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图解排球技术和战术 基础训练200项
定价:68.00元
作者:【日】米山一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154268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近1000幅四色高清图片展示排球姿势及技术要领 2、连贯照片展示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动态 3、照片上使用指向性曲线标注动态及技术要点 4、所有动作真人实拍、专业运动员展示,正确错误动作对比一目了然 5、专业教练多年教学经验倾囊相授随着国际排联对排球规则进行的各项重大改革,排球运动也在不断进化。近来10多年来,仅从排球规则上看就有了很多重大变化。例如,改每局15分的发球得分制为每局25分的每球得分制;发球擦网有效;启用自由人;取消了次击球时的“连击”犯规,等等。另外,现代排球的趋势为所谓的“3D排球”,也就是两方球队依托快速的二传,发动强有力的后排扣球,并以此为核心组织进攻。因此对球员的速度、准确度、身高和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指导者,我们更应该坚定信念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嘉悦大学女子排球部总教练 米山一朋
内容提要
随着国际排联对排球规则进行的各项重大改革,排球运动也在不断进化。本书结合新趋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排球技战术训练的200项基础训练项目,包括协调训练、传球训练、发球训练、接球训练、扣球训练等提高排球技能和水平的实战方法。书中的每一章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基本技术的解说和训练科目,而训练科目页的阅读又分为训练数据、训练目标、训练方法、训练建议、拓展训练、指导者笔记和速查目录7个内容,帮助排球运动员、教练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本书,从而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双重实力。
目录
作者介绍
米山一朋 主编196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1984年进入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现任嘉悦大学教授。曾参加过1985年、1989年排球世界杯,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0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排球联赛等,活跃于日本排球界。其后担任日本成年组男子排球代表队教练、日本青年组男子排球代表队教练等。自2006年起,担任嘉悦大学女子排球部教练。
文摘
序言
我之所以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的训练体系。比如,从最基础的垫球平稳过渡到急停起跳的扣球准备姿势,再到复杂的背飞战术的执行流程,我希望书中能有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指引我。但是,这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对我来说显得有些松散和跳跃。今天讲的是一传的站位,明天可能就跳到了副攻的快攻跑位,后天又回到了防守队员的覆盖范围界定,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够紧密,使得读者很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就像是拿到了一堆精美的零件,但缺少一张准确的装配说明书,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自己去梳理和排列这些信息,才能勉强拼凑出我想要的“技术大厦”的蓝图,这与我期望的“图解”带来的便捷性相去甚远。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实用的气息,我满心期待它能像一位手把手的教练一样,把我从排球场上的“小白”变成一个稍微靠谱的“老手”。然而,当我翻开扉页,心里那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却像是被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本来是想找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发球、如何阅读对手的进攻路线、甚至是如何在关键时刻调整心态的深度分析。那些关于身体协调性、爆发力的具体训练方法,或者是在不同阵型下如何快速转换防守的战术讲解,我都在寻找。但读完后发现,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宏观的、近乎于理论层面的叙述,对于那些真正想在场上立刻用起来的“干货”却着墨不多。我期待的是那种能让我看完后立刻就能去球场上试试看,并且能看到立竿见影进步的“秘籍”,而不是那种停留在纸面上的,需要我再自行消化、二次加工的内容。它就像是一份精美的菜单,罗列了各种菜品的名字,却缺少了关键的烹饪步骤和火候的掌控。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挺高的,毕竟“图解”和“200项”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暗示着内容的丰富和直观性。我渴望看到那些细致入微的动作分解图,比如拦网时手臂的伸展角度、鱼跃救球时身体重心的转移轨迹,那种能用眼睛捕捉并模仿的视觉信息。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帮我纠正平时自己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起跳时身体的垂直度,或者传球时手指触球瞬间的力量分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本关于排球哲学的导览册,而不是一本实操手册。它谈论了很多战术思想的形成背景,或者说排球运动的美学价值,这些固然有其深度,但对于一个急切想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基层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有些“玄乎”了。我需要的是那些可以直接翻译成肌肉记忆的指令,而不是那些需要我进行大量哲学思考才能联系到球场动作的内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感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看起来确实赏心悦目。我本以为,这种现代化的设计会伴随着一些前沿的训练理念,比如如何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发球落点,或者如何通过心理暗示来提高关键球的命中率。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根据不同身高、不同力量的队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的思路。但很遗憾,它似乎更偏向于对传统战术的梳理和回顾,缺乏对现代排球发展趋势的敏锐捕捉。那些关于“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训练效率”的章节,在我翻阅后发现几乎没有涉及,给人一种时间停滞在过去的感觉。对于一个渴望与时俱进、追求更高竞技水平的读者来说,这种内容上的滞后感是比较令人失望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其价值在于能将复杂的运动分解成一系列可执行的步骤。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心里盘算着,我要系统地学习如何进行低手接发球的站位调整,以及面对大力跳发时,如何用不同的手法去“卸力”和过渡。我还想了解,在快速多变的三人拦网中,队员之间如何实现最佳的横向移动和覆盖面积的分配。然而,这本书给我的信息量,就像是蜻蜓点水,每个技术点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力学原理或是临场应变的技巧。它似乎在努力涵盖“技术”和“战术”的方方面面,但结果却是哪一方面都没有做到特别精深。就像一个大型超市,商品种类繁多,但每种商品的品质和深度都不足以让人满意,最终我找不到我最需要的那个“明星产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