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餘嘉锡 國學發微(平裝)
定價:42.00元
作者:餘嘉锡
齣版社:當代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901161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餘嘉锡是卓有成就的目錄學傢,對中國目錄學的研究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餘嘉锡:國學發微》收入其《太史公書亡篇考》等名世佳著及《四庫提要辯證序》等論文。《版本通義》是繼葉著後,版本學的又一部力作。
目錄
作者介紹
餘嘉锡(1883-1955),目錄學傢、語言文字專傢,常德人。清末舉人,任吏部文選司主事。1927年後在輔仁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大學、民國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主講目錄學。1931年任輔仁大學教授,兼國文係主任。1942年兼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委員。
文摘
序言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穩的色彩和精緻的封麵觸動瞭。那種微微有些粗糲的紙張質感,配閤著燙金的字體,散發齣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古典韻味。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快速消費品的時代,能看到這樣用心製作的書籍,實屬難得。尤其是側邊的切口處理,平整而細膩,翻閱起來非常舒適,讓人忍不住想多摩挲幾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內頁的文字,但僅僅是作為一件擺設,它就已經成功地在我的書架上占據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那種對傳統文化載體的敬意,從外在的每一個細節都能直觀地感受到。我相信,能將一本書做到這種程度,其內容必然也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精雕細琢的。這種對“物”的尊重,往往預示著對“學”的認真。
評分坦率地說,我對這類學術論著的閱讀習慣,往往是跳躍式的,先從目錄和引言處窺探其整體脈絡。這本書的章節劃分邏輯性極強,每一部分都像是為解開前一部分留下的懸念而服務的,層層遞進,結構嚴謹得像一座精密的鍾錶。目錄本身就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地圖,讓人一眼就能把握住作者的研究重點和思想走嚮。我注意到,它似乎並不急於拋齣宏大的結論,而是耐心地從基礎概念入手,一步步搭建論證的階梯。這種“慢工齣細活”的學術態度,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它暗示著,真正的洞察需要時間和耐心的積纍,而不是浮光掠影的瀏覽。這種紮實的結構,讓我對深入閱讀後的收獲充滿瞭信心。
評分初次接觸這類偏嚮傳統學術的著作時,我總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能從中汲取到前人智慧的滋養,忐忑的是擔心文字的晦澀和理論的枯燥會成為閱讀的巨大門檻。然而,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卻給瞭我一個極大的驚喜。字體選擇非常清晰,行間距和字距的拿捏恰到好處,即便是需要長時間沉浸其中,眼睛的疲勞感也得到瞭極大的緩解。更重要的是,我留意到在一些關鍵概念的解釋處,似乎有非常細緻的旁注或者引文標注,這種對閱讀體驗友好的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理解深奧學問的難度。這讓我確信,作者在構建其知識體係的同時,也充分考慮瞭當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做到瞭“雅而不艱”,這對於推廣國學知識的普及,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評分我個人對書籍的“手感”非常看重,它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我是否能與書中的思想産生持續的共鳴。這本書在裝幀上選擇的這種適中的厚度,拿在手中既有分量感,又不至於太過沉重,非常適閤在深夜靜謐的時光裏,捧著它,伴著一杯清茶,進行一次心靈的對話。紙張的微黃處理,也減少瞭現代印刷品那種刺眼的白光,讓閱讀環境更加柔和舒適,仿佛能隔絕外界的喧囂,讓人專注於文字本身的力量。這種物理上的舒適感,是閱讀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為思想的深入交流創造瞭一個寜靜的容器。我甚至可以想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書頁會被我翻閱得更加柔軟,留下一些閱讀的痕跡,那將是與這本書共同成長的見證。
評分從書名和裝幀透露齣的信息來看,這本書似乎試圖在宏大的“國學”範疇內,進行一次精微的“發微”工作,也就是深入到細緻入微之處進行探討和闡釋。這種由宏觀導嚮微觀,再由微觀反觀宏觀的視角,往往能帶來更深刻的理解。我更傾嚮於相信,作者並非隻是簡單的知識搬運工,而是具有自己獨特洞察力的學者。這種“發微”的姿態,意味著它可能包含瞭對前人觀點的辨析、對現有研究的補充,甚至是對一些被忽略的角落進行光照。對於一個成熟的閱讀者而言,最渴望的正是這種超越常識的、帶有原創性的學術增量,而非重復已有的結論。期待它能帶給我那些“原來如此”的頓悟時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