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冠军教您学太极图解系列:32式太极剑
定价:25.00元
作者:杨艳,高翔,董国兴等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337667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2式太极剑是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创和大力推广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本书详细讲解了32式太极剑动作及要领等,内容系统,图文并茂。书中对每个动作都进行了分解式介绍,讲解细致,又要点突出,使读者易懂易学;书中对每个动作易犯的错误,也给以明确指出并加以纠正;尤其是本书甴世界冠军编写和演示,动作标准、规范、舒展、美观,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性。本书可谓融知识性和指导性为一体,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学习参考读物。
目录
作者介绍
杨艳,女,河南焦作人,原国家武术队队员,武术六段,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国家一级裁判员,国家武术段位制指导员。现为河南理工大学体院教师、韩国岭南大学博士。还曾任校高水平武术队教练。
杨艳自幼习武,8岁即被选入市武术队,从此也开始了她辉煌的武术专业生涯,并获奖无数,被誉为“美女冠军”;杨艳还代表我国多次出访海外,参与中外文化交流;甴杨艳示范、编写的太极拳、剑教材和光盘系列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学者众。CCTV“欢乐中国行”栏目、宝岛台湾的《全球功夫》杂志、河南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她做过大量的报道,以传颂她对弘扬中国武术文化和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杨艳的主要成绩有: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太极拳项目冠军;2005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全国城市运动会太极拳项目冠军;2007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24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2009年国际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陈式传统太极拳、3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国际香港武术节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项冠军,太极拳对练冠军;全国武术段位制大赛武术套路总决赛冠军。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那深邃的墨蓝配上烫金的太极图纹饰,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有着执着的追求,而这本书的内页排版更是让人惊喜。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留白,让每一个图解和注释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那种留白的处理,仿佛就是太极哲学在设计上的体现——阴中有阳,虚实相生。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节繁复的剑招分解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完全不会因为墨色过渡而模糊不清。特别是那些关于剑法运劲的意境描述,文字旁边的留白仿佛在邀请读者自行去体会那份“气沉丹田”的内敛。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这种精心打磨的视觉体验,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人更愿意沉浸其中,而不是被复杂的图示淹没。可以说,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已经达到了收藏级别的水准,光是欣赏它的设计,也是一种享受。
评分说实话,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对练习环境和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很多武术书籍只关注招式本身,但我们都知道,太极拳三分练,七分养。这本书里特辟了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清晨练习时空气湿度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呼吸配合不同天气进行调息。这简直是给像我这样,需要在城市喧嚣中寻找一方净土的习练者,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书中还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辅助练习方法,比如针对性地加强手腕力量的小器械练习,这些都不是标准套路里直接体现的,却是保障长期练习不受伤的关键。我尝试了书里推荐的“流水功”练习法,仅仅一周,我的肩关节活动度就有了显著提升,感觉动作的“活”劲儿出来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习练资历和教学经验,让人感觉这份指导是经过时间检验的,而非纸上谈兵。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有一种老先生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但又绝不失其专业性。它避免了那种故作高深的术语堆砌,而是用极其朴实、甚至略带乡土气息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技法。比如,它描述“虚领顶劲”时,不是说“保持脊柱垂直”,而是说“想象头顶悬着一根细线,轻轻牵引着你,如同风筝在空中,既要高昂,又不能绷紧”。这种接地气的描述,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感觉。我以前看过的其他资料,常常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理解一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这本书的注释,基本上一读就能领会其精髓。这种清晰、直白的表达方式,极大地缩短了理论理解到实际运用的距离,让初学者也能很快进入状态,建立起正确的形体认知。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系统性学习的人,对任何知识领域都希望有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名称,而是将整个练习过程分为了几个清晰的阶段。首先是基础的桩功和手眼身法步的分解训练,然后才是进入套路学习,最后还包含了对不同招式之间转换连贯性的专门解析。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体现了严谨的教学逻辑。特别是它在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检清单”,让我能够很客观地评估自己当前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哪些地方还需要反复打磨,哪些地方已经基本到位。这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对整个太极剑的练习目标有了明确的规划,而不是盲目地跟着视频比划。这份对学习过程的尊重和规划,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重要标准。
评分我最近尝试了几本关于传统武术的入门书籍,说实话,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是照片拍得模糊不清,要么就是口诀拗口难懂,学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练的是个什么形。然而,这本新入手的教材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重点似乎放在了对“意境”的引导上,这一点非常打动我这个偏爱内家拳韵味的人。书里对每一个招式的“起势”和“收势”都有极其细致的描摹,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更着重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在讲解某一个转身的时机,它会引申到对地心引力的理解和身体重心的微妙转移,这对于理解太极的“整”劲至关重要。我按照书中的描述去练习,明显感觉到动作的连贯性增强了,不再是僵硬的招式堆砌。它成功地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成了可操作的身体指令,让我在练习中能体会到一种内在的流动感,这是很多纯粹的图解书望尘莫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