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 刘昌松 法律出版社

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 刘昌松 法律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权力
  • 权利
  • 法治
  • 宪法
  • 政治
  • 法律
  • 公共管理
  • 社会治理
  • 中国政治
  • 刘昌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流砥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63195
商品编码:28664761913
丛书名: 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号:7511863195  

条码:9787511863195  

图书名称: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  

定价:35

作者:刘昌松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4-07-01  

质量:510g 


 

目录:

辑社论及个案专评
、作为社论的评论001.保障“证人出庭”不妨借鉴英国经验 
002.保护儿童,应当设立虐童罪
003.温岭虐童案尚有疑问需解释
004.深圳车祸案不必急于“断言”
005.浙江“赵作海案”责任追究在哪里
006.谁来斩断自考作弊的“产业链”
007.防人情干扰是整治司法腐败的关键
008.截留善款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009.隔离观察流感密切接触者有法可依
010.北京限制改装供暖的15号令该修改了
【说明】本书收录了笔者在《新京报》发表的128篇法治时评文章,另外收录了同是《新京报》发表的同笔者进行观点交锋的文章4篇和相关文章1篇作为对照;转载其他媒体相关文章3篇,我为相关话题所写的补评2篇,另为5个案例撰写了案情简介,故有143个序号。

二、个案专评贵州习水嫖幼案
011.[背景] “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简介
012.“强奸”变“嫖幼”,严打还是放纵
013.习水嫖幼案:审理的每个环节都应合法
014.习水嫖宿幼女案:“强奸”与“嫖幼”何以辨别
015.[相关] 习水嫖幼案,判决结果符合刑法规定文陈兴良
016.[补评] 就习水嫖幼案同陈兴良教授商榷吴保全诽谤政府案
017.[背景] 吴保全诽谤案简介
018.什么力量使“吴保全案”迅速再审?
019.[补评] 残缺的公正源自体制性缺陷
020.[相关] 诽谤政府既非犯罪也未侵权文杨支柱广州老阿伯推人落桥案
021.[背景]广州老阿伯推人落桥案简介
022.[相关]老伯为什么敢推人落桥文老卡
023.推人落桥,老阿伯该负何责春宫铜镜是文物还是淫秽物
024.[背景]春宫铜镜案简介
025.春宫铜镜是否淫秽谁说了算
026.“春宫铜镜”被销毁,谁该担责刘江打假是否构成敲诈
027.刘江打假构成敲诈罪?
028.打假成敲诈,虚假广告无罪?北京奔驰车主与海南奥迪车司机聚众打人
029.飞扬跋扈的奔驰车主及其同伙该当何罪
030.打人涉事奥迪车主到底什么来路“我爱我家”客户被设局的专题评论
031.“我爱我家”客户被设局,谁之责?
032.卖房被设局,凸显房产中介沉疴

三、观点交锋持假枪抢劫是否构成“持枪抢劫”
033.持枪抢劫,真假枪量刑不同
034.[争鸣] 持仿真枪抢劫也可定持枪抢劫文车浩
035.再谈“持枪抢劫”不包括持假枪
036.[相关]持仿真枪抢劫不能等同于
“持枪抢劫”文陈爱和、王永刚检察官被逼强奸如何定性
037.检察人员被迫强奸女子:依情可宥,依法应究
038.[争鸣] 被逼强奸的检察人员不应负刑责文杨涛
039.遭绑架者被迫参与奸杀:罪名应成,处罚可免醉驾是否应律入刑
040.醉驾即入刑,没有再讨论的必要
041.[争鸣] 醉驾不律定罪是法律理性的回归文孙瑞灼“假想见义勇为”是否成立犯罪
042.误把经理当劫匪撞死该担何责
043.[争鸣] “见义勇为”不能僭越生命权文袁伊文


二辑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

四、认真对待立法权
044.消费公益诉讼为何只能消协来做
045.确保死刑程序正义,多些成本也值得
046.应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047.应对民间收留流浪者立法规范
048.醉驾肇事逃逸后投案,如何认定自首
049.醉驾入刑面前,公务员不能例外
050.遭猥亵女童获赔应修法推广

五、认真对待警察权
051.警察开枪权绝不可滥用
052.谋杀案尸检,该被害人家属埋单?
053.给助人少女上手铐,不能止于道歉
054.劳教“探儿母亲”,岂可如此随便
055.转发微博怎能被劳教
056.副行长暴打保安,寻衅滋事罪安在
057.肇事庭长没有酒驾和逃逸?
058.警务人员打人,不能道歉了之
059.拘留肝炎造谣者为何如此积极
060.这起交通肇事案疑点重重
061.要让吹出酒驾的司机心服口服
062.让犯人扮演证人,升级版“躲猫猫”?
063.小案不愿刑事立案的非法律因素
064.被救受囚“性奴”女何以又遭刑拘
065.悬赏通缉逃犯何必设置悬殊的两档奖金
066.“刑拘”李双江之子无法无据
067.警方如此施救溺水女童涉嫌渎职
068.“出门倒垃圾被指卖淫”的执法逻辑
069.是否该进精神病医院,谁说了算

六、认真对待教育行政权
070.为子借读买假章追究刑责须慎重
071.“魔鬼训练营”为何难以根治
072.人民大学弄不清“直系亲属”的范围
073.如何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
074.老师,您真的关注孩子的幸福吗?
075.变更“民族”应该取消录取资格
076.教育局岂可要挟家长

七、认真对待卫生环保执法权
077.为计生关押老人、儿童岂能只是处分
078.药监局收礼金涉嫌单位受贿
079.“上户”先“上环”涉嫌违法
080.刘福堂印环保书被问罪令人心酸
081.谁来给肖氏反射弧做个鉴定
082.环卫工打点滴工作我们不能只是感动
083.代孕行为亟待法律规范
084.建立医患互信机制迫在眉睫

八、认真对待民政劳动执法权
085.不要急着指责袁厉害“非法收养”
086.突发疾病未死亡能否算工伤
087.嫖客搭救被迫卖淫女,算不算见义勇为
088.讨要劳动合同的代价

九、认真对待司法行政权
089.律师的调查权应得到尊重
090.北京律所实习新规应有充足理由

十、认真对待般公权力
091.群公务员袭警夺枪涉嫌数罪
092.县委书记用“套军牌车”:应司法调查
093.塌桥事故赔偿,政府无须越俎代庖
094.“非法拘禁陈庆霞”怎不见调查追责
095.郑州“房妹”案不能止于简单回应
096.开发商县府大楼坠亡,谁来查?
097.城管打残疾人仅仅是不文明?
098.怎可借护送之名“顺便”旅游
099.区政府的行政复议怎能以错纠错
100.愿“行政强制法案”多些标杆意义
101.官员驾车肇事怎能向员工“借款”
102.书记女儿吃空饷涉嫌贪污罪
103.煤气中毒事故能否做到“零发生”
104.商贩刺死城管案审理应彰显程序公正 
105.政府保安殴打反映问题者,哪来的胆子?
106.“打击黑车”不能危害公共安全

十、认真对待司法权
107.“唐慧女儿被迫卖淫案”定性没问题
108.“无曾成杰子女电话”的说法行不通
109.萧山错案拷问审委会问责机制
110.盗车杀婴案判赔太少折射司法悖论
111.公开裁判文书利于减少司法腐败
112.造“死亡证明”注销贷款,涉嫌多重犯罪
113.“17年前死缓案”:“疑罪从轻的代价” 
114.流氓罪重现并非法律耍流氓
115.碾轧“小悦悦”的司机到底涉嫌何罪
116.起错案,因为法官眼花了?
117. 14岁男孩是非法组织“老大”
118.根治垃圾短信不必过度依赖刑法
119.举报贪官,何以自捆保险柜8昼夜
120.“临时性强奸”原来是“临时性判决”
121.[背景] 陈书伟“操字状”案简介
122.对“操字状”的处理错再错
123.测试结果可作为民事定案的依据
124.法官如此铐律师,成立非法拘禁

十二、认真对待私权利
125.应当厘清“公交卡通”押金中的糊涂账
126.藏獒致人伤亡事件涉及的法律责任
127.对“世奢会”这样的“山寨组织”要严查
128.打砸公民住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29.“神贴药膏”是欺诈,更是犯罪
130.莫让“白衣天使”变成“冷面杀手”
131.房产证写谁的名,房子就是谁的吗?
132.“航空黑名单”合理合法?
133.权利往往需要斗争才能实现
134.取消话费有效期是消费权利的回归
135. ATM机咋就取不了零钱
136.女子抢劫求入刑拷问反家暴机制
137.坏人的门槛怎么越来越高
138.存款被冒领,储户不应担责
139.业主被抢,物业难卸其责
140.开博为父辩护不如上庭辩护
141.自焚拆迁户求助人大代表维权
142.“家长禁看孩子短信”的立法不超前
143.王宝强应为代言涉嫌欺诈承担法律责任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4年多时间为《新京报》撰写的近130篇法治时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法治事件的及时专业解读,因而是部特殊的适时普法教材。
作者多重身份的优势在文章中得到了体现——新闻评论员的身份,使其文章能够及时捕捉到事件的社会敏感性;兼职法学教授的身份,使其文章能够辩法析理,有定的专业水准;执业律师的身份,使其文章能够经常将所评事件和其他案例事例以及自己的经历、经验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较完美的结合。
“法眼看事件,公正写评论”是作者撰稿的座右铭;“监督制约公权力,保障维护私权利”,是贯穿每篇文章的精神线索。每篇小稿千字左右,文字优美,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好读耐看,读后让人很受启发。
该书可作为般公众的普法读物,大学法律系学生学习法治时评写作的参考读物,参加司法考试人员“小论文”的写作示例。


《理性与边界:权力运作的法律透视》 引言 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权力与权利始终是驱动社会结构、秩序建立以及个体生存状态的核心要素。它们交织、碰撞、制约,共同塑造着我们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态。理解权力的运作逻辑,界定权利的边界,是构建一个公正、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基础。本书《理性与边界:权力运作的法律透视》并非对特定著作的介绍,而是以一种更为宏观和普适的视角,深入探讨权力与权利这一永恒议题在法律框架下的体现、演变与调适。本书旨在提供一套分析工具,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权力运行的内在机制,以及权利保障的法律逻辑,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做出更具洞察力的判断和选择。 第一章:权力之形,无处不在的张力 权力,作为一种影响他人行为、塑造社会互动的力量,其形态多种多样,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国家机器的宏观调控,到企业组织内部的管理指令,再到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力博弈,权力无处不在。 权力的概念与维度: 本章首先梳理了权力在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界定,包括其强制性、协商性、影响力等维度。我们考察了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如法律授权、民意支持、专业知识等,并分析了权力与权威、领导力之间的微妙联系。 权力运作的模式: 权力并非静止不变,而是通过一系列动态过程发挥作用。本书将详细剖析权力运作的常见模式,例如集中化与分散化、层级制与网络化、显性与隐性权力等。我们将研究这些模式在不同组织形态和情境下的表现,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权力失衡的根源与表现: 权力一旦失衡,便容易滋生腐败、压迫与不公。本章将深入探究权力失衡的内在根源,如信息不对称、资源垄断、制度缺陷等,并分析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态中的具体表现,如贫富差距扩大、机会不均、公民自由受限等。 第二章:权利之基,个体尊严的法律保障 与权力相对而生、并与之形成制衡的,是权利。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在特定领域内享有利益、行使自由、要求他人履行义务的资格。它们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尊重个体价值的重要标尺。 权利的分类与演进: 本章将对权利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类,包括自然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等。我们将追溯权利概念的历史演进,从早期朴素的个体自由到现代社会保障的广泛权利,理解其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 权利的法律化与实现途径: 权利的保障离不开法律的明确规定和有效执行。本书将重点探讨权利如何被法律所确认、界定和保护,以及法律为实现和救济权利所提供的各种机制,如宪法权利、法律诉讼、行政救济、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等。 权利的边界与义务的对应: 权利并非无限的,其行使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并以履行义务为前提。本章将分析权利边界的法律划定原则,例如“不损害他人”原则、比例原则等,并强调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章:法律的制衡:权力与权利的动态博弈 法律是规范社会秩序、调节权力关系、保障权利实现的根本性力量。在权力与权利的博弈中,法律扮演着核心的制衡者角色。 宪法:权力的最高约束与权利的根本保障: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首要功能在于界定国家权力的范围,限制公权力的滥用,并为公民权利提供最高层级的保障。本章将深入分析宪法在权力制衡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对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的约束机制。 行政法:规制公权力的运行: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中最庞大、最贴近民生的一级。行政法旨在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程序和行为,防止其越权、滥权,并为公民与行政机关的互动提供明确规则。我们将探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行政法领域中的权力与权利关系。 刑法:最后的壁垒与惩戒: 刑法是国家权力在必要时对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惩戒的最终手段。本章将分析刑法在保护个体权利、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刑罚的合法性、必要性和正当性原则。 民商法:个体权利的基石与交易秩序的维护: 民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它构成了个体权利最广泛的保障网络,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制度支撑。我们将考察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领域中,个体权利如何得到确认和保护,以及交易自由如何受到法律的规范。 第四章:权力与权利的边界模糊与交叉:挑战与应对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权力与权利的边界呈现出模糊化和交叉化的趋势,带来了新的挑战。 公权力与私权力的界限: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私权力(如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的权力)日益壮大,有时甚至对公共利益产生重要影响。本书将探讨公权力与私权力之间的界限如何被模糊,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有效规制。 信息时代下的权力与权利: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和权力运作的方式。个人隐私如何得到保护?网络言论的边界在哪里?平台经济下的权力滥用如何监管?这些都是本章将深入探讨的议题。 全球化背景下的权力与权利: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国际组织的规则、全球治理的挑战,都使得权力与权利的运作超出国界。我们将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权力、国际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复杂互动。 第五章:权利的实现与权力的制约:制度与实践的反思 最终,权力与权利的理想状态在于一种动态的平衡,即权力在法律框架内有效运行,并为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权利的实现又能有效制约权力的滥用。 民主法治与权力制约: 民主是权力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而法治则是权力运行的根本准则。本书将分析民主制度在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方面的作用,以及司法独立、新闻自由等在权力监督中的关键角色。 公民参与与权利的积极实现: 公民的积极参与是权利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也是制约权力滥用的重要力量。我们将探讨公民如何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参与政治、社会活动,积极维护和实现自身权利。 法律的改革与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法律制度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新的权力与权利关系。本章将关注法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以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实现权力的合理配置和权利的充分保障。 结论:迈向更理性、更公正的社会 《理性与边界:权力运作的法律透视》并非提供一套简单的答案,而是希望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理解权力与权利的本质,洞察其在法律框架下的运作逻辑,识别其中的风险与挑战,并积极寻求构建一个更加理性、公正、可持续的社会秩序。本书致力于为每一位关心社会发展的个体,提供一套理解和参与社会运作的法律视角,助力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维护自身权利,并以负责任的态度审视和参与权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期待已久,终于拿到手了。从书名“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以及作者刘昌松和法律出版社这些信息,我就能预见到这是一本深度探讨法律领域核心概念的著作。法律,归根结底,就是权力与权利的分配、界定和保障。权力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又该如何被制约?而权利,又为何而生?它们具有怎样的边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他人的权利?这些都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清晰的解答,找到理论上的严谨论证,也期待作者能结合实际案例,用生动的方式来剖析这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在社会治理中,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哪里?公民的权利又如何得到充分保障?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权力如何平衡?在家庭关系中,亲属之间的权力与权利又有哪些值得探讨之处?我希望能从书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刘昌松教授在法律界的声誉我早有耳闻,他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都是毋庸置疑的。而法律出版社作为国内顶尖的法律出版机构,其出版的书籍一向以严谨、权威著称。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信心,相信它能为我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痛点”。我觉得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话题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层,或者说,在实践中往往是“只知道自己有权利,却不知道如何恰当行使;或者只看到自己有权力,却忽略了它背后的责任”。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认真”这两个字的深度解读。什么是“认真对待”?它意味着什么?是敬畏?是审慎?是自觉?它是否要求我们在拥有权力时,时刻警惕权力可能带来的腐蚀和滥用?在行使权利时,是否也要考虑到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这本书会不会探讨一些哲学层面的思考,比如,权力的伦理基础是什么?权利的本质又是什么?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建立一种更深刻的、更具人文关怀的法律观,不仅仅是学习法律条文,更是理解法律背后的精神。刘昌松教授的名字,以及法律出版社的招牌,让我相信这本书一定充满了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分析。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理解和应用法律充满好奇。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涉及权力与权利边界模糊的情况,让我感到困惑。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的权利是否会影响到另一方的义务?在知识产权领域,创造者的权利与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之间又该如何权衡?这本书以“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为题,让我看到了它试图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决心。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分析模型或思考框架,帮助我更系统地理解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张力与协调。比如,它会不会探讨权力与权利的来源,是自然法还是实在法?它们是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书中会不会引用大量的案例,用真实的法律纠纷来印证理论观点?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种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知,更能体现在实际的处理问题上,做到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法律出版社的书我一向很信赖,刘昌松教授在法律界的声望也让我充满了信心。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它能帮我理清一些模糊的法律概念。我们常常听到“权力”和“权利”这两个词,但在实际语境中,它们的关系并非总是那么清晰。权力,可以理解为一种支配、影响或决策的能力;而权利,则是法律赋予或保障的某种利益或自由。但这两者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呢?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一切?我尤其想知道,在现代社会,权力是如何被合法化,又如何被有效监督的。例如,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它们各自的界限和边界在哪里?又该如何防止权力滥用?同时,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例如言论自由、隐私权、财产权等,又该如何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求救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问题,而不是枯燥的法条堆砌。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一种对权力与权利更具辨识度的视角,理解它们在构建一个公正、有序的社会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刘昌松教授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审慎,再加上法律出版社的出品,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立刻吸引了我。这几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经常直接讨论“权力”和“权利”,但它们却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轨迹。比如,作为父母,我们拥有教育和管教孩子的权力,但同时孩子也享有受尊重和受保护的权利。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干涉他人的生活。这本书会不会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探讨权力与权利的普遍规律?它是否会涉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权力与权利的不同形态和演变?我希望从中能够学到如何在这种复杂的互动关系中,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不滥用自己的权力,也不放弃应有的权利。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启示,教我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公共事务中,找到那个恰当的平衡点,既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成员。刘昌松教授的著作,加上法律出版社的严谨,我深信这本书会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