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茶典藏:普洱茶品鉴
定价:42.00元
售价:16.8元,便宜25.2元,折扣40
作者:丁辛军、张莉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447455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茶典藏普洱茶品鉴
精美茶叶、茶汤、叶底彩图
汇集六大茶山几十种名茶
本书以饮茶养生为经,以人文地理景观为纬,图文并茂,以新颖直观的形式展现丰富的茶世界。
全书内容由浅入深,以六大茶山为发端,逐一介绍普洱茶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采制工艺、名茶名品等。
列举出三十种普洱茶名品,有九十幅生动形象的茶叶原色图片,从色香味加以区分,阐述每种名茶的历史、健康品饮之道,并配以中医养生之法。
融合泡茶、品茶技巧,饮茶养生之术,以及茶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广大茶文化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收藏上品
内容提要
目录
章岁月流转的茶香
因普洱府而得茶名
世界茶树之根在云南
云南省的五大茶区
普洱茶区的自然环境
东汉至元:普洱茶写进历史
明清至今:普洱茶脱胎换骨
第二章江南江北古茶山
倚邦,盛极一时的“茶井”
攸乐,武侯遗种之地
曼撒,因茶改名的村庄
易武,茶马古道之源
蛮砖、革登,深山人不识
勐海,江南茶山之首
景迈,寄生植物辨识老茶树
南糯,老茶王的归属地
巴达,原始森林中的奇葩
南峤,湖水掩映的古茶山
勐宋,竹香的腊卡茶
第三章普洱茶这样制出来
出身名门的茶树品种
二月春风采茶蕊
生普的传统工艺
熟普的现代工艺
普洱茶的分类
普洱茶的包装演变
第四章黑茶系名品养生
安茶
苍梧六堡茶
云南普洱沱茶
凤庆陈年普洱饼茶
月光白七子饼茶
陈香普洱老砖茶
景谷大白单芽饼茶
临沧大雪山老树茶
同庆号红印熟茶
倚邦小叶散普洱
扫把茶
辫子茶
普洱小沱茶
“白沙溪”牌黑砖茶
“晋丰厚”花砖茶
陈年桔普茶
康砖藏茶
陈升号老班章
陈升号金芽熟沱
臻味号小景谷
大昌号易武正山茶
安化天尖
勐海七子饼茶
勐海印象普洱饼茶
明前春尖普洱饼茶
金针贡芽饼茶
黑龙潭野生古茶
黄金生饼
紫芽七子饼茶
勐海醇味普洱饼茶
第五章选购普洱茶的诀窍
六点诀窍助你选出好茶
观色闻香分辨生茶与熟茶
干仓与湿仓的品鉴
说不清的年限茶
贮茶的先决条件
普洱茶的贮藏方法
普洱茶选购名词小词典
第六章的经典名茶
同兴号的普洱圆饼茶
福元昌茶庄的圆茶
同庆号的龙马双狮图标
年代久远的鸿泰昌圆茶
可以兴的“十两砖”
同昌号的老茶
宋聘号的百年老茶
敬昌号的姑娘采茶图
下关茶厂的铁饼圆茶
勐海茶厂红印、绿印圆茶
砖茶及白针金莲
附录一找到适合你的茶
疲乏之人可饮熟普洱
阳虚之人饮红茶佳
湿气重者适宜饮绿茶
阴虚之人睡前莫饮茶
男性饮茶可远离烟毒
女性饮茶减肥兼敷面
回归理性饮普洱茶
普洱茶的三大营养成分
普洱茶的九大养生功效
附录二用心泡出健康茶
好水润好茶
普洱茶选器
沸水冲泡普洱茶
投茶量的多寡
洗茶不可少
常用冲泡法
品七碗茶香
辨五种茶味
普洱茶冲泡选器一览
普洱茶冲泡茶艺
附录三华夏大地的茶习俗
维吾尔族的奶茶与香茶
藏族的酥油茶
回族的罐罐茶
蒙古族的咸奶茶
西双版纳的竹筒香茶
白族的三道茶
苗族和侗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擂茶
作者介绍
丁辛军:知名茶叶专家、学者,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在我国名茶产区黄山、休宁等地从事茶叶种植、栽培及技术推广工作。曾主编《中国名茶养生大典》系列丛书、《这样喝茶健康》等。
张 莉:文化学者,毕业于吉林大学,多年从事茶文化研究,曾主编《中国名茶养生大典》系列丛书、《这样喝茶健康》及《本草生活》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纯粹的“喝茶者”变成了一个对普洱茶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品鉴者”。它不仅仅是介绍普洱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感受”一杯茶。书中对普洱茶的香气、滋味、口感、喉韵、回甘等方面的细致描绘,让我开始关注自己品鉴时的一些细微感受。我开始尝试用更专注的心态去冲泡和品饮,去体会茶汤在口中流淌的感觉,去感受那份从喉咙深处升起的甘甜。书中一些关于“杂味”和“异味”的辨别技巧,让我避免了不少“踩雷”的情况。它让我明白,品鉴普洱茶,需要耐心和细致,需要调动全身的感官去体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的探讨,让我认识到,从采摘、制作到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它让我对那些辛勤劳作的茶农和制茶师充满了敬意,也让我更加珍惜手中这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本书,让我与普洱茶之间,建立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质感,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虽然重点是普洱茶的品鉴,但它对普洱茶的分类、存放以及陈化的过程的讲解,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以往我总是简单地认为普洱茶就是越陈越好,但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年份、不同仓储条件下普洱茶的转化规律,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判断其品质。这让我认识到,看似简单的“陈化”背后,其实蕴含着复杂的化学变化和微生物作用。书中关于“干仓”和“湿仓”的对比分析,让我对茶叶的储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意识到不当的储存方式会对茶叶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一些较为专业的概念解释得十分清楚,比如“渥堆”技术,虽然我还不曾尝试,但通过文字描述,我似乎已经能想象出那种高温高湿的催化过程,以及它如何赋予了熟普那独特的醇厚口感。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普洱茶的冲泡技巧,比如水温、出汤时间等,这些细节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它让我明白,品鉴一杯好茶,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场关于茶与人、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中国茶的书,虽然书名是《中国茶典藏:普洱茶品鉴》,但我更想分享一下我对其中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看法。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种饮品,更像是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从古至今,普洱茶的足迹遍布丝绸之路,承载着商贾的辛劳,也连接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书中那些关于茶马古道的描绘,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茶香与尘土混合的气息。它让我思考,一杯茶背后,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与汗水,又见证了多少朝代的兴衰更迭。书中对古代茶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细致描述,让我对普洱茶的生长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同一款茶,在不同的山头、不同的环境下,风味竟然如此千差万别。这其中的奥妙,远比我最初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迷人得多。作者在叙述历史时,并没有流于枯燥的年代堆砌,而是穿插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让冰冷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文风情有了更深的共鸣。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关于普洱茶早期贸易方式的变化感到兴趣,从最初的集市交易到后来的商号运作,这种商业模式的演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图文并茂,特别是那些精美的普洱茶图片,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之前对普洱茶的认识比较片面,多停留在“云南普洱”这个概念上,但书中对于不同产区的普洱茶(如易武、班章、冰岛等)的详细介绍,让我看到了普洱茶的丰富多样性。它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每个产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由此孕育出的茶叶独特的“山韵”。书中对“山韵”的解读,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难以言喻的茶之精神。它不是简单的香气或滋味,而是一种融合了地域特色、自然馈赠和人文积淀的综合体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山头茶的对比分析,通过对它们的叶底、茶汤、香气和回甘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我仿佛能分辨出不同山头的个性,体会到“一山一味”的真谛。这种深入的探讨,让我对普洱茶的认知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开始探寻其深层的价值和魅力。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普洱茶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让品鉴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文化感,也让我更加珍视手中的这一杯茶。
评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普洱茶的“活”。它不像其他一些茶类,似乎一旦加工完成,其变化就趋于稳定。普洱茶,特别是生普,就像一位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成长的生命体,它的每一次转化都充满了惊喜。书中关于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科学解释,让我理解了这种“香”并非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茶叶在微生物作用下,内含物质不断重组、优化的结果。它让我明白,品饮老茶,不仅仅是品尝它的陈韵,更是品味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书中对不同年份普洱茶的品鉴记录,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考。我曾尝试去购买一些老茶,但往往因为缺乏经验而难以辨别其真实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我如何去感受和判断老茶的魅力,如何去欣赏它在时间流逝中呈现出的独特韵味。它还让我对“普洱茶的收藏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好的普洱茶,不仅可以饮用,更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的投资,承载着时间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