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蔣介石的陪都歲月1937-1946
齣版社定價:35元
作者:謝儒弟 著
齣版社:文匯齣版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807419099
字數:150000
頁碼:3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1937~1946年期間的重慶,是中國抗戰的中心,也是世界矚目的地方。本書用300餘幅曆史照片和豐富、生動的史料,再現瞭波瀾壯闊的全民抗戰景象,波詭雲譎的陪都風雲,和在那國難當頭的歲月裏,上人,烽煙裏,從淪陷區撤退到山城,眾多鮮為人知的曆史故事。
目錄
引言
一、對汪精衛:從“挽救”到“通緝”
二、堅持抗戰苦撐待變
三、謀求“力量集中,意誌集中”
四、復興關·中央訓練團·青乾班
五、緊張忙碌的中樞“內廷”
六、城郊官邸、 “傢庭”與內廷供奉
七、居高臨危的統帥
八、“與狼共舞”煞費心機
九、一九四三年:曆史的拐點
十、三青團、青乾校及倒孔運動
十一、智囊戴季陶與吳稚暉
十二、一寸河山一寸血……
十三、勉為其難的後方建設
十四、華萊士·赫爾利·魏德邁
十五、決定命運的曆史關頭
十六、從國共談判到多黨協商
十七、和平奮鬥與內戰危機
十八、在陪都的後歲月
參考文獻
內容提要
1946年5月,在“慶祝國民政府還都大會”上,蔣介石說:“本人自齣生以來,除傢鄉以外,沒有其他地方比重慶算得是我第二故鄉”。
從1938年12月8日由桂林飛抵,到1946年4月30日還都南京,蔣介石在“陪都”重慶度過瞭生命中艱難也是輝煌的時光——他經曆瞭汪精衛叛逃,組織瞭國民黨抗戰,建立瞭“三青團”,一度成為國際矚目的風雲人物;還曾夢想過閤並共産黨,後卻不得不跟共産黨坐在瞭一個談判桌上。
蔣介石在陪都的這段時光,國民政府究竟是如何運轉的?這座曾經的西南小城發生瞭哪些驚心動魄的大事件?作者透過多年從事地方誌工作掌握的手史誌和檔案材料,大量珍貴的曆史照片,括當年美國《生活》周刊記者留下的鮮活影像,深刻剖析瞭蔣介石抗戰期間的心路曆程,披露瞭蔣介石個人生活的不少細節,清晰再現瞭錯綜復雜、波詭雲譎的勢力關係,勾勒齣各色人物的真實麵孔,揭開諸多鮮為人知、塵封已久的歲月往事……
文摘
暫無相關內容
作者介紹
謝儒弟,孫中山研究學會理事、孫中山研究學會重慶分會副會長。曾主編《重慶抗戰文化史》(團結齣版社 2005)。
這本書的書名,【48】蔣介石的陪都歲月1937-1946,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對那個抗戰時期充滿敬意,也對那個時期的人物充滿好奇。蔣介石作為當時的最高領導者,他的個人經曆和內心世界,在那個關鍵的曆史節點上,無疑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我總覺得,宏大的曆史敘事之下,往往隱藏著更加真實、更加感人的個體故事。“陪都”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沉重感和獨特的時代印記。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遷都重慶的這幾年裏,蔣介石究竟經曆瞭怎樣的心路曆程?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挖掘他作為一個人,在麵對國難時的情感波動、心理變化,以及他在決策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與思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讓我能夠更立體、更深入地瞭解這位曆史人物,感受那個時代的艱辛與不易,以及那個時期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書名所吸引——“蔣介石的陪都歲月”。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曆史的重量和故事感。我一直覺得,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往往比他們的豐功偉績更加引人入勝。尤其是在那樣一個國傢風雨飄搖的時期,領導者的個人情緒、心理狀態,無疑會對整個國傢的走嚮産生深遠的影響。我迫切地想知道,當麵對日寇的鐵蹄步步緊逼,當國民政府被迫遷往重慶,成為“陪都”,蔣介石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這本書是否能帶領我們走進他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作為一個領導者,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掙紮與堅守?我特彆想看到書中對他在重慶這段特殊時期的生活細節的描繪,比如他如何處理日常事務,如何麵對來自各方的壓力,又如何維係與傢人的情感。這些細節,往往比那些政治上的大事件,更能觸動人心,也更能讓我們理解曆史人物的復雜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突破以往的敘述模式,以一種更加深入、更加人性化的視角,來展現蔣介石的內心世界。
評分坦白說,我對曆史人物的評價,總是習慣性地從宏觀的時代背景和他們的曆史功績齣發。但這本書的書名,【48】蔣介石的陪都歲月1937-1946,卻讓我産生瞭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期待。我開始設想,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從首都南京到“陪都”重慶,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曆史的滄桑感。而“陪都”的定位,更有一種不得已的遷就和堅守的意味。我特彆好奇,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蔣介石這位國傢的領導者,他的內心世界是如何變化的?這本書是否能讓我們看到,他在麵對國傢民族的存亡危機時,個人的情感、意誌和信念是如何經受考驗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描繪齣一些具體的場景,比如他在重慶的日子,他的日常起居,他的思考,他的決策過程中的猶豫與堅定。我想通過這些細節,來更深入地理解這位曆史人物,瞭解他在那個動蕩年代所經曆的非凡歲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泛黃的紙張質感,加上飽經風霜的字體,仿佛帶著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我一直對那個動蕩的年代充滿好奇,尤其是國民政府遷往重慶的這段時期。我腦海裏關於蔣介石的印象,大多來自一些宏大的敘事,是那個叱吒風雲的領袖形象。但這本書的名字,【48】蔣介石的陪都歲月1937-1946,立刻讓我産生瞭聯想,一個“陪都”的概念,本身就充滿瞭掙紮與無奈。我開始想象,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歲月裏,這位最高領導者會如何麵對國傢的危難?他的決策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心路曆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那些被官方曆史所忽略的,更貼近人性的部分。比如,他在重慶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他如何處理與身邊人的關係?在決策的關鍵時刻,他是否也會有猶豫、有掙紮、有疲憊?這本書會不會像一麵鏡子,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一位重要人物更真實、更立體的一麵?我渴望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體會到那個時代人們的堅韌與不屈。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蔣介石的陪都歲月”,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想象著,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位國傢的領導者,他所經曆的不僅僅是政治風雲,更會有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內心煎熬。當首都南京淪陷,國民政府被迫遷往重慶,這本身就意味著一場巨大的變故。我想知道,在“陪都”的歲月裏,蔣介石是如何度過的?這本書會不會揭示齣,他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內心的情感世界有多麼豐富和復雜?我期待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細節,比如他在重慶的日常生活,他的個人愛好,他與身邊人的相處模式。這些微小的細節,往往能夠摺射齣一個人更真實的一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他的內心深處,去感受他在國傢危難之時,作為一名領導者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他內心的掙紮、堅定與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