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普拉提解剖学 |
| 作者 | 〔美〕瑞尔·艾萨考维兹,〔美〕卡伦·克利 |
| 定价 | 86.00元 |
| 出版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4961045 |
| 出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普拉提解剖学》共分为10章,~3章为基础知识,讲述普拉提的练习原则、对身体的影响、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基础解剖知识的重要性以及简单的动作分析。第4~9章为普拉提动作,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讲述。配有姿势、主要肌肉插图,可以使读者对每一动作所要练习的肌肉一目了然。每一个动作分为“动作要领”“目标肌肉”“辅助肌肉”“技巧要点”“补充说明”“可选动作”“变式”等详细阐述相应动作的各个要素、练习方法等。0章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练习者给出了练习计划,读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后还有动作名称和索引。本书涵盖普拉提的创始人约瑟夫·普拉提原创的34个动作以及现在普拉提工作室使用*多的12个动作,共46个动作。 |
| 作者简介 | |
| 王会儒,男,45岁,硕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体育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太极拳、瑜伽、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工作。他于2014 年在上海体育学院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是上海市精品课程“瑜伽与健康”责任人。2005 年,他被公派至印度进修瑜伽,获得印度颁发的瑜伽教练员证书;2013 年至2014 年,赴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访问学习。他编写了学术著作《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锻炼》,精品课程教材《瑜伽与健康》,教学片《风湿免疫疾病功能锻炼之太极篇》,科普著作《活力十分钟——新编办公室工间操》《体育生活20 招》等,这些著作均已出版;在《中华物理与康复医学杂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CI 期刊)等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王会儒受邀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MBA 国际班、总裁班的太极拳与养生、茶道与养生课程主讲嘉宾;为陶氏化工、上海贝尔- 阿尔卡特等公司主讲瑜伽、传统养生锻炼等;在上海有线电视台“卫生健康”“金色”栏目演示自己编创的“健身五禽戏”“都市太极养生操”“晚间能量修复瑜伽”“晨练舒展操”等节目,连续播放达3 年之久,广受好评。 |
| 目录 | |
| 1普拉提的六个关键原则……………………………1 2脊柱、核心和身体调整对齐………………………9 3肌肉、动作分析和垫上操训练……………………27 4垫上操基础运动………………………………………45 5增加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的腹肌训练………………63 6通过椎体契合提高脊柱灵活性……………………86 7脊柱功能性训练…………………………………111 8训练核心肌群的侧面动作………………………130 9强化背部的伸展…………………………………153 10制订普拉提练习计划……………………………169 参考文献………………………………………174 动作名称索引…………………………………176 作者简介………………………………………178 主译简介………………………………………180 |
| 编辑推荐 | |
| ◆《普拉提解剖学》的作者瑞尔是普拉提创始人的*代弟子,在国际普拉提领域享有盛誉。动作(36个)以及当前普拉提培训机构常用的动作(12个)。 |
| 文摘 | |
| |
| 序言 | |
坦白说,我更倾向于那些能够融入人文关怀和历史背景的专业书籍。解剖学不应该只是一堆冰冷的图表,它背后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漫长历程。如果这本书的作者能够穿插一些关于早期运动科学家的发现,或者他们是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些解剖学理论的轶事,那会极大地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总觉得,只有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对其产生敬畏和深刻的记忆。而且,我非常看重书籍的排版和纸张的质量。长时间面对复杂的图文信息,眼睛是非常容易疲劳的。一本精心制作的书籍,应该在纸张的触感、油墨的反光度上都做到位,让长时间的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如果它的索引设计得非常智能,能够让我快速定位到某个特定的关节或肌肉群,比如能按运动功能分类索引,那就更完美了。我期待的,是一本经得起反复翻阅、值得放在书架中央的那种“传家宝”式的专业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沉稳而专业的格调,让人仅仅是拿起它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一股知识的重量。我是一个对身体结构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尤其是在开始接触一些需要精准控制和深度理解的运动方式后,这种渴望变得愈发迫切。市面上关于运动解剖学的书籍很多,但大多要么过于晦涩难懂,充斥着拉丁文和复杂的图表,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简化,只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内在的肌肉联系和运动感受。而我期待的,是一种能将冰冷的科学知识与生动的身体体验完美结合的指南。我希望它能像一位耐心且博学的私人导师,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错综复杂的骨骼、肌肉、韧带系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揭示出来,并且能配有高质量、能准确反映动态运动中肌肉变化的插图。那种感觉,就像是终于找到了能够真正“看透”自己身体的钥匙,让每一次练习都变得有迹可循,充满了内在的逻辑和美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是否能真正实现这种沟通的桥梁作用,将理论的深度转化为实践的精准。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审美和结构组织角度来看,我希望这本书在内容的逻辑推进上能做到层层递进,而不是随意跳跃。理想的结构应该是从宏观的身体系统(如运动系统概述)开始,逐步深入到区域解剖(如躯干、四肢),再细化到特定肌肉的起始、止点、主要作用和协同关系。更进一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不同视角(如前侧、后侧、内侧、外侧)的对比图,并用颜色编码来区分不同的肌群功能,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非常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希望这本书的章节划分能够引导我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一本好的教材,其价值不仅在于它包含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知识,让学习者在构建认知模型时感到流畅和自然。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结构化的学习路径,最终达成对人体运动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掌握。
评分作为一个热衷于自我纠错和精进技巧的实践者,我最需要的是能够清晰指出常见错误动作下,哪些解剖结构承受了不合理的压力。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身体某个部位不适,却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本优秀的解剖指南,应该像一个内置的诊断工具,通过图示对比,清晰地展示“正确做”和“错误做”时,身体内部受力的巨大差异。比如,在深蹲时,骨盆前倾和后倾分别对腰椎和膝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并用清晰的向量箭头标示出来。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针对特定运动人群(比如长跑运动员、舞者或者久坐的白领)的“常见问题与解剖学解释”,这样我就能迅速找到与自己情况吻合的分析,并据此调整训练策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疼痛与结构”的关联性分析,那就更具有实操价值了。我需要的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直接指导我如何微调动作的实战手册。
评分我最近在尝试将我的训练体系升级到更高的维度,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做对动作”,而是追求“做对力量的来源和传导”。这要求我对身体的每一个小关节、每一束深层的小肌肉群都有近乎苛刻的理解。我尤其关注那些在传统健身指南中经常被忽视的稳定肌群和核心深层拮抗肌,它们才是决定动作质量和防止长期损伤的关键所在。因此,一本好的解剖学书籍,必须要有极其细致的肌纤维走向标注,以及在特定运动模式下,哪些肌肉是主要的驱动者,哪些是重要的稳定者。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神经肌肉激活”的策略,那就更棒了,比如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模式或意念引导,来更好地募集那些平时难以激活的深层组织。我对那种仅仅展示静态肌肉图谱的书已经感到厌倦了,我需要的是动态的、功能性的视角,能告诉我“当你做这个拉伸时,具体是哪块肌肉在伸长,哪些结构需要被保护”。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我选择一本新参考书时,最核心的评判标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种豁然开朗的顿悟时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