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教您学太极图解系列:32式太极剑

冠军教您学太极图解系列:32式太极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艳,高翔,董国兴等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剑
  • 太极拳
  • 武术
  • 传统文化
  • 健身
  • 养生
  • 图解
  • 32式
  • 剑术
  • 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766764
商品编码:2947405202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冠军教您学太极图解系列:32式太极剑

定价:25.00元

作者:杨艳,高翔,董国兴等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37667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2式太极剑是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创和大力推广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本书详细讲解了32式太极剑动作及要领等,内容系统,图文并茂。书中对每个动作都进行了分解式介绍,讲解细致,又要点突出,使读者易懂易学;书中对每个动作易犯的错误,也给以明确指出并加以纠正;尤其是本书甴世界冠军编写和演示,动作标准、规范、舒展、美观,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性。本书可谓融知识性和指导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学习参考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杨艳,女,河南焦作人,原国家武术队队员,武术六段,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现为河南理工大学体院教师、韩国岭南大学博士。还曾任校高水平武术队教练。

杨艳自幼习武,8岁即被选入市武术队,从此也开始了她辉煌的武术专业生涯,并获奖无数,被誉为“美女冠军”;杨艳还代表我国多次出访海外,参与中外文化交流;甴杨艳示范、编写的太极拳、剑教材和光盘系列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学者众。CCTV“欢乐中国行”栏目、宝岛台湾的《全球功夫》杂志、河南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她做过大量的报道,以传颂她对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和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杨艳的主要成绩有: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太极拳项目冠军;2005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全国城市运动会太极拳项目冠军;2007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2009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陈式传统太极拳、3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国际香港武术节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太极拳对练冠军;全国武术段位制大赛武术套路总决赛冠军。

文摘


序言



剑影流云,身心同修:32式太极剑精要 在中华武术的璀璨星河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阴阳哲理、舒缓圆活的动作而闻名于世。而太极剑,作为太极拳的重要分支,更将太极的刚柔并济、内外相合的特点,以剑的灵动与锋锐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一门强身健体的武术,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刻哲学思想的传统文化瑰宝。 本书旨在深入浅出地解析32式太极剑的每一个要领,带领您领略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我们不求速成,只愿与您一同,在舒缓的剑势中感受气血的流转,在刚柔并济的招式中体悟阴阳的转换,在行云流水般的剑法中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一、 32式太极剑的起源与发展 32式太极剑,作为近代太极拳大家在传统剑术基础上创编和发展而来的一种普及型太极剑套路,以其结构紧凑、动作优美、易学易练的特点,迅速风靡全国,成为众多太极剑爱好者入门的首选。它秉承了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精髓,同时融入了剑术的劈、砍、刺、撩、挂、截、点、扫等基本手法,将太极的意境与剑的技法完美结合。 早期的太极剑术,流派众多,形式各异,往往与各自的拳种和教练风格紧密相连。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推广和普及太极剑,国家体育部门组织了专家团队,在广泛研究和吸收各家太极剑精髓的基础上,创编了具有代表性的简化太极剑套路。32式太极剑便是其中之一,它保留了太极剑的核心要素,又在动作的组合和编排上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使其更适合现代人的练习需求。 二、 32式太极剑的练习价值 练习32式太极剑,其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 1. 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提高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感: 太极剑的动作要求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步法的进退转移,腰腿的支撑与带动,以及手臂与剑的配合,都能有效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长期练习,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或平衡感较差人群的身体稳定度,减少跌倒的风险。 增强心肺功能: 舒缓而连贯的剑式练习,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肺功能。虽然动作看似轻柔,但其内在的力学传导和呼吸配合,对心血管系统的锻炼作用不容小觑。 舒展筋骨,缓解肌肉僵硬: 太极剑的动作包含了大量的拉伸、拧转和屈伸,能够有效地舒展全身的筋骨,缓解因长期伏案工作或缺乏运动导致的肌肉僵硬和酸痛。 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通则百病消”。太极剑练习强调意念与动作的结合,通过特定的剑法动作引导体内的“气”在经络中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改善体态,塑造优美身姿: 持续练习太极剑,能够帮助纠正不良的体态,如驼背、含胸等,使身体更加挺拔,姿态更加优美。 2. 修身养性,宁心静气: 培养专注力与耐心: 太极剑的练习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将心神集中于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感受身体的细微变化。这种专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心智训练,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同时,太极剑的练习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也能培养练习者的耐心和毅力。 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压力和焦虑普遍存在。太极剑的舒缓、流畅的动作,配合深长的呼吸,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释放紧张情绪,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它提供了一个暂时脱离烦恼的“场域”,让身心得以休憩。 提升悟性与哲学思辨: 太极剑并非简单的肢体运动,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宇宙观,以及阴阳相济、刚柔并蓄的辩证法,都体现在剑法的变化之中。通过练习,人们可以逐渐领悟其中的奥秘,提升自身的悟性和哲学思辨能力。 培养谦逊与平和的心态: 真正的太极剑练习者,追求的并非招式的炫技,而是内在的修为。在练习中,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好学,对他人也更能保持平和与包容的心态。 3. 传承文化,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 太极剑是中华武术的瑰宝,练习太极剑,就是亲身体验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更是对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和哲学智慧的理解。 欣赏剑舞的艺术性: 32式太极剑在保持武术实用性的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流畅的剑法,优美的身姿,与剑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幅流动的艺术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三、 32式太极剑的基本要素 要掌握32式太极剑,需要从以下几个基本要素入手: 1. 身体姿势与站桩: 虚实分明: 练习太极剑,对“虚实”的要求极高。实则力量有所依托,重心稳固;虚则轻灵,便于转换。步法的进退、身体的重心转移,都离不开虚实的精妙变化。 重心稳定: 无论是在移动中还是在定势中,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是剑法施展的基础。通过下盘的沉稳和腰部的带动,能够让身体如“坐地生根”般稳固,从而使剑法更具穿透力和变化。 腰脊放松,带动全身: “腰脊”是人体运动的总枢纽。太极剑的动作,都是以腰脊的转动来带动四肢和剑的运动。腰脊的放松和灵活,是做到“以腰调剑”的关键。 沉肩坠肘: 肩部要放松下沉,避免耸肩;肘部要自然下坠,避免僵硬。这样才能使手臂的气血畅通,为剑的挥洒提供充沛的能量。 含胸拔背: 胸部微微内收,背部自然挺拔。这并非是要将胸部完全收紧,而是要让胸腔有舒展的空间,背部肌肉得以放松,便于脊柱的转动和力量的传导。 2. 呼吸与意念: 呼吸自然深长: 练习太极剑,提倡顺应自然的呼吸方式,即在吸气时,气沉丹田;在呼气时,意念跟随剑势而发。呼吸要做到深、长、细、匀,避免憋气或急促的呼吸。 意念随剑走: “意念”是太极剑的灵魂。在练习过程中,要将意念集中在剑尖,感受剑尖的运行轨迹,想象剑的威力,并与身体的运动和呼吸相互配合。例如,在刺剑时,意念要集中于剑尖直指目标;在撩剑时,意念要跟随剑刃向上划出美妙的弧线。 心静体松: 保持内心的平静,摒除杂念,身体的放松是意念和呼吸得以顺畅的基础。心静则意念清晰,体松则气血流通,这是内外兼修的关键。 3. 剑法与剑理: 基本剑法: 32式太极剑包含了劈、砍、刺、撩、挂、截、点、扫等多种基本剑法。每一种剑法都有其特定的动作要领、力学原理和技击含义。 剑随身行,身随剑动: 剑与身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剑是身体的延伸,身体是剑的依托。要做到“剑随身行”,即剑的动作要与身体的整体协调;也要做到“身随剑动”,即身体的重心和力量要为剑的运动提供支持和动力。 刚柔相济: 太极剑的精髓在于刚柔并济。该刚处则刚,该柔处则柔。在出剑时,要有刚劲;在收剑或转换时,则要以柔为主,以柔蓄力,以柔化解。 阴阳转换: 剑法的变化,如同阴阳的相互转化。例如,由刺变为撩,由上变为下,都是阴阳属性的转换。理解并运用好这种转换,能够使剑法更加灵活多变,出其不意。 劲力贯通: 练习太极剑,要追求“力从地起,经腿、腰、脊,至手,再至剑”的劲力传导。全身的力量要如一股绳,通过腰脊的带动,将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到剑上,使剑具有穿透力和爆发力。 四、 32式太极剑的练习步骤与要领 本书将以详细的图文解析,带领您逐一攻克32式太极剑的每一个动作: 起势: 动作轻柔,为整个套路的练习奠定基础,调和身心,为接下来的动作做好准备。 并步点剑: 强调重心转移,为后续动作的腾挪打下基础。 进步劈剑: 展现劈剑的力度与方向,练习腰部力量的运用。 左弓步刺剑: 重点在于步法的配合与剑尖的指向性,感受“力由脊发”。 右弓步刺剑: 与左弓步刺剑相对应,进一步巩固步法与剑法的结合。 进步挑剑: 动作舒展,体会向上挑起的力感。 左虚步挂剑: 强调步法的虚实转换与剑的挂挡动作。 右虚步挂剑: 巩固虚步挂剑的要领,提升身体的灵活性。 左弓步推剑: 练习向前推剑的力度与幅度,体会腰部的带动作用。 右弓步推剑: 与左弓步推剑相呼应,强化推剑的练习。 独立上刺: 考验平衡能力,要求身体的稳定与剑的精准刺出。 上步抱剑: 动作的收敛与蓄势,为下一次的进攻做准备。 退步绕剑: 动作流畅,体会绕剑的圆活与变化。 进步刺剑: 再次强调刺剑的要领,步法与剑法的配合。 右弓步拦剑: 展现剑的格挡技巧,体会“以巧破力”。 左弓步拦剑: 与右弓步拦剑相对应,训练反应速度与身体的协调性。 进步削剑: 动作果断,体会削剑的力道与方向。 后坐点剑: 动作的转换与沉稳,要求重心后移,剑尖轻点。 进步削剑: 重复练习削剑,加深动作的记忆。 右弓步斩剑: 动作有力,体会斩剑的爆发力。 进步削剑: 再次巩固削剑的练习。 左弓步拦剑: 重复拦剑动作,加深熟练度。 上步截剑: 动作的紧凑与截断,要求精准到位。 退步削剑: 动作的舒展与回撤,体现回防的技巧。 进步刺剑: 再次强调刺剑要领。 弓步扫剑: 动作的低沉与横扫,体现剑法的广泛应用。 上步斜飞: 动作的舒展与方向变化,体会斜向的力感。 进步挑剑: 重复挑剑动作,加深记忆。 弓步回劈: 动作的反击与变化,体现剑法的衔接。 进步点剑: 动作的精准与轻巧,强调剑尖的控制。 收剑: 套路的结束,动作的收敛与归位。 结束: 整体的放松与回味,体会练习的成果。 在每一个动作的讲解中,本书将重点突出: 动作名称与序号: 清晰标明每个动作的名称和在套路中的顺序。 动作分解: 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动作,便于初学者理解和模仿。 要领提示: 针对每个动作的关键点,给出详细的要领提示,如步法的转换、身体重心的变化、腰部的带动、剑的运行轨迹、呼吸与意念的配合等。 错误纠正: 指出练习中常见的错误动作,并提供纠正方法,帮助练习者避免误入歧途。 技击含义(可选): 在适当的情况下,会简要介绍该动作的技击含义,让练习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了解太极剑的实用性。 配图说明: 精美的插图将清晰地展示每个动作的形态,直观易懂。 五、 练习建议 1. 循序渐进,切勿急躁: 太极剑的练习需要时间和耐心。从基本功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不要急于求成。 2. 持之以恒,每日练习: 规律的练习是掌握太极剑的关键。建议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练习,即使是短时间,也能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3. 细嚼慢咽,理解为先: 在学习每一个动作时,要充分理解其动作要领和内在的力学原理,而不是机械地模仿。 4. 内外兼修,身心合一: 将意念、呼吸与动作融为一体,追求“形神合一”的境界。 5. 多加体会,勤于思考: 在练习中,多加体会身体的感觉,观察动作的细节,并勤于思考动作的原理。 6. 寻求指导,虚心请教: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跟随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及时纠正错误,获得更专业的指导。 7. 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如果身体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练习。 结语 32式太极剑,是一扇通往中华传统文化殿堂的窗口,是一条连接身心和谐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套剑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哲学智慧。愿本书能为您打开这扇门,引领您踏上这段美妙的太极剑练习之旅,在剑影流云之间,寻觅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在挥洒剑光的同时,也浇灌出健康的身心,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那深邃的墨蓝配上烫金的太极图纹饰,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有着执着的追求,而这本书的内页排版更是让人惊喜。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留白,让每一个图解和注释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那种留白的处理,仿佛就是太极哲学在设计上的体现——阴中有阳,虚实相生。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节繁复的剑招分解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完全不会因为墨色过渡而模糊不清。特别是那些关于剑法运劲的意境描述,文字旁边的留白仿佛在邀请读者自行去体会那份“气沉丹田”的内敛。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这种精心打磨的视觉体验,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人更愿意沉浸其中,而不是被复杂的图示淹没。可以说,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已经达到了收藏级别的水准,光是欣赏它的设计,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

说实话,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练习环境和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很多武术书籍只关注招式本身,但我们都知道,太极拳三分练,七分养。这本书里特辟了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清晨练习时空气湿度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呼吸配合不同天气进行调息。这简直是给像我这样,需要在城市喧嚣中寻找一方净土的习练者,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书中还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辅助练习方法,比如针对性地加强手腕力量的小器械练习,这些都不是标准套路里直接体现的,却是保障长期练习不受伤的关键。我尝试了书里推荐的“流水功”练习法,仅仅一周,我的肩关节活动度就有了显著提升,感觉动作的“活”劲儿出来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习练资历和教学经验,让人感觉这份指导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而非纸上谈兵。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有一种老先生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但又绝不失其专业性。它避免了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而是用极其朴实、甚至略带乡土气息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技法。比如,它描述“虚领顶劲”时,不是说“保持脊柱垂直”,而是说“想象头顶悬着一根细线,轻轻牵引着你,如同风筝在空中,既要高昂,又不能绷紧”。这种接地气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感觉。我以前看过的其他资料,常常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理解一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这本书的注释,基本上一读就能领会其精髓。这种清晰、直白的表达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理解到实际运用的距离,让初学者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建立起正确的形体认知。

评分

我是一个追求系统性学习的人,对任何知识领域都希望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名称,而是将整个练习过程分为了几个清晰的阶段。首先是基础的桩功和手眼身法步的分解训练,然后才是进入套路学习,最后还包含了对不同招式之间转换连贯性的专门解析。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体现了严谨的教学逻辑。特别是它在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检清单”,让我能够很客观地评估自己当前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哪些地方还需要反复打磨,哪些地方已经基本到位。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对整个太极剑的练习目标有了明确的规划,而不是盲目地跟着视频比划。这份对学习过程的尊重和规划,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

评分

我最近尝试了几本关于传统武术的入门书籍,说实话,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是照片拍得模糊不清,要么就是口诀拗口难懂,学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练的是个什么形。然而,这本新入手的教材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重点似乎放在了对“意境”的引导上,这一点非常打动我这个偏爱内家拳韵味的人。书里对每一个招式的“起势”和“收势”都有极其细致的描摹,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更着重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在讲解某一个转身的时机,它会引申到对地心引力的理解和身体重心的微妙转移,这对于理解太极的“整”劲至关重要。我按照书中的描述去练习,明显感觉到动作的连贯性增强了,不再是僵硬的招式堆砌。它成功地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成了可操作的身体指令,让我在练习中能体会到一种内在的流动感,这是很多纯粹的图解书望尘莫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