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晚清民初沪语英汉词典 | 出版社: 上海译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出版时间:2018-01-01 |
| 作者:本书编委会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188.00 | 页数:1218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32773893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古典韵味的排版,光是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对语言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书页纸张的质感上佳,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丝毫没有那种廉价感,墨色清晰,字号大小适中,阅读体验极为舒适。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封面烫金的字体与纹理,透露出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精致,让人爱不释手。虽然我尚未深入研究其内容细节,但仅从物理层面上来说,它已然超越了一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往往预示着内部内容的严谨与扎实,对于任何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个极佳的信号。我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看到这种匠人精神是如何体现在语言条目和例句的编排上的。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尺寸和重量,拿在手里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分量感,既不会因为太小而显得单薄,也不会因为太大而难以单手持握或携带。这似乎是经过了周密的考量,旨在平衡“信息承载量”与“日常可操作性”。封面材质的选择,摸上去有一种类似布面或高档皮革的细腻触感,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覆膜纸张,这种触感更显高级和耐磨。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的处理,比如边角的圆滑度,没有锐利的棱角会刮伤手,这种对用户体验的体贴,往往是大型出版机构才能在成本控制中保持下来的品质。这种内外兼修的品质,让人相信内容必然也是经过了反复打磨和推敲的精品。
评分初拿到手时,我立刻被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所吸引,它沉甸甸的,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内容充实”的直观感受。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实体书的重量感,似乎更能带来一种踏实的知识积累感。我特别注意到书脊的处理,即使在书架上被挤压,也能保持平整的形态,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工具书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省去了每次找书时都要重新“抚平”书脊的麻烦。另外,目录的设计也相当直观,结构层次分明,让人能迅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语言现象或词汇分组。这种清晰的逻辑架构,即便只是快速浏览,也能感受到编纂者在组织庞杂资料时所花费的心思。一个好的工具书,其外部结构就如同建筑的框架,稳固而合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对内在的知识体系充满了信心。
评分关于工具书的耐用性,我向来是持谨慎态度的,毕竟查阅的频率会很高,活页和胶装的质量是硬伤。然而,这本书的装订工艺似乎非常考究,翻页时感觉很顺滑,没有那种生涩的撕扯感,这对于长期使用的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我特意测试了几次不同角度的翻折,书页都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同时,书中的排版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拥挤,也不会因为留白过多而浪费宝贵的空间,显示出设计者对阅读舒适度和信息密度的精妙平衡。这种对“实用性美学”的把握,比单纯的华丽包装更有价值,因为它关乎到读者能否持续、无障碍地使用这本书,这才是工具书的生命线所在。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文献的装帧风格有特别偏好的收藏者,而这本词典的外观,完美契合了我对于“老派典雅”的审美标准。它不是那种追求前卫现代感的冷硬设计,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年代感,仿佛是从民国时期某个文人的书房里直接搬出来的珍品。这种风格的选取,想必也是为了与其所记录的语言时代背景相呼应,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统一。封面的浮雕或者压纹工艺,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微妙的层次变化,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妙处。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将它摆放在一张老式的红木书桌上,它会是多么完美的点缀。这种外在的“气质”,极大地提升了拥有它的满足感,让我更愿意时常将其取出,把玩一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