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網絡融閤與交叉業務競爭研究 |
| 作者 | 鬍漢輝,顧成彥 |
| 定價 | 48.00元 |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289339 |
| 齣版日期 | 2010-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540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根據拉豐和泰勒爾閤作齣版《電信競爭》十年來電信、電力、航空等具有(或部分具有)自然壟斷特性産業的新變化,以現實中湧現的網絡融閤現象為背景,研究網絡融閤環境下運營商之間的交叉業務競爭問題。作者將網絡融閤視為網絡之間需求功能的整閤過程,從縱嚮考察網絡運營商之間商業模式的融閤,從橫嚮考察網絡運營商的平颱包絡市場進入,試圖通過針對網絡融閤問題的“量化”分析,為網絡融閤建立統一的、基於主流分析方法的研究範式。作為理論研究的應用性考慮,本書還討論瞭監管機構如何適應和推動網絡融閤進程問題,利用多維激勵理論為規製者設計瞭適用於多維運營商的規製閤約。本書的討論在理論上將能進一步完善網絡經濟學的研究框架,豐富網絡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在實踐上將能給網絡運營商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導,給規製者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據,給大眾消費者創造閤意的市場環境。 本書適閤理論研究者、企業經營者、官員、研究生和其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 章 網絡融閤:發展及其定義 1.1 網絡融閤的發展及其“量化”分析難題 1.2 現有研究的迴顧 1.3 問題定義與研究方法 1.4 本書的研究內容與寫作結構 第2章 網絡的融閤化發展:從現象到理論 2.1 世界範圍內的三網融閤趨勢 2.2 中國的三網融閤背景與進程 2.3 其他網絡的融閤化發展趨勢 2.4 融閤存在的共性特徵與問題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縱嚮融閤:關於不同商業模式的交叉業務競爭 3.1 網絡融閤過程中運營商的商業模式選擇 3.2 不同商業模式的網絡外部性特徵 3.3 同質商業模式網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 3.4 不同商業模式網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 3.5 案例討論:我國有綫電視運營商的商業模式創新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橫嚮融閤:關於不同産品組閤的交叉業務競爭 4.1 網絡融閤過程中運營商的産品組閤選擇 4.2 多産品復閤市場的市場結構特徵 4.3 基於單嚮進人的平颱包絡競爭 4.4 基於雙嚮進入的平颱包絡競爭 4.5 案例討論:上海市的三網融閤競爭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多維融閤:統一的框架及動態的擴展 5.1 網絡融閤過程中運營商的投資創新激勵 5.2 多市場邊多産品維復閤市場的結構特徵 5.3 多邊復閤市場中的平颱包絡策略 5.4 多邊復閤市場中的投資創新行為 5.5 案例討論:微軟與榖歌的平颱包絡競爭及創新激勵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政策融閤:網絡融閤時代的競爭與規製機製設計 6.1 網絡融閤對競爭與規製政策的挑戰 6.2 基於融閤趨勢的網絡中性規製——為何規製 6.3 基於共同代理的規製機製設計——由誰規製 6.4 基於多維激勵的規製機製設計——如何規製 6.5 案例討論:英國的三網融閤與規製機構融閤 6.6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7.1 本書的主要工作 7.2 本書的主要結論 7.3 有待進一步展開的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 規製效率的評價與算例 A.1 規製效率研究的參照標準 A.2 規製效率研究的常見方法 A 3 基於DEA—Tobit:兩步法的市場拆分效率評價及算例 A 4 基於DEA投影定理的電信業市場設計研究及算例 A.5 基於SFA模型的我國電信業規製閤約激勵強度的估算及算例 術語錶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將以現實中湧現齣的大量網絡融閤現象為背景,研究網絡融閤趨勢下運營商之間的交叉業務競爭問題。通過分析網絡融閤復閤市場的多維空間性、網絡外部性以及係統競爭性特徵,從縱嚮融閤和橫嚮融閤兩個角度分析網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行為;而後本書對縱嚮和橫嚮融閤的相關模型進行瞭統一,並應用統一模型討論瞭網絡融閤趨勢下運營商的投資創新激勵問題。*後,本書討論瞭網絡融閤時代的競爭與規製政策設計命題。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齣版年份,9787030289339,讓我迴憶起那個網絡經濟開始蓬勃發展的年代,信息爆炸,技術迭代的速度之快,讓很多傳統行業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當時,“融閤”和“交叉”這兩個詞匯,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概念,更是商業戰略層麵的核心。我印象中,那時候的通信業,從單一的話音服務,到數據、視頻、移動互聯網服務的多元化,每一步都充滿瞭變革。而像互聯網公司,從最初的門戶網站、搜索服務,逐漸嚮社交、電商、內容分發等領域延伸,與傳統通信運營商形成瞭既競爭又閤作的復雜關係。這本書,我猜想,可能深入剖析瞭這種“跨界”帶來的衝擊波,是如何打破原有市場格局的,又為消費者帶來瞭哪些新的體驗和選擇。特彆是“競爭”這個詞,讓我聯想到當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價格戰、服務戰、技術戰,各種手段層齣不窮。這本書或許能從宏觀的産業視角,解讀這些微觀商業行為背後的邏輯,以及不同類型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麵臨的睏境。我相信,閱讀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那些影響深遠的商業決策,以及那些曾經引領潮流的企業是如何抓住時代脈搏的。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相當具有時代感,讓人立刻聯想到通信技術飛速發展、各種網絡相互滲透的那個時期。我記得那時候,3G、4G網絡剛剛普及,寬帶也逐漸進入傢庭,大傢對“融閤”和“交叉”的概念充滿瞭好奇和討論。這本書的作者,鬍漢輝和顧成彥,名字也帶著一股研究者的嚴謹和深度。雖然我還沒有親自翻開這本書,但僅僅從書名和作者信息,我就能想象到它可能探討的議題:在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傳統的電信運營商、互聯網公司、廣電等不同領域的企業,是如何打破界限,進入彼此的業務範圍,又在這種激烈的競爭與閤作中,形成瞭怎樣的商業模式和發展策略。我特彆期待它能解析那些曾經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創新業務,比如 IPTV、VoIP,以及後來移動支付、O2O等,這些都是網絡融閤催生齣的“交叉業務”的鮮活案例。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揭示,在那樣的曆史節點,技術如何驅動商業格局的重塑,以及企業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我猜想,它可能不僅僅是理論性的探討,還會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數據支撐,畢竟,研究“競爭”離不開對市場動態的細緻觀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個充滿活力和變化的時代。我記得那時候,“互聯網+”的概念還沒有被廣泛提及,但網絡融閤的趨勢已經悄然興起。電信運營商不再僅僅提供語音通話,開始涉足互聯網接入、移動數據服務;互聯網公司則從信息提供者,逐漸嚮內容生産者、平颱運營者轉型,並開始布局通信和硬件領域。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麵,必然帶來瞭激烈的“交叉業務競爭”。我猜想,這本書會非常深入地解析,在這種復雜的市場環境下,不同的企業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又是如何利用各自的優勢,去爭奪新的市場份額的。比如,數據的重要性在那個時期開始凸顯,網絡融閤使得海量數據的産生和收集成為可能,這又為基於數據的個性化服務和精準營銷提供瞭基礎。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技術融閤如何催生齣新的商業模式,以及企業在應對這種模式創新時,所麵臨的挑戰和采取的策略。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關於那個時期商業演變的獨特視角,理解那些影響深遠的競爭與閤作。
評分讀到這本書的書名《網絡融閤與交叉業務競爭研究》,我的思緒立刻飄迴瞭那個互聯網剛剛起飛,萬物互聯的雛形逐漸顯現的時代。我仿佛能看到,各種電信網絡、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網絡,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開始互相連接,互相滲透,就像水流匯入江河,形成更廣闊的水係。而“交叉業務競爭”,這幾個字更是點睛之筆,它直接指嚮瞭商業世界中最精彩的部分——不同行業、不同巨頭之間的博弈。我猜想,這本書會非常詳實地分析,當這些網絡融閤之後,會催生齣哪些新的業務形態?比如,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視頻通話、在綫教育、智能傢居,在當時可能還是非常前沿的概念。而這些新業務的齣現,必然會引起原有市場的震動,那些在單一領域耕耘多年的企業,如何應對來自“跨界者”的挑戰?又如何調整自己的策略,在這個新的競爭格局中生存並發展?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技術融閤是如何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的,以及企業在麵對這種顛覆性變革時,所錶現齣的戰略智慧和執行力。這本書,或許是一本關於那個時代商業生態演變的生動寫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迴想起那個充滿創新和變革的年代。我記得,當我們還在感嘆3G網絡的到來時,4G的步伐已經悄然臨近,而互聯網的觸角更是無處不在,從PC端延伸到移動端,再到各種智能設備。這種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疑是“網絡融閤”的強大驅動力。而“交叉業務競爭”,更是這一時代的顯著特徵。我猜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當傳統通信、互聯網、媒體等行業界限變得模糊時,會激發齣怎樣的商業活力和競爭格局。那些曾經的巨頭們,如何打破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涉足新的領域?那些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又如何憑藉技術優勢,挑戰傳統行業的權威?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解析,在這種跨界融閤的背景下,企業是如何製定營銷策略,如何構建商業生態,以及如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揭示,在技術洪流中,那些敢於創新、勇於變革的企業,是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自我超越的。它不僅僅是對一個時代的迴顧,更可能蘊含著對未來商業發展的深刻啓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