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丹麦引进经典版!
影像科必备!人手一本!
同一部位,逐层扫描,各种影像——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
同一部位,逐层扫描,各种影像——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
《影像解剖学》从英国专业医学出版公司引进,是影像诊断的解剖学基本图谱。它在800多幅人体正常结构的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照片上,逐一标出解剖名称,帮助医学生(实习生)及临床各科低年资医师读片,辨别影像特征,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影像解剖学》共分10章,包括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上肢、下肢、脊柱、头部、大脑、颈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经著名影像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建明教授审阅,认为本书收集的影像诊断方法较齐全,各种影像的图片都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图片清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国内未出版过资料如此齐全的同类书,对提高放射科医师的诊断水平有积极意义。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22
X线对比增强剂25
以磁共振为基础的技术
磁共振扫描的原理28
磁共振图像模式和脉冲序列38
以超声反射为基础的技术
超声的产生和特性41
超声与组织的相互作用43
超声成像模式44
多普勒效应和多普勒成像46
以放射性核素为基础的技术
闪烁扫描成像47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49
术语和定位50
上肢
肩,前后位X线55
肩,轴位X线55
锁骨,前后位X线56
肩胛骨,斜位X线56
肩和上臂,前后位X线,1岁儿童56
肩和上臂,前后位X线,5岁儿童57
肩和上臂,99mTc-MDP,闪烁扫描,12岁儿童57
肩,轴位CT58
肩,冠状位MR58
肩,轴位MR59
上臂,上1/3,轴位MR60
上臂,中段,轴位MR60
肘,轴位CT61
肘,前后位X线62
肘,侧位X线62
肘,冠状位MR63
肘,肱桡关节,矢状位MR63
前臂,前后位X线64
前臂,前后位X线,2岁儿童65
前臂,旋后位,中段,轴位CT66
前臂,旋前位,中段,轴位MR66
腕,背掌位X线67
腕,侧位X线67
腕和手,轴位CT系列68
腕,冠状位MR72
腕,腕管,冠状位MR72
手,前后位X线73
手的骨龄73
手的发育,男性74~77
手的发育,女性78~81
手,背掌位线,老年82
手,背掌位,99mTc-MDP,闪烁扫描,12岁儿童82
肩,前后位X线,动脉造影(数字减影)83
前臂,前后位X线,动脉造影83
手,背掌位X线,动脉造影84
肩,前后位X线,静脉造影85
我是一名影像技术员,平时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影像设备,并确保影像质量。所以,对于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我有着特别的关注。这本书的内容,在技术层面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认识。它对X线、CT、磁共振等设备的成像原理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某种影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影像质量。书中关于CT和磁共振的扫描技术部分,我认真学习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序列、不同层面的成像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临床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扫描方案。这对我提升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此外,对于超声和核素扫描,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探头选择、扫查角度、显像剂的注射方法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更好的结合点,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
评分作为一名曾经在影像科实习过的学生,我对影像医学的知识体系一直充满好奇。这次拿到这本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X线到核素扫描的各种影像技术。我最喜欢的是它在介绍每个成像技术时,都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图解,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我特别留意了书中的解剖部分,它把人体结构与影像表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我们在影像片子上看到的黑白灰影,实际上对应着身体内部的哪些组织和器官。CT和磁共振的章节尤其精彩,它详细展示了不同切面的影像,以及常见的解剖变异和病变。我甚至还在书中找到了我曾经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的影像对比,这让我对当时的诊断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也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清楚,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真的非常友好。
评分这本书的质量真的超出我的预期。我购买的是精装版本,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封面设计大气,触感也很好。打开书页,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印刷质量,色彩还原度很高,图片清晰锐利,文字排版整齐,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作为一名对医学影像感兴趣的读者,我对于书中内容的要求很高,希望能够全面且深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涵盖了X线、CT、磁共振、超声以及核素扫描等多种影像技术,从基础原理到临床应用,都有详细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成像模式下解剖结构和病变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影像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在诊断中的协同作用。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也很实用,通过真实的影像图片和详细的描述,帮助我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场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和精美度于一体的影像学教程,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医学爱好者深入学习。
评分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深知影像学在诊断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谱,更像是一个系统的影像学学习指南。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翻阅,发现它在X线、CT、磁共振等方面的介绍都非常到位,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变和影像特征。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影像表现,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病例非常有启发性。而且,它还涉及到了超声和核素扫描,这两种技术在一些特定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参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影像设备原理的讲解,虽然不是深究到工程学的层面,但足以让我们理解不同设备成像的特点和局限性。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选择检查方法,并对影像结果有更准确的判断。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影像学参考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医生,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相当不错,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一看就是正版货,这点让我很放心。我之前也买过一些影像学的教材,但这次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让我眼前一亮。细节处理得很好,纸张厚实,文字清晰,图片也很鲜明,不会有模糊不清的感觉。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影像医学的学生,我非常注重书籍的实用性和易读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X线到CT、磁共振,再到超声和核素扫描,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成像技术时,不仅仅是陈述原理,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这对于我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也十分精美,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影像表现,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影像医学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也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实践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