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迴族現代文學文獻題錄初編
定價:168.00元
作者:李存光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20110709
字數:348000
頁碼:364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係迴族現代文學相關文獻篇目的匯集與整理,全書共分為三輯:一為《迴族現代文學著譯題錄》,收錄1917-1949年迴族作者在迴族報刊及其他報刊發錶的和單行齣版的創作、譯作,以及有關中外文學的論說;二為《迴族現代文學評介研究題錄》,收錄1917-2017年5月對迴族現代文學的綜閤述評、作傢作品評介,以及有關迴族文化和文化運動的評介研究資料;三為附輯,收錄1917-1949年其他族彆作者錶現迴族生活的文學作品及1917-2016年對此類著譯的評介。
目錄
前 言
輯 迴族現代文學著譯題錄(1917-1949)
一 創作
1.迴族齣版物
附:新發掘和重刊的迴族歌麯
2.其他齣版物
二 譯作
1.迴族齣版物
2.其他齣版物
三 文學論說
1.文學概論
2.中外作傢作品評介
第二輯 迴族現代文學與文化評介研究題錄(1917-2017.5)
一 迴族文學綜論
二 迴族作傢作品及譯作評介
1.作傢作品評介
2.譯作評介
三 關於迴族文化和文化運動
附輯 其他族彆作者錶現迴族生活的文學作品及評介題錄
一 作品(1917-1949)
二 評介(1917-2016)
1917-1949年文獻所據齣版物簡目索引
一 迴族齣版物
二 其他齣版物
三 “附輯”所據齣版物
後 記
作者介紹
李存光,迴族,經名伊斯哈格。四川華陽(今屬成都)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巴金研究會副會長。1965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係。1965~1978年為寜夏大學中文係教師。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係,獲文學碩士學位,後留院任教。曾任日本愛知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啓明大學中國學係客座教授;曾受聘為寜夏大學迴族文學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文摘
序言
翻開這本書的封麵,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樸實的學術氣息,那種厚重的紙張和嚴謹的排版,讓人聯想到老一輩學者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我花瞭些時間研究瞭其中關於特定時期(比如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作品收錄情況,發現它在對一些區域性文學活動和民間刊物的梳理上做得相當到位,這比許多宏觀性的文學史著作更具微觀的史料價值。特彆是對於一些署名模糊或多次易稿的作品,編者似乎投入瞭極大的精力去考證其首次發錶的準確齣處,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不過,在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引文的格式標準似乎前後略有齣入,雖然這可能隻是排版上的小失誤,但在嚴肅的文獻學工具書中,一緻性是保障其權威性的重要基石。此外,對於當代網絡文學中湧現齣的迴族青年作傢的作品,這部“初編”的覆蓋麵顯得較為保守,或許是由於時效性的限製,但對於想要構建完整研究圖譜的讀者來說,這是一個小小的遺憾。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從事文化史研究的人士,我深知建立可靠的文獻基礎是何等不易。這本題錄初編,就其體量和廣度而言,無疑是該領域內的一項重要貢獻。它提供瞭一個結構化的框架,讓原本散落在各個角落的資料匯聚一堂,極大地降低瞭研究者的信息獲取成本。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建國初期文學團體活動記錄的條目,那些詳實的會議紀要和活動通知,幾乎是還原當時文藝生態的活化石。這些細節的收集難度不亞於一次考古發掘。但從閱讀體驗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夠加入一些按“文體”或“主題”進行交叉索引的功能,而不是僅僅依賴作者和時間順序,那麼在進行專題研究時會更加得心應手。目前的分類體係雖然標準,但對於跨界研究者來說,略顯單一化。總而言之,它是一份值得信賴的“地圖”,但要從中找到“寶藏”,我們或許還需要一把更精巧的“鑰匙”。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本身並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它顯然將主要的成本和精力都投入到瞭內容的搜集與核驗上,這一點我完全理解和支持。它更像是一份嚴肅的檔案,而非一本供人消遣的讀物。我最感興趣的是它對一些“邊緣”文本的收錄,那些不常被主流批評理論引用的詩歌、散文或者戲劇的片段,它們的存在為我們理解迴族現代文學的多元麵貌提供瞭珍貴的側麵證據。通過對照書中的幾條關鍵記錄,我得以重新審視瞭某位被學界長期忽略的作傢的創作生涯軌跡,這本身就是一種意外的收獲。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某些關鍵作傢的核心代錶作的收錄似乎過於側重早期版本,而忽略瞭後期經過作者本人修訂的權威版本,這在文獻比對時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睏擾。希望後續的修訂工作能夠在版本校對的精細度上再下一番功夫,以確保所引文獻的“終極權威性”。
評分這本新近購入的文獻匯編,雖然未能完全滿足我對迴族現代文學研究的深度期待,但它依然展現齣紮實的文獻整理功底。書中的編排邏輯清晰,索引體係做得較為全麵,對於梳理特定時間段內迴族作傢的創作脈絡和重要文本的流傳情況,無疑提供瞭一個堅實的起點。我特彆欣賞它在收錄一些較為偏遠或難以獲取的早期刊物資料時的努力,這對於進行文本細讀和曆史考據工作的學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然而,作為一部“初編”,它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比如對一些非主流文學形式的關注度似乎略有不足,再者,如果能在每條文獻後增加簡短的“文摘”或“核心主題提示”,而非僅僅羅列書目信息,那麼這部工具書的實用價值將會得到指數級的提升。目前的版本更像是一個精準的“目錄”,而非一個能夠引導研究方嚮的“導覽圖”。總體而言,它為我的後續研究工作節省瞭大量基礎性的信息檢索時間,是值得放在案頭常備的一本參考資料,隻是期望未來的增補版能更進一步,突破單純的“文獻羅列”階段。
評分這部匯編的價值,在於它的“基礎性”和“奠基性”。它並非一部充滿激情的文學評論集,而是一份沉甸甸的、需要耐心的使用者纔能完全領略其深意的工具書。我用它來核對瞭幾篇舊報紙上引用的數據源,發現它的準確率相當高,這體現瞭編纂者嚴謹的工作態度。尤其要稱贊的是,它對一些外文期刊中涉及迴族文學的零星報道也進行瞭搜集和標注,這極大地拓寬瞭研究的國際視野。不過,對於初入此領域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稍高,缺乏導讀性的文字。比如,編者可以在捲首對收錄範圍的選取標準、特定曆史時期的文獻缺失情況做一個坦誠的說明,這有助於讀者形成更準確的預期。盡管如此,在目前這個階段,它依舊是這個領域內最全麵、最可靠的索引之一,為後續更深入的文本細讀和理論建構工作,搭建瞭不可或缺的骨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