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专家帮你降血压(第2版)
定价:25.00元
作者:孙宁玲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9142899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00kg
编辑推荐
59位专家的健康忠告
了解危险分层 驾驭“三驾马车”
帮助高血压患者享受健康生活
内容提要
目录
导读 对照4、6、3、6,您处在哪类危险水平
病例1 血压正常高值
病例2 1级高血压
病例3 2级高血压
病例4 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大
病例5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
病例6 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
病例7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病例8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
附录A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监测表
附录B 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血压水平的定义与诊断分级标准
附录C 高血压危险评估方法及步骤。
附录D 高血压诊治流程
附录E 抗高血压药物适用范围
附录F 抗高血压药物的用法
附录G 常用降血脂药。
附录H 常用降糖药
附录I 主要食物中胆固醇含量
附录J 主要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刚看完的一本探讨中世纪艺术史的学术专著——《纹章与信仰的交织》。这本书的学术水准非常高,作者显然是该领域的权威。它并没有停留在对名画进行简单的风格分类,而是深入挖掘了中世纪特定时期,纹章学符号如何在宗教壁画、建筑装饰乃至日常器皿中进行复杂的互动和编码。书中的考证工作细致入微,光是对一个家族徽章在不同教区间的细微演变,就用了整整一章篇幅进行论述,这对于真正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饕餮盛宴。它的图版质量极高,色彩还原准确,许多细节图的清晰度甚至超越了博物馆实物。我尤其赞赏作者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他挑战了许多既有的“常识性”解读,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新观点,比如关于特定圣徒形象的世俗化倾向。这本书的逻辑链条非常严密,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笔触细节,层层递进,让人彻底理解了那个时代图像的“语言”。阅读它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背景知识,但回报是巨大的,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历史语境中视觉文化复杂性的理解。
评分谈谈我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极地探险的纪实文学,《冰封之径》。这本书的震撼力,来自于它毫不妥协的真实性。作者显然是亲身经历者,他用近乎冷酷的笔触记录了探险队在零下四十度的环境中,如何与生理极限抗争,如何面对同伴的意外离去。书中没有丝毫矫饰,那些关于冻伤、饥饿和精神崩溃的细节,读起来令人揪心,但又有一种原始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自然环境时的那种哲学深度——那片纯白的世界,既是美丽的,也是最无情的审判者。他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宏大对比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氧气稀薄带来的呼吸困难感,以及对每一口热水的珍视。这本书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是如何在绝望中闪现的。那些互相扶持、为了一个微弱的希望而坚持下去的瞬间,比任何虚构的英雄主义都要动人。这是一部关于毅力、牺牲和对未知世界保持敬畏之心的赞歌。
评分让我来聊聊手边这本探讨现代城市心理学的书籍,《水泥森林中的回响》。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去讨论宏大的城市规划问题,而是聚焦于个体在高度密集的都市空间中,感知和认知是如何被扭曲和重塑的。作者擅长使用生动的案例研究来佐证理论,比如通过分析通勤者在地铁中形成的“习惯性无视”现象,来阐述人如何建立起心理上的“私密气泡”以对抗外部压力。书中对于“匿名性”这一概念的剖析尤其深刻,它揭示了在拥挤的人群中,个体既感到前所未有的连接,又承受着最彻底的疏离感,这种悖论性对现代人的精神健康影响巨大。文笔流畅,即使是复杂的社会学理论,也被作者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了阐释,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特别是关于城市噪音污染对情绪稳定性的长期影响那部分内容,让我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每日的居住环境。这本书不仅是研究城市人的指南,更像是给每一位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提供了一份自我观察与调试的工具手册。
评分这部新近入手的小说,名叫《星辰的低语》,简直是一场感官的盛宴。作者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未来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主角在面对宇宙级的灾难时,那种挣扎、迷茫与最终坚定的转变过程,写得真实得让人心疼。书中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边界的探讨,也远比那些老套的科幻设定要深刻得多。它不是那种堆砌高科技名词的空洞作品,而是将冰冷的机械外壳下,包裹着滚烫的人性与哲学思辨。那些关于记忆、身份认同的段落,读完后需要我停下来,关上书页,静静地在房间里踱步许久,才能真正消化。特别是第三部曲的高潮部分,情节反转得猝不及防,让我体验到了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失落感——因为故事真的要结束了。文风上,它时而如史诗般磅礴,时而又回归到日常的琐碎,这种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让阅读体验如同坐上了一趟情绪的过山车,刺激却不令人眩晕。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不满足于表面故事,渴望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的同好。
评分最近翻完的这本《旧日钟楼的秘密》,纯粹是一次对哥特式悬疑美学的极致体验。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到令人发指,光是对于那座阴森古堡的描写,就足以让我感到全身的鸡皮疙瘩都竖了起来。每一段场景描写都充满了画面感,潮湿的青苔、腐朽的木门、以及永远无法完全驱散的浓雾,仿佛读者本人就站在那风雨飘摇的庭院之中。故事的线索铺设得极其巧妙,层层叠叠,每一次以为自己抓住了真相,下一页又被引向了更深远的迷雾。我尤其喜欢它对“时间”的处理方式,叙事时间线的不断跳跃和交错,既考验了读者的专注力,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悬疑的张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为了制造惊悚而牺牲人物塑造。那位表面上看似冷漠、实则内心充满创伤的侦探,他的每一次犹豫和推理的飞跃,都显得那么合乎情理,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光辉。这本书的结尾处理得非常高明,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留下了一片耐人寻味的灰色地带,让人在合书后仍旧津津乐道地讨论那个“真正的凶手”究竟是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