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颱州黑虎拳 |
| 作者 | 馬曙明 |
| 定價 | 88.00元 |
| 齣版社 | 北京體育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64428273 |
| 齣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數 | |
| 頁碼 | 180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颱州黑虎拳,是流行於浙江沿海地區的一種傳統武術,也是浙江南拳的古老拳種之一。它具有典型的沿海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浙江沿海人民的政治、生活、文化、風俗等特徵。 颱州黑虎拳是浙江武術園地中有著廣泛影響的拳種,也是浙江沿海文化寶庫中一顆耀眼的明珠,是浙江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黑虎拳顧名思議就是在拳法上體現虎的勇猛剛勁。它主張神形俱練,內外兼修,拳打臥牛之地,在狹窄的場地就可習練拳術,招法變化多端、樸實而又威猛,齣手帶勁風、呼呼有聲,但又可剛可柔、剛柔相濟,屬浙江南拳的主要拳種。 習練颱州黑虎拳,內容包括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和功法練習等,身法要求頭正、不俯不仰,身正、不偏不倚,含胸收臀、虛心實腹、沉肩鬆胯,忌挺胸聳肩、緊紮腰帶,注重下樁沉穩、落地生根。因沿海環境特殊和習練麵積受限,給拳術演練者加大瞭練習難度,也提齣瞭更高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要求。 《颱州黑虎拳》筆者從少年時即習練颱州黑虎拳,本文以颱州黑虎拳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廣料、走訪考察、記錄口述等方法,以颱州黑虎拳的發展、傳承過程為脈絡,以發展中的橫嚮比較及社會文化背景為路徑,試以多層麵、多視角探討研究颱州黑虎拳的産生背景、發展過程及拳法特點。 |
| 作者簡介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目錄 | |
| 大黑虎拳 1.站立式 2.插雲 3.撥雲見日 4.霸王敬酒 5.將軍捧印 6.上步抱拳 7.落馬雙刀 8.鳳凰撒翼 9.雙龍齣海 10.兩手筆直 11.平步一肘 12.提步斬爭 13.上步眼紮 14.轉身眼紮 15.嚮左一掌 16.連環掌左 17.連環掌右 18.單飛 19.黑虎偷心 20.朝天一腳 21.雙拳落地虎 22.鐵扁擔 23.朝天蹬 24.順手牽羊 25.-插香 26.二插香 27.三插香 28.半步短拳 29.全步長拳 30.甩拳嚮腳 31.左腳上步長拳 32.半步短拳 33.全步推掌 34.並步雙拳 35.摟打透步拳一 36.摟打透步拳二 37.迴身一肘 38.順勢掏心拳 39.撈沙挖泥 40.轉身落地捶 41.退步騎虎 42.玉帶圍腰 43.雙手推窗望月 44.朝天腳 45.落地迎麵掌 46.後推窗望月 47.右三角鬥 48.左三角鬥 49.古樹盤根 50.順手牽羊 51.倒騎虎 52.上步紮手 53.黑虎伏地 54.鏇風掃葉腿 55.騰空鏇風腿 56.壓襠金雞獨立 57.左退步黑虎洗麵 58.右退步黑虎洗麵 59.上步蹬腿 60.雙風貫耳 61.退步打虎 62.雙旗開路 63.將軍捧印 64.收勢 …… 黑虎齣洞 黑虎下山 黑虎棍 黑虎拳歌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文摘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序言 | |
| 大黑虎拳 1.站立式 2.插雲 3.撥雲見日 4.霸王敬酒 5.將軍捧印 6.上步抱拳 7.落馬雙刀 8.鳳凰撒翼 9.雙龍齣海 10.兩手筆直 11.平步一肘 12.提步斬爭 13.上步眼紮 14.轉身眼紮 15.嚮左一掌 16.連環掌左 17.連環掌右 18.單飛 19.黑虎偷心 20.朝天一腳 21.雙拳落地虎 22.鐵扁擔 23.朝天蹬 24.順手牽羊 25.-插香 26.二插香 27.三插香 28.半步短拳 29.全步長拳 30.甩拳嚮腳 31.左腳上步長拳 32.半步短拳 33.全步推掌 34.並步雙拳 35.摟打透步拳一 36.摟打透步拳二 37.迴身一肘 38.順勢掏心拳 39.撈沙挖泥 40.轉身落地捶 41.退步騎虎 42.玉帶圍腰 43.雙手推窗望月 44.朝天腳 45.落地迎麵掌 46.後推窗望月 47.右三角鬥 48.左三角鬥 49.古樹盤根 50.順手牽羊 51.倒騎虎 52.上步紮手 53.黑虎伏地 54.鏇風掃葉腿 55.騰空鏇風腿 56.壓襠金雞獨立 57.左退步黑虎洗麵 58.右退步黑虎洗麵 59.上步蹬腿 60.雙風貫耳 61.退步打虎 62.雙旗開路 63.將軍捧印 64.收勢 …… 黑虎齣洞 黑虎下山 黑虎棍 黑虎拳歌 後記 |
這本關於武術流派的書籍,我是在一個頗具年代感的舊書店裏偶然發現的,當時被它泛黃的紙張和略顯陳舊的書脊所吸引。我原本對地方拳種瞭解不多,更多的是接觸過一些主流的傳統武術,所以這次“探險”對我來說充滿瞭新鮮感。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一些非常詳盡的招式圖解,綫條勾勒得極其講究,每一個關節的受力點和身體的重心轉移都標注得非常清晰,幾乎到瞭有些“刻闆”的程度。這錶明作者在整理這些拳譜時投入瞭巨大的心血,絕非泛泛而談。我特彆欣賞它對於“氣沉丹田”這類內功心法的描述,不同於其他書籍那種玄之又玄的說法,這裏的闡述更偏嚮於生理學的角度,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如何通過呼吸帶動內勁的産生和運行。讀著讀著,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老拳師們在空地上紮馬步、練套路時的那種沉穩和力量。雖然有些術語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琢磨,但正是這種深度,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花拳綉腿”的層麵,而是真正觸及瞭武術的精髓。它更像是一部武術技藝的“工程學手冊”,嚴謹而實用。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論述武術哲學理念時,展現齣一種非常內斂而深邃的東方智慧。它很少使用宏大的詞匯,更多的是通過對具體招式背後蘊含的“理”的挖掘來闡述。比如,書中對“藉力打力”的解析,不隻是停留在物理層麵的反作用力,而是上升到瞭人際關係和為人處世的哲學高度——如何順勢而為,如何以柔剋剛。這種跨界的思考方式讓我受益匪淺。我原本以為武術書籍就是關於打鬥技巧的集閤,但這本書更像是一本關於生命哲學的教科書,教人如何觀察環境、如何應對變化,以及如何在看似對抗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衡與和諧。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的新視角,讓你明白真正的強大並非外顯的攻擊性,而是內在的適應性和韌性。讀完後,那種心境上的沉澱是其他很多“成功學”或“勵誌”書籍無法給予的。
評分拿到這本書後,我最先關注的是它的曆史背景部分,這部分寫得非常紮實,充滿瞭濃鬱的地域文化氣息。作者似乎對颱州當地的社會變遷和武術的興衰有著深入的田野調查。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瞭師承關係,更是穿插瞭許多軼事和民間傳說,讓原本嚴肅的武術傳承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比如,書中描述瞭某個大戶人傢在特定曆史時期如何將武術作為傢族護衛的力量,以及在特定節慶時,武術錶演如何融入當地的民俗活動中,這些細節的捕捉,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這種武術的認知,它不再是一個孤立的技藝體係,而是深深根植於一方水土之中的文化現象。閱讀過程中,我甚至能想象齣當年那些習武之人如何在田間地頭、在海邊礁石上刻苦訓練的場景。作者的筆觸細膩,既有對武術威猛一麵的贊頌,也有對習武者心性修煉的探討,這種平衡感處理得非常好,讓人讀起來既感到熱血沸騰,又有所思有所悟。
評分與其他武術書籍相比,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或許在於它提供瞭一份非常詳盡的“工具箱”,而不是簡單的食譜。它不僅講解瞭拳法,還附帶瞭大量的輔助練習法,包括一些特殊的樁功和針對性的身體柔韌性訓練。這些輔助練習的描述非常具有操作性,即便沒有名師指導,隻要嚴格按照圖文說明進行,也能感受到身體細微的變化。我嘗試瞭其中一個關於“開胯”的拉伸練習,堅持瞭半個月,感覺腿部力量的傳導性和穩定性都有瞭明顯的改善,這得益於作者對人體結構力學的深刻理解和精準錶達。這種注重實效和可操作性的態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深信不疑。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理論著作,不如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手把手地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其價值遠超書本本身的價格。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略顯保守,如果以現代審美來看,可能不夠“時尚”,但這種樸實無華恰恰是它魅力的一部分。它專注於內容本身,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尤其值得稱贊的是它對一些高級功法的解析,這部分內容在市麵上極為罕見。它沒有簡單地告訴你“要做到什麼”,而是詳細分解瞭達成那種境界所需要的身體素質、精神集中度以及不同階段的訓練重點。我對照著自己平時練習的一些基本功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在某些環節的處理上確實存在誤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校準機會。作者似乎非常推崇“慢練齣真功”的理念,書裏反復強調練習時的意念引導,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和力量,這種慢工齣細活的匠人精神,在當下這個追求快速反饋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的訓練思路一下子被打開瞭,不再是盲目地重復動作,而是帶著更明確的目標去體會每一次的呼吸和發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