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PADS 9.5電路闆設計與應用-(含1CD)
定價:69.00元
售價:55.9元
作者:郝勇 黃誌剛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1537335
字數: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
本書基於新版PADS 9.5軟件編寫,內容豐富、知識完善、圖文並茂,版塊明確,可作為廣大電氣工程技術人員PADS自學教程和參考書,軟件界麵介紹和原理部分非常詳盡,適於讀者自學。此外,書中的每個範例都是作者獨立設計的真實作品,每一章都提供瞭獨立、完整的設計製作過程,每個操作步驟都有簡潔的文字說明和精美的圖例展示。本書附視頻學習DVD光盤一張,製作瞭操作視頻錄像文件,另外還包含瞭本書所有的素材文件、實例文件和模闆文件。
內容提要
全書以PADS9.5為平颱,介紹瞭電路設計的方法和技巧。全書共分9章,第1章為PADS9�保蹈攀觶壞塚艙陸檣埽校粒模櫻�.5的原理圖基礎;第3章介紹PADS9.5原理圖庫設計;第4章介紹PADS9.5原理圖的繪製;第5章介紹原理圖的後續操作;第6章介紹PADS印製電路闆設計;第7章介紹封裝庫設計;第8章介紹電路闆布綫;第9章介紹電路闆後期操作;第10章介紹單片機實驗闆電路設計實例。 本書隨書配送多媒體教學光盤,其中包含全書實例操作過程錄像的AVI文件和實例源文件,讀者可以通過多媒體光盤方便直觀地學習本書內容。 本書既可以作為大院校電子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教材,也可以作為各種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同時還適閤作為電子設計愛好者的自學輔導書。
目錄
目錄前言第1章PADS 9.5概述1.1PADS 9.5簡介1.1.1PADS的發展1.1.2PADS 9.5的新特性1.1.3PCB設計的常用工具1.2PADS 9.5的運行條件1.2.1PADS 9.5運行的硬件配置1.2.2PADS 9.5運行的軟件環境1.3PADS 9.5的安裝步驟詳解1.4PADS 9.5的集成開發環境1.4.1PADS 9.5的原理圖開發環境1.4.2PADS 9.5的印製電路闆的開發環境1.4.3PADS 9.5的仿真編輯環境第2章原理圖基礎2.1原理圖的設計步驟2.2啓動PADS 9.52.3初識PADS 9.52.3.1項目2.3.2菜單欄2.3.3工具欄2.3.4“狀態”窗口2.4優先參數設置2.5顔色設置2.6元件庫2.6.1元件庫管理器2.6.2元器件的查找2.6.3加載和卸載元件庫2.6.4創建元件庫文件2.6.5生成元件庫元件報告文件2.6.6保存到庫元件2.7元器件的放置2.7.1放置元器件2.7.2元器件的刪除2.7.3元器件的放大2.8編輯元器件屬性2.8.1編輯元件流水號2.8.2設置元件類型2.8.3設置元件管腳2.8.4設置元件參數值2.8.5交換參考編號2.8.6交換引腳2.8.7元器件屬性的查詢與修改2.9元器件位置的調整2.9.1元器件的選取和取消選取2.9.2元器件的移動2.9.3元器件的鏇轉2.9.4元器件的復製與粘貼第3章原理圖庫設計3.1元件定義3.2元件編輯器3.2.1啓動編輯器3.2.2文件管理3.3繪圖工具3.3.1多邊形3.3.2矩形3.3.3圓3.3.4路徑3.3.5從庫中添加2D綫3.3.6元件管腳3.3.7元件特性3.4元件信息設置3.5操作實例3.5.1元件庫設計3.5.2門元件的設計第4章原理圖的繪製4.1文件管理4.1.1新建文件4.1.2保存文件4.1.3備份文件4.1.4新建圖頁4.1.5打開文件4.2原理圖分類4.3電氣連接4.3.1添加連綫4.3.2添加總綫4.3.3添加總綫分支4.3.4添加頁間連接符4.3.5添加電源符號4.3.6添加接地符號4.3.7添加網絡符號4.3.8添加文本符號4.3.9添加字段4.3.10添加層次化符號4.4編輯原理圖4.4.1編輯連綫4.4.2分割總綫4.4.3延伸總綫4.4.4編輯網絡符號4.4.5編輯文本符號4.4.6編輯字段符號4.4.7閤並/取消閤並4.5操作實例4.5.1計算機麥剋風電路4.5.2單片機小應用係統電路4.5.3觸發器電路4.5.4停電來電自動告知電路4.5.5鎖相環路電路第5章原理圖的後續操作5.1視圖操作5.1.1直接命令和快捷鍵5.1.2縮放命令5.2報告輸齣5.2.1未使用情況報錶5.2.2元件統計數據報錶5.2.3網絡統計數據報錶5.2.4限製報錶5.2.5頁間連接符報錶5.2.6材料清單報錶5.3打印輸齣5.4生成網絡錶5.4.1生成SPICE網錶5.4.2生成PCB網錶5.5操作實例5.5.1汽車多功能報警器電路5.5.2看門狗電路第6章PADS印製電路闆設計6.1PADS Layout 9.5的設計規範6.1.1概述6.1.2設計流程6.2PADS Layout 9.5圖形界麵6.2.1窗口管理6.2.2文件管理6.3係統參數設置6.3.1“全局”參數設置6.3.2“設計”參數設置6.3.3“柵格和捕獲”參數設置6.3.4“顯示”參數設置6.3.5“布綫”參數設置6.3.6“熱焊盤”參數設置6.3.7“分割/混閤平麵”參數設置6.3.8“繪圖”參數設置6.3.9“尺寸標注”參數設置6.3.10“過孔樣式”參數設置6.3.11“模具元器件”參數設置6.4工作環境設置6.4.1層疊設置6.4.2顔色設置6.4.3焊盤設置6.4.4鑽孔對設置6.4.5跳綫設置6.5設計規則設置6.5.1“默認”規則設置6.5.2“類”規則設置6.5.3“網絡”規則設置6.5.4“組”規則設置6.5.5“管腳對”規則設置6.5.6“封裝”和“元器件”規則設置6.5.7“條件規則”設置6.5.8“差分對”規則設置6.5.9“報告”規則設置6.6網絡錶的導入6.6.1裝載元件封裝庫6.6.2導入網絡錶6.6.3打散元件6.7元件布局6.7.1PCB布局規劃6.7.2布局步驟6.7.3PCB自動布局6.7.4PCB手動布局6.7.5動態視圖6.8元件布綫6.8.1布綫原則6.8.2布綫方式6.8.3布綫設置6.8.4添加布綫6.8.5動態布綫6.8.6自動布綫6.8.7草圖布綫6.8.8總綫布綫6.9操作實例——單片機小應用係統PCB設計第7章封裝庫設計7.1封裝概述7.1.1常用元封裝7.1.2理解元件類型、PCB封裝和邏輯封裝間的關係7.1.3PCB庫編輯器7.2建立元件類型7.3使用嚮導製作封裝7.3.1設置嚮導選項7.3.2嚮導編輯器7.4手工建立PCB封裝7.4.1增加元件管腳焊盤7.4.2放置和定型元件管腳焊盤7.4.3快速交換元件管腳焊盤序號7.4.4增加PCB封裝的絲印外框7.5保存PCB封裝7.6操作實例7.6.1創建元件庫7.6.2SO-16 封裝元件7.6.327-03 封裝元件7.6.4CX02-D 封裝元件7.6.5RS030 封裝元件第8章電路闆布綫8.1ECO設置8.2布綫設計及操作前的準備8.3PADS Router布綫編輯器8.4覆銅設計8.4.1銅箔8.4.2覆銅8.4.3覆銅管理器8.5尺寸標注8.5.1水平尺寸標注8.5.2垂直尺寸標注8.5.3自動尺寸標注8.5.4對齊尺寸標注8.5.5鏇轉尺寸標注8.5.6角度尺寸標注8.5.7圓弧尺寸標注8.5.8引綫尺寸標注8.6操作實例——看門狗電路的PCB設計第9章電路闆後期操作9.1設計驗證9.1.1安全間距驗證9.1.2連接性驗證9.1.3高速設計驗證9.1.4平麵層設計驗證9.1.5測試點及其他設計驗證9.1.6布綫編輯器設計驗證9.2CAM輸齣9.2.1定義CAM9.2.2Gerber文件輸齣9.3打印輸齣9.4繪圖輸齣9.5操作實例第10章單片機實驗闆電路設計實例10.1電路闆設計流程10.1.1電路闆設計的一般步驟10.1.2電路原理圖設計的一般步驟10.1.3印製電路闆設計的一般步驟10.2設計分析10.3新建工程10.4裝入元器件10.5原理圖編輯10.5.1元件布局10.5.2元件手工布綫10.6報錶輸齣10.6.1材料清單報錶10.6.2打印輸齣10.7PCB設計10.7.1新建PCB文件10.7.2導入網絡錶10.7.3電路闆環境設置10.7.4布局設計10.7.5電路闆顯示10.7.6布綫設計10.7.7覆銅設置10.7.8設計驗證10.8文件輸齣10.8.1布綫/分割平麵頂層10.8.2布綫/分割平麵底層10.8.3絲印層輸齣10.8.4CAM平麵輸齣10.8.5助焊層輸齣附錄附錄A鍵盤與鼠標的使用技巧附錄B常用邏輯符號對照錶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PCB設計不僅僅是工程師的“獨角戲”,它還涉及到與製造商、供應商等各方的溝通和協作。這本書在“DFM”(可製造性設計)方麵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作者非常詳細地講解瞭在設計PCB時,需要考慮的各種製造方麵的約束,比如最小綫寬綫距、最小過孔尺寸、焊盤大小、絲印層、阻焊層等。書中還提供瞭很多不同PCB製造工藝(如SMT貼片、波峰焊等)對設計要求的具體說明,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布局來提高貼片良率、降低焊接缺陷。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在介紹DFM時,並沒有把這些規則列齣來就算瞭,而是結閤瞭很多實際的“反麵教材”,比如因為設計不當導緻焊接睏難、返修率高等問題。通過這些案例,我深刻理解瞭DFM的重要性,以及它對最終産品質量和成本的直接影響。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設計PCB時,時刻提醒我注意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讓我能夠設計齣既滿足電氣性能要求,又易於製造和測試的PCB。
評分我之前涉足PCB設計,主要是在一些簡單的單麵闆或者雙麵闆項目上,對於多層闆的設計總是有種畏手畏腳的感覺,尤其是涉及到高速信號的布綫,總擔心會引入串擾或者信號衰減。這本書恰恰彌補瞭我這方麵的知識空白。它在講解多層闆結構時,對層疊設計、阻抗匹配、信號層和電源/地層的劃分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差分信號布綫”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差分信號能夠有效抑製共模噪聲,以及在實際布綫中需要注意的間距、長度匹配等關鍵點。書中還舉瞭一個具體的例子,展示瞭如何為一個高速ADC設計PCB,從元器件的選擇、布局到關鍵信號的布綫,每一步都考慮得非常周全。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導,在一個小型項目中實踐瞭差分信號的布綫,結果發現信號質量有瞭顯著提升。而且,這本書在講解信號完整性時,並沒有迴避那些看起來很“硬核”的參數,比如S參數、TDR,並給齣瞭如何理解和利用這些參數來評估PCB性能的方法。這本書的實用性真的非常高,感覺它不隻是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讓你明白“為什麼這樣做”,以及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頭疼於一個復雜的PCB布局問題,手頭的好幾份參考資料都看得我雲裏霧裏,關鍵時刻,這本書就像及時雨一樣齣現瞭。翻開目錄,看到“高密度互連技術”、“信號完整性分析”這些章節,心裏就踏實瞭不少。我特彆仔細地研究瞭關於電源完整性設計的幾章,裏麵的圖示清晰得不得瞭,而且作者舉的例子都非常貼閤實際工程中的常見難點,比如如何選擇閤適的去耦電容、如何設計地綫網絡來抑製噪聲等等。我一直對PDN阻抗的計算和優化感到睏惑,這本書裏給齣瞭幾種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並提供瞭具體的計算公式和仿真技巧,讓我茅塞頓開。而且,它並沒有止步於理論,還深入講解瞭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實際的Allegro(或者其他EDA工具)操作中,比如如何進行規則設置、如何使用 DRC 檢查來發現潛在問題。這本書的邏輯性非常強,從基礎理論到高級應用,層層遞進,一點也不生澀。即使是初學者,隻要跟著書中的步驟,也能逐步掌握復雜PCB設計的高級技巧。我特彆喜歡的是它在介紹一些復雜概念時,會穿插一些“經驗之談”或者“注意事項”,這些都是作者多年實踐積纍下來的寶貴財富,比乾巴巴的理論知識要實用得多。
評分作為一名已經工作瞭多年的工程師,我深知學習新技術的必要性,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電子行業。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廣闊的PCB設計天地。我之前對HDI(高密度互連)技術瞭解不多,隻知道它能讓PCB闆做得更小、集成度更高,但具體實現起來的難點和優勢並不清楚。這本書花瞭很大篇幅講解瞭HDI技術,包括微過孔、埋盲孔、堆疊過孔等各種高級製造工藝,以及這些工藝如何影響PCB的設計規則和性能。我特彆感興趣的是關於“三階HDI”和“埋盲孔陣列”的介紹,這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PCB製造的認知。書中還提到瞭如何根據不同的HDI技術來選擇閤適的EDA工具和設計流程,以及在設計時需要注意的材料選擇和成本控製問題。而且,這本書在討論這些高級技術時,並沒有脫離實際應用,而是結閤瞭實際的工程案例,比如在智能手機、通信設備等産品中,HDI技術是如何發揮關鍵作用的。這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讓我認識到,PCB設計不僅僅是畫圖,更是一門融閤瞭材料、工藝、電學、物理等多方麵知識的綜閤性工程學科。
評分這本書的附帶CD內容,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驚喜。我一直想找一些實用的PCB設計模闆和案例來學習,但很少能找到質量如此高的資源。CD裏包含瞭作者精選的一些典型PCB設計案例,從原理圖到PCB布局,再到相關的 Gerber 文件,都有詳細的展示。我嘗試著導入瞭其中一個關於小型電源模塊的設計案例,在Allegro中進行瞭一番研究。我發現,作者在進行元器件布局時,充分考慮瞭信號流嚮、散熱以及可維護性,這些都是我之前設計中比較欠缺的方麵。而且,CD裏還提供瞭一些EDA工具的常用腳本和宏命令,對於提高設計效率非常有幫助。我一直認為,理論知識再紮實,也需要通過實踐來鞏固和提升,而這本書提供的CD資源,恰恰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實踐平颱。通過研究這些真實的案例,我不僅能學到具體的實現方法,還能從中領悟到作者的設計思想和工程經驗,這比單純的理論學習要有效得多,也更有成就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