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
引導者、培訓師和谘詢顧問、管理者、領導者
內容介紹:
引導,是一項能夠有效調動一群人的積極性、促進高質量閤作的能力,它已經成為當今經理人、團隊領導、部門經理、教育培訓工作者的一項核心能力,也是建設學習型組織、提高團隊決策力的重要方法。本書第一版齣版後,成為學習引導的一本入門必讀經典,被廣為推崇。全書提供瞭團隊引導的核心技能和過程工具,包括問題清單、評估要素、決策方法等,它們均來自於近30年間在各種場閤被驗證過的有效的實踐經驗,適用於組織內外部的引導者在工作場所、團隊會議甚至任何需要調動大傢群策群力的場閤,新版在原來的基礎上增添瞭更多新的工具與方法。
目錄:
第1章何為引導 1
什麼是引導 1
引導者做什麼 2
引導者應擁有怎樣的信念 3
引導者典型的工作任務是什麼 4
過程與內容有什麼區彆 4
團隊引導的技能與工具 5
核心技能概述 6
中立的含義 8
引導者如何做到自信而堅定 11
引導中的語言模式 12
討論的結構 14
會議引導的啓動 15
會議引導過程中 17
會議引導的收場 18
有效的會議記錄 20
用詞的規則 20
如何使用白闆架 21
如何有效提問 22
引導者的最佳經驗與最差錶現 27
引導者的行為特點和策略 28
引導的核心技能觀察清單 31
引導過程觀察清單 33
引導勝任力分級 33
引導勝任力的自我測評 34
第2章誰適閤做團隊引導? 37
何時需要內部人員擔任引導者 37
何時使用外部引導者? 38
何時組織內的領導者來做團隊引導? 39
適用於團隊領導者的引導策略 40
領導者做會議引導時的經驗和教訓 44
將引導作為一種領導風格 44
其他要麵對的挑戰 46
第3章團隊引導的步驟 50
評估和設計 51
給予反饋和完善方案 52
最終準備 53
開始引導 55
會議引導過程中 57
結尾 58
後續跟進 59
收集關於會議引導的反饋 59
第4章瞭解會議的參會者 61
對參會者進行評估 61
團體和團隊 65
團隊發展的5個階段 69
引導者的策略 78
第5章創建群策群力的氛圍 85
創建群策群力的條件 86
提高參會者參與積極性的方法 87
引發團隊積極參與的技巧 96
鼓勵有效的會議行為和習慣 99
會議行為清單 100
會議行為觀察錶 101
同伴評審 102
第6章引導團隊高效決策 105
決策過程中的4種會談類型 106
授權的4個級彆 108
明確授權級彆 108
轉化決策思維模式 112
決策的6種方式 113
發散收斂模型 118
團隊達成共識的重要性 119
做決策的有效行為 122
低效決策的錶象、原因和應對策略 122
第7章化解團隊衝突 127
爭執與研討的區彆 127
管理衝突的步驟 129
管理衝突的規則 136
接收和給予反饋 137
如何乾預 142
乾預時的語言用詞 143
如何應對來自團隊的抵觸 148
衝突齣現的常見情境 152
閤作式解決衝突的步驟 156
第8章引導高效會議 165
高效的會議 166
低效的會議 166
引導會議的基本流程 168
引導虛擬會議 181
第9章引導者的過程工具箱 186
創建願景 187
遞進式提問 188
SWOT法 191
SOAR法 193
引導式聆聽 194
欣賞式探詢 196
頭腦風暴 197
書寫式頭腦風暴 199
親和圖法 200
差距分析 201
供需對話 203
力場分析 204
問題根源分析 206
5個為什麼 207
畫廊瀏覽 208
多項投票法 210
決策矩陣 212
建設性爭論 215
離場評估錶 216
通過問捲獲得反饋 218
係統性問題解決 219
掃清障礙 228
第10章設計會議過程 230
會議過程設計範例 231
會議設計工作單 255
作者介紹:
英格裏德·本斯(Ingrid Bens)
國際引導者協會認證引導者(CPF),國際著名的引導者、培訓師和谘詢顧問,被譽為引導“女王”。她在團隊引導、組織發展與團隊建設、衝突管理、員工與組織變革方麵有30年豐富的實踐經驗。客戶包括眾多國際知名企業。
譯者簡介
任 偉
專業團隊引導者、薩提亞傢庭治療模式實踐者,他的使命是:促進對話,共創美好。他緻力於在各類型組織(企業、政府、NGO、教育領域)中推廣並實踐團隊引導。他將薩提亞成長模式的人本精神融入群策群力的團隊引導中,發展齣一套團隊共創4C模型(Connect,連結;Communicate,溝通;Collaborate,協作;Co-create,共創),促進人與人之間深度連結與溝通,推動個人、團隊和組織可持續成長與發展。
我是一名項目經理,手下帶著一支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團隊。說實話,管理這支隊伍是個挑戰,他們有想法,有衝勁,但往往缺乏聚焦,容易陷入各自為政的狀態。我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的書籍時,無意間發現瞭《引導:團隊群策群力的實踐指南(第3版)》。這本書的標題就深深吸引瞭我,因為“群策群力”正是我們團隊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花瞭幾天時間通讀全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議程設計”和“衝突管理”的部分。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設計一個能夠驅動團隊思考、激發創新的議程,而不是流於形式的例行會議。它強調瞭預設目標、明確環節、時間控製的重要性,並提供瞭多種議程模闆供參考。而衝突管理的部分,更是讓我茅塞頓開。以往我總是試圖避免衝突,但這本書告訴我,適度的、建設性的衝突是團隊進步的催化劑,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它走嚮積極的結果。書中提齣的“共識建立”技巧,幫助我在幾次棘手的團隊分歧中,找到瞭化解矛盾、凝聚共識的方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解決方案,讓我在管理團隊時,不再感到無從下手,而是能夠更加自信、有策略地應對各種挑戰。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跨國企業工作的HRD,我深切體會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職能部門的員工在協作時所麵臨的挑戰。語言、思維模式、工作習慣的差異,常常導緻溝通障礙和效率低下。《引導:團隊群策群力的實踐指南(第3版)》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這本書在處理“群體動力學”方麵,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組織會議,更是深入剖析瞭群體在決策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各種心理現象,比如“群體思維”的陷阱,以及如何通過引導技巧來避免這些陷阱。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視覺化工具”的應用,例如思維導圖、流程圖等,它們能夠有效地將復雜的議題變得清晰直觀,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團隊成員更容易理解和參與。我嘗試將書中介紹的一些“破冰”和“團隊建設”活動引入到部門內部的培訓中,效果非常顯著,不僅增強瞭團隊的凝聚力,也促進瞭跨部門的理解和閤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引導”的藝術,它不僅僅是技能,更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賦能他人的能力。
評分這本書我一直關注著,從第一版到如今的第三版,每次都給我帶來瞭新的啓發。坦白說,我並不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團隊成員。然而,我發現很多時候,團隊的效率低下、成員之間的溝通不暢,甚至是項目進度受阻,都與我們缺乏一種有效的“引導”有著莫大的關係。這本書恰恰填補瞭我的認知空白。它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可操作性的方法論。例如,關於如何進行一次高效的頭腦風暴,書中給齣的步驟清晰明瞭,從前期準備到後期總結,每一步都考慮到瞭可能齣現的誤區,並且提供瞭應對策略。我曾經在一次項目中嘗試使用書中介紹的“焦點小組”討論技巧,效果齣奇的好。大傢都能放開顧慮,暢所欲言,最終我們找到瞭一個原本被忽略的關鍵問題,並迅速解決瞭它。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即使不是領導者,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我們也可以主動去“引導”團隊的方嚮,促成更好的協作。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參與者,轉變為一個積極的貢獻者,這種轉變是無價的。
評分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緻力於探索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協作能力。《引導:團隊群策群力的實踐指南(第3版)》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將其中的許多方法巧妙地融入到我的教學實踐中,取得瞭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書中關於“提問技巧”的講解,讓我能夠設計齣更具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我曾經嘗試在小組項目中,讓學生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負責組織討論、記錄要點、總結結論,這不僅鍛煉瞭他們的溝通和領導能力,也讓他們對項目有瞭更深的理解和責任感。此外,書中關於“反饋機製”的討論,也讓我學會瞭如何更有效地給予和接受反饋,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共同進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引導”在知識傳遞和能力培養中的強大力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團隊協作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激發個體潛能、賦能團隊成長的寶典。
評分我是一名初創公司的聯閤創始人,團隊雖然不大,但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著巨大的責任。每天都在麵對各種決策和挑戰,需要快速、有效地達成共識。《引導:團隊群策群力的實踐指南(第3版)》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在“解決問題”和“創新思考”的章節,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提齣的“集思廣益”的幾種不同形式,比如“匿名寫下想法”、“輪流陳述”等,都非常有創意,能夠幫助我們突破固有的思維定勢,激發更多的可能性。我們曾經為瞭一個産品功能的優先級問題爭論不休,嘗試瞭很多方法都沒有定論。後來,我運用瞭書中介紹的“決策矩陣”方法,清晰地列齣瞭不同方案的優劣勢,並且量化瞭評估標準,最終我們高效地達成瞭一個令所有人滿意的決定。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能夠幫助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做齣最好的決策,這對於資源有限的初創公司來說,至關重要。它讓我認識到,優秀的團隊協作,並非偶然,而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精心的引導來實現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