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23章。第1~7章為與顱腦手術相關聯的、為基礎的人體解剖學方麵的知識,係統地介紹瞭顱骨、腦(端腦、小腦和腦乾)、腦室係統、顱內血管、顱神經和腦池,為後續講解各種手術入路作鋪墊;其中對腦池作瞭較為係統的描述,在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是本書的一大特色。第8章介紹瞭顱腦外科開顱術的一般原則, 為各種手術入路的共性部分。第9~20章則分述各種常規手術入路,就其適應證、手術方式、改良和擴展入路等進行敘述,並結閤逐層解剖的標本圖片與術中截圖比對和對典型病例的分析等,便於初學者理解。第21章及作為補充材料的附錄一、附錄二, 對筆者所在的神經外科顱腦解剖學研究、專科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神經外科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顯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設等方麵做瞭係統的介紹與總結,分享瞭其20餘年來從事臨床應用解剖學技術方法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對顱腦相關的解剖學技術的改良與革新方麵的心得體會,希望可供同行藉鑒與參考。
石 瑾 副研究員。師從原中國人體解剖學會解剖學技術學組組長王興海、副組長李忠華高級實驗師,並得到現代臨床解剖學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鍾世鎮教授的親自教誨。從事人體解剖學技術方法和神經應用解剖學方麵的研究20餘年,曾擔任國傢重點學科原軍醫大學臨床解剖學研究所技術組副組長多年;協助著名神經外科專傢漆鬆濤教授組建精準神經外科實驗室。發錶論文130餘篇(其中作者40餘篇,SCI收錄文章9篇); 參編專著8部(其中主編、副主編各1部);獲科研成果3項,其中“外科應用管道鑄型標本製作法的研究”獲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2005年被評為“十五”全軍後勤重大科技成果,第三完成人),軍隊科技進步二等奬、三等奬各1項(分彆是第三、第二完成人);獲廣州市第二屆優秀科普作品三等奬1項;獲行政奬勵20餘次;獲原軍醫大學教學優秀二、三等奬各1次;參與省市級課題近10項。
全書包含489幅圖片,其中大體解剖標本圖片234幅,鑄型標本圖片12幅,術中截圖102幅,術前、術後的影像學對照圖片24幅,模式圖72幅(有6幅是在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來顯示腦池的,相較“純粹”的模式圖更直觀),其他圖片45幅,圖錶28個。本書解剖學標本圖片尤其是手術入路圖片製作精美,且大部分是在Leica顯微鏡下放大6~25倍拍攝,細微之處清晰可辨;術中截圖亦是經過精挑細選,這些圖片堪稱科學與藝術的結閤。
本書可供解剖學工作者、醫學生和從事神經外科的臨床醫師參考與藉鑒,也可作為神經外科職業醫師規範化培訓顯微解剖操作的教材。
第 一 章 顱骨 1
第 二 章 端腦 22
節 端腦錶麵結構22
第二節 端腦內部結構28
第三章 小腦和腦乾36
第 一 節 小腦 36
第二節 小腦和腦乾間的裂隙 42
一、第四腦室上頂壁和小腦中腦裂 42
二、第四腦室下頂壁和小腦延髓裂 43
三、外側隱窩和小腦腦橋裂 43
第四章 腦室係統 45
第五章 顱內血管 49
節 腦動脈係統 49
一、頸外動脈 49
二、頸內動脈 52
三、椎-基底動脈 59
第二節 腦靜脈係統 67
一、硬腦膜竇 67
二、大腦淺靜脈 69
三、大腦深靜脈 73
四、腦乾及小腦的靜脈 74
第六章 顱神經解剖78
第 七 章 腦池 94
節 腦池的解剖 94
一、重要的腦池及分類 94
二、各腦池的解剖 94
第二節 重要的腦池內標誌 100
一、終闆池、視交叉池、腳間池、橋前池區 101
二、環中腦區 101
第三節 腦池的相互交通 104
第八章 顱腦外科開顱術一般原則 107
一、體位擺放 107
二、皮瓣成形 107
三、骨瓣成形 108
四、硬膜切開 108
五、關閉硬膜 108
六、還原骨瓣 108
七、縫閤皮下組織和皮膚109
八、其他細節 109
第九章 額底入路及其擴展入路 111
節 額底入路 111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11
二、手術方式 111
第二節 額底入路的改良和擴展入路 114
一、眉弓鎖孔入路 114
二、前縱裂入路 114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16
第十章 額顳入路及其擴展入路 120
節 額顳入路 120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20
二、手術方式 120
第二節 額顳入路的改良和擴展入路 125
一、額外側入路 125
二、額顳顴眶入路 125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29
第十一章 顳下入路及其擴展入路 136
節 顳下入路 136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36
二、手術方式 136
第二節 顳下入路的改良和擴展入路 141
一、經岩骨乙狀竇前入路141
二、擴大中顱窩入路 143
三、顳下入路及其擴展入路對比 144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44
第十二章 乙狀竇後入路 147
節 乙狀竇後入路147
一、手術適應證 147
二、手術方式 147
第二節 典型病例 152
第十三章 枕下遠外側入路及相關擴展入路156
節 枕下遠外側入路 156
一、手術適應證 156
二、手術入路要點 156
三、手術方式 156
第二節 枕下遠外側入路的改良和擴展入路 163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63
第十四章 枕下經小腦幕入路 165
節 枕下經小腦幕入路 165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65
二、手術入路要點 165
三、手術方式 165
四、Galen靜脈係統主要屬支166
第二節 典型病例 168
第十五章 幕下小腦上入路172
節 幕下小腦上入路 172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72
二、手術入路要點 172
三、手術方式 172
四、Poppen入路與Krause入路的對比175
第十六章 枕下後正中入路178
節 枕下後正中入路 178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178
二、手術入路要點 178
三、手術方式 178
第二節 典型病例 183
第十七章 海綿竇解剖及相關手術入路 186
節 海綿竇的解剖186
一、基本概念 186
二、硬膜層次 186
三、頸內動脈海綿竇段 187
四、神經的解剖關係 187
五、海綿竇的逐層解剖 188
第二節 海綿竇區腫瘤的手術入路 189
一、概述189
二、海綿竇區腫瘤分類 190
三、海綿竇區腫瘤手術要點 191
第三節 典型病例 191
第十八章 腦室病變常用手術入路 196
節 第三腦室病變常用入路 196
一、前縱裂-胼胝體入路 196
二、 額葉皮質造瘻-側腦室-室間孔入路 200
第二節 第四腦室病變常用入路 203
一、 小腦下蚓部入路203
二、小腦延髓裂入路 208
第十九章 內鏡下經鼻蝶入路及其擴展入路212
節 內鏡下經鼻蝶入路 213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213
二、手術方式 214
第二節 內鏡下擴大經鼻蝶入路 220
一、手術入路適應證 220
二、手術入路優點 220
三、手術入路分類 221
四、術中輔助技術的應用222
第二十章 顱腦急癥手術入路 223
節 標準大骨瓣減壓術 223
一、一側額顳頂大骨瓣開顱操作技術 223
二、 冠切雙額大骨瓣開顱操作技術 227
第二節 腦室外引流術227
一、 適應證228
二、 禁忌證228
三、 穿刺點選擇及方法 228
四、 腦室穿刺後顱內感染的預防 228
第三節 腦內(基底節區)血腫清除術228
一、微創鑽孔血腫清除術229
二、開顱基底節區血腫清除術 229
第二十一章 顯微神經外科解剖標本技術方法的改良233
一、 標本防腐固定和保存液的改進 233
二、標本先期處理方式的改進 234
三、血管灌注劑(填充劑)的改進 235
四、標本解剖操作颱及儲存方式的改進 236
附錄一 南方醫院精準神經外科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239
一、實驗室規劃和建設的原則 239
二、實驗室的具體布局 239
三、實驗室的行政管理 242
四、實驗室的學術交流功能 242
五、南方醫院精準神經外科實驗室的特點與優勢 243
附錄二 神經外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顯微解剖操作室的建設 244
一、標本儲藏室 244
二、標本準備室 245
三、顯微操作培訓室 246
四、高級顯微解剖操作室 247
五、學術會議室 248
附錄三 中文索引 249
附錄四 英文索引 270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很多同類書籍那樣追求華麗或者信息量爆炸,而是以一種沉靜而專業的姿態呈現。書名中的“正版”字樣也增加瞭一份信任感,而“石瑾 主編”則賦予瞭其專業權威的背書。最讓我動心的是“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這句話,這不正是我一直以來尋找的學習方式嗎?在麵對復雜的神經外科手術時,清晰、準確、並且貼近實際的解剖認知至關重要,而僅僅依靠文字描述或者過於簡化的二維圖示,往往難以滿足臨床的需求。我期待這本書能通過其獨特的繪製方式,將那些精細、復雜、且變化多端的解剖結構,以一種直觀、易懂、且具有指導意義的方式展現齣來。
評分拿到這本書之後,整體的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厚實,印刷清晰,觸感也很好。我特彆喜歡封麵設計的那個細節,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插畫,但它所傳達齣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撲麵而來,讓人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很紮實。我之前在學習某些解剖知識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些書本上的圖譜過於概念化,脫離瞭實際的解剖結構,導緻在臨床實踐中難以對應。這本書的副標題“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讓我覺得它在這方麵可能會有獨特的優勢,能夠將抽象的解剖概念具象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這種基於真實解剖的繪製方式,我相信能夠提供更準確、更貼近臨床實際的參考,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這種精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簡潔大方,封麵上的插畫風格和書名傳達齣的信息十分契閤,一看就知道是關於解剖和手術的專業書籍。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類似的圖譜,但總覺得它們的圖例不夠清晰,或者標注不夠詳細,導緻在理解復雜結構時有些吃力。這本書的封麵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會在這方麵有所突破,提供更直觀、更具指導性的視覺呈現。書名中“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的說法也讓我産生瞭不少聯想,究竟是如何將冰冷的解剖標本轉化為生動的模式圖的呢?是采用瞭特殊的繪畫技巧,還是有什麼創新的呈現方式?這些都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期待能從中獲得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外觀給我的感覺就是“專業”和“嚴謹”。封麵的排版設計非常清晰,書名和作者信息一目瞭然,傳遞齣一種沉穩可靠的學術氛圍。我尤其關注書名中提到的“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這一描述,這讓我對書的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很多時候,我們在學習解剖時,看到的圖譜往往是經過高度概念化的,雖然易於理解,但可能在細節上有所缺失,無法完全反映真實解剖的復雜性和變異性。而這本書強調的是在真實的解剖標本上進行繪製,這無疑能提供更具臨床指導意義的解剖信息,讓讀者能夠更直觀地認識到手術入路與周圍解剖結構的關係,減少手術中的不確定性。
評分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封麵,就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同於市麵上一些堆砌信息、缺乏美感的醫學圖書,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顯得十分簡潔而富有藝術感,書名中的“神經外科微創手術入路解剖圖譜”幾個字,加上“實物解剖標本上畫模式圖”的補充說明,立刻勾勒齣瞭其核心內容和獨特的價值。我一直認為,解剖學的學習,尤其是外科解剖,最關鍵的在於“看”和“理解”。而“看”不僅僅是看綫條和形狀,更是看結構之間的關係,看它們在三維空間中的位置。這本書的描述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將復雜的實物解剖轉化為清晰、準確、易於理解的模式圖,從而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掌握神經外科手術的入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