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章 緒論 31
D1 部分 GJ貿易理論
D2 章 SJ貿易:概覽 40
D3 章 勞動生産率和比較優勢:李嘉圖模型 54
D4 章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80
D5 章 資源與貿易:赫剋歇爾-俄林模型 110
D6 章 標準貿易模型 141
D7 章 外部規模經濟和 167
D8 章 QQ經濟中的公司:齣口決策、外包和跨國企業 185
D2部分 GJ貿易政策
D9 章 貿易政策工具 222
D10章 貿易政策中的政治經濟學 249
D11章 發展中國傢的貿易政策 286
D12章 貿易政策中的爭論 301
數學附錄
D5章附錄 要素比例模型 323
D6章附錄 貿易下的SJ經濟 327
D8章附錄 壟斷競爭模型 335
這本書我剛翻瞭幾頁,就被作者那嚴謹的邏輯和清晰的論述深深吸引瞭。尤其是關於貿易保護主義的章節,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羅列現象,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經濟動因,比如國內産業的脆弱性、就業市場的壓力,以及不同利益集團的遊說。他運用瞭大量的模型和圖錶來解釋關稅、配額等政策對國內價格、産量、消費者剩餘和生産者剩餘的影響,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清晰地理解其精妙之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討論自由貿易的好處時,不僅僅強調瞭比較優勢理論,還進一步闡述瞭規模經濟、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等更深層次的因素如何促進全球福利的提升。他用生動的案例,比如服裝、汽車等行業的國際分工,說明瞭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如何通過專業化生産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這本書已經讓我對國際貿易的運作機製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經濟學嚮導,帶領我在復雜的國際經濟領域中穩步前行。
評分這本《國際經濟學》的上篇,也就是關於國際貿易的部分,簡直就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體。作者在分析國際貿易理論時,非常有條理地從亞當·斯密的大國經濟理論開始,一直講到赫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再到新貿易理論和新新貿易理論。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他不僅介紹瞭這些理論的核心觀點,更重要的是,他分析瞭這些理論的局限性以及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和不同産業中的適用性。比如,在討論要素稟賦理論時,他很細緻地解釋瞭為什麼有些國傢在擁有豐富資源的情況下,齣口的産品卻不高,這涉及到瞭技術、製度、人力資本等多種因素的綜閤作用。另外,關於貿易政策的討論也相當深入,作者詳細闡述瞭各種非關稅壁壘,如技術標準、衛生檢疫措施、進口許可證製度等,以及它們對貿易流嚮和産業競爭力的影響。他甚至還分析瞭國際貿易協定,如WTO的談判和爭端解決機製,是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規範和促進全球貿易的。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稱贊,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國際貿易部分,對我這個對國際經濟領域剛入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作者在介紹貿易理論的時候,非常注重邏輯的清晰和知識點的循序漸進。他從最基礎的勞動生産率差異導緻貿易這一簡單模型入手,逐步過渡到更復雜的比較優勢、要素稟賦、規模經濟等理論,每一步都解釋得非常透徹,讓我這個“小白”也能跟上思路。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講解抽象概念時,總是能夠巧妙地結閤一些現實世界的經濟現象,比如國際間的産業轉移、跨國公司的經營策略等,讓理論變得生動起來。在關於貿易政策的部分,作者對各種保護主義措施的分析尤為精彩,他深入剖析瞭這些措施背後的動機,以及它們對國內經濟和社會可能産生的連鎖反應,讓我對貿易保護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本書在理論講解的嚴謹性、案例選擇的貼切性以及敘述風格的易懂性上都做得非常齣色,為我打開瞭通往國際經濟學殿堂的大門。
評分說實話,拿到這本《國際經濟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枯燥乏味,畢竟經濟學理論聽起來總是那麼抽象。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用非常生動和貼近現實的方式解讀瞭國際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在關於匯率的那部分,他沒有直接拋齣模型,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講起,解釋瞭是什麼因素在影響著匯率的變化,比如國際收支、利率差異、通貨膨脹預期等等。他詳細地描述瞭不同匯率製度(固定匯率、浮動匯率、管理浮動匯率)的特點及其優缺點,並用一些國傢的實際案例來佐證,比如亞洲金融危機中固定匯率製度的脆弱性。我特彆喜歡他對國際收支平衡錶的講解,通過清晰的分類和圖示,我明白瞭經常賬戶、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之間的內在聯係,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反映一個國傢與外部世界的經濟往來。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緊密結閤瞭現實世界的經濟現象,讓我在學習過程中既能理解“為什麼”,也能看到“怎麼辦”。
評分我一直對國際經濟學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理解不同國傢之間的經濟聯係變得尤為重要。這本書的上篇《國際貿易》給瞭我極大的啓發。作者在介紹貿易模式時,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是通過大量的實證數據和案例分析,展示瞭全球貿易格局是如何隨著技術進步、生産成本變化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而不斷演變的。他特彆關注瞭發展中國傢在全球貿易體係中的地位和麵臨的挑戰,比如如何剋服技術瓶頸、如何提高産品附加值,以及如何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的分析,不僅闡述瞭産生的原因,如貿易逆差、知識産權保護等,還探討瞭解決這些問題的不同途徑和國際閤作的重要性。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客觀,但也充滿瞭人文關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全球經濟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經濟學的知識,更對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復雜性和挑戰有瞭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