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章 医疗记录的安全性 1
1.1 GJ持续性威胁仿真介绍 2
1.2 背景与任务简介 2
1.3 攻击载荷传递D一部分:学会
使用VBA宏指令 5
1.3.1 如何不发动VBA攻击 5
1.3.2 检查VBA代码 9
1.3.3 避免使用shellcode 9
1.3.4 自动执行代码 10
1.3.5 使用VBA/VBS双传输器 11
1.3.6 尽量保持代码的通用 11
1.3.7 代码混淆 12
1.3.8 引诱用户 13
1.4 命令与控制D一部分:基础
知识与要领 16
1.5 攻击 19
1.6 小结 22
1.7 练习 23
D2章 数据窃取研究 25
2.1 背景与任务介绍 26
2.2 攻击载荷传递D二部分:
使用Java小程序 27
2.2.1 Java代码签名 27
2.2.2 编写一个Java小程序
传输器 30
2.2.3 编造令人信服的借口 33
2.2.4 对传输器签名 34
2.3 攻击载荷持久性的相关要点 35
2.3.1 Windows操作系统 35
2.3.2 Linux操作系统 36
2.3.3 OSX操作系统 38
2.4 命令与控制D二部分:GJ
攻击管理 39
2.4.1 隐蔽性增强及多系统管理 39
2.4.2 实现命令结构 40
2.4.3 创建管理界面 41
2.5 攻击 42
2.5.1 态势感知 42
2.5.2 通过活动目录收集情报 43
2.5.3 分析活动目录的输出 44
2.5.4 攻击脆弱的二级系统 45
2.5.5 通过密码重用攻击主要的
目标系统 46
2.6 小结 47
2.7 练习 47
D3章 21世纪的抢劫 49
3.1 可能奏效的方式 49
3.2 一切皆不安全 50
3.3 部门政治 50
3.4 APT建模与传统渗透测试 51
3.5 背景与任务简介 51
3.6 命令与控制D三部分:GJ
通道与数据窃取 52
3.6.1 有关入侵检测和安全运维
中心的注意事项 55
3.6.2 SOC小组 56
3.6.3 SOC的运转机制 56
3.6.4 SOC反应时间与干扰 57
3.6.5 规避入侵检测系统 57
3.6.6 事件误报 58
3.7 攻击载荷传递D三部分:物理
媒介 58
3.7.1 一种全新的社会工程学
攻击方式 59
3.7.2 目标位置分析 59
3.7.3 收集目标 59
3.8 攻击 62
3.9 小结 64
3.10 练习 64
D4章 制药业 65
4.1 背景与任务简介 66
4.2 攻击载荷传递D四部分:客户
端利用 67
4.2.1 Flash的诅咒 67
4.2.2 至少你可以弃用Flash 68
4.2.3 内存崩溃缺陷:相关注意
事项 68
4.2.4 寻找攻击目标 70
4.3 命令与控制D四部分:集成
Metasploit 72
4.3.1 基本的Metasploit集成 72
4.3.2 服务器配置 73
4.3.3 黑帽子/白帽子 73
4.3.4 反病毒软件 74
4.3.5 跳板攻击 75
4.4 攻击 75
4.4.1 硬盘防火墙失效 75
4.4.2 Metasploit验证 76
4.4.3 实质 77
4.4.4 Admin的益处 78
4.4.5 典型的子网克隆 81
4.4.6 恢复密码 81
4.4.7 创建数据清单 83
4.5 小结 85
4.6 练习 85
D5章 枪支弹药 87
5.1 背景与任务简介 88
5.2 攻击载荷传递D五部分:仿真
勒索软件攻击 89
5.2.1 勒索软件简介 90
5.2.2 仿真勒索软件攻击的原因 90
5.2.3 勒索软件仿真模型 90
5.2.4 非对称加密 91
5.2.5 远程生成密钥 92
5.2.6 锁定目标文件 92
5.2.7 索要赎金 93
5.2.8 维持C2 94
5.2.9 结语 94
5.3 命令与控制D五部分:创建
隐蔽的C2解决方案 94
5.3.1 洋葱路由器简介 94
5.3.2 torrc文件 95
5.3.3 配置C2代理使用Tor网络 96
5.3.4 Tor网桥 97
5.4 有关隐蔽性及部署的新策略 97
5.4.1 VBA Redux:另一种命令行
攻击向量 97
5.4.2 PowerShell 98
5.4.3 FTP 98
5.4.4 Windows脚本宿主(WSH) 99
5.4.5 BITSadmin 99
5.4.6 对攻击载荷进行简单混淆 100
5.4.7 规避反病毒软件的其他
策略 102
5.5 攻击 105
5.5.1 枪械设计工程师的回答 105
5.5.2 识别玩家 106
5.5.3 (更)灵活的VBA文档部署 108
5.5.4 电子邮件与保存的密码 109
5.5.5 键盘记录器与cookies 111
5.5.6 总结 111
5.6 小结 112
5.7 练习 113
D6章 犯罪情报 115
6.1 攻击载荷传递D六部分:使用
HTA部署 116
6.2 在Microsoft Windows系统中
提升权限 118
6.2.1 通过本地漏洞利用提升
权限 119
6.2.2 利用自动化操作系统安装 122
6.2.3 利用任务调度器 123
6.2.4 利用易受攻击的服务 124
6.2.5 DLL劫持 126
6.2.6 挖掘Windows注册表 129
6.3 命令与控制D六部分:
爬虫盒 129
6.3.1 爬虫盒说明书 130
6.3.2 Raspberry Pi及其组件
介绍 130
6.3.3 通用输入/输出 131
6.3.4 选择操作系统 132
6.3.5 配置全硬盘加密 132
6.3.6 隐蔽性 136
6.3.7 使用3G/4G配置带外命令
与控制 136
6.3.8 创建透明网桥 139
6.3.9 将Raspberry Pi用作远程键盘
记录器的无线访问点 140
6.4 攻击 143
6.5 小结 145
6.6 练习 145
D7章 战争游戏 147
7.1 背景与任务简介 148
7.2 攻击载荷传递D七部分:USB
霰弹攻击法 149
7.2.1 USB存储媒介 149
7.2.2 简单的社会工程学 151
7.3 命令与控制D七部分:GJ
自主数据渗漏 151
7.3.1 “自主”的含义 151
7.3.2 不同的数据出口方式 151
7.4 攻击 155
7.4.1 构建攻击保密网络的攻击
载荷 157
7.4.2 隐蔽安装3G/4G软件 157
7.4.3 攻击目标并部署攻击载荷 158
7.4.4 有效的“突发式”数据
渗漏 159
7.5 小结 159
7.6 练习 160
D8章 攻击出版社 161
8.1 简介 161
8.2 社会工程学中的GJ概念 162
8.3 命令与控制中的实验概念 166
8.3.1 方案一:C2服务器引导
代理管理 166
8.3.2 方案二:半自主C2代理
管理 168
8.4 攻击载荷传递D八部分:令人
眼花缭乱的网页内容 170
8.4.1 Java Web Start 171
8.4.2 Adobe Air 171
8.4.3 浅谈HTML5 172
8.5 攻击 172
8.6 小结 175
8.7 练习 175
这本《渗透测试高手-打造固若金汤的安全网络》我拿到手里,说实话,第一眼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住了。“固若金汤”这个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网络安全最高境界的向往,感觉这本书就是要教我如何炼成那种无人能破的网络“金钟罩”。我平时做一些安全方面的工作,但总感觉像是在打游击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遇到一些复杂的安全场景就有点力不从心。市面上关于渗透测试的书籍不少,但大多讲得比较零散,或者只侧重某个细分领域,看完之后总觉得知识体系不够完整,难以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思维。这本书从标题上看,似乎是要打通任督二脉,将渗透测试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我特别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和实用的技巧,能够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安全挑战,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讲理论,更能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让我能够快速上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排版都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感觉,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我翻阅了一下目录,发现内容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从基础的网络协议分析,到常见的Web应用漏洞挖掘,再到后渗透阶段的权限提升和横向移动,几乎是把渗透测试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囊括进去了。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很多我之前接触不多的高级主题,比如一些新兴的安全技术和攻击手法。我一直觉得,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渗透测试“高手”,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深入到技术的底层,理解其原理,才能真正做到“攻无不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似乎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寻求的。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扎实的安全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地面对各种复杂的安全环境,并且能够快速学习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评分我平时喜欢阅读一些关于网络安全的书籍,但很多时候,读完之后总感觉像是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虽然过瘾,但过后却难以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的安全宝典。我注意到书中强调了渗透测试中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这对于我来说是尤为宝贵的。很多时候,技术本身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运用技术去解决问题,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突破口。这本书似乎就在培养读者这种“侦探式”的安全思维,鼓励我们去质疑、去假设、去验证,而不是被动地套用一些固定的流程。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真正提升我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从一个“知道怎么做”的人,变成一个“知道为什么这么做”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质量,从我翻阅的片段来看,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特别欣赏书中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对每一个技术点的解释都力求清晰透彻,对每一个命令的用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甚至连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都考虑到了。这表明作者在编写这本书时,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的,力求让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吸收。我期待它能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安全概念具象化,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渗透测试场景中。我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技术书籍,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文字,而应该是有温度的,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这本书,看起来就有这样的潜力。
评分作为一个有一定网络安全基础的读者,我阅读这本书时,最看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很多书籍可能会停留在过去或者现在的一些经典漏洞和攻击技术上,但真正厉害的书籍,应该能引导读者去思考未来的安全趋势,去掌握应对未来威胁的手段。从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一些关键词的出现,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努力地把最新的安全理念和技术融入其中。比如,关于云安全、容器安全、DevSecOps等内容,如果这本书有深入的讲解,那对我来说价值就非常大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拓展视野,了解当前网络安全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并且能够提前布局,为未来的网络安全工作做好准备,成为一个能预见和解决潜在安全风险的“预言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