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上消化道 第2版 | 作者 | (日)芳野纯治 等,王轶淳 |
| 定价 | 298.00元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8187526 | 出版日期 | 2014-1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作为从日本引进的*经典图书《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上消化道)》,第1版就受到了国内众多的消化内镜医生的欢迎和喜爱,广受赞誉。现重磅推出更全、更加精的第2版!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从内镜下所见来进行诊断。即看到病变后,如何抓住其特征,如何把病变的特征与病名联系起来,从而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终做出争取的诊断,并提出了治疗的基本原则。与第1版相比,本书不但收集了更多的病例,也添加了很多少见病例,增加并精选了很多内镜图片。在内容上,新增了“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出血性病变-急诊内镜检查”及“咽喉部病变”。本书与临床联系紧密、系统性很强,相信一定会成为消化内镜医生的必备和喜爱之书。 |
| 作者简介 | |
| (日)芳野纯治,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第2教育学院内科主任,(日)浜田 勉,社会保障中央综合医院内科, (日)川口 実,国际医疗福祉大学热海医院内科。三人均为日本的消化内镜专家。 主译王轶淳、孙明军,就职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
| 目录 | |
| 本书的使用方法 第1章 内镜检查必要的局部解割知识及内镜下正常所见 1.咽部、喉部的解剖及其内镜像 2.食管的解剖及其内镜像 3.胃的解剖及其内镜像 4.十二指肠的解剖及其内镜像 第2章 内锦检查必知的基本事项 1.内镜医生的思想准备 2.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内镜检查的并发症 4.知情同意 5.检查前的准备 6.镇静 7.检查后处置 第3章 内镜的插入法与观察法 1.插入的实际操作与技巧 2.观察法 3.色素染色内镜检查的活用 4.X线检查法的活用 5.超声内镜的活用 第4章 从镜下所见到诊断 …… 第5章 活检组织诊断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方法 第6章 内镜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 |
| 编辑推荐 | |
| 一边阅读,一边掌握! 工作在**线的内镜医生们,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镜下所有的图像,他们在仔细观察哪里,在考虑什么? 内镜位置的轻微改变,可能就是病变的所在,就是诊断的依据。 迄今为止,不是仅仅从经验学习,而是详细解读如何观察镜下所见,如何找到病变,对于所有能够考虑到的病变,如何进行分析等等,直至做出正确的诊断。 将本书经常带在身边,经常使用,你就能得到内镜诊断的精髓! 第1版深受好评,广受赞誉!重磅推出更全、更加精的第2版! ▇重新修正、整理“从所见到诊断”的基础知识点、基本病变的鉴别诊断要点。 ▇第4章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4项:咽部喉部的病变,出血性病变—急诊内镜检查,食管癌浸润深度的诊断,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 ▇将第1版中的病例重新检查、整理,并增加了新的病例,总病例数达305例。 ▇对于第1版中“镇静”部分进行了大幅度的增加,使内容更加充实!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我一直对消化道内镜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涉及到疑难杂症的鉴别诊断,这部分内容往往是临床上最需要也最能体现医生功力的。虽然我还没有亲自翻阅这本书,但光是从书名和作者信息来看,就足以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期待。芳野纯治这个名字在内镜领域很有名气,他的著作也一直是我学习的重点,这次的《上消化道》第二版,想必会比第一版更加精进,加入了更多新的病例和技术进展。特别是“图谱”这个词,我非常看重,因为内镜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像的直观性,清晰、典型的病灶图片是学习和提高诊断水平的绝佳辅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图片,并且对每张图片都有详细的描述,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识别不同疾病的内镜下特征,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病变。
评分我对内镜下治疗的最新进展也相当关注,虽然这本书的重点是“诊断与鉴别诊断”,但有时诊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后续的治疗。我希望在书中,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的早期病变,能够有一些相关的提示或者链接到相关的治疗手段。例如,对于早期食管癌、胃癌或者腺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是常规的治疗方式。如果这本书能够在其诊断部分,对这些可内镜治疗的病变给予一些特别的关注,并提供相关的内镜下征象,这将大大提高其临床实用性。毕竟,从诊断到治疗的无缝对接,是现代消化内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患者最期待的。
评分这本书的第二版,我想它一定包含了近些年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一些更新。例如, NBI(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地介绍这些新技术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具体应用,并配以相应的图像证据。此外,随着对一些疾病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内镜下的表现也可能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或者出现一些新的诊断标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及时地反映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最新、最权威的诊断信息,帮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基层医院的消化内镜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很多基层医生可能接触到的典型病例相对较少,或者在面对疑难病例时,缺乏足够的参考资料。一本系统、全面的图谱,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内镜诊断要点,并且能够有效地学习鉴别诊断的技巧。我设想,这本书中的图片一定非常丰富,而且会涵盖各种各样的病变,从良性到恶性,从早期到晚期,都应该有详细的展示。同时,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解释为什么这个病变会有这样的内镜下表现,以及它与哪些其他病变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鉴别点又在哪里。这样,读者才能真正地从书中吸取知识,提升自己的临床能力。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关注消化内镜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关于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方面的应用,虽然这本书是第二版,可能在AI方面的篇幅不会特别突出,但我仍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诊断准确性的思路。有时候,内镜下的病变非常微妙,肉眼观察可能存在主观性,如果能结合一些客观的指标或者辅助工具,肯定会大大提高诊断的效率和精度。例如,一些新型的染色技术或者放大内镜下的细微结构观察,都可以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早期病变。这本书的“鉴别诊断”部分尤其吸引我,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内镜下的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鉴别诊断流程和关键要点,帮助我们快速排除或者确立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