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说中国(2007修订版)
定价:58.00元
作者:荆孝敏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08511474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的发展令世界瞩目,中国的进步使人类历史发生改变。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正在成为更多人的愿望。 本书以一目了然的图表及富于表现力的视觉语言,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全新的诠释与展现,使读者免去阅长文之疲累、看数字之单调,在轻松的“读图”中,从多个角度和层面了解中国成长的历程,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
目录
国家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中央机构图
全国机构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机构图
历届全国常委会委员长
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及领导人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比例示意图
第十届全国政协界别构成
第十届全国及其常委会立法情况
全国政协提案办复率
八个民主党派基本情况简表
中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地理环境
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示意图
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大洲面积比较示意图
中国疆域示意图
中国地形示意图
中国土地类型示意图
中国温度带示意图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
1—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示意图
自然资源
水系示意图
水能资源示意图
森林资源示意图
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森林面积
石油资源和主要油田分布示意图
主要煤矿分布示意图
部分矿产基础储量
海洋经济产业保持增长
湿地面积亚洲
2006年中国土地利用状况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古代钱币
丝绸之路线路图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科技教育
交通运输
环境保护
人民生活
旅游观光
国防建设
中国与世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业余的中国文化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能让我学习到新知识,又不会让我感到智力负担过重的好书。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需求空缺。它的信息密度控制得非常精妙,既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避免了过度堆砌细节导致的阅读疲劳。很多章节的设置都体现了编纂者的匠心独运,比如它不是按照简单的年代顺序来组织,而是会围绕某个主题——比如“水利工程的变迁”、“丝绸之路的兴衰”等——来展开叙述,这样不仅能让读者对特定领域有更系统的认识,还能体会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特别欣赏它对“地方性”历史的关注,很多篇幅介绍了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多元的“中国”,而不是教科书上那种扁平化的国家形象。这种对细节的挖掘,让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大大提升,我甚至已经开始把它当做一本工具书来查阅某些模糊的历史概念了。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对这种“图说”类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内容可能比较浅尝辄止,满足不了我对深度阅读的渴求。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的同时,对很多历史节点的阐述都做了相当深入的挖掘。比如,书中对某个朝代更迭的社会背景分析,就不是简单地罗列时间线,而是细致地剖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阶层矛盾乃至思想流变,这些深度内容即便是很多专业书籍也未必能讲得如此透彻。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呈现复杂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非常巧妙,一下子就拉近了古代与现代读者的距离。我记得有一次读到某个关于古代官僚制度的章节,我过去一直觉得很晦涩难懂,但这本书通过一个现代人容易理解的类比,让我瞬间茅塞顿开。这说明编纂者在知识的转化和传递上下了大功夫,他们真正理解了普通读者的“痛点”。这本书的叙事线索非常清晰,即便是跨越了漫长的时间轴,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也十分自然流畅,读起来完全不会有“跳跃感”,就像在跟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娓娓道来,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就是看书容易走神,尤其遇到信息量大的内容,很容易就读不下去了。但这本《图说中国》神奇地拥有“粘性”,让我几乎无法放下。这种“粘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视觉冲击力和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懂得在关键时刻抛出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者罕为人知的野史轶闻,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比如,书中对某个历史人物的侧写,没有采用正襟危坐的官方口吻,而是用了一种近乎“八卦”的口吻去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性格缺陷,一下子就让这些人物鲜活了起来,仿佛触手可及。这种亲近感是很多严肃历史读物所缺乏的。而且,每当我觉得有点疲惫想休息时,总会发现下一页有一张极其精美的文物高清图或者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复原图,那种视觉上的享受又会重新激发我的阅读欲望。这完全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盛宴,编者显然深谙如何利用多媒体手段来维护读者的阅读兴趣,高明之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吸引人了,那种素雅中透露着厚重的历史感,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充满故事的年代。我不是历史专业的,但对咱们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看到“图说中国”这个标题,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拿到书后,我特意找了个安静的下午,沏上一壶茶,准备好好品味一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和照片,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配图,更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有些场景的还原度极高,看得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古老气息,耳边甚至能听到历史的回响。特别是关于古代建筑和服饰的那几页,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很有心思,文字和图片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拥挤和压抑,反而有一种呼吸感。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无疑是最好的入门砖,它把那些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就吸收了不少宝贵的文化信息。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引发思考的配文,它们往往寥寥数语,却能点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印刷水平,完全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内容的厚重感。打开书本时,那种纸张的质感和油墨的清香,都是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体验。我非常在意书籍的触感,而这本书的用纸考究,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那些老照片的灰度层次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出现任何失真或模糊的情况。这对于一本“图说”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它的注释和索引做得相当规范和详尽,这体现了出版社在出版流程上的严谨态度。对于我这种喜欢深入研究某个小知识点的读者来说,详细的注释是不可或缺的“导航仪”。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设计精良的私人博物馆,每一页都是精心策展的展品,它们被巧妙地组织起来,讲述着一个连贯而又波澜壮阔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开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