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高中必刷题 化学必修2 | |
| 作 者:杨文彬主编 出 版 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11 印次:1 I S B N:9787513581028 开 本:16开定价:32.8 |
| 内容简介 | |
| 理想树67高考自主复习:刷课时、刷单元、刷专题、刷综合、刷基础、刷易错、刷提升、刷高考。 |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拿到手里就感觉像是从旧书店淘来的廉价印刷品。插图模糊不清,很多化学结构式都像是用毛笔随便画上去的,根本看不出准确的键角和电荷分布。更别提那些所谓的“重点”标记,颜色深浅不一,有的甚至和正文混在一起,完全不知道哪里才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做题区域的留白少得可怜,写字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蹭到了旁边的题目或者例析。感觉编辑对“用户体验”这个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这些实际使用者在解题过程中的感受。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可能勉强能用,但对于想深入理解化学原理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方式简直是一种折磨,让人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评分从试题类型的覆盖面上来看,这本书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缺乏惊喜。它涵盖了高考常考的那些题型,比如平衡常数的计算、电化学基础的应用、有机物的结构推断等,但很多题目都显得非常陈旧,像是从十几年前的模拟卷里直接搬过来的。在当前高考改革越来越注重能力考察和新情境应用的大背景下,这本书里充斥着大量纯粹考察死记硬背公式和概念的“套路题”。遇到需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陌生问题的题目时,这本书几乎束手无策,提供的训练量严重不足。如果只是想刷题量来寻找考试的“感觉”,或许可以,但想通过它来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看希望不大。
评分关于配套的“狂K重点”部分,我只能用“名不副实”来形容。我原本以为这会是针对苏教版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了高度提炼的精华总结,或许包含一些考试中容易混淆的陷阱或者高频考点。然而,打开后发现,所谓的“重点”大多是直接从教材的某些段落复制粘贴过来的原话,只是用加粗或者不同字体标示了一下,几乎没有任何经过二次加工和深度解析的痕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从基础到精通的学生来说,价值非常有限。真正有用的“狂K”应该是那种能提供不同视角、不同解题角度的思维导图或者对比表格,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强调。这部分内容显得极其鸡肋,占用了篇幅,却没能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评分我个人对这本书的解题思路讲解部分非常不满意,简直是敷衍了事。很多例题后面的步骤跳跃性太大,感觉作者默认读者已经掌握了所有中间过程,但对于一个正在努力攻克难关的复习生来说,这种“你懂的”态度非常令人沮丧。比如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时,步骤直接从反应物写到最终配平的系数,中间的半反应拆分和电子得失守恒的过程完全被省略了。我不得不翻阅其他的参考资料,甚至重新回去看课本才能把这些跳过的步骤补全。这极大地影响了复习效率,因为我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那种循序渐进的、能够帮助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解题逻辑。如果这本书的定位是“必刷题”,那么它提供的指导性应该更加详尽才对得起这个名头。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的适用性也持保留态度。虽然它声称是“配苏教版”,但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它与我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的章节编排和知识点侧重点存在细微的错位。比如,某些在我的教材中被放在必修二前半部分的知识点,在这本书里被安排到了后面,导致我在复习时需要频繁地在教材和教辅之间来回切换,打乱了我的学习节奏。这种不同步感,对于高三这种分秒必争的阶段来说,是致命的缺陷。一本好的教辅,理应是教材知识体系的完美延伸和补充,而不是需要使用者自己去费力协调内容的“孤岛”。因此,我建议那些使用苏教版但有自己成熟复习体系的同学,在购买前一定要仔细核对一下章节顺序和难度梯度是否与自身需求匹配,否则很容易产生使用上的割裂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