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总定价:234
本套装包含以下图书:
|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设计几何学+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编排设计教程 |
| 作 者: | 金伯利 ·伊拉姆 |
| 定价: | 234.00 |
| ISBN号: | 9787558605895 9787558605536 9787558605888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开本: | 16开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8.01 |
| 印刷日期: | 2018.01 |
| 编辑推荐 |
《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是版式设计的入门之作,学习网格系统的教程。 1)全书详解网格体系的规则理念,尤其详细阐述其中版面边轴线、行距、虚空间、圆的位置、阅读导向等设计元素的组合变化,并分步指导练习。 2)《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收录水平构成、水平/垂直构成、倾斜构成108种网格版式,可供读者直接作为模板参考使用。同时共有海报设计、广告设计、版式设计、网站界面设计23个案例研究,从德国的塔希萧尔特的《新版面设计》到包豪斯的平面设计再到耐克的产品目录,重新诠释布罗克曼经典网格理论在当代的实际运用,图文并茂,文字部分讲解其中的作品理念,红色辅助线还原版式设计思路。 3)《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具有装帧设计。专色红印刷,帮你画出书中重点,半透明磨砂纸清晰呈现作品的设计比例,帮助读者实现轻松学习。适合平面设计师以及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设计几何学》是设计行业的入门基础用书。 1)本书详细介绍黄金分割、根号矩形、比率、比例、造型关系和辅助线,讲解基础几何知识,并分布指导不同图形的画法,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晦涩难懂的数学,是设计专业入门的基础用书。 2)《设计几何学》总共分析了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的40个经典案例,比如扬· 奇科尔德的海报、巴塞罗那椅,大众公司新款甲壳虫汽车等设计作品,图文并茂,文字部分详细介绍其设计理念,精确剖析其中的几何比例,并有红色辅助线清晰呈现比例关系。以此帮助读者洞察设计过程的内涵,并通过视觉结构阐释设计作品中的视觉关联。这种直达本质的过程能使艺术家和设计师找到他们个人及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3)本书具有独特的装帧设计。专色红印刷,帮你画出书中重点,半透明磨砂纸,清晰呈现作品的设计比例,帮助读者实现轻松学习。 适合建筑、绘画、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诸多领域的学习者与从业者学习使用。
《编排设计教程》收录上百种编排方案,是版式设计师的参考手册。 1)本书讲解轴式体系、放射式体系、外扩体系、自由体系、网格体系、渐变体系、模块体系、对称体系这八大版式体系的规则理念,详细阐述其中字距、轴线、色调等设计元素的组合变化,并完整展现设计师的思考过程。 2)全书共收录上百种经典版式的案例,让读者可以一窥欧美前沿版式设计的新锐思路,图文并茂,文字部分讲解其中的作品理念,红色辅助线还原版式设计思路。 3)本书具有特别的装帧设计。专色红印刷,帮你画出书中重点,特制的半透明磨砂纸,清晰呈现作品的设计比例,帮助读者实现轻松学习。 特别适合平面设计师、网页设计师、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
| 内容介绍 |
《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通过大量20世纪的经典设计案例,包括包豪斯的平面设计和耐克的产品目录,从构成要素与程序入手,对网格系统做出了通俗易懂的介绍,讲解了网格系统的应用法则,并提供了详细的版式设计步骤。作者凭借其锐利的目光以及清晰的解说,揭示了成功的设计作品是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构成视觉关系的,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全面的网格系统。设计师可从《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中找到你正需要的某一种网格版面,排版新手,也可用这本书建立起基本的版式概念。 从鹦鹉螺外壳的线条到向日葵花心的螺旋,从古希腊的人体雕像到达·芬奇的传世画作再到法兰西的巴黎圣母院,《设计几何学》将揭开其中千年不变的美学密码——黄金比例,带你领略黄金分割、完美比例和斐波纳契数列的理性之美,解析作品里对称、有序和视觉平衡的完美线条。《设计几何学》用它的细节简图,不仅解释了测量科学怎样提供信息,甚至创造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在我们自己的设计中创造美。 建筑、绘画、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诸多领域的学习者与从业者,都能够从《设计几何学》中学到价值非凡的理性思维,从而在自己的设计中创造永恒的理性之美。 《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通过大量20世纪的经典设计案例,包括包豪斯的平面设计和耐克的产品目录,从构成要素与程序入手,对网格系统做出了通俗易懂的介绍,讲解了网格系统的应用法则,并提供了详细的版式设计步骤。作者凭借其锐利的目光以及清晰的解说,揭示了成功的设计作品是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构成视觉关系的,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全面的网格系统。设计师可从《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中找到你正需要的某一种网格版面,排版新手,也可用这本书建立起基本的版式概念。 |
| 作者介绍 |
| 金伯利·伊拉姆(Kimberly Elam),平面设计师,作家,教育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的瑞林艺术与设计学院任平面设计系教授,曾获罗伯特·巴克利杰出教育家奖,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学校友奖。著有《设计几何学》《网格系统与版式设计》和《编排设计教程》,在全世界被翻译成七种语言,被广泛用作大学有关设计和建筑课程的基础教材。 |
| 目录 |
5 介 绍 7 构成要素与程序 8 限制与选择 9 构成要素的比例 10 组合 11 虚空间与组合 12 四边联系与轴的联系 13 三分法 14 圆与构成 17 水平构成 35 为《新版面设计》所做的版式设计 36 《艺术的各种流派》一书的标题页和内容页 37 包豪斯产品目录的对页 38 阿姆赫普拉兹剧院的广告 40 萨玛塔曼森网站 42 建筑和城市研究协会的平面设计项目 44 索斯比拍卖行的平面设计项目 45 《新城市风景》目录对页的版式设计 46 水平/垂直的构成 63 《艺术家在苏黎世赫尔姆霍斯美术馆》海报 64 耐克ACG Pro销售目录 66 苏黎世大学150周年校庆海报设计 67 1992年度瑞士佳海报 68 夏季节日活动的对页设计 69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生院的海报 71 倾斜构成 89 康定斯基的海报 90 《广告机械》的一页 91 《民族报》(报纸)系列海报 92 弗莱堡市剧院海报标题页的构成分析 94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规划研究生院演讲和展览海报 97 版式设计的层次 104 案例研究:艾滋病病毒的确认 107 案例研究:古巴共产主义革命的开始 112 案例研究:李维斯牛仔裤成为时尚 116 案例研究:“如果手套不合适,你一定无罪” .。。。。。。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版式设计不仅可以呈现阅读信息,而且构成页面中行与列的组成形式。利用这些机制可以在页面上创造各种块面,块面相互间的位置安排与联系,对于制造构成的视觉秩序感和统一感来说至关重要。版式设计的双重功能,使得设计师既需要考虑信息传达,又需要考虑页面构成。 版式设计,可以让设计师关注和探索在一个系统或结构内部关系中构成所起的作用。尽管一个简单的3行3列的网格结构的形式,是一个很一般的系统,但仍然有足够的弹性让设计师对其进行探索和变化。这种3×3的网格状结构也是一种三分法,当一个矩形或方形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被各分为三份后,这个构成中的四个交叉点,就 成为佳视觉焦点。设计师可以通过定位和接近这些点的位置来安排元素的视觉层级高低。 左上的图例由6个矩形和一个圆点组成。网格中,各个元素间互成比例并相互组合,而且每个矩形至少与另外一个矩形保持对齐关系。通过内部的排列、控制矩形的比例以及调整其在版面中的位置,就可以创造在视觉上统一而舒适的构成关系。左图中间的例子是将灰色矩形替换为字行,文字的大小和位置,使版面左边形成的一条轴线,整个文字信息产生明显的层级感。通过对左边三个图例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信息的排版与构成的原则并无二致。对版面形成中抽象构成要素的理解,会使设计师更深入地领悟构成原理的作用以及设计所产生的各种视觉效果。以下即将展开的设计训练是基于该设计方法论的案例分析,由此可以让我们领悟到构成原理及其视觉效果。 对于本书和本系列丛书中的其他书籍的写作,我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启发了我;写作这些书的目的,就是要与众人分享一些可能有用的途径和方法。设计教育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它总是在发展进化。因此,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们,我希望你们能够与我分享你们设计试验的结果,以便在本书日后的再版中得以收录。 瑞林艺术与设计学院 平面设计与互动传达系 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 |
。。。。。。
深入阅读内容后,我发现作者在探讨“网格系统”时,并没有止步于传统的二维网格划分,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多维度的空间概念,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布局逻辑的理解。书中详细解析了如何利用非均匀网格来打破常规的僵硬感,同时又不失整体的秩序性。例如,它用一系列实际案例对比了基于黄金分割网格和基于模块化重复网格在不同媒介上的应用效果,分析得入木三分,而不是简单地给出公式。这种由表及里、深入骨髓的剖析,对于那些渴望从“会做排版”跃升到“理解排版哲学”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我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动态网格概念应用到我正在进行的一个网页设计项目中,结果发现页面的信息层级和用户导览流畅度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套理论体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它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有效地平衡了阅读的趣味性。作者的文笔流畅而富有激情,即便是描述枯燥的网格坐标或几何定理时,也能穿插生动的历史典故或现代应用案例,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它不像一些设计书籍那样,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设计决策背后的逻辑肌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不是仅仅记住“别人都是这么做的”。这对于任何一个严肃对待设计职业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收获,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流行技巧,而是可以终身受用的设计思维方法论。
评分对于准备考研或希望系统性梳理设计知识体系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它的价值远超应试工具。它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设计理论基础框架,从最基本的视觉元素构成,到复杂的版式逻辑,再到后期的印刷和媒介适应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批判性思考”环节,它引导读者不仅仅是接受书中的知识点,而是要反思这些理论在当代数字媒体环境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有助于培养未来设计工作者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核心要求。
评分这本书对于“几何学”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阐述得颇为精妙,它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原理转化为了可感知的视觉语言。作者并没有高深莫测地堆砌高等数学公式,而是聚焦于基础的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感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负形空间”和“结构张力”的那几章,它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准的几何计算来控制画面的平衡与动势,避免了那种凭直觉做设计的盲目性。比如,书中对“比例与尺度”的探讨,结合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完美形体的理解差异,使得理论不仅仅是西方的教条,而是具有了更广阔的哲学视野。对于想提升自己作品“高级感”的从业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正是那种“看不见的设计”——即结构上的严谨性支撑起了表面的美观。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低饱和度的灰蓝色调,配上醒目的白色衬线字体,营造出一种既现代又沉稳的视觉感受。纸张的质地也选得很有讲究,触感细腻,内页的米黄色调对于长时间阅读非常友好,减少了视觉疲劳。光是翻阅这本书的实体,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对于设计领域的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克制,留白的处理非常到位,使得每一个图示和文字块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不会让人感觉信息过于拥挤。即便是初次接触设计理论的新手,也能被这种清晰、有条理的视觉呈现所吸引,很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这种对“形式美学”本身的尊重,在当今充斥着快速、碎片化信息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本身就是一本关于“设计如何有效沟通”的教科书,而非仅仅是内容的堆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