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教材:电子电路创新性实验指导
定价:10.00元
作者:景新幸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040322569
字数:
页码: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电子电路实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必修实验课程。《高等学校教材:电子电路创新性实验指导》是从独立设课的电子电路实验中精选了十三个基础性实验作为创新实验项目,通过这些实验项目营造一个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本实验指导涵盖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通信电子电路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六门课程的创新实验内容,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实验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章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节 数字式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
第二节 示波器的使用
第二章 直流电路测量
第三章 一阶RC/RL电路的阶跃响应实验
节 一阶RC电路的阶跃响应实验
第二节 一阶RL电路的阶跃响应实验
第四章 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
第五章 单级放大电路实验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七章 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附录A TTL集成电路使用规则
附录B TTL各系列集成门电路主要性能指标
第八章 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
第九章 流水灯的设计
附录C
第十章 数字电位器增益可调放大器设计
第十一章 模拟乘法器应用
第十二章 多路数据采集实验
第十三章 8255A接口芯片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景新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电路实验中心”主任;“电子电路实验”教学团队负责人;“电子电路实验”精品课程负责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广西赛区专家组组长;中国电子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电子电路、数字音视频、语音识别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文摘
序言
章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
节 数字式函数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的使用
第二节 示波器的使用
第二章 直流电路测量
第三章 一阶RC/RL电路的阶跃响应实验
节 一阶RC电路的阶跃响应实验
第二节 一阶RL电路的阶跃响应实验
第四章 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
第五章 单级放大电路实验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七章 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与参数测试
附录A TTL集成电路使用规则
附录B TTL各系列集成门电路主要性能指标
第八章 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
第九章 流水灯的设计
附录C
第十章 数字电位器增益可调放大器设计
第十一章 模拟乘法器应用
第十二章 多路数据采集实验
第十三章 8255A接口芯片设计性实验
参考文献
这本书,怎么说呢,我本来以为会看到很多新颖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实验设计,毕竟书名里有“创新性”这三个字。但拿到手翻开,感觉就像回到了本科时候的实验室,那些熟悉的元器件、那些经典的电路拓扑,一样不落。我特别想找一些能结合当前热门技术,比如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甚至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电路应用的实验。比如,能不能设计一个基于树莓派或Arduino的智能家居控制模块,或者是一个能够通过机器学习进行故障诊断的电路?又或者,有没有一些关于FPGA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比如用Verilog/VHDL实现一些有趣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可惜,这些我期待中的“创新”在书中并不明显。很多实验的出发点都比较基础,虽然对初学者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进一步拓展视野的读者来说,可能就显得有些“不够味”了。当然,实验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还是不错的,步骤也详细,指导性很强。但“创新性”这个词,我觉得放在这里,可能有点“虚”了,更像是对传统实验的再包装。
评分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创新性”这个词所吸引,我期待的是能够有一些突破传统思维,能够让我在实验中“耳目一新”的内容。我脑海中构思的,是能够将一些更高级的工程概念,比如系统集成、信号完整性、或者电磁兼容性等,以实验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能不能设计一个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嵌入式项目,包括硬件选型、电路设计、固件开发以及最终的系统联调?或者,能否提供一些关于设计高效电源管理模块的实验,这在当今低功耗电子设备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非常有意义。然而,书中大部分实验仍然停留在对基本元器件特性的验证和对基础电路功能的实现。虽然这些是基础,但缺乏一些引导性的、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验。如果能加入一些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提示,或者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索,这本书的“创新性”就会更名副其实。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实验指导书应该不仅仅是提供操作指南,更应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这本书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整”的实验时,脑海中立刻闪过无数种可以“玩”出花样的想法。比如,能不能设计一个动态调整工作点的电路,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自动优化?或者,利用一些高级的仿真软件,比如SPICE的更复杂版本,来模拟不同环境因素对工作点的影响,并设计相应的补偿措施?又或者,能不能引入一些微控制器,通过反馈机制来精确控制和稳定工作点,甚至实现远程监控和调整?可惜,书中给出的实验内容,依旧是按照经典的教材模式进行,更多的是强调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而不是鼓励去探索和创新。我希望作者能够多一些“为什么”和“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引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可能有些过于保守了。
评分坦白说,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期待值确实比较高,毕竟“电子电路创新性实验指导”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我特别想了解一些前沿的电子技术在实验中的体现,例如,能不能设计一些关于低功耗设计、射频通信、或者新型传感器应用的实验?我曾经在一些技术论坛上看到过一些非常有趣的DIY项目,比如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电信号,或者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特殊的电路板和封装。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类似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电子技术脉搏的实验。然而,翻阅之后,我发现大部分实验的侧重点仍然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础实验,比如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等。虽然这些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但缺乏一些与时俱进的元素,让这本书在“创新性”的定位上,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嵌入式系统与硬件结合的实验,或者一些利用开源硬件平台进行开发的实验,会更有吸引力。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稳健”的实验手册,而非一本“激进”的创新指南。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体现电子工程最新发展趋势的实验,比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或者5G通信相关的电路设计。我设想,这本书应该包含一些能够引导学生构建小型智能系统,或者实现一些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实验。例如,能不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像识别电路,利用一些基础的图像传感器和处理单元?或者,能不能构建一个低功耗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模拟物联网设备的工作场景?可惜,书中大部分实验都围绕着传统的、相对成熟的电子元件和电路原理展开。这对于初学者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有益,但对于希望在实验中体验科技前沿的读者来说,可能就显得有些“过时”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够通过实验,让读者接触到更广泛的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