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作者:(宋)京圖 (明)劉基原注 (清)任鐵樵 注疏 方成竹 白話評注
齣 版 社:中國文聯齣版社
圖書ISBN:9787505960083
齣版日期:2008.5
開本: 1/16 頁數:634
定價:56
目錄
捲一 造化啓元
章 天人閤一……………………(3)
一、天道……………………………(3)
二、地道……………………………(6)
三、人道……………………………(9)
四、知命……………………………(14)
五、理氣……………………………(18)
六、配閤…………………………(22)
第二章 天乾宜忌…………………(27)
七、二至……………………………(27)
八、氣勢……………………………(30)
九、甲木……………………………(33)
十、乙木……………………………(38)
十一、丙火…………………………(42)
十二、丁火…………………………(47)
十三、戊土…………………………(51)
十四、己土………………………(55)
十五、庚金…………………………(59)
十六、辛金…………………………(64)
十七、壬水…………………………(68)
十八、癸水…………………………(13)
第三章 地支玄微……………………(78)
十九、動靜……………………………(78)
二十、戰衝…………………………(81)
二十一、會閤………………………(86)
二十二、三地………………………(92)
二十三、衝刑………………………(97)
二十四、衝會………………………(102)
二十五、勝敗 ……………………(107)
第四章 乾支總論…………………(110)
二十六、消長 ……………………(110)
二十七、順悖 ……………………(115)
二十八、地載……………………(120)
二十九、天覆………………………(124)
三十、陽暖 ………………………(127)
三十一、陰寒 ……………………(130)
三十二、天衰………………………(132)
三十三、地旺………………………(134)
三十四、殺印 ……………………(138)
三十五、情協 ……………………(141)
三十六、氣協………………………(144)
三十七、始終………………………(146)
捲二 形象格局
第五章 五行氣象……………………(153)
三十 、兩神 ………………………(153)
三十九、五氣 ……………………(159)
四十、獨象 …………………………(162)
甲十一、全象………………………(166)
四十二、全缺………………………(169)
第六章 地全一方……………………(175)
四十三、方局 ………………………(175)
四十四、閤局 ………………………(178)
四十五、混局 …………………………(181)
四十六、成方……………………………(183)
四十七、成局 …………………………(187)
第七章 四柱格局………………………(190)
四十八、八格 …………………………(190)
四十九、虛邀…………………………(203)
五十、官殺 ……………………………(208)
五十一、傷官……………………………(225)
第八章 從象化象………………………(242)
五十二、從象 ……………………………(242)
五十三、化象……………………………(250)
五十四、假從 …………………………(256)
五十五、假化 …………………………(261)
五十六、從兒 …………………………(267)
第九章 君臣母子………………………(274)
五十七、臣局 …………………………(274)
五十八、子局……………………………(277)
五十九、母局 ……………………………(281)
六十、夫局 ………………………………(284)
六十一、君象……………………………(288)
六十二、臣象……………………………(291)
六十三、母象……………………………(294)
六十四、子象…………………………(297)
捲三 斷法準繩
第十章 體用精神…………………………(303)
六十五、體用 ……………………………(303)
六十六、精神 ……………………………(307)
六十七、月令 ………………………(312)
六十八、生時……………………………(315)
六十九、衰旺 ……………………………(319)
七十、中和 ………………………………(331)
第十一章 取用真機………………………(335)
七十一、源流 …………………………(335)
七十二、通關……………………………(341)
七十三、清氣 ……………………………(345)
七十四、濁氣 ……………………………(349)
七十五、真神 …………………………(353)
七十六、假神 ……………………………(356)
七十七、恩怨 …………………………(360)
七十八、閑神 …………………………(365)
七十九、羈絆 …………………………(368)
第十二章 用神得失……………………(373)
八十、寒暖………………………………(373)
八十一、燥濕……………………………(377)
八十二、纔德……………………………(381)
八十三、奮鬱……………………………(384)
'、十四、隱顯 ………………………(389)
八十五、震兌……………………………(392)
八十六、坎離 …………………………(396)
八十七、眾寡 …………………………(401)
八十八、剛柔 …………………………(404)
八十九、順逆 …………………………(409)
九十、歲運……………………………(413)
捲四 吉凶徵驗
第十三章 六權衡…………………………(429)
九十一、夫妻 ……………………………(429)
九十二、子女 …………………………(435)
九十三、父母 …………………………(443)
九十四、兄弟 …………………………(448)
第十四章 窮通造化……………………(453)
九十五、富 ……………………………(453)
九十六、貴 ……………………………(456)
九十七、貧 ……………………………(461)
九十八、賤 ……………………………(467)
九十九、吉 ……………………………(472)
一○○、凶 ……………………………(475)
一○一、壽………………………………(478)
一○二、夭………………………………(483)
第十五章 性情徵義……………………(488)
一⊙三、邪正……………………………(488)
一○四、性燥 …………………………(492)
一○五、性柔 …………………………(494)
一⊙六、軟怯 …………………………(496)
一○七、方圓 …………………………(499)
一○八、強拗……………………………(501)
一○九、剛烈 …………………………(503)
一一○、勇猛……………………………(505)
一一一、狂傲……………………………(508)
一一二、煩鬱……………………………(511)
ˉ一三、多滯 …………………………(513)
一一四、雜論……………………………(515)
第十六章 疾病舉要……………………(524)
一二五、無災 …………………………(524)
一一六、多疾 …………………………(528)
一一七、病凶 …………………………(531)
一一八、災小 …………………………(534)
一一九、血病……………………………(537)
一二○、氣傷……………………………(539)
一二一、寒熱……………………………(541)
第十七章 齣身地位…………………………(548)
一二二、科甲………………………………(548)
一二三、中式………………………………(552)
一二四、秀纔 ……………………………(558)
一二五、異路………………………………(563)
一二六、颱閣 ……………………………(568)
一二七、兵刑 ……………………………(571)
一二八、司牧……………………………(574)
一二九、諸司 ……………………………(578)
第十八章 婦孺要旨……………………(583)
一三○、女命……………………………(583)
女命八法 …………………………………(603)
女命八格 …………………………………(614)
一三一、小兒 ……………………………(621)
一三二、貞元……………………………(627)
後 記……………………………………(631)
參考書目…………………………………(634)
前 言
《滴 天髓》一書,相傳為宋人京圖著,明初劉基注。《滴天髓》之名初見於《明史》,其《藝文誌》錄有《三命奇談滴天髓》一捲。到清初順治十五年,禮部尚書陳素 庵編輯的《滴天髓輯要》問世,後康熙時期又有韆頃堂木刻本《命理須知滴天髓》,可見在清初,就至少有兩種以上的版本流行於世。然而能以嚴肅的治學精神,注 解《滴天髓》的,清朝以來,功勞大的當屬任鐵樵、徐樂吾。任鐵樵窮畢生精力,研究注解,並針對當時命理學偏離五行生剋製化正理,偏重格局和神煞的現象, 以其深厚的命學理論功底,結閤一生的命理實踐,條分縷析,闡微發隱,培根敷葉,正本清源,並以大量的時人命例,廣證博引,揭開其神秘的麵紗,成為研究《滴 天髓》具有代錶性的著作,世代相傳,至今人們仍奉為命學經典,所以《滴天髓》就成為和《三命通會》、 《窮通寶鑒》、《子平真詮》齊名的命學“四書”之一,堪稱中華命學的集大成之作。
自《滴天髓》麵世以來,命學界就給予極高的評價,比如清初的陳 素庵,雖然自視清高,目空,但站在學術的立場上,他仍對《滴天髓》給予很高的評價,他說:“其書窮乾支之情、通陰陽之變,不拘格局,不用神煞,但從命 理推求:愈入愈微,愈微愈顯,誠此道之專精,術傢之拔萃也。”在《命理約言》中,他又稱贊說:“其筆朗而快,言理皆瞭然心手。”並認為該書所言,應成為命 傢法式。命理大師徐樂吾更是頗有心得地說過:“僕研習命理有年,生平服膺者為《子平真詮》、《窮通寶鑒》、《滴天髓》三書。”民國初年命理學傢方重審認 為:“此中舊籍,首推《滴天髓》與《子平真詮》二書,為完各精深,後之言命學者,韆言萬語,不能越其範圍,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 “倘能閤天纔、學識、經驗三者俱全,於斯道庶幾入聖矣!”
任鐵樵所注《滴天髓》大約成書於道光二十八年(即1848年)前後,傳世者有《滴天髓 闡微》、 《滴天髓徵義》、《滴天髓真解》、《命律預言真解》等書名,這些書名,都是由齣版刊行者,或傳抄者所署,並非是原來的書名。且內容、編次、文字等均因齣版 刊行或傳抄者的不同而各有所異。其中以四明銀行孫衡甫齣版、袁樹珊校序的《滴天髓闡微》,和由徐樂吾校正、刊行的《滴天髓徵義》為流行。
孫衡 甫刊行的《滴天髓闡微》分四捲,編輯框架以《通神論》、《六論》為兩大綱,《通神論》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知命、理氣、配閤、天乾、地支`乾支總 論、形象、方局、八格、體用、精神、月令、生時、衰旺、中和、源流、通關、官殺、傷官、清氣、濁氣、真神、假神、剛柔、順逆、寒暖、燥濕、隱顯、眾寡、` 震兌、次離,共34章;(六論)分為夫妻、子女、兄弟、何知章、女命章、小兒、纔德、奮鬱、恩怨、閑神、從象、化象、假從、假化、順局、反局、戰局、閤 局、君象、臣象、母象、子象、性情、疾病、齣身、地位、歲運、貞元,共29章,任鐵樵在書引512個命例。這樣的編輯,瑣碎割裂,如串珠斷綫,內容跳 脫,不相連綴。如在(六論>的大綱奉中,卻包含瞭許多非屬於六的章節,把原文內容斷章取義,前後顛倒,正如鍾義明先生所說的, “一看就知道是由外行人所編輯的書”。徐樂吾所評注、編輯、刊行的《滴天髓徵義》則顯然具有完整的體係和結構,他把全書分為四捲,編輯框架以《通神頌》、 《形象格局》、《體用精神》、《徵驗》為綱,捲包括:通神頌、論天乾、論地支、乾支總論;第二捲包括:形象、方局、八格、官殺、傷官、從化、化象、真 從、假從、順逆、反局;第三捲包括:源流、通關、清濁、真假、恩怨、閑神、羈絆、四柱總論;第四捲包括:六、富貴貧賤吉凶壽天、性情、疾病、齣身、地 位、女命章、小兒章。
然古人著書立說,“喜故為要渺之詞,蹈玄妙之積習,後學之士,卒難瞭解”。雖有任鐵樵、徐樂吾二人潛心作注,見解足以讓人 振聾發聵,但他們二人畢竟距離我們今人很遠,他們的行文,也不適閤今人閱讀,正如徐樂吾先生所說,“文辭優美,義理亦精深,非初學者所能領會,且文字故意 藏頭露尾,亦為識者所不取。”所以,為瞭讓現代的人能夠順利的瞭解《滴天髓》的風采,很有重新作注的必要。為此,方成竹先生以多年來研學《滴天髓》的心得 體會,重新評注。另外考慮到讀者閱讀方便起見,為瞭和書中的原注、任注有所區彆,同時在風格上和原書保持一緻,方成竹先生的注文,在書中行文前都冠以“方 先生日:”,同時用楷體字排印,以清眉目。
本書大的特·點是:
1、結構完整,層次清楚。這次白話評注, 以《滴天髓徵義》為藍本,並參考徐樂吾《滴天髓補注》,在架構上作瞭重新調整,內容上作瞭重新的編排,各章節之間作瞭適當的區分。以命學中“理、法、技、 徵”為綱分為四捲,所謂理,就是命理學的基礎理論;法,就是四柱推命基本法則;技,就是指在實菏推命過程中所用的一些技巧和技能;徵,就是一個命局吉凶的 徵候。然後分章劃節,共四捲十八章,一百三十二節,並對於《滴天髓徵義》中沒有冠以名稱的段落,添加瞭新的名稱,通篇連貫,無割裂的痕跡,使內容前後貫通 而不失整體感,又符閤現代人閱讀習慣,同時保留瞭任鐵樵原注。
2、說理清楚,命例充分。首先從天人閤一的觀·點切入,解釋命理的理論基礎,第 一、人的命運是可知的,第二、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必須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在說理部分,廣納眾言,窮諸傢之說,指 齣其中的利弊得失,遵從原文主旨,作詳盡的論述。同時在任注申沒有命例的段落,新增命例95個,連同任注中原有的512個命例,共計607個古今命例,試 圖以理論與實際相結閤的方法,使讀者能順利地理解和掌握原書的精神,以免閱讀純粹理論性書籍的枯燥之弊。
3、絲絲入扣,逐漸引申。現代人多數對 古文望而生畏,所以在作評注時,首先解釋原文中生僻字的含義,然後翻譯成現代漢語,以使讀者能夠讀懂原文的意思。在明瞭原文的基礎上,解釋原文的命理含 義,逐步引申,對於命學理論作齣詳細明確的分析,用現在命學觀點,充分闡述古典名著的思想精髓,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為讀者學習與應用《滴天髓》,打下堅 實的基礎。
4、糾錯補漏,全麵勘正。目前社會的流行的《滴天髓》的各種版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少錯訛和脫漏,為此這次評注時,作瞭全麵細緻 的勘誤和校正,比如在女命章中,任鐵樵注中後有句話為:“閨幃之內,不齣戲言,則刑於之化行矣。”其中“刑於之化”,《辭源》解釋說是指夫妻關係和睦。 但我所見到的,目前社會上所流行的版本,都為“刑韆之化”,緻使文不達意,讓人讀起來茫然不知所雲,凡此種種都予以更正。通過這次校勘補遺,應該說是目前 為完整,為準確的一個版本。
從實際應用和學習的反饋來看,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僅是一本純理論的書籍,它教會瞭我如何將易學的思維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決策過程中。作者在不同的章節中,會不時地穿插一些“事理推演”的小節,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來展示如何運用陰陽、剛柔、進退的辯證關係去分析一個問題。這些“推演”的案例設計得非常巧妙,既不落入俗套,又緊密貼閤生活實際,讓人在實踐中去驗證書中的理論,形成一種良性的學習閉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加立體和全麵瞭,不再是簡單的非黑即白,而是學會瞭從變化和對立統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發展趨勢。這本書確實幫助我建立起瞭一套更加靈活、更具適應性的思維工具。
評分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處理那些有爭議的、曆代注釋不一的段落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審慎度。他並沒有武斷地偏袒某一種學說,而是會清晰地羅列齣主要的幾種觀點,然後基於自己的理解,給齣一種既能自洽又符閤整體體係的解釋,並且會注明其推導的依據和邏輯基礎。這種開放而又嚴謹的態度,極大地增強瞭評注的可信度。此外,書中穿插的注釋和引文也十分到位,當涉及到其他經典或曆史典故時,都會有簡明的解釋或齣處標注,這對於讀者進行拓展閱讀提供瞭極大的便利,避免瞭為瞭理解一個小小的詞匯而不得不頻繁查閱其他工具書的麻煩。整體來看,這本書的注釋體係非常完整和成熟,體現瞭作者紮實的學術功底和對傳統文化脈絡的清晰掌握。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絕對是頂級的,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讓人感到舒心,那種微微泛黃的紙張色調,在閱讀古代經典時能帶來一種穿越時空的厚重感。內頁的排版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字裏行間留白得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和壓迫,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輕易疲勞。而且,裝訂工藝非常紮實,可以完全平攤開來,這對於研讀厚重的典籍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不用費力去按住書頁,可以專注於文字本身。不得不提的是,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卻透露齣一種深邃的文化底蘊,讓人一看到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普及讀物,而是用心打磨過的精品。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對後續的閱讀體驗充滿瞭期待,能看齣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畏。對於那些注重閱讀載體本身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收藏,光是把它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享受和文化象徵。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結構安排得非常精妙,它不像很多注解本那樣堆砌繁瑣的考據和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采取瞭一種非常流暢的敘事方式來引導讀者進入易學的世界。作者在深入淺齣地解釋每一個卦象的含義時,總能巧妙地結閤當下的生活情境,將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睏惑聯係起來,這使得原本看起來高不可攀的哲理變得觸手可及。最讓我欣賞的是,它不是簡單地給齣“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是這樣”,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有著層層遞進的剖析,邏輯鏈條非常清晰嚴密。讀起來感覺就像是有一位耐心且博學的老師,不疾不徐地在你耳邊講解,時常在你感到睏惑的那個點上,適時地給齣畫龍點睛的比喻,讓你豁然開朗。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難度,同時也保證瞭深度,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
評分我過去對這類傳統典籍的理解總是停留在錶麵,總覺得那些卦象和爻辭充滿瞭神秘色彩,難以把握其精髓。但是,這本書的評注部分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固有印象。它沒有將重點放在玄學推演的準確性上,而是著重闡述瞭其背後的哲學思想和人生哲理。作者的解讀角度非常獨特,他似乎能透過文字的錶層,直達古人觀察宇宙和人性的核心。比如在解析某些看似消極的爻辭時,他能夠將其導嚮一種積極的、順應自然的處世之道,教人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定力。這種注重心法而非術法的闡述,讓我感覺自己獲得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對生命和時局的全新認知框架。這種深刻的、具有指導意義的解讀,遠超齣瞭我預期的知識獲取,更像是一次精神層麵的洗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