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 全两册 方成竹白话评注 图读周易 算卦风水书籍 古代哲学 易学 四库

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 全两册 方成竹白话评注 图读周易 算卦风水书籍 古代哲学 易学 四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山 编,周山今 译
图书标签:
  • 易经
  • 周易
  • 算卦
  • 风水
  • 哲学
  • 古籍
  • 传统文化
  • 方成竹
  • 滴天髓
  • 易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逸韵高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753262062X
商品编码:2594203397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6-12-01

具体描述

图书作者:(宋)京图  (明)刘基原注 (清)任铁樵 注疏 方成竹 白话评注
出 版 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图书ISBN:9787505960083
出版日期:2008.5
开本:  1/16             页数:634

定价:56

目录

卷一 造化启元

章 天人合一……………………(3)
 一、天道……………………………(3)
 二、地道……………………………(6)
 三、人道……………………………(9)
 四、知命……………………………(14)
 五、理气……………………………(18)
 六、配合…………………………(22)
第二章 天干宜忌…………………(27)
 七、二至……………………………(27)
 八、气势……………………………(30)
 九、甲木……………………………(33)
 十、乙木……………………………(38)
 十一、丙火…………………………(42)
 十二、丁火…………………………(47)
 十三、戊土…………………………(51)
 十四、己土………………………(55)
 十五、庚金…………………………(59)
 十六、辛金…………………………(64)
 十七、壬水…………………………(68)
 十八、癸水…………………………(13)
第三章 地支玄微……………………(78)
 十九、动静……………………………(78)

  二十、战冲…………………………(81)
  二十一、会合………………………(86)
  二十二、三地………………………(92)
  二十三、冲刑………………………(97)
  二十四、冲会………………………(102)
  二十五、胜败 ……………………(107)
第四章 干支总论…………………(110)
  二十六、消长 ……………………(110)
  二十七、顺悖 ……………………(115)
  二十八、地载……………………(120)
  二十九、天覆………………………(124)
  三十、阳暖 ………………………(127)
  三十一、阴寒 ……………………(130)
  三十二、天衰………………………(132)
  三十三、地旺………………………(134)
  三十四、杀印 ……………………(138)
  三十五、情协 ……………………(141)
  三十六、气协………………………(144)
  三十七、始终………………………(146)

        卷二 形象格局

第五章 五行气象……………………(153)
 三十 、两神 ………………………(153)
 三十九、五气 ……………………(159)
 四十、独象 …………………………(162)
 甲十一、全象………………………(166)
 四十二、全缺………………………(169)
第六章 地全一方……………………(175)
 四十三、方局 ………………………(175)
 四十四、合局 ………………………(178)
 四十五、混局 …………………………(181)
 四十六、成方……………………………(183)
 四十七、成局 …………………………(187)
第七章 四柱格局………………………(190)
四十八、八格 …………………………(190)
 四十九、虚邀…………………………(203)
 五十、官杀 ……………………………(208)
 五十一、伤官……………………………(225)
第八章 从象化象………………………(242)
 五十二、从象 ……………………………(242)
 五十三、化象……………………………(250)
 五十四、假从 …………………………(256)
 五十五、假化 …………………………(261)
 五十六、从儿 …………………………(267)
第九章 君臣母子………………………(274)
 五十七、臣局 …………………………(274)
 五十八、子局……………………………(277)
 五十九、母局 ……………………………(281)
 六十、夫局 ………………………………(284)
 六十一、君象……………………………(288)
 六十二、臣象……………………………(291)
 六十三、母象……………………………(294)
 六十四、子象…………………………(297)

      卷三 断法准绳
第十章 体用精神…………………………(303)
 六十五、体用 ……………………………(303)
 六十六、精神 ……………………………(307)
 六十七、月令 ………………………(312)
 六十八、生时……………………………(315)
 六十九、衰旺 ……………………………(319)
 七十、中和 ………………………………(331)
第十一章 取用真机………………………(335)
 七十一、源流 …………………………(335)
 七十二、通关……………………………(341)
 七十三、清气 ……………………………(345)
 七十四、浊气 ……………………………(349)
 七十五、真神 …………………………(353)
 七十六、假神 ……………………………(356)
 七十七、恩怨 …………………………(360)
 七十八、闲神 …………………………(365)
 七十九、羁绊 …………………………(368)
第十二章 用神得失……………………(373)
 八十、寒暖………………………………(373)
 八十一、燥湿……………………………(377)
 八十二、才德……………………………(381)
 八十三、奋郁……………………………(384)
 '、十四、隐显 ………………………(389)
 八十五、震兑……………………………(392)
 八十六、坎离 …………………………(396)
 八十七、众寡 …………………………(401)
 八十八、刚柔 …………………………(404)
 八十九、顺逆 …………………………(409)
 九十、岁运……………………………(413)

        卷四 吉凶征验

第十三章 六权衡…………………………(429)
  九十一、夫妻 ……………………………(429)
  九十二、子女 …………………………(435)
  九十三、父母 …………………………(443)
  九十四、兄弟 …………………………(448)
第十四章 穷通造化……………………(453)
  九十五、富 ……………………………(453)
  九十六、贵 ……………………………(456)
  九十七、贫 ……………………………(461)
  九十八、贱 ……………………………(467)
  九十九、吉 ……………………………(472)
  一○○、凶 ……………………………(475)
  一○一、寿………………………………(478)
  一○二、夭………………………………(483)
第十五章 性情征义……………………(488)
  一⊙三、邪正……………………………(488)
  一○四、性燥 …………………………(492)
  一○五、性柔 …………………………(494)
  一⊙六、软怯 …………………………(496)
  一○七、方圆 …………………………(499)
  一○八、强拗……………………………(501)
  一○九、刚烈 …………………………(503)
  一一○、勇猛……………………………(505)
  一一一、狂傲……………………………(508)
  一一二、烦郁……………………………(511)
  ˉ一三、多滞 …………………………(513)
  一一四、杂论……………………………(515)
第十六章 疾病举要……………………(524)
  一二五、无灾 …………………………(524)
  一一六、多疾 …………………………(528)
  一一七、病凶 …………………………(531)
  一一八、灾小 …………………………(534)
  一一九、血病……………………………(537)
  一二○、气伤……………………………(539)
  一二一、寒热……………………………(541)
第十七章 出身地位…………………………(548)
  一二二、科甲………………………………(548)
  一二三、中式………………………………(552)
  一二四、秀才 ……………………………(558)
  一二五、异路………………………………(563)
  一二六、台阁 ……………………………(568)
  一二七、兵刑 ……………………………(571)
  一二八、司牧……………………………(574) 
一二九、诸司 ……………………………(578)
第十八章 妇孺要旨……………………(583)
  一三○、女命……………………………(583)
   女命八法 …………………………………(603)
   女命八格 …………………………………(614)
  一三一、小儿 ……………………………(621)
  一三二、贞元……………………………(627)
后 记……………………………………(631)
参考书目…………………………………(634)


前  言

 《滴 天髓》一书,相传为宋人京图著,明初刘基注。《滴天髓》之名初见于《明史》,其《艺文志》录有《三命奇谈滴天髓》一卷。到清初顺治十五年,礼部尚书陈素 庵编辑的《滴天髓辑要》问世,后康熙时期又有千顷堂木刻本《命理须知滴天髓》,可见在清初,就至少有两种以上的版本流行于世。然而能以严肃的治学精神,注 解《滴天髓》的,清朝以来,功劳大的当属任铁樵、徐乐吾。任铁樵穷毕生精力,研究注解,并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五行生克制化正理,偏重格局和神煞的现象, 以其深厚的命学理论功底,结合一生的命理实践,条分缕析,阐微发隐,培根敷叶,正本清源,并以大量的时人命例,广证博引,揭开其神秘的面纱,成为研究《滴 天髓》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世代相传,至今人们仍奉为命学经典,所以《滴天髓》就成为和《三命通会》、 《穷通宝鉴》、《子平真诠》齐名的命学“四书”之一,堪称中华命学的集大成之作。
 自《滴天髓》面世以来,命学界就给予极高的评价,比如清初的陈 素庵,虽然自视清高,目空,但站在学术的立场上,他仍对《滴天髓》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其书穷干支之情、通阴阳之变,不拘格局,不用神煞,但从命 理推求:愈入愈微,愈微愈显,诚此道之专精,术家之拔萃也。”在《命理约言》中,他又称赞说:“其笔朗而快,言理皆了然心手。”并认为该书所言,应成为命 家法式。命理大师徐乐吾更是颇有心得地说过:“仆研习命理有年,生平服膺者为《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书。”民国初年命理学家方重审认 为:“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为完各精深,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 “倘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俱全,于斯道庶几入圣矣!”
 任铁樵所注《滴天髓》大约成书于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前后,传世者有《滴天髓 阐微》、 《滴天髓征义》、《滴天髓真解》、《命律预言真解》等书名,这些书名,都是由出版刊行者,或传抄者所署,并非是原来的书名。且内容、编次、文字等均因出版 刊行或传抄者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其中以四明银行孙衡甫出版、袁树珊校序的《滴天髓阐微》,和由徐乐吾校正、刊行的《滴天髓征义》为流行。
 孙衡 甫刊行的《滴天髓阐微》分四卷,编辑框架以《通神论》、《六论》为两大纲,《通神论》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知命、理气、配合、天干、地支`干支总 论、形象、方局、八格、体用、精神、月令、生时、衰旺、中和、源流、通关、官杀、伤官、清气、浊气、真神、假神、刚柔、顺逆、寒暖、燥湿、隐显、众寡、` 震兑、次离,共34章;(六论)分为夫妻、子女、兄弟、何知章、女命章、小儿、才德、奋郁、恩怨、闲神、从象、化象、假从、假化、顺局、反局、战局、合 局、君象、臣象、母象、子象、性情、疾病、出身、地位、岁运、贞元,共29章,任铁樵在书引512个命例。这样的编辑,琐碎割裂,如串珠断线,内容跳 脱,不相连缀。如在(六论>的大纲奉中,却包含了许多非属于六的章节,把原文内容断章取义,前后颠倒,正如钟义明先生所说的, “一看就知道是由外行人所编辑的书”。徐乐吾所评注、编辑、刊行的《滴天髓征义》则显然具有完整的体系和结构,他把全书分为四卷,编辑框架以《通神颂》、 《形象格局》、《体用精神》、《征验》为纲,卷包括:通神颂、论天干、论地支、干支总论;第二卷包括:形象、方局、八格、官杀、伤官、从化、化象、真 从、假从、顺逆、反局;第三卷包括:源流、通关、清浊、真假、恩怨、闲神、羁绊、四柱总论;第四卷包括:六、富贵贫贱吉凶寿天、性情、疾病、出身、地 位、女命章、小儿章。
 然古人著书立说,“喜故为要渺之词,蹈玄妙之积习,后学之士,卒难了解”。虽有任铁樵、徐乐吾二人潜心作注,见解足以让人 振聋发聩,但他们二人毕竟距离我们今人很远,他们的行文,也不适合今人阅读,正如徐乐吾先生所说,“文辞优美,义理亦精深,非初学者所能领会,且文字故意 藏头露尾,亦为识者所不取。”所以,为了让现代的人能够顺利的了解《滴天髓》的风采,很有重新作注的必要。为此,方成竹先生以多年来研学《滴天髓》的心得 体会,重新评注。另外考虑到读者阅读方便起见,为了和书中的原注、任注有所区别,同时在风格上和原书保持一致,方成竹先生的注文,在书中行文前都冠以“方 先生日:”,同时用楷体字排印,以清眉目。             
 本书大的特·点是:
 1、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这次白话评注, 以《滴天髓征义》为蓝本,并参考徐乐吾《滴天髓补注》,在架构上作了重新调整,内容上作了重新的编排,各章节之间作了适当的区分。以命学中“理、法、技、 征”为纲分为四卷,所谓理,就是命理学的基础理论;法,就是四柱推命基本法则;技,就是指在实菏推命过程中所用的一些技巧和技能;征,就是一个命局吉凶的 征候。然后分章划节,共四卷十八章,一百三十二节,并对于《滴天髓征义》中没有冠以名称的段落,添加了新的名称,通篇连贯,无割裂的痕迹,使内容前后贯通 而不失整体感,又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同时保留了任铁樵原注。
 2、说理清楚,命例充分。首先从天人合一的观·点切入,解释命理的理论基础,第 一、人的命运是可知的,第二、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说理部分,广纳众言,穷诸家之说,指 出其中的利弊得失,遵从原文主旨,作详尽的论述。同时在任注申没有命例的段落,新增命例95个,连同任注中原有的512个命例,共计607个古今命例,试 图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读者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原书的精神,以免阅读纯粹理论性书籍的枯燥之弊。
 3、丝丝入扣,逐渐引申。现代人多数对 古文望而生畏,所以在作评注时,首先解释原文中生僻字的含义,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使读者能够读懂原文的意思。在明了原文的基础上,解释原文的命理含 义,逐步引申,对于命学理论作出详细明确的分析,用现在命学观点,充分阐述古典名著的思想精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读者学习与应用《滴天髓》,打下坚 实的基础。
 4、纠错补漏,全面勘正。目前社会的流行的《滴天髓》的各种版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少错讹和脱漏,为此这次评注时,作了全面细致 的勘误和校正,比如在女命章中,任铁樵注中后有句话为:“闺帏之内,不出戏言,则刑于之化行矣。”其中“刑于之化”,《辞源》解释说是指夫妻关系和睦。 但我所见到的,目前社会上所流行的版本,都为“刑千之化”,致使文不达意,让人读起来茫然不知所云,凡此种种都予以更正。通过这次校勘补遗,应该说是目前 为完整,为准确的一个版本。



《滴天髓》白话评注:洞察命运的智慧之光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滴天髓》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为我们揭示了天道运行的奥秘,以及人生命运的走向。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古籍的晦涩往往成为理解其精髓的障碍。有鉴于此,方成竹先生倾注心血,呕心沥血,为我们奉献了这部《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这套巨著,不仅是对《滴天髓》原文的忠实解读,更是将其化繁为简,以通俗易懂的白话形式呈现,辅以详实的图解,旨在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八字命理的博大精深,掌握洞察自身与他人命运的智慧。 一、 溯源与经典:领略《滴天髓》的深厚底蕴 《滴天髓》相传为元代著名命理学家刘伯温所著,虽然其 authorship 尚存争议,但其在命理学界的地位 undisputed。它以“人身从来不易得,人口由来却属尘”的开篇,便奠定了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基础。全书围绕着“阴阳”、“五行”这两个核心概念,阐述了天干地支的组合与变化,以及它们与人生命运的微妙联系。书中提出了“十干配十二支”、“格局”、“用神”、“喜忌”等一系列命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构成了完整的命理学体系。 然而,作为一本古籍,《滴天髓》的语言风格古朴典雅,术语晦涩,许多概念和推演过程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深入研究才能理解。这无疑是一道横亘在求知者与真理之间的门槛。 二、 方成竹先生的匠心独运:白话评注的破壁之举 方成竹先生,作为一位在易学和命理学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深谙《滴天髓》的价值,更深刻理解现代人学习的困难。他以其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对《滴天髓》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白话评注。 1. 语言的革新:化繁为简,通俗易懂 方成竹先生的评注,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语言的革新。他摒弃了古籍的文言文,转而采用现代人普遍接受的白话文进行阐释。每一句原文,都经过他细致的揣摩和解读,用最清晰、最直接的语言进行解释。这种“白话化”的处理,仿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原本深奥的命理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书中关于“衰旺”的论述,在原著中可能需要结合十几个字才能理解,而在白话评注中,则会用生动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解释清楚何为“衰”,何为“旺”,以及衰旺对命局的影响。 2. 理论的深化:层层剥茧,条理清晰 《滴天髓》的理论体系庞大而精妙,其中的许多推演和判断逻辑,往往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悟。方成竹先生的评注,不仅是对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是对背后理论体系的梳理和深化。他能够将原文中零散的论述,整合归类,形成清晰的逻辑链条。对于关键的理论点,他会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引用相关的命理学原理,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其内涵。这种层层剥茧的讲解方式,使得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逐步掌握命理学的核心要义。 3. 实践的指导: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命理学并非是纯粹的理论游戏,其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指导人生。方成竹先生的评注,始终贯穿着实践的导向。他会在讲解理论的同时,结合大量的命例进行分析,说明如何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八字推断中。这些命例的选择,往往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各种不同的命局情况。通过对这些命例的深入剖析,读者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的运用,更能从中学习到推断的技巧和思路,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 图读的妙用:视觉化学习的全新体验 除了白话评注,《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还独创性地引入了“图读”的概念,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1. 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 命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如五行生克、刑冲合害、宫位关系等,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方成竹先生巧妙地将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精美的插图进行具象化。例如,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会用直观的箭头和图形来表示,一目了然;天干地支之间的关系,也会用流程图或关系图来呈现。图文并茂的设计,能够极大地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读者更快速地理解和记忆。 2. 视觉化逻辑:强化思维理解 图读的另一大妙用在于其视觉化的逻辑呈现。在复杂的推演过程中,一张清晰的图表往往比长篇的文字描述更能帮助理解。方成竹先生会根据不同的论述内容,设计出各种类型的图表,如五行生克表、十神生克关系图、十二宫位图等。这些图表不仅具有信息量,更能够清晰地展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强化读者的思维理解。 3. 辅助记忆:深化知识巩固 视觉信息往往比听觉或纯文本信息更容易被大脑记住。《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中的图解,不仅是辅助理解的工具,更是深化记忆的利器。通过反复观看和对照图解,读者能够更牢固地掌握书中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 实践导向与周易的关联:打开命运的潘多拉魔盒 《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并非孤立的命理学著作,它与更广阔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周易》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1. 根植于《周易》的哲学智慧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滴天髓》作为一门以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为基础的命理学,其理论体系深受《周易》思想的影响。例如,八字命理中的阴阳五行,正是对《周易》中阴阳、五行概念的具象化和应用。方成竹先生在评注中,也时常会提及《周易》中的相关概念,帮助读者理解命理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渊源。 2. 算卦风水的理论基石 《滴天髓》中的理论,是理解和运用算卦、风水等实践技艺的重要基石。虽然本书主要聚焦于八字命理,但其所阐述的阴阳五行、五行生克、时空观念等,都是算卦和风水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通过学习《滴天髓》,读者能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实践技艺,以趋吉避凶,改善运势。 3. 古代哲学的现代解读 《滴天髓》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方成竹先生的白话评注,更是将这些思想以现代人的视角进行解读,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通过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将深奥的哲学原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读者在学习命理的同时,也能够体悟到中国古代哲学所蕴含的智慧,如顺应自然、认识自我、把握规律等。 五、 适用人群与学习价值 《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适合以下人群: 初学者: 对八字命理感兴趣,但因古籍晦涩而望而却步的初学者。 进阶者: 已经对命理学有一定了解,希望深入学习《滴天髓》的读者。 易学爱好者: 对中国古代哲学、周易、风水等领域有浓厚兴趣,希望拓展知识面的读者。 希望了解自身命运者: 想要通过八字命理,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理解人生轨迹,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规划的读者。 学习价值: 掌握精准的命理分析工具: 学习《滴天髓》的理论,能够让你具备分析他人八字的能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运行的规律。 洞察人生起伏的奥秘: 通过了解八字命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中的顺境与逆境,为应对挑战做好准备,并把握机遇。 提升自我认知与决策能力: 了解自己的命局,可以帮助你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做出更符合自身特点的决策。 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 《滴天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能够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 提升判断力与预见力: 学习命理,并非是宿命论,而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来提升我们的判断力和预见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 结语 《滴天髓白话评注上下册》是方成竹先生献给所有对中国传统命理学抱有热情的人们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以其通俗易懂的白话解读、图文并茂的视觉呈现,以及深厚的理论功底,打破了古籍的壁垒,让《滴天髓》的智慧得以普惠大众。这套书不仅是一本命理学的入门读物,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智慧之作。翻开它,你将开启一段探索命运、认识自我的奇妙旅程,领略中国古代先贤留下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摸上去就让人感到舒心,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色调,在阅读古代经典时能带来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拥挤和压迫,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轻易疲劳。而且,装订工艺非常扎实,可以完全平摊开来,这对于研读厚重的典籍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不用费力去按住书页,可以专注于文字本身。不得不提的是,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底蕴,让人一看到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而是用心打磨过的精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后续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能看出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对于那些注重阅读载体本身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收藏,光是把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和文化象征。

评分

从实际应用和学习的反馈来看,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纯理论的书籍,它教会了我如何将易学的思维方式融入到日常的决策过程中。作者在不同的章节中,会不时地穿插一些“事理推演”的小节,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展示如何运用阴阳、刚柔、进退的辩证关系去分析一个问题。这些“推演”的案例设计得非常巧妙,既不落入俗套,又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让人在实践中去验证书中的理论,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闭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变得更加立体和全面了,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是学会了从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发展趋势。这本书确实帮助我建立起了一套更加灵活、更具适应性的思维工具。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处理那些有争议的、历代注释不一的段落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审慎度。他并没有武断地偏袒某一种学说,而是会清晰地罗列出主要的几种观点,然后基于自己的理解,给出一种既能自洽又符合整体体系的解释,并且会注明其推导的依据和逻辑基础。这种开放而又严谨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评注的可信度。此外,书中穿插的注释和引文也十分到位,当涉及到其他经典或历史典故时,都会有简明的解释或出处标注,这对于读者进行拓展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为了理解一个小小的词汇而不得不频繁查阅其他工具书的麻烦。整体来看,这本书的注释体系非常完整和成熟,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传统文化脉络的清晰掌握。

评分

我过去对这类传统典籍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总觉得那些卦象和爻辞充满了神秘色彩,难以把握其精髓。但是,这本书的评注部分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固有印象。它没有将重点放在玄学推演的准确性上,而是着重阐述了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作者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他似乎能透过文字的表层,直达古人观察宇宙和人性的核心。比如在解析某些看似消极的爻辞时,他能够将其导向一种积极的、顺应自然的处世之道,教人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平衡与定力。这种注重心法而非术法的阐述,让我感觉自己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命和时局的全新认知框架。这种深刻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解读,远超出了我预期的知识获取,更像是一次精神层面的洗礼。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非常精妙,它不像很多注解本那样堆砌繁琐的考据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流畅的叙事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易学的世界。作者在深入浅出地解释每一个卦象的含义时,总能巧妙地结合当下的生活情境,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困惑联系起来,这使得原本看起来高不可攀的哲理变得触手可及。最让我欣赏的是,它不是简单地给出“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是这样”,对每一个核心概念都有着层层递进的剖析,逻辑链条非常清晰严密。读起来感觉就像是有一位耐心且博学的老师,不疾不徐地在你耳边讲解,时常在你感到困惑的那个点上,适时地给出画龙点睛的比喻,让你豁然开朗。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难度,同时也保证了深度,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