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
定价:86.00元
作者:李全新;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16340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水是西北干旱区的*资源,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干旱区发展中的永恒矛盾,节水是西北干旱区发展农业的根本性措施。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旱区可变绿洲。水资源安全是中国西北干旱区未来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不合理的人为经营活动,政策上的失误及水利资源利用不当,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森林乱滥伐及过度樵采,致使甘肃省民勤有可能再度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如果民勤失陷,不但民勤以东约100千米的武威、金昌两地会被沙漠埋葬,河西走廊也将被拦腰截断,难逃消失的厄运。民勤绿洲的消失,还将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中国北方整个气候将受到众多沙漠效应的左右,黄沙将飘到西湖上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民勤,沙尘暴就不是一年几次,而将成为北方气候的常态。 2005年7月16日,时任总理*对民勤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民勤在西北不是个案,在西北干旱区都面临水资源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水利建设服务,国务院关于支持甘肃省加快发展的47条意见。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于2011年8月14—15日,第十五次中国科协论坛“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甘肃河西走廊形成了独特的“荒漠绿洲,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体系。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河西走廊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接近极限,区域内经济社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流域内上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并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外的广泛关注。河西走廊面临的水危机在程度上制约着全流域经济的发展。
该书是作者做博士后期间,参与农业部重大948——“节水农作制度关键技术引进与创新”课题,以张掖市为研究样板,形成“西北农业节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成果,主持甘肃省张掖市委托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做的“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在农业部计划司课题,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的基础上,以多年的科研成果和地方提供的资料为基础,以张掖市节水农业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为研究样板,提出了西北绿洲灌区农业节水的新思路 “农业节水管理路径——节水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经济特区”,对西北绿洲灌区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的指导价值。
全书分上、中、下篇。上篇——在农业节水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单纯就资源论资源、就技术论技术,就节水论节水已经很难有效达到节水目标,必须将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管理、技术、社会环境等联系起来,研究设计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才能达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节水的目标。目前,各种单项节水技术都有节水功效,如何激励节水的微观主体——农民主动使用节水技术,如何设计促使地方把节水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之中显得尤为重要;中篇——核算张掖水资源承载量,提出节水型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思路,示范引领西北干旱区农业发展方向;下篇——根据国家生态功能布局,提出在张掖市建设生态经济特区的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我的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院士的悉心指导,得到了课题组同事的帮助和地方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全新,男,1966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犁,中员,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农业资源管理研究。1985年就读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2007年1月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脱产学习;2007年9月,进入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管理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出站留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工作。发表论文15篇,主持省部课题6项,地方课题10项,参与课题16项。获省部、学会奖3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瞬间吸引了我,我一直对西北地区那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它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和发展模式深感好奇。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望。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面:在广袤的戈壁滩上,一片片绿洲如同镶嵌在沙漠中的宝石,而灌区,更是这宝石的光芒所在。书中“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的字眼,则告诉我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地理的描绘,更是关于智慧的探索,关于如何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通过科技和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尤其是“节水农业思路”这一核心概念,在当下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和前瞻。我设想,这本书一定会深入剖析西北地区独特的灌溉系统,可能是古老的坎儿井,也可能是现代化的滴灌喷灌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如何与当地的农作物种植、土壤改良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节水农业体系。同时,它会如何引领着当地的农业向“现代”迈进?是引入了哪些先进的农机设备,还是采用了哪些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是培育了哪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还是拓展了哪些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书中以张掖市作为研究样板,这让我更加期待。张掖,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它的名字来源于“张通西域,颜如悬望”,象征着它曾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在这样的一个地方,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节水农业,一定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张掖在现代农业转型中的具体实践,它可能面临哪些挑战,又取得了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穿越西北戈壁,探寻绿色奇迹的旅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犹如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西北地区那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农业世界。我被“西北绿洲灌区”所描绘的场景深深吸引,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命如何通过智慧和汗水,开辟出一方方绿洲的画卷。而“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的字眼,则告诉我,这不仅仅是对地理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刻剖析。我尤其对“节水农业思路”这一核心概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水资源极度稀缺的西北地区,节水农业无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我设想,书中必然会详细介绍张掖市在探索和实践节水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策略。这可能包括对灌溉技术的革新,例如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每一滴水,如何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耗。也可能涉及到对农作物种植模式的调整,如何选择更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作物品种,如何优化耕作制度,以及如何通过土壤改良技术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同时,“现代农业”的范畴,在书中又将如何被解读?我期待作者能够展现出张掖市在农业生产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它是否能为读者提供一套关于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和有益启示?我对书中关于张掖市的“研究样板”这一表述充满好奇,期待能够深入了解当地在推动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具体实践、面临的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我理解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宏观图景提供一个清晰的切入点。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宛如一句古老的诗,又像一则现代的宣言,瞬间勾起了我对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好奇心。《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光是听名字,就能想象出那片土地上,水资源与生命、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画卷。我一直对那些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惊人生命力的地区充满了敬意,而西北绿洲,正是这样的代表。书名中的“节水农业思路”,更是直击我关注的重点,因为在水资源日益成为全球性挑战的今天,节水农业的探索和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迫切想知道,张掖市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智慧,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发展出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模式的。书中是否会详尽地介绍他们是如何改造和优化传统的灌溉系统,如何引入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壤改良来最大化地利用每一滴水?而“现代农业”的视角,又将为我们展现怎样的图景?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张掖市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的努力,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如何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深入了解西北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宝贵机会,更是一次关于如何在挑战中寻求突破的生动案例。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简洁却信息量十足,让我瞬间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首先,“西北绿洲灌区”这几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独特的地理和农业景观。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广袤的戈壁、蜿蜒的河流以及在严酷环境中顽强生存、蓬勃发展的绿洲。而“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则表明了本书并非仅仅是对地理风貌的描绘,而是深入到农业生产的科技、管理和经济层面。我尤其对“节水农业思路”这一核心内容感到好奇,因为在水资源日益宝贵的环境下,节水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西北这样一个降水稀少的地区。我设想,书中一定会详细阐述张掖市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这可能包括对现有灌溉设施的改造升级,如渠道的防渗处理,以及推广使用先进的滴灌、喷灌技术,从而大幅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节水农业思路的提出,也必然会涉及到农业种植结构、作物选择、耕作方式以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与水资源管理紧密相关的方面。书中或许会详细分析,张掖市是如何通过科学的种植规划,选择那些耐旱、需水量少的作物品种,并推广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而“现代农业”的范畴,则意味着本书将超越传统的农业模式,深入探讨张掖市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我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张掖市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何发展特色农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并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西北腹地、探寻绿色奇迹的窗户。我一直对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顽强生命力抱有浓厚的兴趣,而“绿洲灌区”更是点明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则预示着本书将聚焦于科技、管理和创新,展现农业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节水农业思路”更是直指我心中最为关切的问题,在水资源短缺已成常态的当下,如何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都在努力探索的课题。我期待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张掖市在节水农业方面的创新实践,包括但不限于对灌溉技术的改进,例如采用更高效的滴灌、喷灌系统,优化输水渠道,以及在农作物选择、种植密度、耕作方式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消耗。同时,我更对书中“现代农业”的解读充满期待。它是否会展现张掖市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农产品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以及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够提供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关于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推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范例?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关于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度学习之旅。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源于我一直以来对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关注,尤其是在资源约束性强的地区。西北绿洲灌区,这几个字就足以勾勒出一个充满挑战但又蕴藏巨大潜力的研究对象。我尤其看重它“节水农业思路”的切入点,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我可以想象,作者必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张掖市的各个灌区,实地考察当地的灌溉技术、水资源管理体系、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等方方面面。这本书或许会细致地描绘出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是如何运用智慧,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最大化作物产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这可能涉及到对传统灌溉方式的改良,例如改进渠道防渗技术,或者推广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如滴灌、微喷灌等。更进一步,书中可能还会探讨这些节水措施是如何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结合的。比如,在选种育种方面,是否会优先选择耐旱、需水量少的作物品种?在耕作制度方面,是否会调整播种时间、密度,以避开蒸发量最大的季节?在土壤管理方面,是否会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措施来保持土壤水分?而“现代农业”的内涵,在本书中又将如何体现?我期待它能展现出张掖市在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它是否能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其他面临类似环境挑战的地区提供借鉴?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当我看到《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这个书名时,我的目光被瞬间吸引。西北绿洲灌区,这几个字便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挑战的画面:在广袤的戈壁中,生命如何通过水而繁荣。而“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它暗示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我尤其对“节水农业思路”这个核心概念感到好奇。在普遍缺水的西北地区,节水农业无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迫切想知道,张掖市是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技术,发展出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当地在灌溉技术上的革新,比如如何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如何减少水分蒸发,如何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耐旱、需水量少的作物,以及如何改良土壤,提高其保水能力?而“现代农业”又将为我们描绘怎样的图景?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张掖市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展市场,并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高效益。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学术研究,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极端环境下,以智慧和科技书写农业发展新篇章的生动故事。
评分初见《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的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即勾勒出一幅壮丽而充满希望的画面:在广袤的西北荒漠中,依稀可见的绿洲如同镶嵌在苍茫大地上的翡翠,而灌区,正是这片绿洲跳动的脉搏。这本书的题目,精准地抓住了我对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核心兴趣点——如何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下,通过科学的手段,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节水农业思路”更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对书中内容的期待,我迫切想要了解,在西北这样一个水资源极其宝贵的地区,当地是如何构思和实践节水农业的。我预感,书中会详细阐述张掖市在节水灌溉技术上的创新与应用,也许是对传统灌溉方式的巧妙改良,也可能是对现代科技的引入,如精准滴灌、智能监测等,以确保每一滴水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节水理念的渗透,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我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张掖市在作物选择、种植技术、土壤管理等方面是如何围绕“节水”展开的,是否推广了耐旱品种,是否优化了耕作方式,是否采用了科学的保墒技术。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则意味着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节水层面,更会描绘出张掖市在农业产业升级、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与成就。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份关于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创造无限可能的生动案例,对于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当我看到《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这个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飘向了那片广袤而神秘的西北大地。西北,对于我来说,总是与苍茫的戈壁、连绵的山脉以及孕育出顽强生命的绿洲联系在一起。而“绿洲灌区”更是将这种意象具象化,我仿佛能看到一条条生命之河,滋养着干涸的土地,催生出勃勃生机。本书的研究方向——“现代农业发展”,则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深入基层,进行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去了解当地农民是如何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不断的探索,来发展农业的。尤其吸引我的是“节水农业思路”的关键词,这无疑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所在。我非常想知道,张掖市是如何将节水理念融入到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这是否涉及到对传统灌溉方式的革新,比如,是否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管道输水、滴灌、喷灌等技术,以最大化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是否在农作物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耐旱、耗水少的品种?是否通过优化耕作制度、采用免耕或少耕技术、地膜覆盖等措施,来有效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而“现代农业”的内涵,在书中又会如何得以体现?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张掖市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品牌建设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发展成效。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研究报告,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结晶。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西北绿洲灌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节水农业思路与现代农业为研究样板》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西北绿洲灌区,这几个字本身就充满着神秘感和生命力,让我联想到那片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顽强生长的绿色生命。而“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则进一步将我的目光聚焦于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节水农业思路”作为本书的核心切入点,更是吸引了我,因为我深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非常好奇,张掖市是如何在自然条件的制约下,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当地在灌溉技术方面的创新,比如如何改良渠道,如何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否会探讨如何在农作物的选择、种植密度、耕作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节水的理念,从而减少农业用水总量?同时,“现代农业”的内涵在这本书中又将如何得到诠释?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张掖市在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以及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学术研究,更是一扇了解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窗口,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