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史
:29.80元
作者:谭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040275186
字数:
页码:3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体育史》把整个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上编“古代体育”共5章,其中章主要讨论体育的起源;第二至第四章讨论不同古代文明体育发展的特点,重点是讨论轴心时代的希腊体育和中国体育,因为它们对后来世界体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五章讨论孕育了现代体育的欧洲中世纪的文化和体育。中编“现代体育”共4章,第六章、第七章讨论现代体育在欧洲的兴起和国际传播,第八章、第九章是对中国体育危机和中国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过程的论述。下编3章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用一章讨论当代世界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势、体育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体育之路和台、港、澳地区的体育。
内容提要
《体育史》是2005版《体育史》教材的修订本,全书由原来的三编15章缩减为三编12章。全书结构完整、史料翔实、内容新颖,对“轴心时代”东西方体育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中国体育历史演变的特点、文艺复兴以前相对独立发展的体育文化如何走向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体育全球化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的处境与挑战、体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复杂联系等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独到分析,许多论述富于启发性。
书中有大量珍贵的图片和阅读文献,每章末均附思考题和拓展阅读文献等,可作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或体育休闲类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使用的教材,也可作为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和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及广大体育爱好者的拓展读物。
目录
绪论
上编 古代休育
章 原始体育
节 体育的起源
第二节 原始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第二章 不同特色体育文化区域的形成
节 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明社会的体育
第二节 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
第三节 古代美洲体育
第三章 古代中国体育
节 中国古代体育体系的形成(先秦两汉时期)
第二节 和而不同、多族共荣的体育发展(魏晋隋唐时期)
第三节 体育的世俗化和休闲化(宋元明清时期)
第四章 古希腊罗马体育
节 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
第二节 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体育与竞技
第三节 古代罗马体育
第四节 古代希腊人的体育思想
第五章 古代阿拉伯s欧洲中世纪体育
节 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
第二节 骑士教育中的体育
第三节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第四节 阿拉伯帝国的体育
中编 现代体育
第六章 现代体育的形成(15——19世纪)
节 欧洲三大文化运动与体育的教育化
第二节 体育的课程化与学校体育的确立(18世纪一1896)
第七章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
节 科学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 职业体育的形成与初期发展
第三节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第四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第八章 中国传统体育的危机与现代体育的初步确立(1840一1911)
节 中国传统体育生活的危机
第二节 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第三节 “新政”与现代体育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四节 现代体育意识的初步确立
第九章 中国体育的初步现代化(1912-1949)
节 新文化运动与新体育的兴起
第二节 “收回体育权”与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第三节 围绕传统体育的争论与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第四节 抗日战争和 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体育
下编 当代休育
第十章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体育的新发展(1945-2008)
节 战后世界体育的新发展
第二节 当代体育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第三节 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改革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11949—2008)
节 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创立(1949.10—21955)
第二节 中国体育的曲折发展(1956—1966.5)
第三节 “”灾难中的中国体育(1966.5—1976.10)
第四节 中国的体育体制改革(1977—2008)
第五节 走向世界的竞技体育
第十二章 香港、澳门、台湾体育概况
节 香港体育
第二节 澳门体育
第三节 台湾体育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充满活力和速度感的著作,尤其在描述二战后美洲大陆职业赛事的演变时,简直让人手心冒汗。作者的语言充满了爵士乐般的节奏感,跳跃、犀利,毫不拖泥带水。他把篮球和棒球的规则演变过程写得像一部精彩的即兴表演,充满了变数和天才的火花。特别是关于街头文化如何渗透并最终重塑职业联赛品牌形象的章节,分析得入木三分。书中对那个时代美国社会阶层流动性的探讨,是通过体育明星的崛起与陨落作为切入点的,视角独特且极富社会学意义。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木制地板上的每一次急停和击球声,是如何敲击着美国梦的脆弱外壳。我甚至觉得,作者对某位传奇四分卫的传球路线图的解读,比看任何战术手册都更具启发性,充满了艺术的直觉和对空间感的把握。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类宏观叙事感到有些敬畏,但这本书对“体育的全球化”这一主题的处理,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平衡感。它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反而像是旅行随笔与严肃研究的完美结合。作者从一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西方体育文化(如足球和电子竞技的早期形态)是如何通过媒体和经济渗透,与本土传统文化发生冲突、融合,并最终催生出新的本土体育现象。书中对版权、赞助商协议以及跨国转播权谈判的解析,虽然涉及商业术语,但被作者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方式串联起来,让人对体育产业的复杂运作有了全新的认知。最让我震撼的是,结尾处对数字时代“虚拟竞技”的探讨,它探讨了“身体性”在未来体育形态中的地位,那种前瞻性思维,让我对“体育”这个概念的边界感瞬间模糊了,非常引人深思。
评分这本书在叙述20世纪中叶,尤其是冷战背景下的体育竞赛时,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克制与深刻。它没有陷入简单地将体育比赛符号化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俗套,而是巧妙地聚焦于个体运动员在巨大压力下的心理挣扎。我印象最深的是对某位东欧游泳运动员的案例分析,文字如同冰冷的解剖刀,细致地剖析了举国体制下,天赋如何被异化为国家的工具,以及这种“光荣”背后对个人自由的无情吞噬。作者似乎对“突破世界纪录”背后的科研投入与伦理困境有着极大的兴趣,书中对兴奋剂使用的早期探索和掩盖行为的描述,令人不寒而栗。与其说这是一本体育史,不如说是一部关于权力、科学与人性的边缘斗争史。阅读体验是沉重的,但它迫使读者直面体育光环下那些不那么光彩的真相,非常值得那些只看重“金牌数量”的人静下心来品读。
评分说实话,我对19世纪末期欧洲体育复兴的那段历史一向感到有些枯燥,但这本书处理这段内容的方式,完全颠覆了我的既有印象。它没有落入那种平铺直叙、罗列事实的窠臼,而是以一种近乎间谍小说的笔触,描绘了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幕后运作。作者深入剖析了当时欧洲各国复杂的政治博弈,如何利用“体育精神”来重塑民族自尊心,特别是对德法之间那种微妙的竞争关系的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地缘政治分析。书中详述了第一次现代奥运会筹备过程中的种种窘境与天才决策,比如关于奖牌的设计、运动员的膳宿安排,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精准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那种新旧思想的激烈碰撞。读完后,我才明白,奥林匹克不仅仅是体育赛事,它更是一场宏大而精密的国家形象工程,这视角太犀利了,让我对那些“纯粹”的体育精神多了几分清醒的认识。
评分这部关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著作,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世界的时光隧道。作者对早期赛事的细节挖掘得极其深入,从雅典的体育祭典到斯巴达的严酷训练体系,无不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欣赏他如何将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巧妙地结合起来,让那些模糊不清的古代英雄事迹变得有血有肉。比如,书中对“掷铁饼者”雕像背后的技术考量分析,简直是一篇微型的运动力学论文,让人不禁想象帕特农神庙下那些肌肉虬结的运动员们是如何挑战人类体能极限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女性在古代体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似乎着墨不多,总感觉少了一份完整的历史拼图。整体来说,如果你对古典文明的热爱仅限于哲学和政治,这本书会强迫你从一个全新的、充满汗水和荣耀的视角去重新认识那个伟大的时代,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能闻到橄榄油和尘土混合的气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