经的核心》是体现艾杨格大师瑜伽思想的*高著作,在本书中,艾杨格大师将自己80年瑜伽实修经验与对众多瑜伽经典的理解结合起来,全面阐释了瑜伽经典中蕴含的哲学核心要义。

 

这是瑜伽爱好者、瑜伽修习者、瑜伽老师及瑜伽文化及哲学爱好者不可获缺的宝贵著作,帮我们纵览瑜伽哲学要义,深入瑜伽文化精髓,构建瑜伽文化根基。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们也能更清晰地了解艾杨格80年瑜伽实修的思想历程,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唯有依靠自我精进,方可自我成就,艾杨格的大师之路就是一条自我精进之路,而这条自我精进之路,一定要有深厚的瑜伽文化作为根基和铺路石。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B.K.S.艾扬格(1918.12.14—2014.8.20)是印度*著名的瑜伽大师,艾扬格瑜伽的创始人。艾扬格被看作是目前世界上*伟大的瑜伽导师之一,在西方享有盛誉。艾扬格瑜伽也被看作是当今世界*为广泛练习的一种瑜伽。

在今天,全球有180个艾扬格瑜伽学院,分散在40个国家。艾扬格大师已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联合国和平署的科学博士,美国整体医学会PurnaSwasthya奖、美国传记研究所的年度瑜伽教育奖等



> > 媒体评论
媒体评价

本书是对帕坦伽利作品的再创造,艾扬格博士或将作为帕坦伽利《瑜伽经》的*佳注释者而被铭记。

——穆尔里·马诺哈尔·乔什 印度国会议员

本书不是简单的对《瑜伽经》的翻译,也不是一般性的注释,而是基于艾扬格先生自身的探索和深度的经验而撰写的研究性著作,他对《瑜伽经》的诸多论述chao越了以前很多《瑜伽经》学者和注释者的认识。

——王志成  浙江大学教授


> > 目录

目   录   

 祈祷文  \  i

毗耶娑祈祷文  \  iii

致谢  \  iv

推荐序  \  v

自序  \  vii

前言  \  xiii

 

导言 瑜伽的基石  \  001

di一章 瑜伽的传承  \  009

di二章 瑜伽之法:瑜伽的概念  \  013

di三章 觉悟之路  \  021

di四章 造物主:原初普鲁沙或自在天  \  029

di五章 创生过程:宇宙的结构  \  035

一、普鲁沙(阿特曼)  \  036

二、我性  \  037

三、宇宙意识能量  \  037

四、三德  \  038

五、原质(自然)  \  040

六、普鲁沙与原质的结合  \  041

七、“心”(意识)  \  044

 

di六章 普鲁沙:观者  \  047

di七章 意识的本然状态  \  053

一、我慢:观者与观看对象的镜子  \  054

二、菩提(智慧,智性)  \  056

三、末那(心意)  \  059

四、绝对意识(大我)  \  062

五、变动意识(小我)  \  062

六、意识的表述或定义  \  065

 

di八章 意识的特征  \  069

一、意识的基础  \  072

二、意识的特征  \  073

 

di九章 意识的阶段  \  075

一、生起心和控制心  \  077

二、平静心  \  078

三、专注心  \  078

四、有穿心  \  079

五、应心  \  079

六、神圣心  \  080

 

di十章 痛苦、波动与障碍  \  083

一、波动  \  087

二、潜在印象的波动  \  090

三、有利波动与不利波动  \  091

四、有利波动  \  092

五、不利波动  \  096

六、九个障碍  \  097

 

di十一章 瑜伽引发的意识转变  \  101

di十二章 修习方法  \  106

一、修习方法  \  112

二、修习克里亚  \  113

三、苦行  \  115

四、研习  \  116

五、臣服于神  \  117

六、修习基柱  \  121

 

di十三章 瑜伽的剃刀  \  123

一、悬崖  \  128

 

di十四章 瑜伽八支的应用及其作用  \  129

一、身体、观者、感知  \  130

二、身体各鞘  \  130

三、外专念与内专念  \  136

四、专念的效果  \  140

五、瑜伽的应用  \  143

六、禁制  \  144

七、禁制的效果  \  145

八、劝制  \  146

九、劝制的效果  \  146

十、体式  \  147

十一、体式应当如何完成  \  148

十二、体式的效果  \  151

十三、体式与冥想的区别  \  153

十四、调息  \  153

十五、调息的作用  \  155

十六、气  \  157

十七、脉轮  \  159

十八、制感  \  160

十九、制感的作用  \  162

二十、专注  \  162

二十一、专注的定义  \  162

二十二、专注的作用  \  164

二十三、冥想  \  164

二十四、冥想的作用  \  165

二十五、瑜伽zi深的方面  \  166

二十六、三摩地或三摩钵底  \  166

二十七、三摩地的作用  \  167

二十八、内三摩地  \  167

二十九、业力休眠  \  169

三十、业力休眠的作用  \  170

三十一、关于三摩地,对修习者的告诫  \  170

三十二、三摩地的果实  \  171

三十三、无种三摩地  \  171

三十四、瑜伽八支的作用  \  172

三十五、征服原质与普鲁沙  \  

 

di十五章 三摩地与独存的区别  \  179

梵文词汇表  \  183

编辑推荐

 

“现代瑜伽之父”艾扬格93岁dian峰之作 解读传承数千年的瑜伽哲学与实修圣典

《瑜伽经的核心》

融汇80年的瑜伽实修经验,艾杨格大师以崭新见地揭示《瑜伽经》的核心要义



> > 在线试读

试读部分    

di一章瑜伽的传承

 

依照传说,瑜伽在无从追忆的古老年代就已存在。史诗《摩诃婆罗多》说,瑜伽在梵天创世之时就被启示。

(《摩诃婆罗多》)    瑜伽出自创造者梵天的金胎,而梵天自毗湿奴而非他人的肚脐生出。梵天本身来自毗湿奴,因而di一位瑜伽导师就是毗湿奴,他将瑜伽传授给梵天。

根据《薄伽梵歌》,瑜伽从远古就已存在。

你虔诚,是我朋友,因此今天我告诉你,这个古老的瑜伽,这个ui高的秘密。(《薄伽梵歌》4.3)    主克里希那对阿周那说;“古老的瑜伽ui基本的秘密,我已在今天告知你,因为你是我的虔信者和我的朋友。”

帕坦伽利在经文开篇就用了“确定的教导”(anu?1?70?1?72āsanam)这个词。前缀“anu”的意思是“传统上遵从”,意味着瑜伽出自梵天之口,从吠陀时代便已存在。

据说,一个人不应追问圣人的出身或河流的源头,这也适用于吠陀和吠檀多。据说瑜伽出自梵天,源自zi根本的普鲁沙(mūla puru?1?75?1?73a)——室利·毗湿奴,所以自宇宙伊始,瑜伽就已存在。

瑜伽之美在于,它是为整个人类的演化而生的。瑜伽是普世的。它让男男女女的本能弱点显形,并提供很多方法去克服(见经文2.1)[]智性的、情感的和本能的缺陷(见经文2.3)[

]。

毫无疑问,神与原质,以及物质世界和灵性王国的快乐,在人类能够实现潜能之前就已存在。人类被赋予了智性和分辨力。通过这种智性,语言得以发展出来。语言产生神、原质、正法和瑜伽的概念,以区分感官欢愉和灵性喜乐。

通过语言,人开始理解世俗欢乐,并根据自己的个人精神能力去寻求解脱。后来,人成为世俗欢乐的猎物,忘记了永恒喜乐。这为人创造了动机去重新审视好与坏、善与恶、伦理与非伦理、道德与不道德的对立。

随后,他们想到利用瑜伽作为修习正法的方法,去重获他们原本的幸福状态。

通过修习瑜伽和遵循正法,让身体与心意、心意与自我联结并合一,古代圣人们找到了平静心意的方法,为的是达到智性与灵性的双重发展。

 

1.刻苦修习,自我研习和研习经典,将自我交托给神,就是瑜伽行动(克里亚瑜伽)。(《瑜伽经》2.1)2.如果无明与私我是智性缺陷,那么执着和厌弃就是情感性缺陷,贪生怕死是本能性缺陷。(《瑜伽经》2.3)

 


《瑜伽智慧的璀璨星辰:身体、心智与灵性的和谐探索》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外在的纷扰所裹挟,遗忘了内心深处那片宁静的港湾。当我们审视自身,或许会发现身体的僵硬、思绪的杂乱,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疏离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古老的瑜伽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回归自我,探索身体、心智与灵性的和谐统一。 本书并非一本详尽的体式练习手册,也非某个特定流派的入门指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哲学漫步,一次对瑜伽核心精神的深度挖掘,一次对人类内在潜能的温和唤醒。我们将一同穿越时空的迷雾,去触碰那份流传千年的智慧,理解瑜伽不仅仅是舒展筋骨的体式,更是安顿身心的哲学,是升华灵魂的途径。 第一章:拨开迷雾,认识瑜伽的本质 我们将从最根本的问题出发:什么是瑜伽?它为何能够穿越数千年依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瑜伽常常被简化为一种健身方式,但它的根源远不止于此。我们将追溯瑜伽的起源,了解它在古代印度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并探讨其核心目标——“止息心念的波动”(Yoga chitta vritti nirodhah)。 这句来自帕坦伽利的经典定义,并非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洞察。我们的心念如同湖面上的涟漪,此起彼伏,让我们无法看清真实的世界,也无法感知内在的平静。瑜伽,正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让我们学习去观照这些波动,最终达到内心的静止与清晰。 本章将帮助读者建立对瑜伽的宏观认知,理解其深厚的哲学底蕴,从而超越表面的体式练习,去感受瑜伽真正的力量。我们将探讨瑜伽的八支分法,并非要求读者一一实践,而是理解其作为一套完整人生哲学的生活指导意义,包括禁戒(Yama)、劝戒(Niyama)、体式(Asana)、呼吸控制(Pranayama)、感官收摄(Pratyahara)、专注(Dharana)、冥想(Dhyana)和三摩地(Samadhi)。其中,体式(Asana)和呼吸控制(Pranayama)只是整体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炼和心智的净化。 第二章:身体的智慧,心灵的基石 虽然本书不侧重体式练习,但我们依然会深入探讨身体在瑜伽修炼中的重要性。身体并非仅仅是承载灵魂的躯壳,它是我们感知世界、体验生活的最直接载体,也是通往内在平静的桥梁。我们将从哲学而非解剖学的角度,审视身体的运作规律,理解身体的僵硬、紧张往往是心灵压抑和情绪纠葛的外在表现。 “体式”(Asana)的本意并非为了追求完美的外形,而是为了获得“安稳、舒适”的体位(Sthira Sukham Asanam)。这种安稳与舒适,不仅是身体层面的,更是心智层面的。通过温和而有觉知的练习,我们可以逐渐释放身体的紧张,培养身体的觉知力,从而为心智的平静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章将引导读者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身体的局限性,并在尊重身体的前提下,进行有意识的调整。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身体的练习,来培养专注力、平衡感和内在的稳定感。这并非要求读者成为运动健将,而是学会用一种更深沉、更有智慧的方式与自己的身体连接。 第三章:呼吸的力量,生命的律动 呼吸,是生命最基本、也最强大的能量。它连接着我们的内在世界与外在环境,是心智状态最直接的反映。当我们紧张时,呼吸会变得浅促;当我们平静时,呼吸则会深沉而悠长。瑜伽中的“呼吸控制”(Pranayama)并非简单的深呼吸练习,而是一种有意识地调节呼吸模式,从而影响能量流动,净化心智,增强生命活力的系统性方法。 本章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呼吸在瑜伽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探讨不同呼吸方式对身心状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觉知呼吸,来平息思绪的狂躁,培养内在的宁静。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的呼吸觉知练习,帮助读者学会如何将注意力导向呼吸,并利用呼吸的力量来安抚情绪,提升专注力。 理解呼吸的奥秘,意味着掌握了连接身体与心智的钥匙。通过有意识地调整呼吸,我们可以直接影响神经系统,从而达到放松、减压、提升能量的效果。这种对呼吸的深度探索,将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内心平静的大门,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 第四章:感官的收束,回归内在的宁静 我们的感官,如同对外敞开的窗户,不断地接收着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长久以来,我们的注意力被外界的景象、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所占据,导致我们逐渐迷失在信息的洪流中,无法听到内心深处的声音。瑜伽中的“感官收摄”(Pratyahara)正是教导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将感官的注意力从外部世界收回,转向内在。 这并非意味着要隔绝一切外界刺激,而是一种有觉知的选择,一种将焦点从“拥有”转向“存在”的转变。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练习,逐渐培养我们对感官的控制力,减少对外在事物的过度依赖。例如,当我们品尝食物时,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去感受食物的味道、质地;当我们聆听音乐时,不仅仅是沉浸在旋律中,而是去体会音乐带来的情绪和感受。 本章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在家中,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感官收束练习。例如,在独处时,有意识地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去感受周围环境的宁静;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脑海中的思绪拉回到当下的体验。通过这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减少外界干扰对心智的影响,发现内心深处那份不被打扰的宁静。 第五章:专注的艺术,清晰的洞察 当身体获得安稳,呼吸变得深沉,感官的躁动得以平息,我们便开始能够体验到心智的专注。瑜伽中的“专注”(Dharana)是对单一对象保持持续不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进行深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进行更深层次冥想的基础。 我们将探讨专注的意义,以及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例如,在工作中,如何专注于一项任务,排除干扰;在学习时,如何集中精力,吸收知识。本章将介绍一些培养专注力的方法,例如,通过观察一朵花、一盏烛火,或者一段舒缓的音乐,来练习将注意力固定在一个点上。 通过专注力的培养,我们的思维将变得更加清晰,洞察力也将得到提升。我们将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问题的本质,更有效地做出决策。这种心智的清晰,是通往智慧的必经之路。 第六章:冥想的静谧,觉醒的旅程 “冥想”(Dhyana)是专注的进一步升华,是指一种持续而深沉的心流,心智完全融入于所观照的对象,而没有了主观的二元对立。它是一种超越思绪的体验,一种对真理和存在的直接感知。 本章将深入探讨冥想的本质,并介绍一些温和的冥想入门方法。我们将理解冥想并非要“清空”大脑,而是去观察大脑的活动,不加评判,不加干涉,最终达到一种与自我和谐的状态。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冥想,例如,专注冥想、观呼吸冥想、慈悲冥想等,并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 冥想是瑜伽实践中最接近精神体验的层面。它帮助我们逐渐褪去自我设限的观念,觉察到更广阔的意识,并与生命源头的智慧相连接。这是一场回归自我的旅程,一场关于觉醒的深度探索。 第七章:生命的圆满,合一的体验 “三摩地”(Samadhi)是瑜伽八支分法的最高境界,是指一种完全的合一体验,个体意识与宇宙意识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无我、无相、无分别的究竟觉悟。虽然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但本书并非要求读者立即达到,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指引,一种对生命圆满状态的向往。 我们将探讨“合一”的哲学意义,理解它并非消失于虚无,而是与一切存在建立起深刻的连接。这种连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丰富与无限,体会到爱与慈悲的力量。 本章将总结本书的探讨,并鼓励读者将瑜伽智慧融入日常生活。我们不是要成为一个“瑜伽人”,而是要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和谐、更充满智慧的人。瑜伽的终极目标,是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生命的非凡。 结语:在日常生活中,绽放内在的光芒 《瑜伽智慧的璀璨星辰》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而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自我探索的大门。它鼓励读者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内在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他们踏上属于自己的瑜伽智慧之旅。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追求身心和谐、灵性成长道路上的忠实伴侣,帮助您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非常渴望探索瑜伽“奥秘”的爱好者,我一直寻找能够带领我深入了解瑜伽背后哲学和精神层面的书籍。《瑜伽经的核心》这本书,凭借其“帕坦伽利作品”的深度解读,深深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瑜伽,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身体练习层面,而必须去探索其思想根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瑜伽经》的内容,而是通过非常有条理的分析和阐释,将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我喜欢书中将“自我修炼”视为瑜伽的核心,并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瑜伽的八支分法来达到身心合一。尤其是关于“专注”和“冥想”的章节,让我对如何培养内心的宁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瑜伽不仅仅是一种体能训练,更是一种意识的训练,一种生活哲学的实践。我发现,通过对《瑜伽经》的了解,我更能理解和接纳自己身体的局限性,也能更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追求身体上的“完美”,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成长和修为。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式来理解和实践瑜伽。

评分

我一直对艾扬格大师的瑜伽体系充满了好奇,听说他的教学严谨、精准,对身体的细节要求极高,这正是我这种追求深度练习的人所需要的。《瑜伽经的核心》这本书,名副其实地展现了艾扬格瑜伽师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动作”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感知身体”的书。作者在讲解每一个体式时,都力求精准,从身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在讲解下犬式时,不仅仅是让你把身体倒过来,还会告诉你如何去感受肩胛骨的打开、背部的延展、脚掌的根基,甚至是指尖的朝向。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我对身体的认知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发现自己以前练习时的一些误区,通过这本书的指导,都得到了纠正。而且,书中对于一些基础体式的变体和进阶讲解也非常到位,让我看到了同一个体式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和练习方式。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经验和智慧的沉淀。它让我明白,瑜伽练习是一个持续探索和自我发现的过程,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与自己身体的对话。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自我修炼”的强调,这让瑜伽练习的重心从外在的形体转向内在的觉知。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艾扬格瑜伽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深入、更科学地练习瑜伽的宝典。

评分

坦白说,我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我一直对瑜伽的哲学层面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关于“自我修炼”和“内在平和”的探讨。我总觉得瑜伽不应该仅仅是身体的伸展,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的追求。《瑜伽经的核心》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在书中对帕坦伽利的《瑜伽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得以窥见瑜伽的源头和精髓。我喜欢书中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它并没有把《瑜伽经》变成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阐释了关于意识、心智、宁静等方面的深刻道理。我尤其被书中的“心智的平静”和“内在的安宁”这些章节所吸引。它们让我明白,瑜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静。虽然书中有涉及瑜伽体式的内容,但它更多的是将体式作为一种工具,一种帮助我们连接身心、达到内在平衡的方式。作者强调的“自我修炼”并非苦行,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充满智慧的生活态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瑜伽练习,是从我们的内心开始的,是通过不断的觉察和调整,来达到一种更深刻的自我认知。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瑜伽世界的大门,让我不再仅仅局限于体式的练习,而是开始探索瑜伽更深层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瑜伽旅程中的一盏明灯!作为一名完全的新手,我之前对瑜伽的认知仅限于一些简单的体式照片,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看到《瑜伽经的核心》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零基础学瑜伽入门教程教材”这几个字,我简直眼前一亮。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让我惊喜连连。首先,语言非常通俗易懂,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用非常清晰的步骤和图解,一步步地引导我如何进入基础的体式,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很到位,比如手腕的摆放、脊柱的延展、呼吸的配合等等,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有一个资深的老师在身边指导。而且,书中不仅仅是讲解体式,还穿插了很多关于瑜伽的哲学思想,让我明白了瑜伽不仅仅是身体的练习,更是心灵的修行。尤其是在介绍“自我修炼”的部分,让我对瑜伽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让我对瑜伽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帕坦伽利作品”的解读,虽然我之前对这位伟大的瑜伽大师的名字有所耳闻,但从未真正了解过他的思想。这本书让我有机会接触到那些精髓,理解瑜伽背后的古老智慧。整体来说,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体式练习到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循序渐进,让我觉得学起来毫不费力,而且充满乐趣。我真的非常庆幸自己能拥有这样一本宝贵的瑜伽入门书籍。

评分

老实说,我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宣传的“艾扬格瑜伽师书籍”和“零基础学瑜伽入门教程教材”这两个标签。我之前对艾扬格瑜伽有所耳闻,但觉得它可能比较高难度,而“零基础”又让我觉得可以尝试。《瑜伽经的核心》这本书,在我看来,完美地平衡了这两点。它既有艾扬格大师严谨、精细的教学风格,又将内容处理得非常适合初学者。书中对每一个基础体式的讲解都非常细致,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体式练习的安全与益处”的讲解,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整,并且知道如何避免受伤。而且,这本书将“自我修炼”的概念融入到体式练习中,让我觉得每一次的练习都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自我关怀和自我提升。我发现,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对自己身体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能更好地体会到体式带来的放松和能量。即使是像“拜日式”这样看似简单的序列,书中也给予了非常深入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能量的流动和生命的韵律。这本书让我觉得,无论你是什么程度的瑜伽练习者,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一本极好的入门指南;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它能帮助你深化练习,发现新的维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