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舌尖上的酒文化
作 者:刘志强 主编
I S B N :9787119083155
出 版 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字 数:180千字
页 数:239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481克
原 价:29元
目录
千载文明飘酒香——酒史
白酒起源与传说
黄酒起源与传说
夏商周时期酒业
汉代酒业
魏晋南北朝酒业
唐代酒业
两宋酒业
元朝酒业
明代酒业
青代洒业
美酒入觥凝乐章——酒器
五光十色的酒器
造型讲究的陶酒器
肃穆庄重的青铜酒器
气质典雅的漆酒器
雅俗共赏的瓷酒器
豪华的金银酒器
晶莹剔透的玉制酒器
干奇百怪的酒具赏析
雅俗兼备飨与娱——酒礼与酒令
酒礼的起源与嬗变
酒德起源与变革
大盂鼎和监酒官
上流社会交往中的燕礼
酒礼中高的飨礼
酒令的源起和发展
文雅的酒令
游戏娱乐的酒令
雅俗兼备的筹令
天有大道人有伦——酒祭与酒俗
人生礼仪的酒俗
婚嫁宴会的酒俗
行军打仗的酒俗
民俗节日的酒俗
日常生活中的酒俗
酒与礼节严密的祭祀
节日祭祀中的酒祭
酒祭先祖的风俗
酒祭神灵
觥筹交错宾客欢——酒宴集会
酾酒临江话青史——酒典与酒事
书香醇酿且沉醉——酒与文人
一曲流觞琥珀光——酒与艺术
城郭乡野酒旗风——酒楼酒肆
三杯醇酿话玉液——名酒传说
琼浆佳名传芬芳——酒名来历
墨香酒香共一味——酒联
经史满篇杂酒香——其他酒文化
内容推荐
《舌尖上的酒文化(图文全彩)/味觉中国》编著者刘志强。酒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不论是酿造工艺的传承,还是酒文化的传播流布,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酒所担当的角色并未改变。往小了说它是一种助兴的饮料,往大了说它是社交的媒介。古人亲友相逢会饮点小酒,宗庙祭祀也可见它的影子。同样,现代社会的一般交往也离不开酒,国宴盛典上也是酒香飘飘。
商品参数
书 名:舌尖上的酒文化
作 者:刘志强 主编
I S B N :9787119083155
出 版 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7月第1次印刷
字 数:180千字
页 数:239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481克
原 价:29元
目录
千载文明飘酒香——酒史
白酒起源与传说
黄酒起源与传说
夏商周时期酒业
汉代酒业
魏晋南北朝酒业
唐代酒业
两宋酒业
元朝酒业
明代酒业
青代洒业
美酒入觥凝乐章——酒器
五光十色的酒器
造型讲究的陶酒器
肃穆庄重的青铜酒器
气质典雅的漆酒器
雅俗共赏的瓷酒器
豪华的金银酒器
晶莹剔透的玉制酒器
干奇百怪的酒具赏析
雅俗兼备飨与娱——酒礼与酒令
酒礼的起源与嬗变
酒德起源与变革
大盂鼎和监酒官
上流社会交往中的燕礼
酒礼中高的飨礼
酒令的源起和发展
文雅的酒令
游戏娱乐的酒令
雅俗兼备的筹令
天有大道人有伦——酒祭与酒俗
人生礼仪的酒俗
婚嫁宴会的酒俗
行军打仗的酒俗
民俗节日的酒俗
日常生活中的酒俗
酒与礼节严密的祭祀
节日祭祀中的酒祭
酒祭先祖的风俗
酒祭神灵
觥筹交错宾客欢——酒宴集会
酾酒临江话青史——酒典与酒事
书香醇酿且沉醉——酒与文人
一曲流觞琥珀光——酒与艺术
城郭乡野酒旗风——酒楼酒肆
三杯醇酿话玉液——名酒传说
琼浆佳名传芬芳——酒名来历
墨香酒香共一味——酒联
经史满篇杂酒香——其他酒文化
内容推荐
《舌尖上的酒文化(图文全彩)/味觉中国》编著者刘志强。酒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不论是酿造工艺的传承,还是酒文化的传播流布,都值得大书特书。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酒所担当的角色并未改变。往小了说它是一种助兴的饮料,往大了说它是社交的媒介。古人亲友相逢会饮点小酒,宗庙祭祀也可见它的影子。同样,现代社会的一般交往也离不开酒,国宴盛典上也是酒香飘飘。
这本书给我的最直观感受是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层面,而是真正做到了“对话”与“引领”。它没有将我们视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邀请我们一同进入这场文化对话。作者的观点往往是独到的,他敢于挑战一些流传已久但可能存在偏差的传统认知,并在提出新观点的同时,提供了详实而有力的论据支撑,这种严谨又不失批判性的精神,非常值得称赞。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每一次举杯饮酒时的心态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仅仅是享受酒精带来的感官愉悦,而是开始下意识地去联想背后的历史沉淀、器皿的形制美学以及不同酒品在不同场合所承载的社会功能。这本书成功地将“饮酒”这个日常行为,提升到了哲学与文明的高度进行审视和品味,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心灵启迪。
评分作为一本探讨文化主题的书籍,它在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上做得尤为出色。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关于酒器的描述,竟然融合了考古学和美术史的知识点,对不同历史时期瓷器、玉器乃至青铜礼器的造型演变与酒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一点是我此前在其他相关书籍中较少见到的深度。此外,书中对不同酒类(如白酒、黄酒等)的特性分析,也兼顾了化学常识和地域物产的关联性,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去理解“酒”的物质载体。这种多角度的交叉分析,使得全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由于叙事流畅,并不会让人感到负担。它更像是一部集大成的通识读本,既满足了专业人士对考据深度的要求,也完全适合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普通读者入门研习,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口。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极富匠心,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叙述方式,而是巧妙地将历史脉络与具体的文化现象穿插融合,读起来丝毫没有陷入那种“填鸭式”灌输的窠臼。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常常是通过讲述一个具体的、生动的小故事,来引出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或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那些陈年的往事立刻变得鲜活起来。比如,他对某一历史时期酒俗演变的描绘,简直就像是在看一出精心编排的历史舞台剧,人物对话、场景转换都历历在目。更难得的是,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阶层饮酒习俗的区分讨论非常细致入微,这使得我们对“中国酒文化”的理解不再是单一扁平的,而是多维且立体的。这种叙事上的跳跃性,反而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让人总忍不住想翻到下一页,去探究下一个隐藏在酒杯背后的故事和秘密,仿佛跟随作者一起,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品鉴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雅致的感觉,让人一拿到手就感觉到了它蕴含的分量。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搭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无疑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内页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读起来非常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不得不提的是,排版布局也做得相当到位,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的节奏感非常流畅,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不会觉得内容太过拥挤晦涩。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瞬间将我拉入了一个关于历史与风雅的想象空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那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从外在的包装上就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让人不禁对手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也反映了作者或出版方对“酒文化”这一主题的尊重与敬畏。可以说,单凭这份精美的外壳,就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一个高雅的基调。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搜集上的扎实与广博,其引用的典故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很多我自认为已经比较了解的文化细节,在这本书里都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视角,着实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尤其是在论述古代酿造工艺的演变时,作者的描述极具画面感,他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技术背后所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文字的张力把握得非常好,在需要严谨考据的地方,语言显得沉稳有力,而在描述那些与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场景时,文字则变得轻盈灵动,富有诗意。这种语体风格的灵活转换,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避免了学术著作常见的僵硬感。可以说,每一次停下来深思,都会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中“饮”与“礼”的关联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