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0名0]: | 母爱的羁绊|4841843 |
| 图书定价: | 35元 |
| 图书作者: | (美)卡瑞尔·麦克布莱德(Karyl McBride) |
| 出版社: | [1机1] 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9/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51310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45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美[0国0]注册婚姻和家庭治疗[0学0]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是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近十几年里,麦克布莱德博士主要从事有关自恋家长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已经成功解决了许多此类案例。麦克布莱德博士还在创伤、性虐待、家庭暴力、离婚、重组家庭、婚姻和家庭治疗方面拥有广泛经验,专长EMDR创伤治疗以及涉及焦虑、忧郁与人生转折的个体适应治疗。 |
| 内容简介 |
|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0会0]被孩子继承下来。 作者找到一个[0独0]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读来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了[0大0]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在帮助她们重塑健康人生的同时,还[0会0]起到激励作用。 |
| 目录 |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致谢 作者声明 引言 / 1 和母亲的关系对我们的一生都有相[0当0][0大0]的心理影响。奇怪的是,我从来不愿意相信这一点。 [0第0]1章 情绪的重负 / 8 多年来,不论我去哪儿,在我脑海中总有一群苛刻的批[0评0]者,几乎让我无[0法0]忍受。 [0第0]2章 空白的记忆:妈妈和我 / 24 如果你在一个由母性自恋支配的家庭中长[0大0],成年后,你每天都竭力去做一个"好女孩",并尽量去做别人要求你应该做的事。 [0第0]3章 母性自恋面面观 / 43 只有[0当0]母亲自己拥有自信、自爱和自我认识时,才有可能帮女儿培养这些[0品0]质。 [0第0]4章 爸爸在哪里:自恋温床的其余部分 / 65 父亲[0当0]时正围着母亲转,像一颗行星围着太阳转一样。在家庭戏剧中,自恋的人是明星,其伴侣则是配角。 [0第0]5章 形象就是一切:小脸笑一笑 / 80 记不清有多少次,[0当0]我皱起眉头,或者要放声[0大0]哭的时候,母亲就这样对我说。 [0第0]6章 我这么努力!高成就动 [1机1] 型女儿 / 92 很早的时候,[0大0]约10岁,我就下定决心:努力是能让我感觉良好、能弥补那些"做得还不够好"观念的方[0法0]。 [0第0]7章 这有什么用:自我破坏型女儿 / 105 那些没有成为[0优0]秀小孩并以此证明妈妈错了的人,选择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不明智地破坏了自己的努力。 [0第0]8章 不切实际的想[0法0]:妈妈没能给我的爱,要在其他地方得到 / 115 自恋母亲的女儿经常[0会0]用不合适的恋爱关系来填补她们的情感空白。不幸的是,她们想找到合适的伙伴来认可她们,却总是在错误的地点搜寻。 [0第0]9章 救命!我变成我妈妈了:[0当0]女儿做了妈妈 / 129 对[0大0]多数女人而言,养育一个孩子的经验伴随着令人陶醉的兴奋感和对未来的想象。但对自恋母亲的女儿来说,也有可能被持续不断的恐惧和焦虑所笼罩。 [0第0]10章 [0第0]一步:感受比外表更重要 / 142 其实,[0知0]道自己永远无[0法0]完全消除这些疤痕反倒让人宽慰。承认我们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很重要,因为它们至今还在影响我们。 [0第0]11章 亲近与[0独0]立:从母亲身边[0独0]立出来 / 162 对自恋母亲的女儿来说,治疗的[z1u1i]终目的,是成为一个真诚的、完整的人。 [0第0]12章 做一个本真的女人:命中注定的女儿 / 173 在自己身上找到幸福并不容易,但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0第0]13章 轮到我了:在治疗中与母亲相处 / 192 寻找和自恋母亲相处的健康之道,可能[0会0]让人很有挫败感,但这是一次意义重[0大0]的斗争。 [0第0]14章 填补空虚之镜:结束自恋母亲的影响 / 216 心理创伤深埋于我们的脑海中,意识[0会0]否认它的存在,但我们常常[0会0]在下一代人身上遇到它。 参考文献 / 235 推荐阅读书籍与观赏影片 / 240 |
| 编辑推荐 |
| 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0会0]被孩子继承下来。 |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超我的想象。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歌颂母爱的伟大,而是将一种近乎病态的母女关系,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常常在阅读时感到一种窒息感,主人公对女儿的爱,与其说是给予,不如说是索取。她将自己的焦虑和不安,悉数转移到了女儿身上,用一种近乎极端的控制欲,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声的抗争,女儿在母亲的阴影下,努力地想要挣脱,却又屡屡被母亲的爱所“拉回”。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当女儿试图追求自己的梦想时,母亲所表现出的那种歇斯底里的反对,那种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女儿的“背叛”的行为。这种扭曲的爱,让我感到心痛,也让我看到了许多现实生活中,隐藏在“母爱”名义下的伤害。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不是控制和牺牲。它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亲密关系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也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爱与自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读完后,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平静。它不像我以往读过的关于亲情的书籍那样,充满温情和慰藉,反而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了母爱的另一面——那种带有强烈占有欲和控制欲的羁绊。我常常在阅读时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主人公对女儿的爱,与其说是滋养,不如说是束缚。她将自己的人生遗憾投射到女儿身上,试图通过控制女儿的未来来弥补自己的缺失,这种行为模式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我注意到书中许多细节都反复强调了这种“绑架式”的母爱,无论是对女儿的日常起居的严密监控,还是对女儿社交圈的刻意疏远,都让我感受到一种无形的网,将女儿牢牢地困在其中。然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母亲塑造成一个反派,反而通过一些回忆和内心独白,展现了母亲自身的孤独、恐惧和对爱的渴望。这种复杂性,让人物更加真实,也让读者在谴责之余,多了一份理解。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真正的爱,应该是放手,而不是控制;是成全,而不是占有。
评分这本书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卷走了我所有关于“完美母亲”的幻想。它并没有用那些陈词滥调来赞美母爱的伟大,而是赤裸裸地撕开了母爱的另一面,那种伴随着焦虑、占有欲甚至自我牺牲的沉重。我读到许多让我感到不安的片段,主人公对孩子生活的过度干涉,那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的背后隐藏的控制欲,让我不寒而栗。然而,最让我纠结的是,我有时又能理解她的动机,那种对孩子深深的爱,那种害怕失去、害怕孩子走弯路的恐惧。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让我在阅读时,情绪也随着主人公起起伏伏。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尤其到位,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都可能成为母女关系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我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家庭聚会的那一段,那种表面上的和谐,背后隐藏的暗流涌动,以及主人公试图扮演的“完美母亲”角色,都让我感触良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母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它是一个需要被审视、被理解、被疗愈的复杂命题。它挑战了我对亲情的既有认知,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中逆流而上,虽然艰辛,却能看到沿途独特的风景。作者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一些片段化的回忆和内心独白,一点点地拼凑出主人公的成长轨迹以及她与母亲之间那段错综复杂的关系。起初,我有些跟不上节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被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所吸引,它更贴近真实的情感体验,那些不连贯的思绪,那些跳跃的记忆,恰恰是构成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书中的人物塑造非常立体,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无奈。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刻画,那种在爱与被爱、独立与依赖之间摇摆不定的状态,真实得让人心疼。她渴望摆脱母亲的控制,却又在内心深处依赖着母亲所给予的安全感。这种矛盾,是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这本书让我思考,在亲子关系中,如何才能在给予爱与支持的同时,也给予对方独立成长的空间?如何才能在不伤害彼此的情况下,寻求心灵的自由?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书,而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书。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它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将母爱的复杂性剖析得淋漓尽致。刚开始翻开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一些温暖动人的篇章,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却渐渐被一种沉甸甸的、近乎窒息的情感所笼罩。作者似乎并没有刻意去描绘母爱的光辉,反而像是将镜头对准了母爱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控制与牺牲。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思考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她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另一方面,她又被这种爱束缚,甚至在无意中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阻碍。这种纠葛,真实得让人心疼。书中的一些场景,比如那些看似关怀备至却暗含压迫的对话,那些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却剥夺了其自主选择权利的做法,都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代入感。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例子,甚至也反思起自己过往的行为。这本书没有给出明确的对错,也没有试图去谴责任何一方,它只是静静地展现了一种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母女/母子关系模式。这种含蓄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引发长久的思考。它不是一本让你读完就立刻放下的轻松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其中看到自己,看到亲情,看到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