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978753817712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春震

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9787538177121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春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春震 著
图书标签:
  • 围棋
  • 死活
  • 中级
  • 棋谱
  • 练习
  • 技巧
  • 李春震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对局
  • 战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77121
商品编码:2952790533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2-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
作者 李春震
定价 35.00元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8177121
出版日期 2013-02-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359Kg

   内容简介

围棋死活是贯穿围棋序盘、中盘、官子各阶段的要素,可以说,不研究围棋的死活,就不能谈论围棋。下棋时,如果看不清棋的死活,无异于盲人骑瞎马。李春震编著的《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包括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分册。初级适合业余1段以下的读者,中级适合业余1段至3段的读者,高级适合业余3段以上的读者。《围棋经典死活3600题·中级》在经典死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实战常型和一些少见的珍奇型,由于分类比较明确,便于读者记忆与掌握。


   作者简介

   目录

1.做活要点

2.破眼急所

3.扑与倒扑

4.左右同形

5.倒脱靴

6.双方急所

7.导致气紧

8.左右兼顾

9.外侧攻杀

10.角部特征

11.借助扳子

12.正确次序

13.抓住弱点

14.利用弃子

15.间接攻击

16.巧借外围

17.一路妙手

18.追杀

19.金柜角及变形

20.珍珑奇形

习题解答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棋道深邃,生死攸关:探寻围棋棋盘上的无尽变化 围棋,这项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棋类游戏,以其简明的规则和无穷的变化,吸引了无数的爱好者。它不仅仅是一场棋子在方格间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于战略、计算、平衡与取舍的深度思考。在这盘黑白交织的棋盘上,生命的诞生与消亡,棋形的巩固与瓦解,常常只在一念之间,一线之差。理解围棋的死活,便是掌握围棋精髓的关键。 “死活”二字,在围棋的语境中,承载着远超字面意义的重量。它关乎棋子是否能组成有眼活棋,在激烈的攻防中得以生存;它决定着一方棋势的兴衰,甚至是整盘棋的胜负走向。棋盘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上演着一场生死的搏斗,每一个断点、每一处连接,都可能是生机勃勃的起点,也可能是走向终结的绝境。学习和掌握围棋的死活技巧,是每一位希望在棋道上有所精进的棋手所必须跨越的门槛,也是通往更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对于广大围棋爱好者而言,尤其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对局经验,能够理解棋盘上的基本攻防后,进一步提升棋力,往往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对“死活”问题的深入研究。因为,大量的实战对局往往会在局部出现死活的缠斗,能否准确地计算出棋子的存亡,能否迅速地找出破解对方死活困局的方法,直接决定了对局的走向。许多看似复杂的棋局,其核心往往就围绕着某个或某几个局部棋形的死活展开。一旦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就容易在实战中因为计算失误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因此,系统地学习围棋死活的技巧,对于打下坚实的围棋基础至关重要。这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耐心、细致,以及大量练习的积累。从最基础的眼形构成,到最复杂的局部棋形计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反复琢磨,融会贯通。掌握了死活的真谛,棋手便能更自信地应对实战中的各种变化,更精准地判断棋形的优劣,更有效地捕捉对方的弱点,从而在棋盘上游刃有余。 围棋死活的题目,正是这种系统学习和刻苦训练的绝佳载体。它们如同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谜题,将围棋中最核心、最精妙的死活变化浓缩于其中。通过反复思考和解答这些题目,棋手能够: 一、 训练计算能力: 围棋死活题的核心在于计算。从简单的几手棋判断,到复杂的数十手乃至上百手的变化推演,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计算训练。棋手需要预判对方的应对,并规划出最优的己方棋路,这极大地锻炼了其短时记忆、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 二、 提升棋形认知: 围棋棋形千变万化,但其中蕴含着许多经典的死活模式。通过大量的死活题练习,棋手能够逐渐积累对各种典型棋形的认识,熟悉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存亡规律。这就像学习语言需要掌握词汇和语法一样,死活题帮助棋手“词汇化”和“语法化”棋盘上的各种变化,从而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识别棋形的性质。 三、 培养全局观: 尽管死活题多以局部为单位,但对死活的精确计算和判断,最终会渗透到棋手的全局观中。当棋手能够深刻理解局部死活的价值后,在对局中就能更好地平衡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知道何时应强攻,何时应收紧,何时应放弃局部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四、 增强应变能力: 棋局的发展瞬息万变,对手的每一步棋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死活题的训练,尤其是一些变化丰富的题目,能够帮助棋手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反应,冷静分析,迅速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 五、 巩固基本功: 围棋的许多基础知识,如活棋的眼位、破眼技巧、手筋等,都是死活题的基础。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成为棋手在实战中信手拈来的能力。 六、 激发学习兴趣: 围棋死活题往往充满挑战性,解答出难题的成就感,能够极大地激发棋手的学习热情。每一次成功的突破,都会让棋手感受到棋艺的进步,从而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钻研。 围棋死活的研究,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探索之路。从初学者接触到基础的“扑吃”、“征子”,到中级棋手需要掌握的“征吃”、“破眼”、“做眼”、“扑”、“紧气”等基本手筋,再到高级棋手需要深入理解的“长”、“尖”、“扳”、“压”、“飞”、“靠”等各种定式变化中的死活判断,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的闪光。 理解死活,意味着理解棋盘上的每一个棋子的“生命线”。当你的棋子孤立无援时,它面临着被吃的危险;当你的棋子与对手的棋子纠缠在一起时,你需要精确计算,判断谁能在这场缠斗中获得生存的权利。这是关于“活棋”的学问,也是关于“死棋”的警示。 “活棋”是围棋中的生命,是棋手赖以生存的根基。掌握如何做出有两只真眼的活棋,是如何在被攻击时寻求生存空间,是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来壮大自己,这些都是死活学问的精髓。反之,“死棋”则意味着棋子的终结,是棋手需要极力避免的结局。理解如何杀死对方的棋子,如何在不经意间让对方的棋子陷入绝境,也是死活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围棋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个看似稳固的棋形,可能因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变化而走向死亡;一个看似绝望的困境,也可能因为精妙的手筋而寻找到一线生机。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也是死活学问的无穷无尽。 “死活”更是围棋对局中的“攻防转换点”。在一场漫长的对局中,棋手往往会经历多个阶段,从开局的布局,到中盘的缠斗,再到官子的收尾。而在中盘的缠斗阶段,死活问题往往会成为局面的焦点。谁能在这场局部战争中取得胜利,谁就能在整体棋局中占据优势。因此,将死活的技巧应用于实战,是提升对局胜率的关键。 死活的题目,就好比围棋训练场上的“模拟实战”。它们将棋盘上的核心冲突提炼出来,让棋手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演练。通过反复练习,棋手能够逐渐内化这些死活的知识,并在实战中不自觉地运用出来。当你在实战中遇到类似的棋形时,你能够立刻回忆起曾经练习过的死活题目,并迅速找到应对的方法,这就是知识内化的力量。 围棋死活的奥秘,需要静心体会,反复推敲。它不仅仅是关于计算,更是关于对围棋本质的理解。当你看透了棋盘上的生死之辩,你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围棋的妙处,也更能在这片黑白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智慧。 每一次对死活题的解答,都是一次与自己棋力对话的过程。你需要挑战自己的计算极限,需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更需要不断地挖掘自己对围棋的理解深度。这个过程或许充满艰辛,但每一次的进步,都将带来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 围棋死活,是棋盘上最直接、最鲜明的语言。它在沉默中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在黑白间演绎着智慧的博弈与较量。掌握死活,就是掌握了围棋的灵魂,就是开启了通往更高棋艺殿堂的金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棋手,我们学习围棋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赢,更是为了享受思考的乐趣。一本好的围棋书,应该在提供技术指导的同时,也能滋养读者的心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处理习题的解答部分的。如果仅仅是给出最终的棋谱变化,那未免有些单薄。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对“为什么不能走那一步”的深入剖析,对那些看似合理的“陷阱”的详细解释。比如,一个看似必杀的局面,如果A走法被对方的B手所破,作者能否清晰地指出,是因为计算中忽略了某个微小的反先机会?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引导,远比单纯的“记住答案”更有价值。一本真正优秀的围棋教材,应该能教会读者如何思考,而不是仅仅告诉读者该怎么走。我对这种能够“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抱有极高的期望。

评分

我个人对“经典”这个词非常敏感,因为它意味着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棋手的检验。市面上很多新出的死活题,很多时候只是对旧有套路的一种微小变体,缺乏那种“醍醐灌顶”的力量。我更倾向于那些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来被公认为精妙的死活题型。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作者和出版社的名声去的,希望他们能从浩如烟海的棋谱中,筛选出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和教学价值的题目。如果能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死活思想熔于一炉,那就太棒了。比如,唐代棋谱中的朴实无华,和近现代日本研究的精细入微,如果能在这3600题中有所体现,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册,而是一部微型的围棋历史缩影了。我期待的是那种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着深厚哲理的题目。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官子和中盘战斗的收束能力,而死活题是检验这一切的基础功。中级棋手的困境在于,大家都会做明显的“提子”或“做活”的题目,但一旦进入到需要细微“手筋”才能活棋或者“一气之差”决定胜负的局面时,就容易失误。因此,这本书的难度曲线设置得怎么样,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它能像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从相对直观的“提目”开始,逐渐过渡到需要复杂“借位”和“长线”计算的复杂局面。如果它能系统性地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死活难点,比如“打吃与被打吃”、“双活与假活”、“边角定式深入”等等,并给予明确的分类说明,那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否则,如果只是随机罗列,我可能就无法针对性地弥补自己的短板了。

评分

拿到书本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扎实的装帧,这一点非常重要。围棋题库的书,翻阅频率极高,如果纸张太薄或者装订不牢固,用不了多久就会散架,那体验简直是灾难性的。这本的纸张质量显然是经过考量的,油墨清晰,黑白分明,做题时眼睛不容易疲劳。我更欣赏的是它排版的布局,题目的间隔和留白处理得当,不像有些出版社为了塞内容,把棋盘挤得密密麻麻,让人一看就心生畏惧。我习惯于在棋盘旁边直接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变化,这本书的版式设计无疑是支持这种学习方式的。而且,我注意到,即便是最复杂的死活题,它也保证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清晰的局部图,这对于精确计算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的流畅感,往往决定了一本棋谱能否被坚持下去的动力。如果光是内容好,但阅读体验差,那也只能束之高阁了。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上印着几个醒目的汉字,让我这个围棋爱好者一眼就注意到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汗牛充栋的围棋书籍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大多是老生常谈,讲的无非是布局的精妙或者官子的算计,但真正能触及到棋力提升瓶颈的,寥寥无几。我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3600题”这个数字听起来就挺唬人,感觉作者是真的下了血本。我最看重的是它对中级棋手这个定位的把握,很多教材要么太基础,让你觉得在浪费时间,要么直接跳到专业级,那些复杂的定式和变化一看就让人头大,根本没法融入到自己的实战水平中去。这本如果能做到恰到好处的难度跨越,那才算得上是物有所值。我已经好久没有因为一本棋谱而感到兴奋了,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尤其是在那些让人抓耳挠腮的“打劫”或者“手筋”的选取上,能有让人豁然开朗的解释,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图例堆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