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7511836762
条码:9787511836762
图书名称: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定价:36
作者:高汉著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2-06-01
内容简介:
在金融创新的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对大众所起到的信息提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最近二十年来,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备受垢病。本书通过对评级机构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经济学原理出发,探讨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经济学因素,以此为基础分析出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重要性。在前述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信用评级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加强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应举措:强化竞争,减少依赖,甚至是国有化运营等监管措施,并对欧美等主要国家的相关监管举措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
一、信用评级的发展阶段
二、信用评级行业结构的特点
三、信用评级的属性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功能
一、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功能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认证功能
三、信用评级的标准化功能
四、信用评级的监管功能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第四节 主要内容、方法和研究的不足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信用评级监管的文献分析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文献研究D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分块自律监管
二、以欧洲为代表的集中综合监管
三、欧美监管模式分析比较的文献研究
四、金融监管固有的局限性
第二节 声誉机制作用的文献分析
一、声誉机制的作用
二、声誉转移理论
三、享有声誉的新进入者市场潜力分析
四、对声誉机制有效性的批判
第三节 信用评级自身及监管的不足
一、评级机构自身的不足
二、评级机构的监管缺陷
第四节 信用评级监管的文献研究
一、金融危机前,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二、金融危机后,欧美对评级业监管体制的改革
三、欧美对评级业监管体制改革的评价文献分析
第五节 信用评级监管的改革思路
一、国内外对评级监管改革思路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对我国评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三章 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问题与美国次贷危机
第一节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市场发展
一、共同基金市场
二、垃圾债券
三、私人投资基金
四、资产证券化
五、衍生证券
第二节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
一、评级对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重要性
二、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
第三节 利益冲突与信用评级膨胀
一、利益冲突的原因
二、导致信用评级膨胀的因素
第四节 信用评级与美国次贷危机
一、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评级
二、信用评级和结构性融资
三、全球信用危机
第五节 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一、有限竞争
二、透明度的缺失
三、依赖于评级的金融监管
四、利益冲突
第四章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评级机构竞争的配置效应
一、垄断势力和非效率
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第二节 评级机构的行为分析
一、反竞争行为
二、评级权利的滥用
三、下降的评级质量
第五章 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选择的经济分析
一、以评级为基础的监管同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的比较
二、市场准入:培养竞争还是限制竞争
三、评级资格的确定:官方指定还是注册制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机制: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
五、监管主体的选择:自我监管还是政府监管
第六章 信用评级机构的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
第一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合同责任
一、CDO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法律地位
二、信贷评级机构对默示责任的违背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提起诉讼的若干原因
四、合同义务的结论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侵权责任
一、信用评级机构职业行为的标准
二、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当事人关系
三、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失
四、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保护作用
五、研究的结论
第七章 美国及其他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第一节 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改革的历程
一、导论
二、对信用评估机构的批评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变化的分析
四、诉讼过程中相关法律对评级机构行为约束的有限性
五、2008年之后的监管改革
第二节 其他国家及机构的监管制度变革
一、对评级过程的监控
二、对评级独立性与利益冲突的监管
三、对信息透明性的监管要求
四、提升信用评级产业的竞争程度
第八章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路径选择分析
第一节 细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
一、加强披露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准则
二、强化评级过程的信息透明度
三、中间人和服务商应该披露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完整信息
四、信息披露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总结
第二节 强化信用评级的声誉机制
一、声誉机制
二、声誉和市场势力
三、声誉不可能保证对创新型金融产品的高质量评级
四、声誉无效的合理性
五、强化声誉约束机制
第三节 CRA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
一、信用评级机构:重要的金融市场“看门人”
二、抵押担保证券化的信用评级
三、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
四、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法律
五、监管的可行性方案:强化竞争
六、简要的结论
第四节 信用评级机构政府运营的可行性分析
一、导言
二、现代抵押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评级
三、发行人付费模式
四、CRA的声誉资本
五、CRA行业准入限制
六、美国次贷危机与CRA
七、对策建议:组建政府运营的CRA
八、简要的结论
参考文献
读到《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过去几年金融市场发生的种种变化。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到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但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对现有规则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挑战。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连接信息提供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关键桥梁,其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在创新浪潮中显得尤为重要,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本书的标题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核心矛盾,并预示着作者将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对此进行深入剖析。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金融创新如何改变信用评级的对象、方法和标准。例如,对于那些模糊边界、跨越传统的创新产品,传统的信用评估模型是否还有效?又或者,数据驱动的信用评估模式,在数据获取、隐私保护和算法偏见等方面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和经济学上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当信用评级出现失误,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时,法律监管又该如何发挥作用?是加强对评级机构的问责,还是调整信息披露的要求,或是重塑整个金融监管的框架?本书的名称暗示了作者将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有可能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谨的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立刻勾起了我对当前金融领域热点问题的强烈好奇心。作为一个对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和法律监管体系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深感金融创新的速度常常超越了现有的监管框架,而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晴雨表”,其公正性、有效性以及在创新浪潮中的角色,无疑是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我预期这本书会从法律和经济学的双重视角出发,为读者剖析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课题。 想象一下,在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P2P借贷等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面前,传统的信用评级模型是否还能提供准确可靠的评估?又或者,这些创新本身又如何重塑信用评估的底层逻辑?更进一步,当信用评级机构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面前显露出脆弱性时,法律监管又该如何介入,才能既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本书的名称暗示了作者将对这些现实挑战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尝试给出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分析。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金融创新与信用评级之间动态博弈的图景,以及法律经济学在此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或许会涉及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未来监管模式的前瞻性思考。
评分《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这个书名极具吸引力,因为它直指当前金融体系中最具挑战性的几个领域。在我看来,金融创新本身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而信用评级则是试图为它导航和刹车的关键系统,而法律经济学分析则像是解析这套系统运作原理的工程师手册。没有信用评级提供的相对客观的价值判断,市场参与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将举步维艰,而如果信用评级本身存在缺陷,则可能误导市场,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金融创新对信用评级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是否会深入探讨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法律和经济学上的考量,例如数据安全、算法公平性以及监管的滞后性?同时,我也期待本书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利益冲突以及在创新产品定价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批判性分析。更重要的是,当创新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对现有监管体系构成冲击时,法律经济学能够如何帮助我们设计出更有效、更具适应性的监管框架,以平衡创新活力与金融稳定,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评分我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叫做《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的书,光看名字就觉得很有分量。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我对金融领域的很多概念都停留在比较模糊的阶段,但又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感到忧虑。特别是近几年,各种新奇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感觉市场变化非常快,但同时也会让人担心背后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疑惑:在这么快速的金融创新环境下,信用评级这个本来应该非常重要的机制,它的可靠性究竟有多大?而对这些评级机构和整个金融创新过程的监管,又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不扼杀创新,又能有效控制风险?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这样的读者解释清楚这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它会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金融创新吗?然后,对于这些创新,信用评级机构是如何去评估它们的风险和价值的?是不是有些创新因为其复杂性,导致评级变得特别困难,甚至出现误判?而法律经济学分析,在我看来,就是要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理解法律的规定,或者用法律的视角去审视经济行为。我期待这本书能在这个方面给我带来启发,比如,分析现有的法律条文是否能够应对这些新问题,或者是否有必要制定新的法律来规范信用评级和金融创新。
评分一本名为《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的书,光是听到名字就让人觉得内容会非常扎实且贴合当下。现如今,金融市场日新月异,各种新颖的工具和模式不断涌现,这无疑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信用评级作为衡量风险、引导投资的重要标尺,在金融创新大潮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又受到了哪些影响,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猜测这本书将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创新现象,而是会深入到这些现象背后,去挖掘它们对信用评级机制产生的深层影响。 我特别关注本书将如何运用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信用评级和监管。这是否意味着它会分析现有法律法规在应对金融创新和信用评级问题上的局限性?比如,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突出时,法律的介入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经济学上的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理论,又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模式和市场失灵的可能性?我还设想,书中可能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生动地展现金融创新是如何挑战传统信用评级体系的,以及监管机构又是如何试图跟上创新的步伐,甚至超前一步进行规范的。这本书的标题承诺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从法律到经济的全面梳理,我对此充满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