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莫扎特 作曲 著
图书标签:
  • 莫扎特
  • 钢琴协奏曲
  • K488
  • 总谱
  • 古典音乐
  • 音乐教学
  • 钢琴谱
  • 音乐院系
  • 教学谱
  • 乐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29751
商品编码:2804819104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3-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莫扎特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总谱)/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

:12.00元

作者:(奥)莫扎特 作曲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540429751

字数:

页码: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A大调K488总谱),K488是莫扎特为下一个演出季节而创作的。在K488中,他用非常罕见的升f小调创作了感人的慢乐章。这也是他一次将这个调性用作整整一个乐章的主调。主题中不易察觉的丰富的复调元素,它与其他主题在音程与和声上的亲缘关系,莫扎特对音区的绝妙控制以及鬼斧神工般的配器——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首作品的魅力。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部关于勃拉姆斯室内乐的深度解析:以钢琴五重奏与小提琴奏鸣曲为核心的创作演变 图书名称:《勃拉姆斯室内乐的辉光:从青年激情到晚期沉思的音乐之旅》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浩瀚的室内乐作品,旨在为音乐专业人士、学生以及资深听众提供一部详尽、兼具学术深度与欣赏趣味的导读。我们避开对耳熟能详的协奏曲和交响曲的重复论述,而是将目光集中于勃拉姆斯在室内乐这一领域所展现出的独特艺术精神和技艺的精妙打磨,特别是对钢琴五重奏和几部关键小提琴奏鸣曲的深度剖析。 勃拉姆斯的室内乐,尤其是那些为钢琴与弦乐器所作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生涯中最具私人化和技术性的表达领域。它们不仅是作曲家对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前辈大师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对话,更是他个人情感世界与形式美学追求的完美结合。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跟随勃拉姆斯创作的脉络,体验其心路历程的微妙变化。 第一部分:早期探索与浪漫的勃发——钢琴五重奏(降E大调,作品38)的诞生 我们将从勃拉姆斯对室内乐体裁的早期尝试切入。钢琴五重奏(Op. 38)是理解其室内乐思想的基石。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经了漫长的打磨,其间的修改和完善,反映了勃拉姆斯对形式的执着与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结构分析的侧重: 我们将细致考察第一乐章呈示部的扩展与发展部主题的有机联系,探讨其如何将贝多芬式的宏大结构融入到浪漫主义的和声色彩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乐章——著名的谐谑曲部分,其节奏的复杂性和对位法的运用,展现了勃拉姆斯在对位技巧上的高超造诣。 室内乐对话的艺术: 本部分着重分析钢琴与弦乐四重奏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勃拉姆斯并非简单地将钢琴作为伴奏乐器,而是确立了一种平等的“四重奏对话”模式,钢琴的织体如何融入整体声场,而非凌驾其上。这与他后期一些作品中钢琴的“交响化”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理解其创作演变提供了参照点。 第二部分:奏鸣曲的革新与对话——小提琴奏鸣曲的经典构建 勃拉姆斯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小提琴奏鸣曲(Op. 78, 101, 108),它们共同构成了室内乐文献中的瑰宝。这些作品并非简单的“炫技”展示,而是深邃的音乐叙事。 第一奏鸣曲(G大调,Op. 78)的田园诗意: 这部作品常被誉为“最富抒情性”的一部。本书将深入分析其副标题“雨滴”所暗示的情感氛围,及其在慢乐章中对民间歌谣旋律的巧妙化用。我们会探讨勃拉姆斯如何通过调性布局(G大调与降G大调的交织)来营造一种既温暖又略带忧郁的色彩。 第二奏鸣曲(F大调,Op. 101)的活力与平衡: 相较于第一部,Op. 101展现出更强的结构动力和节奏上的律动感。我们将对比分析其三个乐章的结构,特别是第三乐章的赋格性处理。这部分将探讨勃拉姆斯如何从巴赫的对位传统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十九世纪的室内乐语汇。 第三部分:晚期沉思与色彩的深化——钢琴五重奏(升c小调,作品36)的重量级解析 钢琴五重奏(Op. 36)在勃拉姆斯的作品列表中占据着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这部作品标志着他创作语言的成熟,同时也是对其早期结构观的进一步巩固与升华。 交响性与室内性的辩证统一: Op. 36的篇幅宏大,和声语言复杂,常被认为具有“交响性”的张力。本章将剖析作曲家如何在一组五件乐器的限制下,维持如此宏大的音乐织体,并探讨其在配器法上的创新。例如,第二乐章的间奏曲,其声部安排的精妙之处,如何使原本可能显得沉重的织体保持了轻盈的流动性。 对比分析:Op. 38 与 Op. 36: 通过将早期与晚期的钢琴五重奏并置研究,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勃拉姆斯在主题发展、和声密度以及乐章布局上的演变轨迹。这种对比分析揭示了作曲家在保持个人风格核心不变的前提下,对音乐表达的深度挖掘。 第四部分:奏鸣曲的“告别”——小提琴奏鸣曲(D小调,Op. 108)的艺术宣言 最后,我们将转向勃拉姆斯最后一部奏鸣曲(Op. 108)。这部作品创作于他晚年,充满了对过往的审视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 强烈的戏剧性与内省: Op. 108以其强烈的戏剧冲突和严谨的结构著称。我们将侧重于分析其开篇的宏大引子,以及末乐章充满狂想色彩的快板,探讨这些元素如何服务于勃拉姆斯晚年内心世界的表达。与早期的田园风光相比,这部作品展现出一种更具内在张力和深刻内省的力量。 本书的独特性与价值 本书的撰写风格力求严谨而不失生动。我们避免使用过度学院化的晦涩术语,而是通过对乐谱细节的挖掘,辅以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的音乐认知框架。对于演奏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深入理解作品意图和技术要求的宝贵视角;对于听众而言,它是一把开启勃拉姆斯室内乐深层美学世界的钥匙。通过聚焦于这些被协奏曲光芒稍稍掩盖的杰作,我们得以更全面地理解勃拉姆斯这位“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位巨匠”是如何用最精炼的室内乐形式,承载了最丰沛的浪漫情感。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乐谱系列无疑具有相当的潜力。它所收录的内容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加上其精良的制作工艺,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具有文献价值的艺术品。很多经典作品的乐谱,随着时间的推移,版本会不断更新迭代,但这种“教学总谱系列”的定位,意味着它肩负着为特定阶段的学习者提供标准范本的使命。这种系列化的完整度和对学术标准的坚守,使得它在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对于那些不满足于简单速成,而希望系统性、深入地钻研古典音乐核心曲目的演奏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套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代表了一种对音乐教育本质的回归与承诺,是值得珍藏和反复研习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页的留白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乐谱的清晰度,又避免了视觉上的拥挤感。五线谱的印刷清晰锐利,音符、休止符、力度记号以及指法提示都精准无误,即便是快速跑动的段落,也能一眼捕捉到关键信息,这对于我们在练习中避免“找谱”的烦恼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对位段落,作者(或者说整理者)巧妙地运用了字体和缩进的变化,使得不同声部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的难度。我对比了手头其他几本不同出版社的版本,深感这本在视觉信息处理上的专业性和人性化。可以说,这本乐谱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让原本枯燥的练习过程,变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愉悦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虽然初看是享受,但长期使用下来的耐用性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必须说,这本乐谱的耐用度超乎我的预期。由于篇幅较长,我经常需要将它完全摊开放在琴架上,一些薄弱的乐谱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书脊断裂或者纸张撕裂的情况。然而,这本书的书脊似乎经过了特殊的加固处理,即便是多次反复完全展开,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韧性。纸张的挺括度也很好,不会因为潮湿或者频繁触摸而轻易起皱变形。这对于需要经常携带和在不同环境(比如琴房、音乐厅、家中)使用的乐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我个人倾向于购买那些“能用十年”的乐谱,显然,这本乐谱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长久陪伴演奏者。

评分

作为一名钢琴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乐谱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程度,令人印象深刻。我仔细核对了一些高难度乐章中的一些标记,发现其与我惯用的权威版本高度一致,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对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演奏记号,似乎做了更符合历史语境的注解或选择,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现代的习惯。这种对原作精神的尊重,让我在理解和诠释作品时,有了一个更坚实的根基。比如某些弱奏处理或者延音踏板的使用说明,都显得深思熟虑,而不是敷衍了事。对于追求演奏精准度和深度理解的进阶学习者而言,这样的细节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记录音符的工具,更像是一位无声的、博学的导师。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出色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种沉稳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吸引住了。纸张的质感非常高级,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纹理感,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粗糙或者刺眼。封面设计简约而不简单,主色调的运用非常考究,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音乐的厚重感和艺术气息。装订工艺也堪称一流,书页的开合非常平顺,丝毫没有松散的感觉,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大功夫。我特别欣赏这种内敛而精致的风格,它不像某些音乐教材那样花哨,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烘托出内容本身的价值。每次把它放在钢琴边上,都觉得整个练习环境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和用心,对于我们这些热爱纸质乐谱的演奏者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