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9787530487075
书名:形意八卦拳
定价:52
作者:贾保寿著,武大伟整理
出版日期:20170501
印刷日期:201705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字数:155000
页码:220
内容简介
形意八卦拳,是贾保寿多年习武、研武集大成之结果。本书在宋氏形意八卦的练法要领基础上,融合了贾保寿习武六十余年来跟随诸多名师习练形意拳、八卦掌的精髓与体悟,形成*的形意拳技术和理论体系。并且,本书*次披露了宋世荣所传的“盘根行功”桩法。
编辑*
**披露宋世荣“盘根行功”
录形意、八卦历代宗师口授秘诀
内置27条二维码,名家演示即扫既看
名人*
闻清咸丰间,形意拳之前辈李洛能先生之弟子郭云深先生,与董海川先生遇于京师,苦战三日,未分胜负……始知二者名虽异,其理法则一。二者固交相为用,相辅而实相成者也。当时议决,合为一门。习形意拳者,以八卦掌调剂之,自无偏刚偏进之弊;习八卦掌者,以形意拳辅佐之,则有刚柔相济、攻坚克锐之能。故后之习形意拳者,*及八卦掌,习八卦掌者,*学形意拳。即术家名称,亦以形意八卦,连带呼之。此形意八卦合一之由来,录之以告海内同志。
——《形意母拳》,姜容樵
作者简介贾保寿,1936年生,山西介休南贾村人。中国武术八段,国家**裁判,**讲师。原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晋中市武协副*,介休市武协*,介休市武术协会训练馆总教练。多年来,培养国内外学员五千余人。
1953年拜太原张克勤学长拳;1958年入山西省武术队,并拜宋氏形意赵永昌学练形意,又得张成秀、张子寿、高升祯、杨隆柱、郝学儒、张春波、王锦全、曲玉生、葛书元、张书田、李桂昌、韩子先、李三元、王瑛等师传授各自所长;1961年至1965年在山西大学受教于陈盛甫,系统掌握了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及众多拳种和器械。
目录上部 传习
我的三位老师
形意门言传
八卦门言传
贾保寿拳学知言
下部 功法
盘根行功
盘根解
盘法概要
动作说明
形意八卦练法与诀要
乾卦
坤卦
坎卦
离卦
震卦
艮卦
巽卦
兑卦
附记
后记
文摘/试读
“五行拳”是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五拳的合称,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在锻炼时关系着肺、肝、肾、心、脾五脏之按摩活动。应五行相生相克,法简意丰,是形意的基本拳法,被称形意拳之五纲。十二形拳由五行拳化生,故又称“形意母拳”。
一、劈 拳
劈拳属金,是阴阳连环一气之起落,五拳之*,形意拳之始。三体式静为桩,一动成劈拳。劈拳似斧前下劈,起钻落翻性属金,顺则呼吸畅,宣导气血循环无间。养肺顺气,求气畅神足,气和体壮。
步稳臂伸身缩,沉肩垂肘挺腕,指扣掌心缩,虎口要圆。合膝提肛,裹胯落臂,其势为阳。
左脚在前右回身,右脚于前左转还。
二、崩 拳
崩拳属木,是一气之循环往来,有如舟行浪涛之势,又似箭出弦中向前直射之意。 内应肝脏,久练则平气舒肝,两胁舒畅,步履轻捷。
练时半步打法,用时双手握拳随高打高,随低打低,其势阳劲。术谱曰:“两手出洞入洞紧随身,两手不离身,手脚去、快似风,疾上更加疾,打了还嫌迟”。
崩拳势简,一步一组,狸猫倒上树一势回身。
三、钻 拳
钻拳属水,其性曲,有隙即入,无微不至,是一气曲曲流行。
其劲从足到腿循腹上胸,由臂而达于手,两手拨转上钻,如龙突然出水,又似涌泉趵突上翻,上翻似闪,快似闪电,形似突泉,有山倒岭塌之势。。
钻上身体上下相随,手足相顾,又肩肘手腕横生裹力,使人不能攻入。
所诸身内属肾,化拙力,长真劲。
四、炮 拳
炮拳属火,有直无曲之象,是一气之开合。
其劲出胸膛,循臂而达于手,形似烈火炮弹,又似江水拍岸之劲,形*猛,性*烈。
两手出入,穿架前冲,步径斜曲,如龙如蚪,左右互换,有进无退。
取诸身内属心,虚灵心气。
五、横 拳
横拳属土,是一气之聚散,出手若弹击骤出,“横中有直横中藏”,离横诸法不行。
舒身下气,垂肩坠肘,其劲经胸下,循臂而达于手,两手出入,前冲横拨,拧裹含蓄,周身紧劲,上下兼顾以横破直,圆活有力。
取诸身内为脾,养脾土,和五行。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5月1日)
书名: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
平装: 25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0488157
条形码: 9787530488157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辑*
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王映海口传心授
其孙王喜成主持编写
内置二维码,演示视频即扫既看
名人*
这本书编写*用心,整体框架完整系统,要领描绘细致准确。这么高质量的传统武术书籍国内少有。——武术万维网创始人 黄志宇
戴家心意拳有一套系统的练习步骤。第1步是身法——戴家拳的核心秘密蹲猴桩,也是中国功夫的瑰宝。通过蹲丹田,束展缩涨蓄养出丹田的内劲。第二步是步法——搬丹田,把丹田劲发到脚上和手上,所有的手脚动作都由丹田发动。第三步拳法,通过不同招式练习各种劲的发放。按照这个步骤,功夫成长过程一步步很清晰。——CSDN创始人、总裁 蒋涛
作者简介
王映海(1926—2012年),乳名桃园,人称桃园师傅。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原晓义乡)北堡村人氏,戴氏心意拳的第五代传人,**武术家。王映海师从心意大侠戴魁先生,潜心修炼七十余年,是当代戴氏心意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遍布。
王喜成,1978年生,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北堡村人氏,王映海之长孙,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喜成自幼看爷爷和父辈们练拳,便模仿他们的身姿和手势,7岁便开始一点一点地习练戴氏心意拳。通过十几年的钻研与练习,他对功法要领、拳理讲义的认识与理解都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目录
传承
1.戴氏心意拳的历史和传承
历史概要
戴氏心意拳传承者
2.武艺的传承——武德和技艺的修养
戴隆邦授拳规矩
3.学习武艺的心得——二勤、三知、二戒
习艺二勤
习艺三知
习艺二戒
武艺的磨炼
内外相见合一家
基础理论
1.阴阳五行理论与戴氏心意拳
阴阳学说
阴阳交感互藏的条件和要素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交感互藏
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关系
天地人三才合一
养气法
养生效果
2.戴氏心意拳基础理论
戴氏心意拳的特征
练功介绍
身法
1.锻炼丹田
丹田功概述
预备姿势
丹田功练法
2.
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一“身法六要”
身法与劲力
身法六要
步法
1.搬丹田 68
歌诀解说
虎步
虎步练习的三阶段
熊行步
......
序言
我幼时就喜欢听评书《童林传》,深受中国传统武侠文化影响。
近三十年接触了很多传统武术和传承人,由形意拳术而始知戴氏心意拳,颇怀溯源之意。后结识戴氏心意拳传人王喜成,观其拳路能守古格,令人眼前一亮,为其祖父王映海先生所传。喜成居于乡野,为人干脆豁达,使我有幸能窥戴氏心意之一斑。结识喜成后,常怀心愿将他和戴氏心意拳介绍给北京的朋友。
2011 年6 月24 日,我将王映海、王喜成请到北京,在“对外经贸大学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中,王映海前辈及王喜成对戴氏心意拳的源流、拳理、技法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深受在场观摩的武术行家们的赞誉。
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成将日文版《戴氏心意六合拳技击精要》一书拿给我翻看,我发现这本书编写*用心,整体框架完整系统,要领描绘细致准确。这么高质量的传统武术书籍国内少有,遂有了帮王喜成将日文版书籍翻译成中文并回归国内出版的想法。
此事得到了蒋涛、骆琛、张全海的大力响应,紧张的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整个翻译、修改、校对工作,终于能够出版发行。此书我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大量工作都是由蒋涛、骆琛、张全海完成。看到*后出版成书,遂有心愿已了的感慨。
也祝喜成能够继续精研拳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后记
《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的成书是种种机缘和合而水到渠成的。一者戴氏心意魅力*,二者贵人相助处处逢源。本书的日文版在国内也有流通,网上要价不菲,也有人向我高价购买。这说明戴氏心意日益受到广大武友的热爱与重视,也说明日文版的制作确实精良,能获得其他同类书籍中所没有的信息。尤其是摄影制图,丰富、全面、细致,值得国内出版武术书籍的同行学习。
序言中已经感谢了中方的各位朋友,在此也感谢本书日文版的工作人员,除了重要协助者袁天辉外,还有翻译森本濠、黄恭惠,拍摄助手村上正洋、甲斐正也、江口博、佐藤宏信,照片整理者黑葛原圭一、前田互、大浜。
另外,在制作中文版的过程中,回忆起自幼练拳时爷爷的教导、自己后来独自教学与独自练习时新的感悟,还有师徒间关于练拳的各类问题的即兴问答,其实都可以作为练习戴氏拳的参考。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时间有限,上述大多数内容未能载入此次出版的书中,希望今后有机会、有条件时,能将这些更具实践性、经验性、指导性的内容记录成册,以飨读者。
王喜成
《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一书付梓出版,我甚为喜悦欣慰。戴氏心意拳和我国许多拳种一样,是民族文化传统武学的瑰宝,其*的拳理功法训练体系日益受到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关注。戴氏心意拳本是戴家秘传拳法,基本是族内传承,所以有“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之说。直到戴魁先生才始传与众多外姓门人。
祖父王映海作为戴魁传授的佼佼者之一,为戴氏心意拳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海内外从学者甚众。本书的面世,上可告慰祖父在天之灵,下可传留后人拳学理法,为弘扬戴氏心意拳留存了珍贵的资料。
本书出版的缘起是:祖父在日本教拳时,有位学生叫原田惠二(中文名袁天辉),是一位小学老师,多才多艺,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跟随祖父学习戴家心意拳多年,尊师重道。他用时两年多编写了日文书《戴氏心意六合拳技击精要》,在日本自费出版,并将著作权授权于我。后来国内的武友看到这本书,发现书中很多汉字能看懂意思,尤其图片制作精良,通过制图*直观地描述拳术运动的劲路,*参考价值。但毕*书中日文无法理解,所以武友们很期盼出中文版。
黄志宇先生热心武术公益事业,创立武术万维网多年,吸引了*武术圈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各拳种门派老师及爱好者,享有极高的声誉。黄站长曾为推广戴氏心意拳而邀请祖父王映海及其弟子包括我在内到对外经贸大学做交流讲座,获得良好的效果。此次闻知广大武友出书的心声,毅然决定倾力相助,玉成此事。
黄站长邀请了武术万维网的**网友蒋涛、张全海、骆琛等组成团队,共同整理中文译本。蒋涛先生是CSDN创始人、《程序员》杂志总编辑以及极客帮创投合伙人,喜爱传统武术,涉猎多家,经黄站长介绍与我相识,并学习戴家拳,后拜我为师。此次出书工作的场地、设备、餐饮、住宿大多为蒋涛先生提供;张全海先生为人民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习练河南心意拳,对心意拳史颇有研究,曾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谨慎考证,写过很多相关文章。骆琛先生是武术万维网传统中国版版主和佛学论坛版版主,酷爱传统文化、道佛武学,对传统武术知识了解丰富,文笔极 佳,能够将译文及我对戴家拳的理念传情达意地描述出来,且全程参与了本书的整理工作。还要感谢我新收的弟子赵肖波为本书补充资料。
我们一起逐字逐句校对译文,订正了文中错误和不通之处,原书中没有写到的祖父传的口诀和我多年的练拳经验也补充到适当章节,希望给本书增彩,给爱好戴家拳的武友多些回馈。
由于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都比较忙,很难聚在一起,所以这个工作持续时间也比较长,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分段编校,*后完成全书的整理。在此,我对黄志宇、蒋涛、张全海和骆琛深表感谢,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完成的。
促成本书出版的还有王跃平老师。喜欢武术的同道可能都知道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该社近年出版了很多武术专著,大部分都是王跃平老师参与策划的。王老师退休后受聘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时代,作为**出版人,王老师坚守在传统武术这个小众文化阵地上精心耕耘,发掘整理出版了很多有价值的武学书籍,对武术的传播与继承有很大贡献。初期的组稿会谈中,王老师就问我书里有没有“干货”,意思是希望书中要有真东西,王老师还说这是要留给后人的,意思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应该不愧对祖先、不贻误后学,留下有真材实料、有价值的东西。在此衷心感谢王跃平老师。
我从小跟祖父学拳,祖父对我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经过多年习练,拳艺不断提升,得到很多朋友的认可,有慕名前来与我学拳的,我也奔波于国内外去教拳,习拳、教拳都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次出书,对我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总结。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紧迫,书中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尚请诸位贤达多多包涵,不吝指正,以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圆满。
王喜成
文摘
问:练蹲猴桩要分几个步骤?
答:要分三个步骤:一是轻动。就是方法和路线,相当于盖房子的图纸。二是重动。就是在方法和路线掌握熟练的基础上,逐步把自身的力量蓄到七八成,蓄劲火候要掌握在你能驾驭的情况下逐步增加,不能超负荷,否则就会破坏结构,会卡住,劲就打不出去。重动练出来的是明劲,明劲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劲。重动里头就有一定拙力的成分,比
如,一开始要求放松不要有拙力,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实际上做不到,*须通过长时间磨炼,熟能生巧了,就协调自然,没有拙力了,就能放松了。三是灵动。轻动与重动结合起来练习,练到一定阶段形成灵动,灵动纯度高了以后,就会形成暗劲。暗劲是不发声的劲;动作幅度很小就能产生很大威力的劲;纯度很高,杂质基本等于零的劲;练到了丹田的境界的劲;浓缩成精华的劲。轻动、重动、灵动三者不能截然分开,比如练轻动时,慢慢就会有重动的成分;练重动时,慢慢就会有灵动的成分。
问: 练蹲猴桩时,眼看天花板,这样的姿势正确吗?
答:不正确。拳谱里讲:“头要微仰,却要正,二目平视,眼与目合,虎豹头。”武术源于生活,练拳要和生活接轨,一个人自然坐的时候,眼睛去看天花板,这个动作肯定是不自然的。练功时也一样,眼睛如果看天花板,头肯定就不是微仰,眼睛也不是平视,这与拳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与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也是不相符的,所以这样肯定是错的。只有按照拳谱要求,同时遵从自然的法则才是正确的。
问:练蹲猴桩时重心应该放在脚的哪个位置?
答:重心在脚掌还是在脚跟,没有**的标准,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自然站立时重心在脚的哪个位置就是哪个位置。
问:练蹲猴桩时怎样处理缩和束的关系?
答:要先缩后束,缩是横向的,由含胸裹胯为主组成;束是纵向的,由弓腰、头微仰、腿弯曲组成。缩和束的前半部分大约缩为七成,束为三成,缩中带束,以缩为主;后半部分大约缩为三成,束为七成
坦白说,我之前对一些传统武术教材抱有疑虑,觉得很多内容过于陈旧,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然而,这本书的选材和侧重点非常贴合当下人们的需求。它不仅教授了实战应用的技巧,更强调了武术在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描述那些发力瞬间和劲力转换时,作者用了非常现代化的比喻来帮助理解,而不是完全依赖古代的晦涩说辞。例如,书中关于“寸劲”的解析,就结合了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进行类比,这让一个偏理科背景的读者也能迅速建立起感性认知和理性理解的桥梁。这表明编者是真正用心去思考如何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而不是简单地复印粘贴前人的文字。对于寻求实用性、又注重身心合一的现代习武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沙漠中的甘泉。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对于武术哲学的理解显然是深入骨髓的。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沉稳、内敛的气度贯穿始终,这绝不是那种浮夸的“武功秘籍”能比拟的。它在讲解那些刚猛的技法时,总是不忘提醒练习者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强调“以武止戈”的终极目标。这种人文情怀的融入,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更像是一部引导人修身养性的经典读物。很多章节读起来,我甚至有种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教诲的感觉,那种对武道精神的尊重和传承的使命感,是任何冷冰冰的动作分解都无法替代的。它让我认识到,习武不仅是练拳,更是修心,这无疑是对我个人价值观的一次深刻洗礼。
评分我尝试着跟着书里的描述练习了一些基础的桩功和初步的手法,感受非常奇妙。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化繁为简,把那些看似玄奥晦涩的内家拳理,用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了出来。它没有上来就堆砌那些佶屈聱牙的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进入状态。比如关于“松腰沉胯”这个核心要点,书中通过一系列具体的身体感受和呼吸配合的指导,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捕捉到那种感觉,而不是像以前看别的书那样,只知道要“松”,却不知道“松”到哪里去,松成什么样。这种注重实际体会的教学方式,对于自学者来说太重要了。很多时候,武术的精髓不在于动作的标准,而在于内在的劲力与意境的统一,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细腻,让人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做动作”,而是在“体会”身体内部能量的流动。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从最基础的养生导引入手,逐步过渡到拳架的结构解析,再到具体的攻防理念阐述,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前后衔接得天衣无缝。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心法”的阐述部分,很多武术书籍往往略过精神层面的训练,但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探讨如何调整心态、如何运用意念,这无疑提升了整本书的深度。读完前几章的基础篇,我对整个拳种的内在逻辑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使得后续学习任何一个套路动作时,都能带着“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去领悟,而不是盲目地模仿。这种系统性的教学,极大地加快了我的学习进程,也让我对后续深入研究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是顶呱呱的,拿到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收藏了一件珍品。纸张厚实,光泽度恰到好处,无论是文字还是插图都清晰锐利,这在武术书籍中可不多见。要知道,很多武术书为了节约成本,排版和印刷都非常粗糙,看得人眼花缭乱,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尤其是那些动作分解图,线条流畅,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非常到位,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翻阅了好几本关于传统武术的书籍,很多都只停留在理论的阐述,或者插图模糊不清,根本无法准确模仿。这本书的图文结合做得非常出色,让人在阅读文字说明的同时,能够直观地通过图片来理解每一个要领。光是欣赏这本册子的物理形态,就已经觉得物超所值了,更不用说它蕴含的知识了。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制作这本教材时,是抱着对传统武术的敬畏之心去对待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这使得它在众多武术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书架上的一个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