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认得几个字
定价:46.00元
作者:张大春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2080869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 89篇温馨逗趣之作,涵盖台版《认得几个字》 《送给孩子的字》 ★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往往想得太简单。 ★ “我不只是在教孩子们认字,更是帮助他们建立与世界之间的鲜活关系。”张大春在书中告诉我们,认字不仅对孩子们重要,对每个自以为长大了的大人同样重要。从我们熟之又熟的口头禅,到当红组合“纵贯线”的歌词,张大春悉数收入了《认得几个字》的认字谱系中,从而不断地问孩子、问自己、也问读者:你认得字吗?
内容提要
《认得几个字》是小说家张大春继《聆听父亲》之后的温馨逗趣新作,由89篇独立的小短文构成的散文小品集。在文中,张大春以父亲的口吻与视角,在日常与孩子们的交流片段中向孩子们解说汉字。张大春用浅近和活泼的语言,在为普通的生活情景中选取了89个孩子们所不熟悉的字,由浅入深,追根溯源,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目录
作者介绍
张大春
当代*秀的华语小说家。
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
1957年生,山东人。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News98电台主持人。
著有小说《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富贵窑》《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春灯公子》《战夏阳》、《一叶秋》《大唐李白》等,随笔集《认得几个字》,文学理论作品《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
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2008年度十大好书奖、2009年度十大好书奖等。
文摘
序言
这本《认得几个字》真是让人读得津津有味,张大春的文字功底深厚,仿佛能透过字里行间,感受到他那份对文字的敬畏与热爱。读起来,总有一种被引领着走进一个广阔而又幽微的文字迷宫的感觉。他对于汉字的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似乎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那种对文字本源的追溯,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些符号的。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一种“体悟”。那种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细细打磨一块璞玉,每敲击一下,都能听到玉石内部传来的清脆回响。他不仅仅是在讲述“认字”这件事,更是在探讨文化传承的艰辛与不易,那种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深沉的眷恋与不舍,让人在掩卷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疑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文字学教材,毕竟“认字”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有些学院派。然而,张大春的叙事方式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他的文笔极其流畅,带着一股子老派文人的风骨,但又时时穿插着现代人特有的那种清醒与自嘲。特别是他描绘那些旧时场景的笔触,细腻得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墨香和陈旧纸张特有的味道。那种对童年记忆的捕捉,精准而又富有诗意,让那些早已模糊的画面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他巧妙地将个人的成长经历与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交织在一起,读起来丝毫不觉得累赘,反而是一种充满惊喜的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揭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宝箱。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混迹于网络世界的读者,我常常感觉自己的文字表达越来越苍白无力,越来越依赖那些简化到只剩骨架的词汇。这本书像一剂猛药,直击我的“文字贫乏症”。张大春的遣词造句,那种老练的、充满弹性的表达方式,简直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他对于不同语境下,同一个字能够展现出的无穷变化的把握,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读完之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看报纸、看文学作品时的视角都变了,不再满足于表面的信息传递,而是开始留意那些细微的、藏在词语搭配背后的暗示和情感流动。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我的不是具体的字义,而是如何去“用心”看待每一个汉字所承载的全部信息量。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它与我以往读过的任何关于语言的书籍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张大春没有采取说教的姿态,相反,他更像一个娓娓道来的长者,分享着他与文字相处的几十年心得。那种坦诚和真挚,很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虽然内容涉及的文字学知识并非高深莫测,但其切入点非常巧妙,总是能从最生活化、最日常的经验出发,引导我们进入更深层的思考。读完后,我有一种被重新“激活”的感觉,仿佛重新认识了中文这门语言。它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拥有生命、可以呼吸、可以对话的伙伴。这种久违的、对母语的敬畏感和亲近感,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其内在的厚度和一种近乎哲学层面的思辨。它绝非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文化普及读物”,而是直抵核心的探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真的“认得”我们每天使用的文字吗?张大春的文字充满了张力,他用一种近乎于执拗的态度去对抗那种轻浮的、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他的表达是内敛的,但力量却是磅礴的。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被遗忘的”字义的重提,那不仅仅是知识的复原,更是一种对意义的坚守。仿佛他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个文字背后,都站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无数先人的智慧,我们不能轻易地将它们贬值、简化,甚至遗忘。这种对文化重量的承担,使得全书的基调显得既庄重又充满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