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4生活与哲学 人教实验版 学案版 2017版
作 者:李涛
出版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编:李涛
字 数:390千字
版 次:2011年7月第1版2017年6月第6次修订
印 次:2017年6月第6次修订
印 张:11.5
页 数:184页
开 本:大16K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5450-1048-0-01
包 装:平装
定价:29.8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1
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1
一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
二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
第二框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4
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
二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
一 全面把握哲学的内涵6
二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6
三 不同的语言,丰富的哲学6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9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9
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9
二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0
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2
一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12
二 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12
三 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13
四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和基本派别14
一 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5
二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16
三 正确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16
四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16
五 远离封建迷信,树立科学世界观16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9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9
一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9
二 社会变革的先导20
第二框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22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2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23
一 真正的哲学不等于科学的哲学24
二 全面认识哲学的作用25
三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25
四 领导人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思考25
单元测评方案28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试卷28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3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31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31
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32
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3
第二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35
一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35
二 运动是有规律的36
一 利用规律绝不是改造或创造规律38
二 理解规律含义要把握三对关系38
三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38
四 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去产能机制,推动产业升级38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41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41
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1
二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42
三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42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44
一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44
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45
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6
一 不能说“电脑也能思维”47
二 从六方面理解意识48
三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物质的决定作用”地位不同48
四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48
五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48
六 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49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52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52
一 实践及其特点52
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3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55
一 真理是客观的55
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6
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56
一 准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表现58
二 正确理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8
三 正确理解认识发展的过程58
四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59
五 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59
单元测评方案62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卷62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65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5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65
一 联系的普遍性66
二 联系的客观性66
三 联系的多样性67
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的方法论要求67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68
一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69
二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69
一 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71
二 联系的客观性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71
三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72
四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共同应对气候变化72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75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75
一 发展的普遍性75
二 发展的实质75
第二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77
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77
二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78
一 发展与联系的关系80
二 表格记忆法比较运动、变化和发展80
三 走出新旧事物认识上的三个误区80
四 全面把握量变引起质变80
五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81
六 抵制网络低俗语言净化网络语言环境81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4
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84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84
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85
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87
一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88
二 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89
一 同一和斗争不是矛盾的双方91
二 判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两看”91
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92
四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92
五 人民币加入SDR的利与弊92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95
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95
一 辩证否定观95
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97
第二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98
一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9
二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99
三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00
一 表格对比理解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101
二 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101
三 全面理解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关系102
四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102
五 创新引领“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102
单元测评方案105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试卷105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09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09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109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10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11
三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11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113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13
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14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116
二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116
三 注意区分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117
四 全面理解党的群众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117
五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117
六 重视广大人民的作用更加关注民生117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120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120
一 人的价值121
二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22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23
一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24
二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24
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26
一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27
二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27
三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28
一 表格法对比价值、人生价值与价值观三个概念129
二 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关系129
三 “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辩证关系130
四 表格法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130
五 正确认识影响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两大因素130
六 本课易错易混点归纳130
七 80后村医贺星龙创造不平凡的人生131
单元测评方案134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134
模块备考方略
模块复习方案(138)
模块测评方案(152)
本书习题答案与解析(156)
《中学教材全解》是教辅策划人薛金星先生的扛鼎之作,它集薛先生终生学习教育理念之精华,汇数十位育人实践教育精英之灵气,开讲解类教辅图书之先河。该系列图书与时俱进,年年修订,畅销不衰。
《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是在“4E高效学习法”[Effective(高效)=Essential(渗透本质)+Earnest(认真执着)+Enjoyable(快乐心境)]理论指导下,突破重难点、专练疑难点、全面覆盖高考考点的讲练结合类图书。本书从学前预习、课堂学习到课下复习,再到学后备考,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了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在知识讲解层面上,以如何透彻把握知识本质为根本出发点,通过360°全方位讲解,让读者做到彻底领悟、轻松掌握。在知识系统构建层面上,配制清晰的系统结构图,帮助读者站在学科知识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最终形成稳固的知识网络体系,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在技巧规律方法总结层面上,立足知识本质特性,运用多种辅助手段,使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目的。在学习心理心境培养层面上,通过一些特殊栏目的设置(如页脚等),引导读者养成追根溯源、发散思维、主动探究、乐观自信的良好习惯。
《中学教材全解(学案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是配套人教实验版必修4教材使用的教辅用书,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编写,包括“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四个单元。本书的定位是“精讲+精练”:从课节学习、单元测评、书末备考三大部分设置本书栏目。
依据课堂知识学习习惯,讲解上从三个等级逐级递进,从教材走向高考;练习上逐步强化,从基础题到能力题递进训练。
【教材要点导学】结合本课知识结构图和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高效指导本课预习。
【教材内容精解】对本框知识进行精准讲解,彻底解决听课中可能存在的疑惑,同时配以经典例题加以诠释。
【本框专项训练】对本框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训练,既注重基础又强化能力。
【教材深度拓展】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拓展,重在方法、规律和易错点的总结,对热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高考零距离】从“读—思—解”的角度对考题进行全方位剖析,重在解题思维方法的指导。
【本课强化训练】对本课知识进行全面训练,以提升能力。
完全按照统考试题的出题模式设置测试题,设置分值和测试时间,训练考场实战能力。
模块知识学完后,通过设置的【模块复习方案】、【模块测评方案】等对本书知识进行系统的总结,把模块知识网络化,答题模板化,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对本模块知识的复习和备考。
:在图书内文中设置二维码,既包含对教材探究问题的解答,也包括对重要知识点的拓展,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我在哲学这条路上遇到了一个知心的伙伴。我之前学习《生活与哲学》时,总感觉很多概念理解起来模棱两可,无法形成系统的认识。但这本书的出现,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课本上的内容,而是通过深入的剖析和多角度的解读,将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透彻明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的阐释,它让我们明白,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引导性的问题,我开始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地内化知识。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让我能够用更宏观、更辩证的视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高中学习生涯中的一道曙光!一直以来,我对哲学都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觉得它深奥难懂,充满了各种我无法理解的术语。但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像“意识的能动作用”这样比较抽象的概念,也被讲解得十分生动形象。书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大家熟知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这让我们在理解哲学原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且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阐述,它让我理解到,事物的发展往往是在对立统一中前进的,这对我理解人际关系、社会矛盾都有了全新的视角。这本书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哲学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去分析事物。
评分这本书真是把我对生活和哲学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一直觉得哲学离我们很遥远,是那种只存在于书本和课堂里的东西,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把那些抽象的哲学概念讲得生动有趣。比如,它谈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并没有枯燥地引用理论,而是用我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过程来解释,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时事热点,将哲学原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我觉得学习哲学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思考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讨论,通过对不同观点的剖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会用更辩证、更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教科书的辅助,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引领我一步步探索哲学的奥秘,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对高中政治有些畏难情绪的学生,我一直觉得《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拿到这本书后,我惊喜地发现它以一种非常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了这些知识。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详实的解释和典型的例题。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很多启发式的思考题,引导我们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解读,它让我们明白,面对旧的观念和制度,我们不应该墨守成规,而是要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这种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指导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还对许多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也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生活与哲学》的教案版,真的是让我对这个学科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我总觉得政治课本上的哲学部分,充斥着大段大段的理论,读起来枯燥乏味,而且很难真正消化吸收。但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它把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用一种极其生动、贴切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在讲解时,往往会引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时下的社会热点,通过这些例子来阐述哲学观点,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探讨,它引导我们思考,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个过程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的解读,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蒙,让我觉得哲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