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 西厢记

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 西厢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连环画
  • 西厢记
  • 中国漫画
  • 古典文学
  • 传统文化
  • 艺术作品
  • 名家名作
  • 故事漫画
  • 文学改编
  • 绘画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吉林出版集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65489
商品编码:2847080805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 产品名称:西厢记
  • 是否是套装: 否
  • 书名: 西厢记
  • 定价: 88.00元
  • 出版社名称: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年2月
  • 作者: 王实甫
  • 开本: 12开
  • 书名: 西厢记
  • ISBN编号: 9787102065489




内容介绍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选择这一题材当然有配合宣传的意思,但当时大概任何人都没有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专家评价这套16幅本的《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为画这组作品,王叔晖几乎投入了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10年之后,这部作品荣获diyi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作者介绍
王叔晖( 1912.8 -1985.7 )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是现代著名 重彩人物女画家。1949年参加工作,任人民美术出版社 创作组组长、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中国画作品有《夜宴桃李园》、连环画作品有《 》和《 》等,《西厢记》获diyi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一等奖 。她自幼喜欢绘画,先后师从 、 、 等名家习画。连环画家其中女性不多,而以一部《西厢记》被誉为大师的女画家,仅王叔晖一人。
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 蜀山剑侠传 【书籍概述】 《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 蜀山剑侠传》是一部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乃至当代顶尖连环画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本书精选了根据还珠楼主鸿篇巨制《蜀山剑侠传》改编的系列连环画,以其磅礴的想象力、精湛的画工和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刻把握,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仙侠世界。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转述,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民间叙事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它梳理并浓缩了原著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惊天动地的法术斗争以及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将玄妙的道家思想、奇特的法宝设定和瑰丽的仙境描绘,通过黑白或彩色的连环画形式,化为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 【内容精要与艺术特色】 本书收录的连环画版本,大多由新中国美术界的泰斗级人物或深受群众喜爱的实力派画家担纲创作。他们的笔触精准、构图大气,深刻理解了“蜀山”世界中“剑侠”的侠义精神与“仙侠”的超脱意境。 一、 宏大叙事与核心情节提炼: 《蜀山剑侠传》原著篇幅浩繁,人物众多,情节跨越数百年光阴。本书所选版本成功地在有限的画格内,精炼地展现了故事的主干脉络: 初入仙途,缘起峨眉: 详细描绘了以李英琼、周轻云为代表的峨眉派弟子,从凡俗少年到初窥仙道的心路历程。画作中对初学道法的艰涩与成功的喜悦有着细腻的刻画,人物的眼神与身形变化,展现了修行者的坚韧。 正邪较量,斗法乾坤: 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与天魔教、血影真人等邪派势力的惊心动魄的对决。连环画的视觉冲击力在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无论是“五雷正法”的惊天一击,还是“紫郢剑”的开山辟海,都通过线条的疾速与墨色的浓淡对比,营造出极强的动态感和毁灭感。 法宝奇观,想象力的巅峰: 连环画的魅力之一在于具象化抽象的概念。本书忠实地再现了原著中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法宝,如须弥金刚杵、太虚幻境、甚至各种古怪的仙家洞府。画家们运用了精妙的透视和装饰性图案,将这些超越世俗想象的物品,以严谨而不失浪漫的笔法呈现在读者眼前。 情义纠葛,道心与尘缘: 仙侠世界中的情爱往往是道途上的最大考验。书中对各主角之间,如悲剧性的爱恋、师徒之情、以及与世俗的牵绊,都有着含蓄而深沉的表达。这些情感的转折点,常常通过人物细腻的表情和环境的烘托来完成,体现了老一辈画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二、 绘画风格的多样性与艺术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名家名作”的集合性,不同时期的画家,带来了风格迥异的艺术呈现: 1. 写实派的庄重与厚重: 部分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严谨,人物造型端正,注重服饰、山川的细节描绘,赋予了仙侠世界一种古朴而厚重的历史感。 2. 写意派的灵动与气韵: 另一些画家则更倾向于写意手法,运用大块的水墨晕染来表现云海翻腾、剑气纵横的场景,强调“气韵生动”,使画面具有强烈的东方写意美学特征。 3. 线条的精湛运用: 无论是表现飞沙走石,还是刻画人物衣袂飘飘,本书中的连环画对线条的驾驭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线条的粗细、刚柔、曲直,成为传达力量、速度和情绪的关键媒介。尤其是在描绘道家符箓、阵法时,线条的几何美感与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 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 《蜀山剑侠传》本身就是中国近代武侠、道家文化与神怪小说的集大成者。通过连环画的媒介,本书将以下传统元素进行了成功的视觉转化: 道教哲思的具象化: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概念,通过仙山福地的构建、道家服饰的飘逸、以及法术的运行轨迹得以体现,让普通读者也能直观地感受到东方哲学的魅力。 传统美学的继承: 画作中大量的建筑风格、山水布局,明显借鉴了宋元山水画的意境,将“奇峰突兀”、“云雾缭绕”的审美趣味融入现代的连环画叙事中。 【收藏与阅读意义】 《中国连环画名家名作 蜀山剑侠传》不仅是连环画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对中国“侠仙”题材的经典回顾。对于老一辈读者,它唤起的是童年时代对神话奇幻的最初向往;对于新一代读者,它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传统视觉叙事艺术和神怪文学母题的绝佳入口。欣赏这些作品,如同走入一座由艺术大师们精心构建的仙境画廊,感受那份独属于中国文化脉络的浪漫与豪迈。这部作品是艺术水准、文化内涵和怀旧情结的完美结合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古典名著的插画版本,但很少有能像这套丛书这样,在保持原著韵味的同时,还能展现出如此强劲的时代活力。不同画家的演绎,即便是描绘同一段情节,其侧重点和笔法也大相径庭,这为故事增添了多维度的解读可能性。比如,有的画家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挣扎,线条会更加凌厉和破碎;而有的画家则倾向于烘托环境的唯美与浪漫,用线则柔和流畅。这种“百家争鸣”的效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研讨会现场,不断地被新的视觉语言所冲击和启发。我甚至会根据不同画家的风格,去重新感受原著文本中那些被我忽略的细微之处。这套书不仅是在讲故事,更是在潜移默化地拓宽我对传统叙事艺术边界的认知。

评分

这套丛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装帧设计得典雅古朴,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画作,细节之处也依然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它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每一本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尘封的艺术宝库。那些大师级的画家,他们的笔触里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与独特的情感表达,寥寥数笔,人物的性格、场景的氛围便跃然纸上。特别是那些人物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真是传神得让人拍案叫绝,仿佛能透过画面听到角色的心声。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剩下的几本也找来细细品味一番了。对于喜爱传统艺术和精致图册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绝对是值得收藏的珍品,它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和艺术的熏陶,让人在翻阅中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评分

说实在的,这套书的收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的“可读性”。我原本担心复杂的古代故事配上纯图画叙事,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但事实证明,这些名家的构图和人物表情的刻画,其信息密度高得惊人。你几乎不需要依赖文字注释,就能准确捕捉到情节的转折点、人物的情绪高低起伏,甚至连那个时代特有的礼仪规范,都能从衣着和动作中窥见一斑。这对于希望向孩子们介绍传统文化,但又担心他们被冗长文字劝退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完美的桥梁。它用最直观、最富美感的艺术形式,将深奥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高效的传递。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对中国传统视觉叙事语言的沉浸式学习,收获颇丰,完全值回票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仪式感。外壳的材质选择很有讲究,触感温润,配合着精致的烫金或凹凸工艺,透露出一种低调而奢华的质感。打开扉页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微涩,构成了独有的“阅读气味”,是那种新书特有的,但又被古朴的风格中和得恰到好处。我最欣赏的是,编辑团队在版式设计上没有偷懒,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画面的完整性,又给眼睛留下了喘息的空间,阅读体验极佳。对比市面上很多追求快餐式的图册,这套书明显是沉下心来打磨的精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艺术和读者的尊重。买到它,就像是淘到了一件低调的古董,那种满足感是无法用简单的“好看”来概括的。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对连环画这种形式有点敬而远之,觉得它是不是太“旧”了点,但入手了这套书后,我的看法彻底被颠覆了。里面的绘画风格极其多样化,从写实到写意,从工笔到白描,简直像是一场浓缩的中国画艺术展。我特别留意了某几页的构图,那真是绝妙的平衡感,光影的处理也相当到位,高明的匠人才懂得如何用黑白灰营造出三维的空间感和戏剧张力。更令人称道的是,这些画作并非单纯地复刻故事,它们融入了画家对原著精神的深刻理解,使得原本就精彩的故事更增添了一层艺术的厚重感。我甚至会花上大半天时间,只是对着某几幅画作反复揣摩,研究它如何通过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来引导读者的视线,实在是高明的叙事技巧。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漫画”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中国绘画史片段集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