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
定价:120.00元
作者:周吕,柯美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01
ISBN:97870300659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是国内编写以胃肠动力为内容的大型专著,是一部胃肠学高级专业参考书。内容从基础到临床全面而系统地叙述胃肠动力学的生理、病理生理的基本理论、研究技术,介绍临床消化内科和普通外科各种胃肠动力疾病的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分为五编:编胃肠运动功能总论;第二编胃肠运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检测技术;第三编正常胃肠运动功能及其调节;第四编胃肠动力紊乱和动力疾病;第五编药物和外科对胃肠运动的作用。
《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周吕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柯美云教授担任主编。为了提高《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的质量、性和吸引力,《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特邀请40余位国内、外胃肠学专家参加《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撰写,重点介绍当今国内外上述内容的*理论与临床成就,是一本既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内容,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高级参考书。
《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可供医学院校、农学院校、综合性大学师生及医院临床医生、博士、硕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编 胃肠运动功能总论
第1章 胃肠动力学的发展历史——早期对胃肠动力学发展起推动作用的生理学家周吕
第2章 胃肠道平滑肌周吕
第3章 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运动的调控
第4章 中枢神经系统脑肠肽对胃肠运动的调控周佳音
第5章 自主神经系统与胃肠运动刘博林坤伟
第6章 肠神经系统周吕
第7章 肽能神经系统与胃肠运动林坤伟胡维扬
第8章 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和5-羟色胺与胃肠运动许澍淮
第9章 恶心和哎吐的生理与病理曲瑞瑶
第10章 胃肠激素对胃肠运动的作用瞿颂义
第11章 脑肠肽对胃肠平滑肌细胞动力调节的作用周吕
第12章 胃肠运动的电生理学基础刘人杰
第13章 直肠运动的电活动孙伟鸣孙伟鸣
第14章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的电活动杨文修金正根
第15章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活动的信息传道通路郑广华
第16章 一氧化氮对胃肠运动的抑制性调节余贤恩
第17章 前列腺素E在胃肠运动中的作用钱家鸣
第18章 胃肠分泌与胃肠运动的功能联系徐光尧
第19章 胃肠免疫系统与胃肠运动胡维扬
第20章 胃肠运动与吸收李在琉
第二编 胃肠运动的研究方法及临床检测技术
第21章 胃肠道运动和电活动的记录方法周吕
第22章 离体胃电的记录金永丸李在琉
第23章 离体胃肠肌条动力测定瞿颂义
第24章 血管灌流离体全胃运动记录及激素与胃酸测定方法田瑞周吕
第25章 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电活动的记录方法金正根杨文修
第26章 离体胃肠道单个平滑肌细胞的制备及其运动记录方法周吕
第27章 膜片箝方法(patch clamp technique)——胃肠平滑有胞膜离子单通道记录刘人杰
第28章 胃电图的原理及临床胃电图检测技术陈建德
第29章 食管、胃、小肠和结肠测压技术柯美云谷成明方秀才
第30章 胃近端顺应性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谷成明柯美云
第31章 放射性核素法测定食管、胃、肠道运动功能徐竞英朱朝晖张少华
第32章 胃排空的超声波检查技术段丽萍
第33章 13CO2呼吸试验胃排空检测技术段丽萍
第34章 胃肠道通过时间的不透X线标志物法检查技术柯美云张秀兰
第35章 胃肠运动的氢呼气试验贝濂
第36章 胃、食管pH监测和肠胃反流的研究方法蓝宇柯美云赵景涛马进玉
第37章 胆囊和胆管运动研究方法许国铭邹多武
第38章 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研究方法罗金燕
第39章 计算机在胃肠运动分析中的作用林治钺刘建民陈建德
第三编 正常胃肠运动功能及其调节
第40章 食管运动赵景涛
第41章 胃运动的功能周吕
第42章 胆囊和胆道运动徐光尧
第43章 小肠运动周吕
第44章 结肠动力孙伟鸣
第45章 肛门直肠动力孙伟鸣
第46章 胃肠道括约肌功能李在琉
第四编 胃扬动力紊乱和动力疾病
第47章 胃肠动力紊乱症状的运动病理生理侯晓华
第48章 环咽部运动障碍赵景涛
第49章 弥漫性食管罗金燕
第50章 胡桃夹食管罗金燕
第51章 非特异性食管运动障碍罗金燕
第52章 贲门失弛缓症柯美云
第53章 胃食管反流病柯美云
第54章 系统性疾病伴食管动力紊乱赵景涛
第55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易粹琼
第56章 胃轻瘫本道夫
第57章 系统性疾病伴胃动力紊乱王振华
第58章 肠道肌肉神经病变和假性肠梗阻柯美云
第59章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柯美云战淑慧
第60章 机械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张思源
第61章 系统性疾病伴小肠动力紊乱贝濂
第62章 胆囊和胆道运动障许国铭邹多武
第63章 肠易激综合征桂先勇潘国宗
第64章 先天性巨结肠许国铭
第65章 盆底功能障碍柯美云
第66章 系统性疾病伴结肠动力紊乱方秀才
第五编 药物和外科对胃肠运动的作用
第67章 药物对胃肠道运动的药理作用郑广华
第68章 胃肠运动紊乱及促动力药的治疗作用孙伟鸣
第69章 胃手术对胃运动和排空的影响秦新裕
第70章 小肠手术对肠运动的作用秦新裕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在消化科工作多年的主治医师,我深知胃肠动力学的重要性。许多看似普通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胃肠动力学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上诊断和处理这些疾病时,往往会遇到瓶颈。这本书的出版,给了我很大的希望。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最新进展的介绍。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诊断和治疗都充满挑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功能性胃肠病在分子、细胞、器官以及整体水平上的发病机制,并且能够结合最新的影像学、内镜学以及功能学检查技术,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诊断流程。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功能性胃肠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生活方式调整以及新兴的治疗方法,例如微生态疗法、针灸疗法等,并能提供一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我想看看书中是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落脚到临床实践的,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案。
评分我是一名对消化系统充满好奇的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也与胃肠动力相关。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胃肠动力学知识,并且能引领我进入前沿研究领域的书籍。《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的出现,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对于胃肠动力学研究方法学的介绍。例如,对于胃肠道运动的测量,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这些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最好能结合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进行说明。此外,我也对肠道菌群在胃肠动力调节中的作用非常感兴趣。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到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仍然是一个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供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终于等到这本书的出版,真是让人期待已久!我是一名消化内科的临床医生,平时工作中接触胃肠动力障碍的患者非常多,但总觉得在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之间,似乎总隔着一层纱。市面上关于胃肠动力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偏重基础研究,理论晦涩难懂,难以直接指导临床;要么过于浅显,内容不够深入,无法解决复杂的临床难题。这本《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般,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寻找的那份“鸿沟”。从书名就能看出,它试图将基础研究的精髓与临床应用的实践紧密结合,这正是我们临床医生最迫切需要的。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巧妙地将那些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神经内分泌调控等基础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便于应用到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思路。例如,关于胃肠道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的研究,一直是胃肠动力学研究的热点,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关于其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详细阐述,并且能够进一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肠道菌群与肠神经系统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如何影响胃肠动力。我也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的探讨,尤其是在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希望能获得一些启发和指导。
评分作为一个消化内科的资深专家,我始终认为胃肠动力学是消化内科的基石学科,但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学科之一。许多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的消化道症状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其他因素,而忽略了胃肠动力的重要性。因此,一本高质量的胃肠动力学教材的出现,对于提升整个消化内科的诊疗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权威的胃肠动力学知识体系。我希望书中能够对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梳理,并能够深入探讨胃肠动力的生理、病理生理机制。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涵盖各种胃肠动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但不限于食管动力障碍、胃排空障碍、小肠运动异常、结肠传输障碍以及盆底功能障碍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复杂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临床医生提高鉴别诊断和处理疑难杂症的能力。
评分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消化科医生,平时接触的胃肠动力性疾病患者很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技术限制,我们在诊断和治疗上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当得知《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这本书即将出版时,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通俗易懂,避免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基层医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例如,对于腹泻、便秘等常见症状,如何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胃肠动力学的问题?在基层医院,有哪些经济实惠、简单易行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辅助诊断?对于确诊的胃肠动力性疾病,在药物选择上,有哪些推荐?副作用如何?如何进行个体化用药?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箱”,能够帮助我们基层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