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 书名: | 人生J是放下-XYDSZX人生开示 |
| 作者: | XYDS | 开本: | |
| YJ: | 49.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 书号: | 9787552702163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XYDS
1927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于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D四十八代传人。GJZM佛学大师,佛光山开山宗长,GJ佛光会SJ总会会长。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佛光山寺D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SJ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创办9所美术馆,26所图书馆、出版社,20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著作等身,有110余种佛学著述,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SJ各地,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GJ化的发展,厥功至伟!
精彩导读 放下我们心中早有的成见
信徒到寺里礼佛上香以后,由一位年轻知客师引导到客堂休息。
坐定之后,知客师对肃立一旁的无德禅师说:“老师,请您上茶。”
无德禅师赶快去倒茶来。
一会儿,知客师又说:“请老师去把佛前桌子上的灰尘拂拭一下。”
无德禅师依言做了。
知客师又叫道:“JT还没有替瓶花换水。”
无德禅师又赶快为瓶花换水。
之后,知客师又说:“老师,一会儿别忘了引导信徒到餐厅用饭。”
无德禅师仍然WW答应。
知客师离去后,信徒对无德老禅师说:
“刚才那位年轻知客师这般指使您做这做那,我实在是看不过去。请问那位知客师究竟和您是什么关系?”
老禅师FC得意地答:“是我的徒弟。”
信徒大惑不解:“既然是您的弟子,为什么对您那么没礼貌?”
老禅师欣慰地说:“有这么能干的徒弟,是我的福气。我只要倒茶、擦拭灰尘、留信徒吃饭,寺内其他的杂事都由他计划安排。这给我很大的帮助,否则我会忙得很辛苦。”
信徒听罢,仍然满脸疑惑:“真不知道你们究竟是老的大呢?还是小的大?”
无德禅师说道:“D然是老的大。但是,小的比较有用。佛教里有一句话:和尚要能老,老了J是宝。一般人都以为老的尊贵,其实,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法王。”
“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法王。”无德禅师可谓识人、识世。在有些人眼中,对于沙弥,待其成为法王后再尊重J可以了,何必现在。但无德禅师用他的行为昭告了世人,即使一个人现在很普通,甚至地位低微,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凡人总是会无意间看人下菜,一个人现在落魄,便对他冷眼相向,待那人某日成了功名,又凑上前去。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说成是人情,但其实自己内心也知道,这多少还是有些世故的。
真正的尊者,J是能摆脱这种世故,做到对事不对人,不管那人如今地位如何,只要他帮了你,亦或是做了善事,你J应该对他另眼相看,给予嘉奖。不要等人成了功名再凑上前去,凭空落得一个世故的称号。你对人平等,人也会对你平等。你尊重弱者,比你强的自然也会尊重你。如果心内有一把衡量别人的尺,那么,你总有YT也会被人量。放下这把尺,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人,你才能够得到每一个人的爱。
目录 D一章 人生J是放下
人的痛苦往往不在所得太少,而是拥有和想要拥有的东西太多。想要获得真自在,J要学会放下。放下怨念,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一切的人与事。那时候你自会发现,你不仅收获了洒脱和快乐,还拥有了很多以前想要而不可得的东西。
放下我们心中早有的成见 /002
舍J是得 /004
不缺的J是没有的 /005
忘记理想 /007
有是无,早是晚 /008
弯腰做一个直立的人 /010
也J只是像那么回事 /011
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013
施者的放下 /015
忘了佛从何处来 /016
你舍是为你舍 /017
害怕失去会阻碍前进 /019
无上大法难的不是解,而是真 /020
勿嫉妒别人的好 /021
转身不是认输 /022
过于依靠外力犹如盲者点灯 /024
名利无心 /026
看淡过去才能把握未来 /027
忘记自己的能力 /029
五蕴山 /030
一无所有 /032
搬走心上的石头 /034
快乐与烦躁 /035
D二章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一样东西是否值得拥有,不在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在于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Z好的。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上纠缠,在那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损失的J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Z有意义。
做回自己 /038
寻找内心的法宝 /040
自己体悟而非别人教诲 /041
回答与体悟 /043
谁是后人 /045
法身在变,佛心不变 /046
珍贵的东西在心里 /048
不留平常心 /049
国师的禅心 /050
知恩报恩 /051
宜默不宜喧 /053
不立于文字 /054
虽是凡夫,但非凡夫 /055
明心见性 /057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058
转身回归纯真的自己 /060
D三章 要明了SJ,先明了自己
世上Z难弄懂的不是深奥枯涩的道理,也不是形形色色的人,而是我们自己。只有弄懂了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SJ。搞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搞清什么是自己擅长的,搞清什么是自己能做的,搞清什么是自己想做的。弄清了这些,自然也J找准了人生的方向。
直下承担 /064
体验自己比众人的弱 /066
跳出自己看自己 /067
提起放下 /069
虚空是无相无所不相 /070
谁在井中 /071
天生暴躁 /073
虚空可曾对你眨眼 /074
把尘劳放下 /075
灯要点在心中 /077
嘴上有不如心中有 /078
勿让外心掩盖内心 /080
契理容易契机难 /081
心中的一橛柴 /082
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084
不可向你说 /085
谁知道你? /087
一动不如一静 /088
心静方能SJ净 /090
禅门一言不易得 /091
不如练心 /092
虔诚的心 /094
什么是本分事 /095
别人不是我 /096
做一个快活烈汉 /097
D四章 强者动手做,弱者看人做
不怕慢,J怕站。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去做,总有成功的YT。如果只是一味空想,结果定是一事无成。让自己的眼睛动起来,手动起来,不要怕困难,不要怕吃苦,努力去做,总会有所成的。
用会做什么 /102
无言之教 /103
不能代替 /105
享受并不是福 /106
世上没有不可救的人 /108
洗碗扫地 /109
木有本,水有源 /111
凡事带几分禅心 /112
安心做事 /114
思不如行 /115
牢记理想 /117
没时间老 /118
一切皆禅 /120
不像个人 /122
不立文字 /124
无言语 /125
骑牛觅牛 /126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128
真正的幽默是CY自己 /129
身心自在 /130
我也可以为你忙 /132
从无得来 /133
W有一尘法,无二亦无三 /135
卖生姜 /136
我还有你呀 /138
一喝有多重 /139
D五章 思维的广度,决定人生的宽度
人生的辉煌,不在掌握的资源,也不在拥有的地位,而在头脑。只要敢想,会想,愿意想,那么一定能让自己的人生路更宽广。一味给自己的思维设限,获得的除了束缚再无其他。
急只会退步,执只会错误 /142
步步不迷,未失方向 /143
不在那时,不在别处 /145
听人劝,吃饱饭 /146
左右为难 /147
心是佛,无心是道 /149
嘴动不如手动 /150
于无路处找出路 /151
不说话也是法 /152
谁是主,谁是宾 /154
时间遥远,其实只是一刹 /155
禅不能离开生活 /157
佛性是常,心是无常 /158
否定J是肯定 /159
以出世的心,面对入世的事 /161
不落空间 /162
吃出快乐来 /164
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165
何必太匆忙 /166
生活的层面 /167
不如等待 /169
D六章 有大格局,才有大人生
修养决定格局,格局决定人生。道德修养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力量。有了善,J有了别人的尊重;有了博爱,J有了大家的牵挂;有了宽容,J有了别人的认可。获得这些以后,自然会收获美好的人生。
缘起性空 /172
为自己忏,亦为他人忏 /174
善良是付诸行动的爱 /175
生命是怀着爱意敞开自己 /176
不自苦,不自恼 /178
不作自了汉 /179
无分别心 /180
忍一口气海阔天空 /182
一休禅师的三件古董 /183
博爱本身J是一种能力 /184
着境见面 /186
他已经谢过了 /187
慈悲的眼泪 /189
智者轻己而重人 /190
心怀善念自会让你与众不同 /191
时时进取,不做糟蹋人 /193
善是力量 /194
心中有恩,才能圆融无碍 /195
若有言说,皆非真理 /196
以静默报怨 /198
不为身外之物所累 /199
从忘我到无我 /200
做个本分人 /202
不说生死 /203
责任与自觉 /204
襟怀坦荡,自然因缘责成 /206
才涉思维,即非禅道 /207
D七章 心强大,才会无所畏惧
强大的内心,不仅在于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还在于做常人所不能做。这样的心坚定、决绝、不畏惧,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都能安然处于其中。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在他们的眼里,除了自己的目标,再无其他。这样的人也是更能实现自己目标的人。
智者尊敬人,但不畏惧人 /210
心净处处是天堂 /212
凡事Z怕认真 /213
生死自如 /214
拂去心中的灰尘 /216
毅力与气力 /217
敞开自己 /219
内外一如,平等无二 /220
像艺术家一样去生活 /221
言净不如心静 /223
格局决定命运 /225
心稳生活才会稳 /226
万事由法,法无定法 /227
伸缩自如 /229
看好心中的贼 /230
守住自己的心 /231
自信和胆气 /232
智慧的人D处也不寂寞 /234
人不会变,变的只是环境 /235
自己有伞J可以不被雨淋 /236
自家的宝藏 /238
偷不走的财富 /239
有与无 /241
如果方向反了 /242
先将心中的杯子倒空 /243
实时观察自己的所作所为 /245
幸福来自于互相尊重 /246
D八章 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
有人害怕平常,有人拒绝平常,有人却能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前者常是焦虑的,也常流于平庸,后者则往往能取得成功。其中差别,J在于一双慧眼。有了这慧眼,哪怕是每天都要经历的,也能发现其中的不同。累积这不同,也J有了质变的机会。
形可变,性不可变 /250
精通一门 /252
不了解的才是真朋友 /253
未来J是现在 /255
直达本质 /256
沉默的朋友Z真 /258
一念得正,一念入邪 /259
绝望即是希望 /260
本性既明,便不难度化 /262
偷不去 /263
一口好牙 /265
全身都是空空荡荡的 /266
“依靠”不可靠 /267
选择没有好坏 /269
相信不存在的 /270
不动心才是真修行 /271
平常的举动中也有大爱 /272
滴水和尚 /274
凡事一刻意,J容易走偏了 /275
变通不是没有原则 /277
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78
谁Z大 /280
束缚原是自己束缚自己 /281
母亲的爱 /283
明心见性 /284
不做传声筒 /285
半肯半不肯 /287
找到善恶的源头J是Z大的善 /288
功夫在事外 /290
小事亦大事 /29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92
“简单”中的不简单 /293
待客之道 /295
尽信书不如无书 /296
轻易不言借 /297
内容介绍
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
目录
本店全部为正版图书
《禅心明镜:在繁华中寻觅宁静》 献给在时代的洪流中,渴望找到内心锚点的每一位迷茫行者。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被信息洪流裹挟,被无休止的追求推搡,仿佛一叶扁舟,在生活的巨浪中颠簸。工作的压力、人际的摩擦、对未来的焦虑,如同层层叠叠的阴云,遮蔽了原本澄澈的心灵天空。我们渴望片刻的安宁,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我们追求心灵的自由,却深陷执念的泥沼。 《禅心明镜:在繁华中寻觅宁静》正是为此刻的你而作。它并非深奥难懂的佛经解读,也不是空泛虚无的人生哲理说教,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切实的智慧,引导你穿越生活的迷雾,发现内心深处的宁静之源。这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由内而外的探索之旅,从理解“放下”的真正含义出发,逐步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化解那些束缚心灵的执念,从而实现真正的轻松前行。 一、 什么是真正的“放下”?—— 从执念的牢笼中挣脱 许多人误以为“放下”意味着放弃、逃避,或者是一种消极的无奈。然而,《禅心明镜》将揭示“放下”的真正力量——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一种主动的超越,是认识到某些事物并非我们能掌控,因而选择不再为其所累的勇气。 书中将深入剖析“执念”的根源,探讨我们为何会对名利、情感、得失、甚至是对“放下”本身的执着而无法自拔。它会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你清晰地看见,那些让你痛苦不堪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解读。例如,我们对过去某个错误的耿耿于怀,对未来某个不确定性的过度担忧,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在意,这些都是执念的典型表现。 通过细致的分析,你将了解到,执念就像一层层捆绑住心灵的绳索,让你无法自由呼吸。而“放下”的艺术,正是学习如何一层层地解开这些绳索,重获心灵的轻盈。它不是让你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让你在看清事物的本质后,以一种更超然、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二、 在日常中修炼“放下”的功夫—— 从细微处洞察禅意 “放下”并非遥不可及的修行,它就蕴藏在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禅心明镜》将为你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随时随地进行心灵的“禅修”。 觉察与观照: 书中将教授如何培养“觉察力”,让你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自己内心的起伏,识别出执念萌生的那一刻。通过对情绪、想法、身体感受的细致观照,你会逐渐发现,那些让你烦恼的念头,往往只是过客,不必为其停留。 接纳与转化: 当执念出现时,与其与之对抗,不如学会接纳。书会引导你理解,所有的情绪和经历,无论好坏,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接纳不代表认同,而是不加评判地观察,然后寻找转化的可能性。例如,面对失败,与其沉溺于自责,不如将其视为学习的机会,从中汲取经验,继续前进。 简化与减负: 物质的堆积和信息的爆炸,常常是心灵负担的来源。本书将鼓励你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减法”,无论是丢弃不再需要的物品,还是过滤掉无用的信息,都能为心灵腾出更多空间。 感恩与知足: 培养感恩之心,是化解对“不足”的执念的良方。书会引导你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美好,对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从而减少对“更多”的渴求,体会到“拥有”的自在。 三、 轻松前行的智慧—— 让心灵在繁华中安稳停泊 当“放下”的智慧逐渐渗透到你的生活,《禅心明镜》将带你体验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 工作中的淡定: 在压力山大的职场,学会放下对结果的过度焦虑,专注于过程的投入,才能爆发出真正的创造力。放下对他人评价的在意,专注于自我提升,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人际中的平和: 放下对关系的强求,不再试图控制和改变他人,你会发现,与人相处变得更加融洽。放下对误解的耿耿于怀,用理解和包容去化解,才能建立更深厚的连接。 生活中的自在: 放下对完美的苛求,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你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放下对过去和未来的纠结,活在当下,才能品味到生命的真实滋味。 心灵的辽阔: 当不再被执念所困,心灵如同挣脱了束缚的鸟儿,得以自由翱翔。你会发现,内心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的光芒将照亮前行的道路。 《禅心明镜:在繁华中寻觅宁静》并非一本速成的“鸡汤”,而是一本陪伴你心灵成长的旅伴。它鼓励你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生活,去体验“放下”的深邃力量。 无论你是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白领,是为家庭琐事操劳的父母,还是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的年轻人,《禅心明镜》都将为你提供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翻开这本书,就像推开一扇通往宁静的大门,你将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和,找到在喧嚣尘世中,安稳停泊的禅心。 让我们一同,在繁华中,寻觅那一缕最动人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