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象: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企業大學,對企業發展、組織學習、創新等感興趣的人士。
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具有實用哲學思想的書。它的核心觀點是一個富有意義而又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企業看作一個有機生命體,會怎樣呢?阿裏·德赫斯作為超級實踐傢,用其經曆闡述齣瞭這個極為深刻的想法,同時這也是最簡單的道理。隻有生命體纔會學習,而學習型組織就是一個生命體。本書從學習、身份認同、生態學及進化等角度闡述組織如何作為一個生命體進行學習,是一本“學習型組織”的前傳。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慨嘆瞭阿裏·德赫斯的視角獨特之處,並為本書傾情作序。
目錄:
導 言 公司的生命周期 ............................................................... 1
百年公司古來稀 ..................................................................... 3
界定長壽公司 ......................................................................... 9
第1 部分 學習
第1 章 從資本主義到知識社會的轉變 ........................................ 14
經濟上的成功與學習 ........................................................... 18
成功的基礎在於不斷學習 .................................................... 20
第2 章 未來的記憶 ................................................................... 22
通過變革來適應外部世界 .................................................... 26
觀念一:經理們很笨 ........................................................... 29
觀念二:隻有當危機擺在麵前時,我們纔能看到它 .......... 29
觀念三:我們隻能看到曾經經曆過的東西 ......................... 32
觀念四:不願看到的總是看不到 ........................................ 33
觀念五:我們隻能看到符閤我們對未來看法的東西 .......... 36
第3 章 預測的工具 ................................................................... 40
計劃和確定性的假象 ........................................................... 44
殼牌公司的情景規劃經驗 .................................................... 47
情景與行動之間的橋梁 ........................................................ 58
第4 章 決策是一種學習 ............................................................ 60
決策的實際情況 ................................................................... 62
順應式學習 ........................................................................... 65
常規學習中的問題 ............................................................... 67
學會玩,玩中學 ................................................................... 69
製作管理者的“樂高拼裝玩具” ............................................. 73
計算機不能完成的事 ........................................................... 77
為什麼不一直在商務中玩 .................................................... 80
第2 部分 角色(身份認同)
第5 章 隻有生命體纔學習 ......................................................... 84
生命體的角色 ....................................................................... 88
梯子 ...................................................................................... 94
自我認知 ............................................................................... 98
當“角色”與外部世界不匹配時 ...................................... 102
誰屬於公司 ......................................................................... 108
第6 章 管理是為眼前利潤還是為長期發展:
存在選擇的機會嗎 ............................................................. 110
身份的界限 ......................................................................... 114
共同的價值觀 ..................................................................... 118
融入潮流:招聘新人政策 .................................................. 124
員工的發展 ......................................................................... 128
評估員工潛力 ..................................................................... 131
信任與契約 ......................................................................... 132
局外人 ................................................................................. 137
離職規則 ............................................................................. 139
當河流型公司改變航道時 .................................................. 140
第3 部分 生態學
第7 章 社群 ............................................................................ 146
山雀與牛奶瓶 ..................................................................... 149
組織中的社群 ..................................................................... 151
工作流動性 ......................................................................... 153
社會傳播 ............................................................................. 154
創新和自由的兩難境地 ...................................................... 156
第8 章 寬容型公司 ................................................................. 159
去中心化與寬容 ................................................................. 161
智利土豆的寓言 ................................................................. 166
寬容與公司生態學 ............................................................. 168
自由與控製的平衡 ............................................................. 170
寬容的管理 ......................................................................... 172
第9 章 公司的免疫係統 ........................................
作者介紹:
阿裏·德赫斯 為荷蘭皇傢殼牌集團工作達38年之久,因首創學習型組織的概念而廣受贊譽。退休以後,他為很多政府和私人機構提供谘詢,並在世界範圍內開展演講。
劉美鳳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教授,學習與績效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教育技術基本理論、教學設計與教師專業發展、績效技術、教育信息化。
張善勇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習與績效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北京善知者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聯閤創始人、原《企業大學》雜誌總編輯,文化+績效的融閤式學習設計和內容運營專傢。研究方嚮:企業大學、企業文化、團隊融閤、領導力與創新思維。
劉 惠 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教師發展學院院長,資深教育公益人。專注人纔發展、學習型組織,關注教育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閱讀《生命型組織》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認知重塑。書中對於“組織適應性”的定義,超越瞭我過去狹隘的理解,它不再是簡單的“變通”或“調整”,而是深入到組織內在的“基因”層麵,探討如何構建一種能夠不斷自我更新、自我進化的“DNA”。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韌性”的探討,它不是指“硬扛”,而是指在遭受打擊後,能夠迅速恢復、甚至變得更強的能力。書中通過大量細緻的案例分析,闡述瞭“生命型組織”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找到自己的“生態位”,如何通過“共生”和“協同”來放大自身的力量。它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個成功的組織,並非是某個“偉人”的傑作,而是無數個體在開放、信任的環境中,通過不斷的互動和創造,共同孕育齣的生命體。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我過去的組織管理方式是否過於強調“控製”和“效率”,而忽略瞭組織本身的“生命活力”。它引導我走嚮一種更加“有機”、更加“人性化”的組織發展路徑,去關注那些看不見的“能量流動”和“內在驅動”。
評分這本書對我來說,最打動我的是它所傳遞的一種“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過去,我們常常把組織視為一個冰冷的機器,追求的是效率和産齣,而員工往往被看作是這部機器的零件。然而,《生命型組織》卻將組織比作一個生動的生命體,強調其內在的“情感連接”、“信任網絡”以及“意義感”對於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作者通過對“共生關係”和“互惠原則”的闡述,讓我深刻理解到,一個真正“生命型”的組織,一定是建立在對個體價值的高度認同和對團隊協作的充分信任之上的。它不是通過強製或激勵來驅使員工,而是通過營造一種能夠讓個體發揮最大潛能、實現自我價值的環境,來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創造力。書中關於“學習型組織”和“反饋循環”的討論,更是讓我看到瞭如何通過持續的自我反思和調整,讓組織不斷保持年輕和活力。它不再是僵化的目標管理,而是對整個組織“生態係統”的精細嗬護,讓每一個“細胞”都能健康地生長,共同支撐起整個“生命體”的繁榮。
評分《生命型組織:不確定時代的組織進化之道》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讓我從繁雜的管理術語和概念中抽離齣來,迴歸到組織最根本的“生命”本質。它並沒有給齣一個現成的“完美模型”,而是邀請讀者踏上一段探索的旅程,去理解組織如何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進化”。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湧動”和“突變”的描繪所吸引,它讓我明白,組織的成長並非總是綫性的,而是充滿瞭不確定性和驚喜。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現瞭那些成功的“生命型組織”,它們並非時刻處於“控製”狀態,而是善於利用“無序”中的“秩序”,通過“賦能”和“信任”來創造更大的可能性。這種對“熵增”和“負熵”的辯證理解,讓我看到瞭如何在看似混亂的局麵中,找到組織的“內在驅動力”。它鼓勵我們去擁抱變化,去信任個體,去構建一個能夠自我學習、自我適應的有機體。這本書為我打開瞭新的思路,讓我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管理”思維,而是開始思考如何“培育”和“引領”組織的“生命力”。
評分讀完《生命型組織:不確定時代的組織進化之道》,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完全顛覆我過去對組織認知的全新視角。作為一名在傳統企業摸爬滾打瞭十幾年的管理者,我一直習慣於按照既定的規則、層級和流程來思考和運作,認為穩定和可預測性是組織成功的基石。然而,書中對“生命型組織”的定義和闡釋,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切。它並非簡單地強調敏捷或彈性,而是深入探討瞭一種組織在根本上的“生命力”——如何像生物體一樣,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自我生長、自我修復、自我優化。作者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從初創公司到大型跨國企業,展現瞭那些能夠“進化”的組織,它們是如何在模糊不清的信號中捕捉機會,如何在壓力下保持活力,而不是僵化停滯。書中對於“湧現性”的強調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說明瞭並非所有有價值的創新和解決方案都必須來自自上而下的指令,而很多時候,它們會在組織內部的自由流動和碰撞中自然而然地産生。這種對“無為而治”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設計良好的“生態係統”來引導這種湧現,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貢獻之一,也為我思考如何賦能一綫團隊、激發員工的內驅力提供瞭極具啓發性的思路。
評分《生命型組織》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管理理論的著作,不如說是一部關於組織“生存哲學”的教科書。它沒有給齣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藥方,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組織作為一種復雜係統的內在邏輯。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適應性”的細緻剖析,它不再是簡單的“快速響應”,而是包含瞭一種更深層次的“預適應”能力,即組織能夠主動地感知環境的變化,並提前做齣調整,甚至是在挑戰真正到來之前就構建齣應對機製。書中提齣的“情境性決策”和“分布式認知”等概念,對我而言是一種思維的解放。我過去總習慣於將問題集中化,依賴少數核心決策者,而這本書讓我看到,在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將決策權下沉到最瞭解情況的一綫,並建立起有效的知識共享和協作機製,纔是真正高效的方式。它讓我明白,一個“生命型組織”並非沒有規則,而是擁有更加靈活、更加適應情境的“動態規則”。這種對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敬畏,以及如何在這種復雜性中找到秩序和活力的洞察,是我從這本書中獲得的寶貴財富,也讓我對未來組織的形態有瞭更清晰的想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