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练,青春永驻;上了年纪的人练,鹤发童颜! 太极拳好!这是邓小平对太极拳的评价,也是成千上万太极拳爱好者的评价! 很多人对太极拳了解不多,似乎很玄,很难掌握。其实,太极拳和瑜伽一样,讲究的是呼吸绵长,动作柔缓,通过肢体的运动达到按摩内脏,让经络畅通,五脏六腑都得到滋养,进而调养身心,健康长寿。而且,太极拳平时可以养生,遇到危险时可以防身。明末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就是出于防护家园的目的,太极拳是一种进退皆宜的运动。 陈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正宗发源,如今的温县陈家沟更是太极拳的圣地,前往学习太极拳的爱好者来自世界各地。在几个世纪的流传过程中,发展出了杨氏、武氏、吴氏等不同流派的太极拳,但万变不离其宗,“松、静、柔”——太极三昧,始终是太极的核心部分。基本功则是练习任何门派太极拳所必须掌握的基础。和谐十三式是陈氏太极几代宗师为了传徒授艺方便特地挑选一些代表性动作,对于太极拳入门者学习,迅速掌握太极拳,提高学习信心大有帮助。为了学习方便,陈炳师傅还与弟子特地录制了演示视频,让读者能够更直观的学习。
太极拳爱好者与日俱增,但是对太极拳真正有所了解的却少之又少。作为太极的正宗发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炳先生为了让初学者能够得窥太极之正道,不走弯路,亲自撰写了这本太极拳谱。 书中从太极拳的起源讲起,分章讲述太极拳的放松功、基本功、太极十三式,皆是初学者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要点。尤其着重强调太极拳基本功,这是前辈们在授徒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关键性动作,能够让太极拳爱好者快速准确掌握太极拳,是太极拳入门钥匙。可以说,学会了放松,掌握了基本功,就相当于明白了太极拳。 最后教给大家的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让大家在掌握基本功的前提下,迅速的掌握一套拳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太极身心同修的奇妙。本书是陈家沟国际太极院日常必修课,更是太极爱好者入门的典范之作!
陈炳,1971年出生于太极拳,名门世家,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 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冠军,国家一级拳师,一级武术裁判,河南省优秀武术教练员,陈家沟太极拳协会会长,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温县太极十杰,陈家沟八大天王。常年授拳于全国各地及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斯洛伐克、波兰、智利、巴西等国家,并在美国、瑞士、意大利、加拿大、智利、阿根廷、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开设“陈炳太极院”。多次应邀出席韩国“世界气功文化节”和美国俄亥俄州首府举办的“亚洲文化节”。2005、2007、2011、2014年,被美国《功夫》杂志、意大利《劲道-武术功夫》、南美洲《黑虎-武术》、英国《太极拳》杂志选为封面人物。历年来,在各种武术比赛中获奖无数,并且受聘于国内外的太极拳协会、高校,担当武术指导、客座教授、名誉教练,如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日本陈式太极拳学会特邀指导,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顾问等,散太极之芬芳于世界各地,为太极拳走向海内外,发扬光大立下汗马功劳。
part1 往事并不如烟:不灭的太极拳传说
陈 卜:独闯县衙救贫女/ 016
陈王廷:引经据典编创太极拳/ 018
陈恂如:夜破匪帮智当先/ 020
陈公兆:耄耋老人斗“疯”牛/ 021
陈长兴:打破门规传艺杨露禅/ 022
陈发科:武德盛誉满京华/ 025
陈照旭:陈家沟的一代标杆性人物/ 029
陈照丕:暮年授徒,太极拳后继有人/ 030
太极拳:名扬四海,陈家沟再焕生机/ 033
part2 穿越时空,太极拳向我们走来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 036
走进陈家沟,了解陈氏太极/ 043
练拳须知:法无定法,拳无定拳/ 046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049
part3 陈氏太极放松功——修炼者的必需品
陈氏太极放松功,让你变松、变柔、变健康/ 054
从头到脚的陈氏太极拳放松功/ 056
1. 静心功/ 056
2. 放松头颈/ 059
3. 肩胸伸展/ 062
4. 躯干旋转/ 064
5. 侧体展臂/ 069
6. 脊背松合/ 073
7. 提踵下蹲/ 078
8. 提膝独立/ 080
Part 4 陈氏太极基本功——基础不牢,学拳无效
学拳须知:太极拳基础入门初探/ 084
不可忽视的陈氏太极拳基础动作/ 086
1. 站桩/ 086
2. 行步/ 088
3. 左右单手缠丝/ 092
4. 双手缠丝/ 096
5. 掩手肱拳/ 100
6. 青龙出水/ 104
7. 护心拳/ 106
8. 肩靠/ 109
9. 左右蹬脚/ 112
10. 左右擦脚/ 116
Part 5 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延年益寿,让生命活出质量
最适宜养生的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 121
静心,养气,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 122
1. 预备式/ 122
2. 揽扎衣/ 125
3. 六封四闭/ 129
4. 单鞭/ 132
5. 云手/ 136
6. 玉女穿梭/ 139
7. 白鹤亮翅/ 143
8. 左右擦脚/ 146
9. 右蹬一跟/ 151
10. 披架子/ 154
11. 掩手肱拳/ 157
12. 金刚捣碓/ 161
13. 收势/ 164
附录I 陈氏太极拳传承表
附录II 陈氏和谐太极十三式整体演练示意图
作为一名资深武术爱好者,我对市面上各种流派的太极拳资料都有所涉猎,但很少有能像这本一样,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又做到如此清晰易懂的现代诠释。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一本“拳谱”,更像是一部深入的“武术解剖学”读物。它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招式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陈氏拳法中蕴含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比如,它如何将阴阳辩证法融入到推手的实战应用中,这一点极其精彩。我惊喜地发现,以前一些练不明白的“化劲”技巧,在这本书的图文配合下,瞬间变得豁然开朗。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强,描述动作时充满了画面感,让我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完整的力学模型。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过度神化某些动作,而是非常务实地指出了练习中常见的误区,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法。我尤其喜欢它对“劲路”的讲解,那是太极拳的灵魂所在,这本书将复杂的劲路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路径,这对想从外形模仿进入到内劲修炼阶段的习练者来说,简直是里程碑式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并存的。很多太极拳书籍重在“形”,而这本书明显更注重“神”与“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每一个动作名称时,不仅给出了其在套路中的位置,更深入解析了其在技击含义上的应用。例如,一个看似简单的“进步搬拦捶”,在书中被拆解成了防御、蓄劲、发劲三个阶段,并配有清晰的图解说明力量的传导方向。这对于想将太极拳应用于实战或更深层次武术理解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财富。此外,书中对陈氏太极拳的源流和传承的介绍也十分详尽,这让我对所学拳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武术指南,更是一部浓缩的文化史。我发现,当我理解了动作背后的意图和历史逻辑后,我的拳架也变得更加沉稳、自然,少了很多僵硬感。对于追求武学境界的同道中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的深度远超一般入门读物的水准。
评分说实话,我开始练太极拳时,简直是摸不着头脑,网上零散的教学视频看了不少,但总感觉零碎、不成体系。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才真正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本书的排版和逻辑结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三十二式或者七十三式,而是从最基础的桩功和预备势开始,一步步引导你建立正确的身体结构。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呼吸与动作的统一”的强调。很多书只是简单地说“配合呼吸”,但这本书详细解释了什么样的动作需要深沉的腹式呼吸,什么样的瞬间需要短促的气息配合爆发力,这种精细的指导极大地帮助我避免了练拳时憋气的弊端。而且,它对于陈氏老架和新架的特点也有所侧重地对比分析,这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进一步精进的习练者来说,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大师口吻,更像是一位耐心且经验丰富的师兄在手把手地教导你。读着它练拳,感觉自己的进步速度明显加快了,那种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感非常明显。
评分我必须说,市面上充斥着太多为了销量而编写的平庸之作,但这本书绝对是凤毛麟角。它真正体现了“正宗”二字的重量。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论述“发劲”时,并没有采用那种玄乎其玄的描述,而是用非常扎实的中医经络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来佐证,这使得整个体系显得无比坚固和可信。比如,它对“寸劲”的解析,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快速爆发”,而是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脊柱的缠绕和胯部的带动,在极短的距离内实现力量的叠加。对于我这种已经练习了几年太极拳,却总感觉“劲断”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无异于醍醐灌顶。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动作的标准,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做动作”到“运行内劲”。即便是对于那些已经练习多年的老拳友,翻阅这本书也能时常发现新的感悟点,因为作者总能从一个非常细微的角度切入,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套路。这本教材的价值会随着练习时间的增加而愈发凸显,绝对值得投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太极拳爱好者的福音!我找了很久那种既有深度又适合初学者的教材,很多市面上的书要么过于晦涩难懂,充满了拗口的术语,要么就是只有简单的图解,完全没有深入的讲解。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首先,它对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阐述得非常到位,让我对“缠丝劲”、“掤捋挤按”这些核心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死记硬背招式。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动作时,都详细描述了身体重心的转移、关节的开合以及呼吸的配合,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太极拳练的不是花架子,而是内劲的培养。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用意不用力”的解释,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通过具体的肢体示范和力学原理,让我明白了如何让身体放松下来,同时又能产生强大的“掋劲”。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入门步骤非常科学,循序渐进,让人在练习过程中充满信心,而不是被复杂的套路吓倒。那种对细节的把控,比如脚底的抓地感、胯部的松沉,都写得入木三分,读起来感觉就像有位名师在耳边亲自指导一样。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研读的宝典,对提升我的拳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