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影像解剖学 精装 X线 CT 磁共振 超声波 核素扫描教程书 影像医学书 医学书籍

正版现货 影像解剖学 精装 X线 CT 磁共振 超声波 核素扫描教程书 影像医学书 医学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影像解剖学
  • 医学影像学
  • X线
  • CT
  • 磁共振
  • 超声
  • 核素扫描
  • 医学书籍
  • 解剖学
  • 临床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蚂蚁兵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520717M
商品编码:2702468167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5
字数:5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丹麦引进经典版!

影像科必备!人手一本!

同一部位,逐层扫描,各种影像——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

内容简介

同一部位,逐层扫描,各种影像——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
《影像解剖学》从英国专业医学出版公司引进,是影像诊断的解剖学基本图谱。它在800多幅人体正常结构的X线、CT、磁共振、超声波、核素扫描照片上,逐一标出解剖名称,帮助医学生(实习生)及临床各科低年资医师读片,辨别影像特征,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影像解剖学》共分10章,包括影像诊断原理与技术、上肢、下肢、脊柱、头部、大脑、颈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系统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经著名影像学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田建明教授审阅,认为本书收集的影像诊断方法较齐全,各种影像的图片都有,涵盖全身各个部位,图片清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国内未出版过资料如此齐全的同类书,对提高放射科医师的诊断水平有积极意义。

目录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22
X线对比增强剂25
以磁共振为基础的技术
磁共振扫描的原理28
磁共振图像模式和脉冲序列38
以超声反射为基础的技术
超声的产生和特性41
超声与组织的相互作用43
超声成像模式44
多普勒效应和多普勒成像46
以放射性核素为基础的技术
闪烁扫描成像47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49
术语和定位50
上肢
肩,前后位X线55
肩,轴位X线55
锁骨,前后位X线56
肩胛骨,斜位X线56
肩和上臂,前后位X线,1岁儿童56
肩和上臂,前后位X线,5岁儿童57
肩和上臂,99mTc-MDP,闪烁扫描,12岁儿童57
肩,轴位CT58
肩,冠状位MR58
肩,轴位MR59
上臂,上1/3,轴位MR60
上臂,中段,轴位MR60
肘,轴位CT61
肘,前后位X线62
肘,侧位X线62
肘,冠状位MR63
肘,肱桡关节,矢状位MR63
前臂,前后位X线64
前臂,前后位X线,2岁儿童65
前臂,旋后位,中段,轴位CT66
前臂,旋前位,中段,轴位MR66
腕,背掌位X线67
腕,侧位X线67
腕和手,轴位CT系列68
腕,冠状位MR72
腕,腕管,冠状位MR72
手,前后位X线73
手的骨龄73
手的发育,男性74~77
手的发育,女性78~81
手,背掌位线,老年82
手,背掌位,99mTc-MDP,闪烁扫描,12岁儿童82
肩,前后位X线,动脉造影(数字减影)83
前臂,前后位X线,动脉造影83
手,背掌位X线,动脉造影84
肩,前后位X线,静脉造影85


《人体构造与功能探微:解剖学与生理学基础》 第一部分:人体骨骼系统——支撑生命的框架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人体赖以支撑、运动和保护内部器官的骨骼系统。我们将从宏观上了解全身骨骼的分布与连接,细致描绘每一块重要骨骼的形态特征、解剖标志及其在人体结构中的具体位置。 第一章:骨骼的组成与分类 骨组织的微观奥秘: 探讨骨组织的类型,包括密质骨和松质骨,以及构成它们的细胞成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和骨基质。深入理解骨骺、骨干、骨骺板的结构及其在骨骼生长中的作用。 骨骼的生物力学功能: 阐述骨骼如何通过其特殊的结构和材料特性,承受外力,提供支撑,并参与运动。分析骨骼的弹性、强度与韧性,以及在不同应力下的形变机制。 骨骼的分类与命名: 介绍按形状(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起源(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对骨骼进行的分类。熟悉全身主要骨骼的名称,如颅骨、脊柱、胸廓、四肢骨等。 第二章:脊柱——身体的轴心 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的精细解剖: 逐一剖析不同区域脊椎的特有结构,包括椎弓、椎体、椎弓根、椎弓板、关节突、横突和棘突。重点讲解颈椎的寰枢关节结构及其在头部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椎间盘的力学与病理: 详细描述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结构,以及它们在缓冲震动、允许脊柱活动中的重要功能。探讨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变等常见病理改变的发生机制。 脊柱的生理曲度与运动: 分析脊柱的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如何形成,及其在维持身体平衡和吸收冲击力中的作用。讲解脊柱在屈曲、伸展、侧屈和旋转等不同方向的运动幅度与限制因素。 第三章:颅骨——守护大脑的坚固堡垒 颅骨的组成与分部: 介绍构成颅骨的各个骨块,如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缝合。区分脑颅和面颅的结构与功能。 颅骨的内部结构: 探索颅骨的内板和外板,以及颅板间的板障。重点描述颅底的结构,包括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以及其中重要的解剖孔道(如枕骨大孔、颈静脉孔、卵圆孔等),理解神经血管穿行的通路。 颅缝与囟门: 讲解婴儿期颅缝与囟门的特征,及其在分娩和脑部生长发育中的意义。 第四章:胸廓——呼吸与循环的保护者 肋骨、胸骨与胸椎的协同作用: 详细描绘肋骨的形态、走向以及与胸椎的连接。阐述胸骨的组成(胸骨柄、胸骨体、胸骨剑突)及其与肋骨的连接方式。 胸廓的呼吸运动: 分析胸廓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发生的容积变化,以及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胸廓内重要器官的保护: 强调胸廓对心脏、肺部等重要生命器官的保护作用。 第五章:四肢骨骼——运动的精巧机器 上肢骨骼: 细致解剖锁骨、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以及腕骨、掌骨和指骨。深入分析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理解上肢完成精细动作的可能性。 下肢骨骼: 详述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以及跗骨、跖骨和趾骨。重点分析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构造,解释其承担身体重量和实现行走、奔跑等运动的功能。 关节的类型与活动: 介绍不同类型的关节(如球窝关节、铰链关节、滑车关节、平面关节等),并结合四肢关节的实例,阐述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液等结构在关节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人体运动系统——力量与协调的展现 本部分将聚焦于人体的运动系统,深入解析肌肉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骨骼的协同配合,揭示人体如何产生力量,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 第六章:肌肉的结构与功能 肌肉组织的微观世界: 深入探讨骨骼肌的组织学结构,包括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小节等。理解肌细胞膜(肌膜)、肌浆网和T小管系统在兴奋-收缩偶联中的作用。 肌肉的收缩机制: 详细阐述肌丝滑行学说,即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ATP和钙离子参与下相互作用,导致肌纤维缩短的过程。 肌肉的分类与命名: 介绍按功能(屈肌、伸肌、内收肌、外展肌等)、形状(三角肌、斜方肌等)和部位(胸肌、腹肌等)对肌肉的分类。 第七章:上肢的肌肉与运动 肩部肌肉群: 分析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袖肌群)的功能,以及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等在肩关节运动中的作用。 肘部与前臂肌肉: 描绘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在肘关节屈伸运动中的协同与拮抗作用。讲解前臂屈肌群和伸肌群如何控制腕关节和手指的精细动作。 手部小肌肉: 探讨手部内在肌肉(如骨间肌、著者肌)在精细指部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八章:下肢的肌肉与运动 臀部与大腿肌肉: 重点讲解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群等在行走、站立、跳跃等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小腿与足部肌肉: 分析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在足部背屈和跖屈中的功能。讲解足部内在肌肉如何维持足弓和实现足部的灵活性。 行走与跑步的生物力学: 结合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分析行走、跑步等复杂运动过程中下肢的协调配合,以及重心转移和动量守恒的应用。 第九章:躯干与头颈部肌肉 腹肌与背肌: 探讨腹直肌、腹斜肌、竖脊肌等在维持躯干姿势、保护内脏和辅助呼吸中的作用。 颈部肌肉: 介绍胸锁乳突肌、斜角肌等颈部肌肉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头部运动和维持头颈部平衡中的作用。 面部表情肌: 简要提及面部表情肌的多样性及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第三部分:人体内脏系统——生命活动的调控者 本部分将聚焦于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内脏器官,逐一解析它们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在生命活动中的独特贡献。 第十章:消化系统——物质的分解与吸收 消化道的组成与功能: 详细描绘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的形态结构,以及食物在消化道中经历的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过程。 消化腺的功能: 介绍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及其在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的作用。 营养物质的吸收: 阐述小肠黏膜对消化产物(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甘油、维生素、矿物质、水)的吸收过程,以及吸收后的物质如何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生命通道 呼吸道的构成: 描述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在空气的清洁、湿润和加温中的作用。 肺的结构与功能: 深入解剖肺泡的微观结构,理解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构成的呼吸膜,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气与换气: 结合呼吸肌的活动,解释胸腔容积变化如何引起肺内压变化,从而实现吸气和呼气。 第十二章:循环系统——生命的血液输送网络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描绘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以及心肌的特点。理解心脏泵血的机制。 血管的种类与功能: 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差异,以及它们在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和回流心脏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血液的成分与功能: 介绍血液的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液在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二氧化碳、代谢废物、激素和免疫因子等方面的功能。 体循环与肺循环: 追踪血液在体循环(左心室→全身→右心房)和肺循环(右心室→肺→左心房)中的流动路径。 第十三章:泌尿系统——体液平衡的守护者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细致解剖肾脏的皮质和髓质,理解肾单位(肾小体和肾小管)作为肾脏基本功能单位,如何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形成尿液。 排尿通路: 描述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以及它们在储存和排出尿液过程中的作用。 体液平衡的调节: 简述肾脏在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调节血压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十四章:神经系统——身体的总指挥官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深入探讨神经细胞(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中的支持作用。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解释膜电位、动作电位,以及神经冲动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中枢神经系统(脑与脊髓): 描绘大脑、小脑、脑干的宏观结构,以及脊髓的形态。简述它们在感觉、运动、思维、情感等高级功能中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 介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和功能。 反射弧: 阐述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的反射弧,理解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基本功能单位。 第十五章:内分泌系统——化学信使的王国 内分泌腺的分布与功能: 介绍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重要激素。 激素的作用机制: 阐述激素如何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等生理活动。 神经-内分泌的协同调节: 强调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共同调节机体功能方面的紧密联系。 第十六章:生殖系统——繁衍的生命延续 男性生殖系统: 描绘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的结构,以及精子的生成和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 详细介绍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的结构,以及卵子的生成、排卵、受精和妊娠过程。 生殖激素的作用: 讲解性激素在第二性征发育和生殖功能中的作用。 第十七章:感觉器官——感知世界的窗口 视觉系统(眼睛): 描绘眼球的结构(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以及光线如何经过屈光介质到达视网膜,引发视觉信号。 听觉系统(耳朵): 介绍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以及声音振动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 其他感觉器官: 简要介绍嗅觉(鼻腔)、味觉(舌)、触觉(皮肤)等感受器的功能。 结论: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基础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体系。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深入解析,我们期望读者能够建立起对生命奥秘的深刻理解,为进一步的医学学习和健康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生动,图文并茂,使复杂的医学概念易于理解和记忆。我们相信,掌握了人体构造与功能的根本原理,将为探索生命健康的长远道路开启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影像技术员,平时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影像设备,并确保影像质量。所以,对于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我有着特别的关注。这本书的内容,在技术层面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认识。它对X线、CT、磁共振等设备的成像原理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某种影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影像质量。书中关于CT和磁共振的扫描技术部分,我认真学习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序列、不同层面的成像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临床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扫描方案。这对我提升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此外,对于超声和核素扫描,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探头选择、扫查角度、显像剂的注射方法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更好的结合点,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在影像科实习过的学生,我对影像医学的知识体系一直充满好奇。这次拿到这本书,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X线到核素扫描的各种影像技术。我最喜欢的是它在介绍每个成像技术时,都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图解,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我特别留意了书中的解剖部分,它把人体结构与影像表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我们在影像片子上看到的黑白灰影,实际上对应着身体内部的哪些组织和器官。CT和磁共振的章节尤其精彩,它详细展示了不同切面的影像,以及常见的解剖变异和病变。我甚至还在书中找到了我曾经在实习时遇到的某个病例的影像对比,这让我对当时的诊断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一些复杂的概念,作者也尽量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清楚,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真的非常友好。

评分

这本书的质量真的超出我的预期。我购买的是精装版本,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封面设计大气,触感也很好。打开书页,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印刷质量,色彩还原度很高,图片清晰锐利,文字排版整齐,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作为一名对医学影像感兴趣的读者,我对于书中内容的要求很高,希望能够全面且深入。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涵盖了X线、CT、磁共振、超声以及核素扫描等多种影像技术,从基础原理到临床应用,都有详细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成像模式下解剖结构和病变的对比分析,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影像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它们在诊断中的协同作用。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也很实用,通过真实的影像图片和详细的描述,帮助我理解如何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临床场景。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和精美度于一体的影像学教程,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医学爱好者深入学习。

评分

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我深知影像学在诊断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谱,更像是一个系统的影像学学习指南。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翻阅,发现它在X线、CT、磁共振等方面的介绍都非常到位,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常见病变和影像特征。特别是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影像表现,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和分析,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病例非常有启发性。而且,它还涉及到了超声和核素扫描,这两种技术在一些特定疾病的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大大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参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影像设备原理的讲解,虽然不是深究到工程学的层面,但足以让我们理解不同设备成像的特点和局限性。这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选择检查方法,并对影像结果有更准确的判断。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影像学参考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医生,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相当不错,封面设计也很吸引人,一看就是正版货,这点让我很放心。我之前也买过一些影像学的教材,但这次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让我眼前一亮。细节处理得很好,纸张厚实,文字清晰,图片也很鲜明,不会有模糊不清的感觉。作为一名正在学习影像医学的学生,我非常注重书籍的实用性和易读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的X线到CT、磁共振,再到超声和核素扫描,循序渐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不同成像技术时,不仅仅是陈述原理,还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这对于我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也十分精美,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复杂的解剖结构和影像表现,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影像医学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也让我对未来的临床实践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