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舰正版】乐府诗选注/朱剑心著作集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古风古典乐府诗词歌赋大全集/人一生要读的古

【旗舰正版】乐府诗选注/朱剑心著作集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古风古典乐府诗词歌赋大全集/人一生要读的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乐府诗选
  • 古诗词
  • 古典文学
  • 朱剑心
  • 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歌
  • 古风
  • 文库
  • 中华文化
  • 诗歌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和谐万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45783
商品编码:28689922504
丛书名: 乐府诗选注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朱剑心著作集:乐府诗选注
作者:   朱剑心(作者)
市场价:   48元
ISBN号:   9787534045783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6年2月   版次:1   页数:306页
  印刷时间:2016年2月   印次:1   字数:
  编辑推荐

《乐府诗选注》为民国早期乐府选本,选诗广,分类新,视野开阔,注释简要,颇便读者。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下两编,收录乐府840首。上编依郭茂倩《乐府诗集》,专选汉魏六朝乐府古辞454首。下编则选魏晋以后入乐或不入乐、拟作或创作之非古辞386首。其中,下编于收录宋元明清文人拟乐府201首,实有创见,使读者一览而知乐府诗自汉魏至明清的发展全貌。
  作者简介
朱剑心(1905—1967),名建新,以字行,浙江海宁人。现代金石学家。1925年,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奉公赴日本、朝鲜考察。1928至1935年,任教于台州、杭州、衢州等地。1936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馆迁往香港,沦陷后返回上海。1944年后在南京、上海任教,直至病逝。刊有《金石学》《孙过庭书谱笺证》《晚明小品选注》《乐府诗选注》《黄仲则诗选注》等。
  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

编例

上编一 鼓吹曲辞

汉铙歌

战城南

上陵

有所思

上邪

上编二 横吹曲辞

梁鼓角横吹曲

企喻歌辞

琅琊王歌

巨鹿公主歌辞

紫骝马歌辞

黄淡思歌辞

地驱歌乐辞

雀劳利歌辞

慕容垂歌辞

陇头流水歌辞

淳于王歌

捉搦歌

东平刘生歌

隔谷歌

地驱乐歌

紫骝马歌

折杨柳歌辞

……

下编

 

  序言

在选诗上,全书分上下两编,收录乐府840首。上编依郭茂倩《乐府诗集》,专选汉魏六朝乐府古辞454首。下编则选魏晋以后入乐或不入乐、拟作或创作之非古辞386首。其中,下编于收录宋元明清文人拟乐府201首,实有创见,使读者一览而知乐府诗自汉魏至明清的发展全貌。

在分类上,朱氏不拘陈例,独具新义,指出郭茂倩体例的不足和错误:

 

琴曲,本有声无辞,其辞大都为后人所依托。杂歌谣及新乐府皆为徒诗,并不入乐。近代曲即隋唐新曲。郭茂倩说:“近代曲者,亦杂曲也;以其出于隋唐之世,

故曰近代曲也。”按近代曲实际与郭氏所录杂曲有别,以改名新曲为是。所以乐府合理的分类,应该只有郊庙、燕射、鼓吹、横吹、相和、清商、舞曲、新曲九种。

 

但郭氏的分类,还有一点极大的错误,就是把清商三调——平调、清调、瑟调,及楚调、大曲五种,误列相和;而遗侧调未列。

 

指出乐府主要为四大类:入乐之诗作、依乐府本曲制辞且其声可入乐之诗作、创制新题但不入乐之诗作、模拟之不入乐的诗作。根据以上四大分类,朱剑心具体将乐府分为贵族特制的乐府、国外输入的乐府、民间采进的乐府、三种综合的乐府。朱氏的分类法突破了郭氏《乐府诗集》的藩篱,显现出独特的视野。 

在注解上,朱氏于篇首均有辞曲解题和作者介绍,其中解题主要依据《乐府诗集》《乐府正义》《乐府广题》及时人著述,间有考证,足资参考。而乐府原文注释方面,较为简洁,略注音义而已。盖本书为诵读选注之书,非考证笺注之作。

本书初由正中书局民国廿五年(1936)出版,为叶楚伧主编“国文精选丛书”一种,题作《乐府诗选》,署“朱建新编注,胡伦清校订”。此次出版,依原书体例,改题《乐府诗选注》,并对原书标点做了适当调整,以便于读者阅览。


悠悠千载,情韵绵长——中国古典诗歌的璀璨星河 中国古典诗歌,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横贯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孕育了无数闪耀着智慧与情感光芒的篇章。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以及广阔的意境,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片浩瀚的星河,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壮阔,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缠绵悱恻;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自适,也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率性洒脱。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情感历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更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诗经·风雅颂:民族情感的源头活水 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真正肇始。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采自民间,上至贵族,无所不包。“风”部分,多为各地的民歌,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如《关雎》对爱情的描摹,《氓》对弃妇遭遇的哀诉,都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图景与人们的情感世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创作,内容广泛,有政治讽喻,有宴饮之乐,也有历史记述。“颂”则多为祭祀颂歌,庄重肃穆,歌颂祖先的功德。“风”的质朴,“雅”的典重,“颂”的庄严,共同构成了《诗经》恢弘的艺术气象,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所蕴含的朴素的爱憎,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照,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楚辞·屈原:浪漫主义的先声 与《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楚辞》,尤其是以屈原为代表的作品,则开启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屈原的诗篇,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奔放的情感和深刻的忧愤。《离骚》中那位怀才不遇、矢志不渝的君子形象,以及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九歌》则以其神秘而浪漫的色彩,描绘了人神之恋的凄美动人。《楚辞》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力。 汉乐府·民心之声 汉代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它最初是为配合音乐演唱而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来源于民间,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情感需求与社会矛盾。如《孔雀东南飞》,以其曲折动人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成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陌上桑》则以其活泼生动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美丽聪慧、敢于反抗的女主人公形象。汉乐府诗语言朴实,感情充沛,叙事清晰,为后世五言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社会历史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唐诗·黄金时代:百花齐放,群星璀璨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诗歌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涌现出无数伟大的诗人,创作出无数不朽的名篇。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将笔触伸向辽阔的边疆,描绘了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战场的残酷激烈以及边塞风光的壮丽。他们的诗歌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充满了阳刚之美。 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则将目光投向了宁静秀美的山水田园。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幽远,禅意十足;孟浩然的诗歌则更显恬淡闲适,充满了归隐的情趣。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心灵栖息的净土。 现实主义诗歌,以杜甫为集大成者,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成为对黑暗现实的有力控诉。他的诗歌,忧国忧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浪漫主义诗歌,以李白为旗帜,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气势恢宏,语言瑰丽,情感奔放,充满了自由奔放的个性。他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寥,都展现了他豪迈不羁的灵魂。 此外,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关注民生,如《卖炭翁》、《琵琶行》,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唐诗的繁荣,体现在其题材的广泛、风格的多样、手法的精湛以及思想的深刻。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宋词·婉约豪放:情思万种,别样风情 宋代,词作为一种新的诗体,逐渐兴盛并达到了顶峰。词的特点在于其长短句的句式,更便于抒发细腻的情感和描摹微妙的意境。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柳永的词,多描摹都市风情和男女恋情,语言细腻,缠绵悱恻,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境,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李清照的词,更是婉约的极致,她以其独特的才情,描绘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愁,以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细腻观察,都展现了其非凡的艺术造诣。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苏轼的词,旷达豪迈,意境开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魄,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辛弃疾的词,更是充满了报国无门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悲凉,他的词“以为可 D A ”,充满了英雄气概。 宋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其音乐性和抒情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与唐诗并驾齐驱的文学成就。 元曲·杂剧·散曲:通俗易懂,鲜活生动 元代,曲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形式,与杂剧一同繁荣。散曲,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语言通俗,感情充沛,贴近生活,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杂剧则以其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舞台表演,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元曲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向通俗化、大众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它以其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明清诗文·小说:继承与发展,走向世俗 明清时期,诗文创作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小品文开始兴盛,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语言,打动人心。而小说的崛起,更是明清时期文学最重要的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以其宏大的叙事、丰富的人物、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尤其是《红楼梦》,以其对封建社会末世的深刻描绘,对人性的复杂洞察,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悲悯关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百科全书。 结语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的质朴,到《楚辞》的浪漫,从唐诗的辉煌,到宋词的婉约豪放,再到元曲的通俗鲜活,以及明清小说的世俗化,每一段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这些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情感、智慧、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们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的温度,感悟人生的真谛,更让我们在千年的墨香中,重温那份属于华夏民族的文化传承与精神血脉。品读这些诗歌,便如同走进一条悠悠千载的时光隧道,每一次的翻阅,都能带来心灵的洗涤与精神的滋养,让我们在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字中,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古典文学充满兴趣,但总觉得古诗词有些高深莫测,难以深入。直到我发现了这本《旗舰正版》乐府诗选注/朱剑心著作集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古风古典乐府诗词歌赋大全集/人一生要读的古,我才真正找到了开启这扇门的钥匙。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全”与“精”。“全”体现在它收录的诗歌数量庞大,几乎囊括了各个朝代、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精”则体现在它的赏析深度和广度。书中不仅对诗句进行细致的解读,还会从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我特别喜欢它对词牌和曲牌的介绍,清晰地讲解了不同词调的特点和历史演变,这对于理解宋词和元曲的韵味至关重要。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们一同吟诗作对,感受他们喜怒哀乐,领略他们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评分

最近翻看了好几本古诗词鉴赏方面的书,其中有一本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虽然这本书的书名很长,但内容确实相当扎实。它收录的诗歌体裁十分广泛,从先秦的《诗经》到唐宋的律诗绝句,再到元曲和明清小说中的歌谣,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各个时期和主要流派。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每一首诗的选录都非常用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名篇,而是兼顾了流传度、艺术价值以及代表性。比如,一些虽然不如《静夜思》那样家喻户晓,但在文学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的篇章,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此外,书中对诗歌的注释和赏析也是一大亮点。它不像有些书那样简单地解释字词,而是深入挖掘了诗歌的文化背景、创作意图以及情感表达,能让你在阅读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心境。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中国古诗词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仿佛与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人生必读书单”的集合。它收录的古诗词,绝大多数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诗句早已渗透进我们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基因里,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种“原来是这首诗”的恍然大悟。书的编排很有意思,它不像一本单纯的诗集,而是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你走进古诗词的殿堂。除了诗歌本身,书中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的介绍也十分详尽,很多细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对一些著名诗人和他们作品的分析,角度新颖,见解独到,常常能引发我新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诗,更在于它如何引导我去理解诗,去体会诗背后的情感和智慧。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的,感觉它包含了“乐府诗”、“朱剑心著作集”、“鉴赏辞典”这些关键词,以为会是一本特别学术、特别专业的书。拿到手后发现,它确实有专业性的深度,但同时又非常易读,这点让我很惊喜。书中对乐府诗的选录和解读尤为精彩,它不仅提供了原文和详细注释,更重要的是,它还原了乐府诗产生的社会背景,比如《孔雀东南飞》背后那种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陌上桑》所展现的劳动人民的乐观与智慧。这些深度的解读,让我不仅欣赏到诗歌的语言之美,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时代脉搏和人文关怀。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诗歌创作技巧的讲解,比如如何运用比兴、用典,如何营造诗歌的韵律感。这些内容对于想要自己尝试写古诗词的朋友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很喜欢,封面是复古的宣纸质感,书名用烫金字体印在上面,透着一股沉静典雅的气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翻开来看,纸张的印刷质量也很好,是那种不反光、阅读起来很舒服的哑光纸。书的内容方面,它更像是一部“古诗词入门百科”,对于刚接触古诗词的朋友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将诗歌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了编排,比如按朝代、按主题,这样在查找和学习的时候就非常有条理。每个部分的开头,作者还会简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帮助读者建立整体的认知。赏析部分也写得十分通俗易懂,即使是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典故,作者也能用现代的语言娓娓道来,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意境塑造的分析,总能精准地捕捉到诗歌最动人之处,让人回味无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