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情緒是什麼
定價:59.90元
作者:喬瓦尼·弗契多,,黃玨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213086373
字數:
頁碼:25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K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大眾;心理學愛好者;科學愛好者
英國《衛報》評選的年度心理學作品。
n一本關於情緒的百科全書,一次對神經科學的深度反思。
n融閤科學理性與藝術感性,帶你重新認識那些讓人又愛又恨的微妙情緒。
n《自然》《衛報》《華盛頓郵報》《齣版人周刊》《科剋斯書評》等各大媒體一緻力薦。
n湛廬文化齣品。
n內容提要
科學傢們宣稱,他們從大腦裏找到瞭情緒的秘密。然而,憤怒、內疚、焦慮、悲傷、快樂……這些陰晴不定的情緒,真的能被總結成簡單的方程式,透過神經科學、心理學或遺傳學讓人一一透視嗎?對情緒的科學描述,真的足以說明我們的感受嗎?
n在《情緒是什麼》中,歐洲新銳神經科學傢喬瓦尼·弗契多以科學傢的理性和藝術傢的筆法,分7章探討瞭憤怒、內疚、焦慮、悲傷、共情、快樂和愛這7種情緒。每章以一個作者親身經曆的情感小故事為引子,介紹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對這種情緒的研究進展,並進一步檢討瞭科學方法的不足與爭議。
n《情緒是什麼》跳齣瞭純粹的科學視角,從哲學、藝術、詩歌、音樂、戲劇等不同角度,詮釋情緒在真實生活中帶給我們的力量與意義。這使得整本書不僅擁有科學的理性思考,還兼具瞭科普書少有的感性一麵。
n目錄
前言破譯情緒的故事
1 憤怒熾熱的噴發
一股勢不可當的力量
情緒研究的起源
憤怒的醜惡麵孔
理性vs情緒
認識大腦
皮膚反應揭示真相
易怒傢族
基因與環境
聽證席上的大腦
安撫你的失意
尾聲
2 內疚洗不掉的汙點
糟糕的行為
內疚、懊悔和羞愧
洗刷內疚
內疚與時間
如何選擇
內疚在大腦中的發源地
一個天纔畫傢的故事
文化背景的力量
腦掃描說明r什麼
眼見是否真的為實
道德腦
尾聲
3 焦慮對未矢口的恐懼
恐懼還是焦慮
焦慮的譜係
對恐懼的條件反射
大腦中的焦慮
焦慮的哲學
另一條道路
塑造你的大腦
讓平和化蛹成蝶
尾聲
4 悲傷沉浸於不存在之中
垂頭喪氣
淚流成河
悲痛與身體疼痛相似嗎
如何定義抑鬱
用語言描述情緒
我的悲傷你不博
尋找緩解悲傷的分子
古老的療法
尾聲
5 共情帷幕後的真相
舞颱上的魔法
情緒的鏡子
在互動中錶演
演員的竅門
錶演的悖論
現實還是虛構
姑且相信
沉浸存幻覺中
尾聲
6 快樂幸福的碎片
苦盡甘來
快樂的標誌
快樂帶來創造力
製造快樂的分子
左腦快樂,右腦悲傷
享樂主義VS幸福主義
測量幸福
尾聲
7 愛綜閤徵與十四行詩
柏拉圖之愛
一見鍾情
高潮之後的低榖
情緒背叛瞭眼睛
承諾
我們如何選擇伴侶
愛情超市
尾聲
後記在科學中保留詩情畫意
注釋與參考文獻
緻謝
譯者後記
作者介紹
喬瓦尼·弗契多
n弗契多是一位足跡遍布歐洲的新銳神經科學傢。他齣生於意大利西西裏島,本科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UCL),在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居住於愛爾蘭。
n弗契多主要研究情緒的神經基礎,建樹頗豐。他是歐洲神經科學與社會網絡(EuropeaNeuroscience & Society Network)的創始人和谘詢專傢,並於2008年榮獲約翰·肯德魯年輕科學傢奬(JohKendrew Young Scientist Award)。
n從學生時代起,弗契多就醉心於研究科學、社會與文化的關係,尤其擅長將科學與文學結閤起來,曾多次在《自然》《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錶論文,同時也是深受各種大眾類媒體讀者歡迎的專欄作傢。
n弗契多的興趣愛好廣泛,從做飯、吹口哨到多媒體敘事無所不包,尤其熱愛大海。他還有著獨到的語言天賦,至今已經掌握瞭英語、意大利語、德語、法語、俄語、葡萄牙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和愛爾蘭語9種語言。
n文摘
一見鍾情
n我想說,那個陌生人對我産生瞭多麼持久的影響啊,他是非常強有力的“外部刺激”。我見到他僅僅不足5分鍾,便決定追求他。就像蕭伯納所說:“愛就是將某個人與其他人之間的區彆無限擴大。”在人群中多看瞭你一眼,便足以産生無法抗拒的身體反應和心理反應。我們是否會愛上隻見過一眼,對其幾乎一無所知的人呢?
n愛始於相見,詩歌不斷強調視覺在引導丘比特之箭上的重要作用。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中,光之神阿波羅看到女神達佛涅後,瘋狂地愛上瞭她。他開始追求達佛涅,盡管達佛涅對他沒有興趣。羅密歐偷偷潛入凱普萊特傢族的聚會,對硃麗葉一見鍾情,他說:“我的心曾經愛過?我發誓沒有,看!因為我從未見過真正的美人,直到今晚。”
n阿波羅、羅密歐和電影院入口處的我似乎都受到一股飄忽不定的力量的支配,它點燃瞭我們無法控製的激情。難怪維納斯和硃庇特的兒子愛神丘比特會錶現為一個小孩,他任性地射齣他的箭,隨意地把兩個人撮閤在一起。無論是否有丘比特的幫助,我們為什麼會被某個人吸引,而不會被另外一個人吸引呢?想一想派對的場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找到愛人,那麼當進入擁擠的房間時,我們首先會做的事情是快速掃描一遍,發現並聚焦於我們認為可能適閤我們的人。
n早在神經學齣現之前,光學啓發人們用充滿詩意的方式錶達愛。在13世紀的西西裏島,在的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的宮廷詩歌裏,點燃愛情的是視覺事件。各種各樣的科學傢、藝術傢聚集在腓特烈的宮殿裏,其中有一位非常有纔華的公證員兼詩人賈科莫·達·倫蒂尼(Jacopo da Lentini),他很擅長創作十四行詩,這是他吟詠愛情時喜歡使用的形式。正如我在前麵章節中提到的,我也很喜愛十四行詩,巧閤的是,我成長的地方離賈科莫的傢鄉倫蒂尼不遠,這裏也是十四行詩的誕生地。以下是賈科莫特彆的十四行詩:
n愛是一種欲望,它由心而生
n透過充盈的巨大快樂
n眼睛先産生愛,心給予它滋養
n……因為眼睛把它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展示給心,無論好壞……
n如今我們知道,愛的主要器官不是心。無論愛之箭到底是什麼,它會射穿眼睛,刺入大腦深處,直達丘腦。視覺信息在丘腦得到加工,然後被傳遞到梭狀迴麵孔區。在見到另一個人時,我們通常會先關注麵部。麵部能夠透露齣一個人情緒狀態的綫索。專門負責人臉識彆的腦區與杏仁核及前額葉皮層相連,這是情緒體驗的兩個調節器。
n很多探究愛情的研究會給接受腦掃描的被試展示戀人的照片。在掃描儀裏,你肯定不能再造浪漫相遇的體驗,但可以試著觀察視覺輸入如何喚起並保持一個熱戀者的情緒反應。2000年,倫敦大學學院的安德烈亞斯·斯(Andreas Bartels)和森馬·澤基(Semir Zeki)請一些自稱正處於熱戀中的人參加他們對戀愛的神經係統的研究。在掃描過程中,所有被試都會看到戀人的彩色照片,他們的戀愛關係平均持續瞭兩年多一點。在另一項類似的研究中,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阿瑟·阿倫(Arthur Aron)、海倫·費希爾(HeleFisher)和他們的同事招募瞭同樣數量的正處於熱戀中的被試,隻是他們的戀愛關係不長,頂多持續瞭17個月,因此處於戀愛的早期階段。
n除瞭測量大腦活動以外,所有被試還要完成問捲,以此對他們的戀情進行評級,量化他們的愛情。研究者要求他們對一些陳述打分,比如“X時時刻刻都在我心裏”“我對X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我渴望瞭解X的”“當我做讓X開心的事情時,我也感到開心”。這些問題聽起來可能很普通,但它們確實有助於心理學傢評估戀人的熱戀程度。
n兩項研究是互相吻閤的,揭示齣類似的結果。皮層下的這兩個腦區特彆活躍。一個是腹側被蓋區,它覆蓋著腦乾。另一個是尾狀核,它是位於大腦中心的一個形狀像字母C的結構,橫跨在兩側丘腦之上,之所以被命名為尾狀核,是因為它的前部較寬,有一條比較細的尾巴。實驗結果還包括另一個皮層下腦區伏隔核。正如我在前麵章節中所描述的,所有這些腦區主要調節奬賞與動機,它們浸泡在多巴胺中,能夠喚醒欲望。腹側被蓋區和伏隔核也與視覺係統相連。
n任何熱戀過的人都認得齣與多巴胺相關的行為:過度活躍,驚人的積極性,不知疲倦。因為癡情,我在寫詩中度過瞭很多個不眠之夜。
n多巴胺能夠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當我們熱戀時,它使我們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戀人身上。我們隻想著這一個人,無法思考其他任何事情。他被排在很高的優先級上,周圍人都變得無關緊要。這種固定而專一的注意力使我們能夠聚焦於熱戀對象的細節,並記住這些細節。我們能記住他們的穿著、他們說的話,能描述齣和他們一起就餐的餐廳、分彆時他們的麵部錶情。
n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還顯示,此時杏仁核的活動性降低瞭。杏仁核是情緒生活的中心,恐懼反應主要産生自這裏。難怪在熱戀階段看到所愛之人會導緻杏仁核的活動性降低,而在很早的階段並不會如此,因為看到所愛之人産生的歡欣、信任和安全感會驅除恐懼。
n序言
我嚮來是那種喜歡刨根問底的人,對於生活中遇到的任何現象,都希望能找到背後的邏輯和原因。尤其是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卻又常常被我們忽略或誤解的東西,比如“情緒”。這本書的標題,簡練卻極具穿透力,仿佛在邀請我去探索情緒的深層奧秘。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人,他/她可能會用一種非傳統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視角來解讀情緒。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一些關於情緒的普遍性規律,也許是一些我們從未意識到的心理機製。我希望它能夠帶領我跳齣日常的思維定勢,去理解情緒為何會以某種方式齣現,以及它對我們個體和群體行為的影響。我渴望從中獲得一種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是“感受”情緒,而是能夠“理解”情緒,並知道如何與之互動,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帶來一種“頓悟”的感覺,讓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激發我不斷探索和成長的動力。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自我成長”話題相當熱衷的人,從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再到人際交往,我都在不斷地尋找能讓我變得更好的書籍。最近,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阻礙我前進的並非能力不足,而是那些不被理解、不被管理的“情緒”。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契閤瞭我近期關注的焦點。我推測,這本書的結構可能會非常清晰,從情緒的本質齣發,深入探討其多樣性,以及它們如何在我們的生活決策、人際互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剖析一些常見的情緒誤區,比如將情緒簡單地標簽化,或者試圖壓抑某些“不好”的情緒。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幫助我們理解情緒的信號,並將其轉化為積極的行動。或許,書中還會介紹一些關於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理論,並給齣具體的培養建議。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梳理內心、認識自我的一個重要工具,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駕馭自己的情緒,成為一個更具韌性和智慧的人。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太吸引我瞭,簡潔又富有藝術感,那種溫暖的色調和抽象的綫條,立刻勾起瞭我對內在世界的好奇心。我猜想,這本書一定是以一種非常溫柔、細膩的方式來探討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難以捉摸的情緒。我一直覺得,情緒就像是流動的河流,時而平靜,時而洶湧,而我們常常在這河流中隨波逐流,卻不知道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航嚮。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識彆齣那些復雜的情感,並且學會如何與它們和諧相處,而不是被它們所睏擾。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在麵對壓力、焦慮、喜悅、悲傷時,能夠更從容、更坦然。也許,它會像一位知心的朋友,陪我一同踏上這段認識自我的旅程,發現隱藏在情緒背後的真正需求和渴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讓書中的文字觸動我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開啓一段與自己對話的奇妙體驗。
評分我一直對心理學和人類行為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幫助我們提升生活品質、改善人際關係的書籍。這本書的書名《XH 情緒是什麼》給我一種直觀的衝擊感,它直接切入瞭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的核心話題。我推測,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深諳人心、善於錶達的專傢,他/她可能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形象的案例,來解構情緒的産生機製、錶現形式以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我渴望從中學習到如何識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更希望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在溝通交流中更具同理心和有效性。我期望書中能包含一些科學的理論基礎,但又不會過於晦澀難懂,而是能夠將復雜的概念轉化為 actionable insights,讓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擺脫一些負麵情緒的睏擾,比如拖延癥、易怒、失落感,讓我能夠更積極、更陽光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認知大門,讓我能夠以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去體驗和處理情緒。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在生活中遇到瞭一些瓶頸,感覺自己總是被各種情緒所裹挾,有點力不從心。偶然間看到這本書的推薦,書名雖然簡單,但卻直擊要害,讓我覺得它可能正是我需要的。我猜測,這本書不會是那種空洞的大道理,而是會更側重於實踐和體驗。也許,它會從“情緒”的定義開始,然後一步步引導讀者去探索情緒是如何形成的,它在我們身體上和心理上會産生怎樣的反應。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引導性的練習,讓我們能夠通過自我觀察,慢慢學會區分不同的情緒,並理解它們背後的原因。比如,當我感到焦慮時,這本書能不能告訴我,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應該如何去緩解它,而不是讓它持續發酵?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情緒調節的實用技巧,比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練習,或者一些認知上的調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一種更健康的情緒觀,不再害怕、排斥負麵情緒,而是學會接納它們,並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