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灵空禅师点穴秘诀-薛颠武学辑注
定价:66元
作者:薛颠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04844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李存义得意弟子,集河北、山西形意之大成《逝去的武林》重笔记述的武痴
内容提要
《薛颠武学辑注》收入了民国时期形意拳家薛颠先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间出版的《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灵空禅师点穴秘诀》三本著作,并附录《少林内功秘传》一部,共分为四册出版。薛颠对形意拳的贡献是继承和发扬,他的象形拳更是为形意拳独辟蹊径,他的几部著作,是形意拳研究和学习者不可越过的经典。校注者王银辉,专注研究形意拳三十余年,对薛颠原作逐字解析,追加动作说明,并纠正了民国原版点断、排字的错误,全面扫清了阅读障碍。
目录
作者介绍
薛颠(1887—1953年),字国兴,号页真子,河北束鹿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民国时期的武学大家。青年时曾师从李存义、薛振刚、李振邦,学习形意拳。中年时访得五台山的灵空禅师,学习象形术。回到河北后,薛颠创立象形拳法,并结合山西与河北两种形意拳流派,使形意拳另辟蹊径而得到发展。薛颠主持天津县国术馆教务时,在练功和教学之余,勤于著述,将武术绝学形之于文字。其武学著作对形意拳、象形术的拳理、拳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讲解,将各种内外功、伤科治法和秘方和盘托出。其文笔力雄健,自信十足,分析、论述精辟老到,直指要害,有独特的语言风格,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超的功夫水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低,它绝对不是那种可以抱着轻松心态随便翻阅的读物。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武术基础,最好是对传统武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否则,一些关于“气沉丹田”、“周天运行”的描述,可能会让人感到云里雾里。但对于我这样坚持习武多年,渴望突破瓶颈的修炼者来说,这本书的挑战性恰恰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作者的行文风格极其凝练,用词精准,没有丝毫多余的赘述。书中对于点穴的手法演示,更多是通过对内在状态的描绘而非纯粹的外部动作分解,这需要读者具备极强的自我感知和复盘能力。比如,书中对“柔劲渗透”的讲解,要求练习者体会到“似棉裹铁”的感觉,这种抽象的描述,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冥想和内视训练。读完一部分,我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消化吸收,去尝试在自己的身体上印证那些理论,这种学习过程虽然辛苦,但带来的进步却是实实在在、深入骨髓的。
评分这本《灵空禅师点穴秘诀-薛颠武学辑注》简直就是武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本来对传统武术中的“点穴”概念一直抱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觉得那更像是小说或电影里的夸张情节。然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其中蕴含着如此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指导。作者在梳理薛颠前辈的武学精髓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招式,更深入地剖析了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与穴位敏感度的内在联系。书中对不同体质的人如何应对不同穴位的反应,描述得细致入微,甚至连施展手法的力度、角度以及时机的把握,都给出了非常具象化的描述。比如,书中提到某个特定穴位在特定时间段的反应阈值会降低,这在实战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而且,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速成秘籍”,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逻辑严密,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真正的武术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它迫使读者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去理解武学的“力”与“气”的更高层次的运用,而不是停留在肌肉力量的较量上。对于那些真正想在武学之道上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内容已经足够硬核的情况下,出版方还能做到如此精良的制作,实属难得。纸张的质感很好,油墨的清晰度非常高,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在练习时对照的武学书籍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涉及到穴位图示的部分,标注得非常清晰,结合文字的说明,几乎可以做到零误差的定位。更让我赞赏的是,作者在辑注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保持了薛颠武学的原汁原味,没有用现代的、更符合大众口味的语言去“稀释”那些复杂的概念。相反,他选择了用更专业的注解去“承托”那些深奥的内涵,这体现了对武学传承的尊重。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点穴秘籍,不如说是一份严谨的武术考古报告和一份对后学者负责任的指南。它不仅丰富了我的武学知识库,更重塑了我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和敬畏之心。
评分自从开始系统练习内家拳以来,我就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权威参考书。市面上的书籍要么侧重于哲学思辨,要么过于侧重于套路演示,真正能将“内功心法”与“外家手法”完美结合的凤毛麟角。《灵空禅师点穴秘诀-薛颠武学辑注》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点穴这种看似“邪门”的武技,上升到了人体能量控制的高度。书中关于如何感知并利用人体的“虚实转换点”的描述,简直是茅塞顿开。它教会的不是如何去攻击别人,而是如何通过精确的控制力道和频率,在最小的接触面积上产生最大的内部破坏效应。我尝试着书中所述的一些初步的感应练习,发现确实对改善自身的气感和对外界细微变化的捕捉能力有显著的帮助。这已经超越了一本“武学秘籍”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人体力学和生物反馈的深度报告,让我对武学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的,特别是“薛颠武学辑注”这几个字,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的色彩。拿到手翻阅后,我的主要感受是震撼和惊喜。作者在对薛颠武学体系进行梳理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和敬畏之心。他没有对原有的古籍进行肆意解读或篡改,而是采取了严谨的“辑注”方式,通过现代的语言和解剖学知识,对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进行精准的阐释。这一点对我这种半路出家的习武者来说,太重要了。很多传统武术书籍,读起来像天书,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搭建了一座从古典智慧到现代认知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劲力转换”和“寸劲爆发”的部分,作者引用了多个不同流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落脚到薛颠的核心思想上,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武学理念在同一个生理机制上的异同。这种多维度、立体化的讲解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酣畅淋漓,毫不拖泥带水,每一页都充满了干货,完全值得反复研读揣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