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
:158.00元
作者:党俊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20120982
字数:418000
页码:440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5年,全国老龄办组织开展“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以下简称“第四次调查”),以便全面准确掌握我国老年人全方位生活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基础数据。第四次调查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专题国情调查,也是落实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将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统筹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支撑,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国老龄委成员单位制定“十三五”专项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全面促进中国特色老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书是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编写。对于了解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整体情况、养老服务需求以及制定老龄政策提供参考,本书既具有理论探讨价值,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目录
Ⅰ 总报告
1 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党俊武】/001
一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工作基本情况/002
二 第四次调查关于老年人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论考量/005
三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018
四 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2014/2015年)/020
五 当前中国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和未来挑战/042
六 提升全体中国人老年期生活质量的建议/048
Ⅱ 专题报告
2 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家庭关系【刘妮娜】/055
3 中国城乡老年人健康及医疗卫生状况分析【胡宏伟 袁水苹 郑翩翩】/109
4 中国城乡老年人失能状况与照护需求分析【陈泰昌】/138
5 我国城乡老年人收入和消费状况【杨晓奇 王莉莉 董彭滔】/168
6 中国城乡老年人在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彭青云】/191
7 中国城乡老年人住房及宜居环境状况【成红磊 侯 显】/225
8 中国城乡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分析【胡宏伟 袁水苹 郑翩翩】/272
9 中国城乡老年人权益保障状况分析【刘妮娜】/326
10 中国城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分析【冀 云】/365
Abstract/415
Contents/416
作者介绍
党俊武,1982年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198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硕士生1992年调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策研究室从事老龄政策研究工作2000年调入中国老龄协会,曾任中国老龄协会政研处副处长、处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络部副主任、政研部副主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政策研究部主任。现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副组长。著作《老龄社会引论》,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荣获了首届“中国老年学学术成果奖”,提出的“积极老龄化应当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文摘
序言
初读这本书的章节标题,最吸引我的是其宏大的视野和细致入微的切入点相结合的方式。它不像有些宏观报告那样空泛地谈论趋势,而是非常扎实地聚焦于“城乡老年人”这个特定群体,这本身就体现了研究者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那一部分,那种对日常细节的捕捉,让我联想到了我认识的几位长辈的真实生活状态。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冰冷的统计数据赋予人文关怀的温度,让读者在理解社会结构问题的同时,也能体味到个体生命的真实境遇和复杂情感。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被深深代入,引发思考,这对于一本社会科学报告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成就。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蓝皮书”式的报告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然而,这本书真正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的语言风格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一切服务于事实的呈现和观点的论证。这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学术力量并不在于故作高深,而在于将复杂的社会现实用最清晰、最有力量的方式表达出来。每当读到关于城乡差距的对比分析时,我都能清晰感受到作者对社会公平问题的深切关注,这种内在的价值取向,让阅读过程不仅仅是信息获取,更像是一次对社会责任感的再教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抓人眼球,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清晰有力的标题,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份严肃且重要的研究成果。我当时在书店里随便翻阅,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学术气息所吸引。我记得我当时是想找一些关于社会变迁对家庭结构影响的资料,随便翻了几页,发现它涉及的社会调查数据非常详实,光是图表和数据的呈现方式就看得出背后下了多少功夫。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对后续的内容充满期待。特别是它引用的那些第一手资料,感觉就像是亲身参与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对中国社会现状的理解一下子立体了起来。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非常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很适合长期收藏和反复研读,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基准线。对于任何关注中国未来社会走向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乃至普通公民来说,它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物。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问题之余,所流露出的那种务实和建设性的姿态。它不是一味地批判,更多的是在扎实的调查基础上,为未来的改进指明方向,就像是给社会肌体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并给出了精准的诊断报告。这种立足于数据、着眼于未来的姿态,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超越了单一的研究报告范畴,成为了一部极具时代烙印的社会史料。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逻辑清晰得令人称赞,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发现,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分析框架。我感觉作者在引导我们一步步深入问题的核心,从宏观的政策环境过渡到微观的家庭互动,再到个体的健康与福祉,每一步都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充分的实证依据。那种行文的节奏感,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你穿梭于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既不会让你迷失方向,又总能在关键节点为你指出风景独特的视角。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思考我们社会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时,是不是真的考虑到了这些被细致描绘出来的“灰色地带”和边缘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